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杨贵妃与唐明皇(一个倾人国倾人城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唐明皇既是中兴之君,又是后衰之主,其间道理,颇值得深思。他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流传民间,家喻户晓。但是这个故事是严重失真的,应恢复其本来面貌以正视听。而本书就是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而作的,基本上恢复了其本来面貌。如果你想知道这段历史的真相,那就赶快阅读这本历史小说吧。

内容推荐

  本是杨家娇女,天生丽质。巧逢君王慧眼,一朝承恩。身临玉树瑶台,有月貌花容,“长使君王带笑看”;移步百媚千姿,如芙蓉含露,“从此君王不早朝”。

常说是名花倾国两相欢,又怎知艳妃怀宠心无奈。父子见凌辱,心中思俊郎,并非真情专一,实是身不由己。连理比翼,其实同床异梦;缱绻缠绵,却是貌合神离。今人只知长生殿上朝朝暮暮情,无人更晓美人宫中悲悲戚戚意。

苏枝破颜换美人一笑,民不聊生己堪忧;霓裳翩舞博君王惊赞,祸乱相伴更误国。盛世乾坤,顷刻断在一笑中,惹得无数怨恨;大好河山,瞬间毁于惊赞后,招来后世扼腕。为转帝国颓势,君王不惜白绫赐死;早知红颜命薄,妃子命丧葬魂马嵬。回望来时路,恨、爱、怜、悲共伴凄切雨铃音。

试读章节

十月的骊山,漫天风扬着金色的树叶,也落了满山的树叶。无边无际的金色汪洋,不见了温泉宫,湮没了那皇家的奢丽和光辉。不管是骊山的士族百姓,还是在最后的秋风里寻找金色秋天的少男少女,或乘了暮色回程长安,或乘醉蹒跚步归荆门。犬吠车马,与那漫山绽开的野花一样,成为开元二十七年骊山最后的风景。他们习惯了那去了又回的辂车,他们熟悉了每年在叶落飘金里出现的天子仪仗。骊山的秋景,是开元盛世自然必然的现象。漫长的冬季之后,他们会如期看到骊山的春天。一如期待盛世的复始,优雅地分享盛世的和平富庶安康。

骊山的落叶,随了染霜的草木最后旋落,初春的上元节,是这个漫长冬季唯一的期待。这个由佛教衍生的节日,带了种种神秘和狂欢的万盏灯饰,距离他们异样遥远。骊山最后的秋景,成为上元节到来前开元二十七年最后的盛世花絮。温泉宫的主人,缔造大唐盛世的李隆基,在山的深处,不见这金色染秋的风景,那由远渐近的潇潇冬季,暗合了他灰色的心境。那深藏宫闱的六宫粉黛,那花似的汪洋,在他老去的生命里黯然失色。温泉宫的奢丽,对这位开元天子,有着太多的惆怅,像漫山飘零的落叶。

在依旧泛青的山坡上,他躺在那儿阖目静思,任由落叶覆盖。那从积叶中挣脱出的万千思绪,在清明的天空,在夕照的艳阳里,迷惘在芜杂的落叶由……

山脚下的五七间茅舍,在无声无息的落叶里,飘扬着酒肆的幌子。敞开的竹窗前,在骊山最后的秋风里,唱响乡野农夫女人的手打令和文人优雅的翻新令。或粗俗或优雅,酒令只是饮酒的方式。骊山西去春明门百里,繁华帝京或乡间官道村店山乡,左右皆是酒肆。开元的酒风,因了盛世和民族文化的繁盛达到了极致。

一把制钱撂进柜箱,年轻的老板娘从柜板背后绕出来。她穿一件粉色的短胡裙,挽着刀髻,一双绣花软鞋,一身的干练。南窗前一个和她一样年轻、三十上下的女人,正和两个男人打手令,伸出的拳头停滞在那儿。那个留胡须的男人喊,“输了,喝酒。”那女人伸手端碗,老板娘拦住说:“乔家娘子,你一个斗不过两个,月亮上树梢了,回吧。”乔家娘子攥紧拳头说:“老板娘,你说斗不赢呵,我偏斗败两个贼汉子,再打。”对面的后生说:“再打,先喝光了输酒。”女人伸手,老板娘说:“再喝就醉倒了。”女人笑着端起酒碗,咕咚喝光了。扬手放酒碗,那只黑釉的陶碗,偏过头顶丢落在地上。女人似是不堪那一碗的沉重,随了碎裂的响声,仰翻倒地。伸手喊出打手令:五连五……

邻桌四人哄然大笑。“醉了,女人喝酒,那就不是女人了,男人疯狂,女人也疯狂!”孟浩然看着醉酒的王维说,“醉里不知愁滋味呵!”王维嘿笑说:“醉了好,留着清醒没用。浩然,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儿。”从岭南贬官回来的王昌龄问:“摩诘,什么事呵?”王维狡黠地说:“石破惊天,你们猜去。”高适笑说:“我来猜……”

乔家大娘小个,大胸脯,胖得像一节短藕。老板娘背不动,牵了乔家大娘的黑花牛,站在门槛的台阶下。小胡子的男人背了乔家大娘,踩了一条长凳,头朝下搭在牛背上。乔家大娘睡得赛一头猪,老板娘使劲拍打一下牛屁股,那黑花牛摇摇晃晃,驮了乔家大娘在清辉里踯躅。

“老板娘,那牛识得路嘛?”

“丢不了,不知驮了多少回了。”

小胡子和那后生挎着膀子,蹒跚走进山里去。

孟浩然感慨地说:“多美的田园醉归呵!这乌纱帽不要也罢。噢!摩诘,猜来猜去,您不是想隐居田园吧?”王维说:“你只猜对了一半。我最大的愿望是剃度法门,可惜呵!舍不了这美味清酒,才退一步求其田园。盛极必衰,一样是自然之法。既是我这个给事中做不了事儿,不如效仿陶公,寄情山水,耕读自娱。”  王昌龄说:“那是因为你对佛经禅悟太深。在门下省做一个给事中,正五品,不大也不小,开元进士中,也就是您了。那些襟抱和梦想,您真的放得下?”王维苦涩地说:“放不下又能如何?前几年是武惠妃和李林甫联手,因了夺嫡陛下一次杀了三个王子,弄得朝野乌烟瘴气。武惠妃倒是死了,李林甫笑里藏刀依旧弄权,牛仙客虽是门下省主官,却非陛下亲信大臣,作为不难想象。陛下不是开元伊始励精图治的陛下了,对开元盛世骄傲自满,言路不畅了。一个正五品,有什么割舍不了的,没有留恋了!”孟浩然说:“讲得好,不如去找一处清静,做一个闲云野鹤,了却这万千烦恼……”

老板娘在淡淡的暮色里,点亮一盏盏灯笼,那缠绕在茅舍内的丝丝缕缕的暮岚,从她身边潮水似的退出去。她不听那些文人墨客们海侃,她听不懂他们的忧国忧民,不管什么人都是酒客。三个制钱一碗酒,给钱她收下,没钱不生气。自己也喝酒,一塌糊涂地抱了酒坛睡觉。差不多在每年的金秋里,都能见到仪仗拱卫的辂车,却从来没有见到过天颜。她猜想不出皇帝的形容,不知道天子是否和那些酒客一样,喝清酒也喝浊酒。至少守着骊山前的这条官道,几问茅舍有饭吃有酒喝。

她趴在灯辉里,看他们没完没了地喝酒,粗糙的杉木柜板,硌得她胳膊痛,又不肯挪动环抱的胳膊。她认识那个穿官服的王大人,去年也见过他几回,醉了爱写诗吟唱。清辉笼罩下的骊山,经了一天的喧闹异样安静,没有风声,唯那山林深处,几声似有若无的狼嚎和绕飞在茅舍前后的虫鸣。

“婆姨,出来搭把手。”

老板娘被叫醒了,揉着双眼走出来。男人原本是一个猎户,看好官道前的营生,从山上迁了下来。店里的肉食,都是男人狩猎的野味。

“嚷啥,打了多少东西?”

“一头野猪,我弄不动它。”

“你一个人咋背回来了?”

“拖拉。累死我了。”

女人和男人一起抓了猪蹄往里拽。四人相扶出了茅舍,女人说:“几位官爷,走好。明儿来,管你们野猪肉吃。”王维说:“老板娘,谢您了。”听话音舌头短了,女人嘿笑。

一辆马车突然停在门前,跳下来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一面往里走一面喊:“老板娘,来一坛酒,另外买你两支火把。”

老板娘迎在门脸儿,纳着万福说:“官家,酒收钱,火把送您。”

三五丈外的王维,拽了三人走。孟浩然问:“那人是谁呵?这么憷他。”王维小声说:“不认识吧?说出来吓你们一跳,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家奴高力士。大总管应该在温泉宫侍驾呵,怎么跑到这山野小店来了?”

孟浩然回头看了一眼,高力士早进了茅舍。他啐一口说:“一个不能吏治又不能打仗的家奴,竟然权倾朝野,朝廷还能清明吗?”王昌龄说:“陛下不是宰了一个权倾朝野的家奴王毛仲了嘛,这个高力士也不是好东西,早晚躲不过这一刀。”王维说:“这个高力士,比王毛仲聪明,谁又说得了呢……”

高力士一手抱了一小坛清酒,一手拿了黑釉陶碗,转回身,一袭粉裙飘了进来。老板娘看着卷檐胡帽下的精灵,愣住了。夜色掩不去天生丽质,那雍容华贵仪态万方,不染一丝纤尘。“您怎么下车了?”高力士说,“风凉。”

颠了一路,下来透一口气儿。口也渴。说着站到酒柜前。高力士揭去酒封,抱了酒坛泻了半碗酒,小心翼翼地递给她。接了碗,抿嘴儿呷一口,她笑说:“好酒。”又问:“高大人,您这是带我去哪儿呵?”高力士也笑,说:“这儿不是说话的地儿,以您的尊贵,老奴敢胡乱来嘛。到了,上山就到了。”

那女人便不问,从容优雅地呷酒。P1-3

序言

搁笔后的灯辉里,依然凝结着诗唐传奇的悲剧颜色。

那不衰的千古绝唱,残血孤悬的马嵬,从遥远的盛唐,遗存当下依然那样的绚烂,那样的动人。我无从感受那个遥远的爱情,只从史书中支离破碎的文字里,理解爱情这一人类主题的蕴意。那浪漫的气息,萦袅千年流光的传奇,没有远去的隔断,没有陈旧的陌生,那样的鲜活。一如欣赏一个现代的故事,不忍看马嵬的夕阳,为那突然结束的芬芳之旅感伤,为那残缺之美叹息。

当代的爱情,与充满诗一样浪漫的盛唐爱情,有着不变的情愫。改变的只是时间和风花雪月的过程。人类因了这一自然的过程而繁衍,又在这一过程中创造和缔造文明。对生命主题的理解和生命质量的认识,或许有着时代的差异。物质超越了从前,未必爱情超越了他们。那些历史天空上缤纷的传奇,后人咀嚼涵咏外,不是简单的花絮,而是人类的骄傲。因了他们用生命演绎的传奇,冗长的历史那样的鲜活,充满人性的魅力,隽永而永恒。

我已经远离了生命的主题,只在记忆和印象中,翻阅十多年前的流光。与唐人的距离和当代青年的前卫思想,一样的遥远。但那相隔千年的沟通,没有丝毫障碍。假若十年前写诗唐传奇,那微妙的感情把握,或许更准确一些。但那复杂矛盾中的传奇,因了或缺的阅历,会失了生命的理解。

开元是历史上最灿烂的盛世。

假如没有盛唐,民族将失去骄傲和光辉。

那是一个开放的历史时期,虽然有礼教的约束。爱情的游戏规则,丝毫不弱于当下的时代,充满了离奇的浪漫,多了生死不渝的成份。这是我们缺少的牺牲精神,因了这一或缺,这个时代的生命主题,只继承了浪漫的表象,多半缺乏这一主题的质量。

与其说阅历了历史的传奇,不如说是与那尘封的爱情,在相同的感知中,跨越沧桑千年,用理性的思考,扮演主题中的人物,与辽远的历史对话,重新演绎了千古绝唱的传奇。经历了从秋风骊山到残阳马嵬一个完整的悲剧过程。

我们抨击和鄙夷颠覆伦理的罪恶,但那些掌控大大小小权力的人物,权欲派生出的丑恶的欲望,践踏人类这一生命的主题外,他们有传奇的表象吗?远隔千年我们是否应该理性地理解一个风流天子的浪漫情怀。因为那个诗唐至今还影响着我们,成为民族历史中最辉煌的篇章,令我们心向往之。当之无愧的五千年文明的代表时期,有无数的传奇,纷呈在历史浪漫的天空。我们是否应该用宽容的心态,去理解那一爱情悲剧。

那是一人无法承担的悲剧。弥漫在开元的诗歌和诗一样浪漫的气息,盛世的奢靡之风,营造了必然的悲剧,构建了千古绝唱的温床。老去的李隆基,在无限满足中,对爱情的期待和渴望,是人性共有的需求。我们一样渴望爱情,激活我们的生命,在永不褪色的春天鲜活,充满澎湃的朝气。

曾经距离太子妃一步之遥的寿王妃杨玉环,只带了美丽,走进了无边无际的官阙,接近了巅峰的皇权。从一个庸常的小官吏家庭,脱蛹化蝶的过程,杨玉环满足于王妃的地位,甚至无所谓太子妃的得失。那惊艳宜阳公主婚礼上,最初遭遇的蜕变,固然有一见钟情的浪漫,却只带了美好的憧憬,永驻在爱情的春天里。其实,那不是一个不变的春天,假若武惠妃不死,在夺宗的阴谋中,戴上太子桂冠的李瑁,通向最后的皇权之旅后,新纪元的皇后,或新年号的六宫之主,未必就是杨玉环。因为在诗唐无处不在的浪漫气息里,权欲膨胀中的李瑁,一样有着风流的本性。

在远去的流光里,我们能感悟什么?

权力外李隆基用他宽和的父爱和异样年轻的心态,执著的爱情,终是比翼双飞,赢得了芬芳之旅。在湮没欲望的缱绻里,虽然把春色与社稷分开去,不敢懈怠国政。但终在欲望的汪洋丧失最初的锐气,减弱了睿智,李林甫、杨国忠的弄权,安禄山的狼子野心等,为行进中的爱之旅画上了句号。那攀附在马嵬夕阳的传奇,坠人黑暗中去的过程,诗唐的太阳落山了。

那绝唱的余韵依然萦绕,务本楼上眺望褪色风景的李隆基,在随处可见的盛世痕迹里,在习惯吟咏的李白《傀儡》的诗歌里,沧桑感慨外,那传奇是否一样在心底褪色,成为庸常的记忆和印象。假如没有这生命一样的传奇,巅峰的诗唐,是否会改变颜色?那由盛始衰的过程,不会因了一个天生丽质的女人而改变,那遭遇的国乱,在万千气象的浮华里,积储了必然的迹象。一个纤弱的女人,何以承担国运盛衰的责任。那风靡朝野的奢华,分享荣贵的梦想,在永远的盛世神话里,他们是否为即将到来的风雨欲来和开元神话的破灭,或多或少承担一些责任呢。

上元三年熄灭的风中之烛,在孤寂的太极宫,在这位开元天子最后的生命过程里,带了什么遗憾,又思想什么?那回映在神龙殿的马嵬的落日和魂断驿中的倾国之恋,给了他什么。在传奇美好的归宿里,那里俗妄作的故事,“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容,是否在那虚妄的仙境出现。那缠绵悱恻的爱情,在长恨歌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人梦”。在无尽的思念中,充满了多少嗟伤和无奈。那在春天老去的生命,唯存凭栏南望,烟月满目,伤人感时的无限浩叹了。骊山的秋风,兴庆宫的一草一木,汹涌澎湃在记忆由……

或许杨玉环自缢马嵬,只是一个假象。那个忠实的老家奴高力士,帮助主子找回了青春和爱情,又成功地李代桃僵,帮助杨玉环逃亡。这种美丽的传说,固然不可信,但日本的贵妃墓,足可以见证传说中的美好的向往和对传奇寄予的情思和善意。那些动人的传奇,令后人追慕外,更多的是美好的寄托。

马嵬驿中绾结丝带的贵妃,回眸的目光,充满了怎样的留恋,又带了什么样的遗憾,结束她热爱的生命。或许那留恋里没有遗憾,因为那发生在洛阳、长安两京美丽的错误,阴差阳错把她带进了充满污秽的宫阙。那骊山秋风中的呻吟和抗争,那样的苍白和无奈。那在骊山改变的生命,已经不属于她,而是攀附皇权上的美丽精灵。用最初的牺牲完成了最后的蜕变,拥抱了千古绝唱的爱情。这个一开始就被骊山的秋雨淋湿翅膀的彩蝶,那马嵬落日下最终的宿命,也就无所谓遗憾了。那凋谢的倾国之恋,只为马嵬遗存了美丽的传说。

我曾经为爱情写过一些诗歌,爱情在流光里渐序陌生后,用澎湃的激情写了这首长歌。和从前一样的苦涩,充满了无奈。我用我的理解倾心演绎历史上最璀璨的传奇,渴望那跳跃在纸的语言,与传奇一样充满诗韵,唤醒那曾经炫目大唐的传奇,在表述中鲜活起来。但依然遗存一些遗憾,多半因了对爱情的深层理解。或缺的浮躁,轻率的选择,与前卫的爱情或许相悖,但那质朴中的感情,带了生死不渝,从遥远的流光中归来,那样的古朴清新,一如不染纤尘的神话。

骊山秋风中,渴望与梦想里,除了那些无法改变的史实,多半是我对生命的感悟和传奇的认知。诗唐的天空那样的深邃,那纷呈的浪漫颜色,和诗一样浪漫的传奇,一样需要深邃的文章。这种担当的惶恐,一直贯穿始末,只到结束,心存余悸。

诚惶诚恐把这篇文章,奉献给我的读者,唯有他们的共识,赋予传奇生命,使陈旧去的绝唱,再一次炫目。恳请史家、同仁指正。

2008年4月3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杨贵妃与唐明皇(一个倾人国倾人城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18125
开本 16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5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2: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