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跟着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
内容
亮点展示

编辑推荐

考古从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中遴选出十个独具代表性的考古遗址。自“源头”至“新知”:既提供背景知识,讲述考古发现的“来龙去脉”;又解答悬而未决的历史迷题,走向Z新的前沿进展。

现场勘探在一线的考古人,以亲身经历讲述发掘现场那些真实而紧张的故事;大量超清实拍彩图,结合考古报告中的位置示意图、平剖面图以及重要出土文物,为读者还原现场原境。

文明 从上古到晚近,从中原至边疆、海洋十个考古现场,勾勒出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从雏形至盛期的脉络与轮廓,记录这下片土地上的人们如何迁移、接纳、融合,从而创造出丰富而多元的中华文明。

内容简介

1. 本书在“三联中读”上配有同名音频课,市场销售近1万份,读者反响好。

2. 良渚古城、二里头遗址、安阳殷墟、广汉三星堆、小河墓地、秦始皇陵、海昏侯墓、汉唐长安城、南海I号、敦煌莫高窟。十个独具代表性的考古遗址,带你走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现场;

3. 十位负责一线勘探的考古人,为你讲述考古发掘经历和文明背后的故事。这一个个考古现场如同“时间胶囊”,展现了中国各阶段的社会生活与文化风貌,提供了独立于文献之外的历史信息,改变了世界对中国文明的基本看法。

作者简介

李零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先秦考古研究及中国古汉语研究

刘斌 良渚古城的发现者,良渚古城考古主持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许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考古队第三任队长......

精彩书摘

从“文明”二字想到的

李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文明的概念

“文明”是个文化概念。

英语的civilization 跟归化有关:词头civil,意思是公民的、本国的、有礼貌的、有教养的;词尾zation,表示“化”,化成本国人、开化人。公民是本国人、开化人,与它相对,是刚刚归化的移民和尚未归化的外国人。比如在机场通关,拿本国护照的公民、持绿卡者和外国人要分开排队。移民局(Immigration Office),有人就译为“归化局”。

希罗多德(Herodotus)把不说本国语言的人,一律叫作“野蛮人”,如希腊人把波斯人叫成野蛮人。希腊语的野蛮人,英语作barbarian,barbarian 的本义是外国人、不说本国语言的人。北非有柏柏尔人(Berbers),柏柏尔也是这个意思,他要强调的是,我是我(我者),他是他(他者),我是文明人,他是野蛮人,内外有别。

现代汉语受日语影响,有所谓“讲文明”。讲文明是讲外国礼貌,有绅士风度,甚至把绅士手中的拐棍叫作“文明棍”。日本人用“文明”翻译civilization,然“文明”二字本借自汉籍,先秦古书原来就有这个词。古之所谓“文明”,文指文彩,对野而言;明指光明,对暗而言。野虽粗鄙,却有质朴的一面;暗是阴影,却与光明相伴相随。这个词跟“启蒙”(enlightenment)有关。启蒙之义,一是把愚昧变成聪明,二是把黑暗变成光明。

中国古代有“人文”一词。“人文”指人类发明,有别于天地万物、自然界固有的东西。“人文初祖”指人类发明的集大成者,比如黄帝君臣就是这样一种符号。现在,我们把“文史哲”通称为“人文”,西方即称为humanity。

西方以“文明人”与“野蛮人”相对,在我国则为“夷夏之别”。夏人住在中心(即所谓中国),是文明人;夷人或蛮夷戎狄住在周边(即所谓四裔),是野蛮人。孟子骂许行,说他是“南蛮舌之人”,意思与希罗多德说的“野蛮人”一样,首先看重的是语言的不同。

“化”分两种。古人认为,“以夷变夏”是野蛮化,“以夏变夷”是文明化。如汉晋印章有“率善归义”一词,即指羌胡等族认同和归附汉文化。

语言是文化之一种,衣冠穿戴和饮食习惯也是。文明是文化概念,不是种族概念。

老派的人类学家以欧洲为中心,把地球上的人群分成野蛮、文明两大类,仍然保持着古典时代的基本分类法。摩尔根(Lewis HenryMorgan)则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大类。马克思、恩格斯受19世纪历史学和黑格尔影响,也使用这类词。

文明有等级之分。刘禾开过一个会,专门批判“文明等级论”。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属哪一类哪一等级,不光取决于大小、取决于贫富,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跟美国亲疏远近如何。西方现代人类学家说,文明无所谓高低贵贱,这是在按西方的政治正确来讲话,具有欺骗性。

文明的标准

小时候,我们都听说过四大文明: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

其实,文明何止四种。欧洲有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西亚有两河流域文明(包括亚述和巴比伦)和波斯文明,南亚有印度文明,东亚有中国文明,中美有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南美有印加文明,加起来至少也有十大文明。

这些文明,很多都是失落的文明,失落是常态,不失落是意外。像我们中国,至今在很多方面还保持着与古代的连续性,太不容易了。20世纪80年代,金观涛以“超稳定结构”称之。“超稳定结构”是那个年代主流思潮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当然是负面的。其实,失落有失落的原因,连续也有连续的原因,无所谓好坏。

什么叫“文明”?这通常有两套标准。

一套是技术发明的标准,如金属、城市、文字等。研究此类东西,当然离不开考古。文化历史考古学以考古文化为研究目标,文明在考古文化之上,比考古文化大,比考古文化长。这类要素,在有些文明那里是有缺失的,但中国文明是三大要素齐全的文明,在十大文明中,传播范围最广,连续性最强。

另一套是社会组织的标准,如私有制、贫富分化、社会分工、社会分层,以及是否形成复杂社会,特别是有无国家的出现。中国的新石器文化,黄河流域三大块,长江流域三大块,外加南北方各有一个大后方,至少分八大块。龙山时代以来,冶金技术出现,普遍有城,各种符号系统也在各地被发现。

过去,中国考古学家还小心翼翼,模仿柴尔德(Childe, VereGordon),称之为“文明曙光”。现在,有人主张,良渚文化已经是文明,文明上限不断上推,宋儒和辛亥革命家说的黄帝纪年(中华五千年)已经打不住了。

研究“国家”,西方把前现代国家叫state,现代国家叫nation。塞维斯(Elman Service)的band - tribe - chiefdom - state 四阶段说,其实只是讲state 的起源,即州县规模的小城小国的出现。前面有游团、部落、酋邦三阶段。欧洲传统是小国寡民的自治传统。希腊的国只是一城一邦,所谓雅典帝国,只是城邦联盟,没多大。

历史上的大帝国多在东方。欧洲大帝国只有马其顿帝国和罗马帝国。马其顿帝国接收了波斯帝国,昙花一现。罗马帝国幅员广大,分崩离析。中世纪以来,欧洲一盘散沙,全是小国。即使现代国家,靠战争打乱重组,也大不到哪儿去。最大的只有蒙元背景陆上殖民的俄国。而今天的申根26 国,仍叫Schengen States。真正另起炉灶的大国全是地理大发现后的殖民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所以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R. O.Anderson)说,最早的nation,不在欧洲,而在美洲,nation 是“想象的共同体”。

中国的国家,从起源到发展,苏秉琦有“古国—王国—帝国”三部曲。很多人都以为,龙山只有酋邦(chiefdom),三代只有王国(kingdom),秦汉才是帝国(empire)。我理解的所谓三代,其实是夏人、商人和周人居住活动的三大地理板块。夏、商、周三分归一统,由西周建立的天下,规模同东周列国差不多大。这样的大脚根本就塞不进state 的小鞋。硬塞,只能“削足适履”。

西周有天下共主,不是城邦国家。我们从西周封建的范围、从西周铜器出土的地点、从西周铜器铭文的内容看,西周绝不是kingdom,至少也是united kingdom。现在的英国(不列颠王国),就叫UnitedKingdom。西周再小,也比英国大。

秦汉帝国以西周疆域为铺垫。西方使用empire,如亚述帝国、波斯帝国,比较大,但无严格标准(如雅典帝国就很小),我们把西周叫成帝国也未尝不可(美国汉学家贝格立有二里岗帝国的说法)。现代中国是西方所谓的nation,张忠培叫党国。国民党建立中华民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属于nation。美国教科书把中国近代史统统归为民族主义史,民族主义的民族就是nation。周锡瑞(Joseph W. Esherick)编过一本书,叫Empire to Nation ,主题就是帝国解体转变为现代国家。我理解,即使是现代中国,也不是按欧洲模式或美国模式重组,更不是按照奥斯曼帝国解体的模式,大卸八块,彻底缩水。现代中国,除了推翻帝制、走向共和,无论国土规模,还是民族构成、政区结构,都是继承古代中国,特别是大清帝国。现代中国是历史形成的中国,并不完全是人为建构。

中国考古的重要性

1949 年后,中国的考古发现,年年大丰收,就连人称“文化浩劫”的十年,都是大丰收,不仅我们自豪,世界上的考古学家也刮目相看。于是,中国考古界便有了“中国学派”崛起的呼声。什么叫“中国学派”?主要是两条,一条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一条是中国特色。

不过,说句扫兴的话,现在时兴国际接轨,而这两条是最难接轨的。20 世纪下半叶,美国考古学独步天下,无论“过程考古学”,还是“后过程考古学”,都是非马克思主义指导、带有美国特色的考古学。美国是全世界最反共的国家。马克思主义在美国,有如旁门左道、歪理邪说。后过程考古学虽有马克思主义考古学的一支,但美国的马克思主义并非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美国考古学的特色有二:

第一,美国远离欧亚大陆,跟古典学、艺术史、近东考古扯不上,它以美洲印第安文化为对象。美洲考古是在地理大发现和殖民主义背景下发展起来,它与非洲、大洋洲的考古更接近。它的参考书,不是历史文献、铭刻材料,而是民族调查、民族志,考古属于人类学。

第二,美洲考古以史前为主,而史前考古,无书可读。考古学家更热衷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玩理论、玩方法。认为考古不光是挖、不光是记录、不光是编年排序,重在思考,重在阐释,重在人类行为和社会生活的复原。这种风气是在美国特有的环境下被逼出来的。丹尼尔(Glyn Danie)《考古学一百五十年》一书提到,这一百五十年是从1800年到195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5~1970年是后来补写的。西方考古学家说中国考古落后,主要是指1949~1979年,他们不来,我们不去,没有沾上美国考古学的“仙气”。但这一时期恰好是中国考古的黄金时代,他们也同样错失了研究中国考古的机会。

我们到底落后了西方多少年,有人说是100年,这未免有些夸大。我国的考古,跟在他们后面,亦步亦趋,从1926 年李济发掘西阴村算起,到今年为止,总共只有92年。落后100年,岂不等于零?他们说我们落后,其实不在于田野技术,甚至也不在于科技手段,更主要是说,我们没有理论,即便有,也是坏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理论之一,但不是唯一。美国考古学的理论,经张光直介绍、俞伟超宣传,现在如日中天。马克思主义是个好理论,非常前卫的理论,但在我国,有着颇多曲解。恩格斯说,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一个叫唯物史观,一个叫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史学以立足经济学研究的唯物史观为指导。阿尔都塞(Louis PierreAlthusser)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并非直观唯物主义,其特点是强调行动,在实践中认识问题,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密不可分。

此外,它也不是“五种社会形态说”,马克思没有发明过五种社会形态。亚细亚—古代(希腊、罗马)—日耳曼(包括民族大迁徙、中世纪和现代)是19世纪历史学的“老三段”,三段即代表三种历史文化。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就是按这个“老三段”组织他的正反合。

马克思只是把这个“老三段”视为社会经济形态演变的几个阶段,并没有说全世界都得按这个模式发展。唯物史观之长在于宏观大视野和社会史研究。20世纪的考古学,上半叶是以柴尔德为代表的文化历史考古学,下半叶是以宾福德为代表的过程考古学和后过程考古学。柴尔德就深受马克思主义启发,他的两个革命说(农业革命、城市革命),至今颠扑不破。新考古学未必全新,旧考古学也未必一无是处。

至于民族主义,老一代的中国学者要重修国史、续写家谱,恐怕也不能按美国的政治正确性一概来从负面理解。1949年以前,中国备受欺凌,任人宰割,反抗一下有什么不对?被压迫民族以斗争求解放,反抗殖民统治,反抗帝国主义,有十足的正当性。中国,地上史料那么多,地下史料那么多,不想求外国人帮他们修古史,像埃及、伊拉克、伊朗那样,打算自己动手动脚找材料,何足怪哉? 1949年以后,中国被列强围堵制裁,民族主义也是必然反应。我们对中国近百年来的民族主义应抱“了解之同情”。

研究世界文明,欧亚大陆是“重头戏”。欧亚大陆,亚大欧小。欧洲面积只有亚洲的四分之一。古典作家说的亚洲,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伊朗高原。殖民时代,亚洲的概念东扩,进一步分为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东亚、北亚六大块,每一块都很重要。欧洲人对亚洲的认识是由近及远的,西亚考古、中亚考古、南亚考古、东南亚考古,他们很熟悉;但东亚考古、北亚考古却在中、蒙、俄三国外加韩、日两国的范围内,这一范围占了亚洲的一半多,他们对此领域相对隔膜。

罗森(Jessica Rawson)教授经常跟西方学者讲,中国太重要。这个重要是对世界重要。我们要知道,欧亚大陆东半,中国是文明气旋搅动天下的风暴眼。张光直说,中国考古的重要性在于,它对改写世界史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应该对世界历史做出贡献,也能够对世界历史做贡献。我非常赞同他对中国考古的历史定位。

中国考古是世界考古的一部分。我们做中国考古,其实也是在做世界考古。用中国眼光看世界,用世界眼光看中国,一定前途无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跟着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零,刘斌,许宏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67968
开本 16开
页数 311页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8
出版时间 2020-07-01
首版时间 2020-07-01
印刷时间 202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734
CIP核字 2020022354
中图分类号 K87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5
171
25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8: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