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未来会站在中国这一边
内容
前言/序言

自序

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了40年,已经有一代人在经济发展的辉煌期成长。在经过长时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的发展其实已经逐渐地逼近向发达国家进阶的临界点。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观察。

第一点是,中国很多软硬件基础设施已经具备发达国家特征,甚至超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最为典型的是中国的特高压电网、中国的高速铁路网、中国的通信网络,还有中国的物流网络,是公认的世界一流水平,总体上甚至超越了西方发达国家。类似的还有中国迅速进步的治安水平,2019年的中国,如果我们注意的话,凡是热门案件,警方基本能在24小时内锁定嫌疑人,48小时内抓获嫌疑人并且初步公布案情。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技术的迅速进步。

今天中国人出国旅游到任何地方,包括美国、日本和欧洲这样的发达国家或地区,是很难在基础设施上得到什么“震撼教育”的,倒是中国本土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网、24小时可达的物流速度、干净整洁治安良好的地铁、设施现代化且规模巨大的机场、覆盖国土全境的4G通信网络,这些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未必会有。以地铁为例,在2019年,绝大部分发达国家首都的地铁,其干净程度、现代化程度、4G网络覆盖程度和网速都无法和中国相比,绝大部分的线路屏蔽门没有普及。

中国人自驾出行,一般不会考虑手机的信号问题,都会默认手机有信号,可以通过手机GPS导航;但这在一些发达国家,必须要提前考虑道路无手机信号覆盖以至于无法导航的情况。

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目前领先中国的主要是软特性,比如基础设施对残疾人、对携带婴儿和幼童出行人员的友好程度等。

第二点是,中国的发达地区已经迈入了发达国家门槛。

发达国家人均GDP的最低标准,如果我们看希腊、葡萄牙等国,人均就是2万美元左右。而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9年4月发布的报告,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9608美元,到2019年底,中国的人均GDP更是会史无前例地突破1万美元,这对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

2018年全世界人口过亿的国家有13个,但是同样根据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人口过亿同时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国家只有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4个,而且中国将很快超过俄罗斯。

如果看中国的发达地区,在2019年,除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四大一线城市人均GDP已超过2万美元以外,南京、苏州、常州、无锡、珠海、武汉、长沙、杭州等二线城市也都已经超过了2万美元,也就是达到和超过了发达国家。而整个中国将在10年内整体性地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接近葡萄牙、捷克、希腊等发达国家的同一水平线。这最后的10年,中国人的心理将会逐渐发生巨大的变化,心态开始逐渐向发达国家国民的心态转型。

第三点是,中国的科技和产业水平逐步呈现发达国家特征。

在以前,全球的主要产业呈现被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占据的特征,只是具体到产业,不同的产业由不同的发达国家把持。而在2019年,越来越多的全球主要产业迎来了新的“玩家”,那就是中国。尤其是在全球中高端产业的竞争里面,中国几乎是发达国家以外唯一的存在。

例如,我们熟知的并不会被广泛认为是高端产业的家电产业,实际上全球前10名的主要家电品牌全部在欧洲和日本、韩国、美国、中国,这里除了中国,其他全部是发达国家或地区。

再比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显示面板、高铁列车、第三代核电、海工设备、油气开采设备、视频安防、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半导体生产设备和材料、民航客机研发和制造、工业机器人、操作系统、数据库、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产业,除了零星产业以外,中国都是行业里面发达国家以外的唯一参与者,中国企业在和发达国家的同行企业正面竞争,并且份额在逐渐扩大。

同时,中国的产业发展呈现出了全球独一无二的全面性,这是中国14亿人口体量的超大规模决定的。

在智能手机品牌领域,中国在和韩国、美国竞争,欧洲国家和日本品牌已经退出了世界前十;在高速列车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领域,主要是中国在和日本、欧洲国家的公司竞争,美国公司已经不在全球主要供应商之列;在显示面板领域,中国在和韩国、日本竞争,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制造企业在该领域已经不存在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全球主要是中国在和美国竞争,全球前列的行业巨头都来自中美两国,欧洲和日本的公司则被甩在后面;在以5G为核心的通信设备和网络领域,全球主要的供应商来自中国、韩国和欧洲,日本和美国都主要购买国外通信设备来完成本国通信网络组网;在民航客机领域,世界将形成欧洲空客、美国波音和中国商飞三足鼎立的局面,而日本、韩国等国家短时间内看不到参与国际竞争的希望。

这本书是我2016—2019年部分文章的一个合集,涉及全球各国综合实力的变化以及中国制造业在这几年的进步和变化。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将在未来逐渐结束,进入类似今日发达国家的增速状态,而那个时候回头看,会通过本书发现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尤其是制造业领域的一些时代变化,以及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状态。

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录。

作者简介

宁南山:公众号“宁南山”,微博“深圳宁南山”,知乎“宁南山”等账号主理人。其中公众号粉丝近百万,推送文章平均10万+阅读量;微博粉丝超过40万,发送的文章每篇阅读量普遍过百万,不乏千万级阅读量;知乎粉丝超过20万,文章点赞数均过千。其擅长以扎实的数据对中国产业进行深度理性地分析,在这一领域是公认的国内第一人。

亮点展示

商品1:【价值58元】《未来会站在中国这一边》详情图.jpg

精彩书摘

第十二章

全球进入中美科技时代

2010年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超过日本,现在总体科技产出也超过了日本,仅次于美国。事实上,日本在基础研究领域下滑非常严重,不仅已经落后于中国,而且被英国和德国超过。

2017年6月13日,《日本经济新闻》发布了一篇新闻报道,叫作《全球科技进入中美两强时代》,说明日本媒体也开始正视现实,那就是中国和美国不仅在经济总量上领跑全球,而且在最新科技发展上也是全球两大核心力量。

实际上,最近几年中国科技出现了井喷式发展:国产航母下水、国产万吨“大驱”下水、新式火箭顺利进入太空、货运飞船成功发射、智能手机用上了国产芯片、超级计算机领跑全球、量子通信和第五代移动通信都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等。

本章我们从日本人的视角来看一下中国科技的实力。

来自日本官方的全球科技实力报告

日本文部科学省官方每年都会对世界各国科技实力产出进行数据统计,以下的内容全部来自日本文部科学省2016年版报告。

(1)中国的科技投入在2013年超过日本,同时在2014年达到了整个欧洲的56%,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科技投入国。

首先看世界各国在R&D[1]研发上的经费支出。按照日本人的统计,中国的R&D研发支出在2013年和日本出现了交叉,超过了日本,2014年更是超过日本17.9%,达到22.4万亿日元。实际上,2018年中国的研发支出已经是日本的两倍多了。

当然,韩国进步也很快,2014年研发费用超过了英国,和法国差不多。韩国崛起非常明显。

(2)R&D研发经费占GDP比例,中国已经接近欧盟28国平均水平,在世界主要科技国家中超过了英国。

中国2014年R&D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为2.05%,欧盟28国平均为2.08%,英国为1.72%。日本为3.87%,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仅次于韩国(4.29%)居第2位。

[1] 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3)中国科技人才总量2014年为152.4万人,超过美国的125.3万人,仅次于欧盟28国的176.2万人。

资金和人才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双发动机,按照国家维度,中国的资金投入目前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2位,人才投入则是世界第1位。

中国科技的真实水平

中国在科技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和人才,在这么高强度的投入下,必然会带来科研成果的爆炸式成长,就一定会制造科技发展的风口。我们就从日本的官方报告里,看一下中国目前的科技实力到了什么水平。

我们把科研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基础科学研究,一部分是应用技术研究。前者主要以论文为主,后者主要以专利为主。

我们先看以论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基础科学研究。从1981年到2015年,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的基础科研成果的世界份额都在下滑。

首先是美国。1981年的美国,论文数量占了世界38%,论文被引用次数占世界55%,这两个方面都高居世界第1位。而到了2015年,论文数量下降到世界的24%,论文被引用次数下降到世界的22%,但仍然是世界第1位。

我们再看看除了美国以外的世界其他国家。1981年,世界基础科学研究第2位是英国,论文被引用次数占了世界10%左右;德国居世界第3位,论文被引用次数占世界大约6%;日本居世界第4位,论文被引用次数占世界大约5%。

那么中国呢?1981年中国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次数占全球1%以下。到了2015年,论文被引用次数已经占到了全球的13.5%,跃居世界第2位。对比一下,居世界第1位的美国是22%;世界第3位的英国,大约7%;世界第4位的德国,6.7%。可见,中国增速一枝独秀。

1981—2015年,日本科技成果跟随其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先盛后衰的过程,论文被引用次数从5%跃升到了8%以上,然后随着“失去的20年”直线下降,来到了3.5%左右的位置。

我们再看2011年到2015年的科研成果变化情况。只有中国在直线飙升,其他主要科技国家,除了韩国以外全部是回落状态。这意味着德国、英国、日本这些国家科研输出占世界的比例全部都在下降。中国已经在总量上显著领先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

看了基础科学研究的输出,我们再看看代表技术应用层面的专利数量。中国专利申请的许可量2014年已经跃居世界第3位,注意是许可量。如果按照申请量来看,中国每年专利申请100多万件,已经是世界第一专利申请大国,但是我们还是要看许可量,这个比专利申请量更有意义。

再看其他主要国家申请人申请专利的许可量。2014年,日本29.7万件,世界第1位;美国25.6万件,世界第2位;中国17.6万件,世界第3位;韩国12.7万件,世界第4位。但中国专利许可量是处于迅速上升的态势,而日本2012年至2014年则在不断下降。日本不管是论文数量、论文被引用次数,还是专利许可数量,占世界比例都在不断下滑。还有一个数据,也反映出日本经济发展的前景不太好,那就是技术贸易额。

日本每年技术贸易是顺差,顺差的金额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经常被作为日本科技发达的证据。然而实际上,如果真的看一下世界各国技术贸易进出口金额的情况,会发现日本的趋势非常不好。首先,日本的技术贸易顺差是世界第2位,并不是因为其技术出口居世界第2位。看看日本人自己的统计,其技术贸易出口额2014年约为374亿美元,居世界第4位,位于美国、德国、英国之后。美国居世界第1位,技术出口1?362.7亿美元;德国居世界第2位,技术出口714.4亿美元;英国居世界第3位,技术出口456.6亿美元。

那么为什么日本技术贸易顺差高居第2位呢?这是因为日本在引进技术方面相对比较封闭。

实际上,日本在2003年以前经济繁荣的顶峰时期,其技术贸易一直是赤字,也就是引进的技术多,出口的技术少。在经济逐渐低迷之后,反而从2003年开始不断增加技术出口和转移,技术盈余逐渐增大,这对日本是不利的。

只有在一个国家创新力不断提升的时候,技术盈余的增加才是合理的,而一个国家创新力在不断下降的时候,反而必须要不停地从外界输入技术,加快本国的技术变迁,否则该国的科技和经济竞争力一定会下降。

我们从日本的科技报告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科技投入和产出都已经居世界第2位,同时还在快速发展,而日本的科研产出世界份额在不断下滑。在自身科技发展停滞的情况下,日本反而加大对外转移技术,同时在引进技术方面又很保守,这不是一个良性的现象,因为这会大大拉近竞争对手和自己的差距。只有在自身科技和经济顺利发展的情况下,对外技术转移才是良性的。日本在自身技术进步不大的情况下,应该加大技术引进的力度,才能确保自己不掉队。而不是去追求那一点200亿美元不到的技术贸易盈余,这是战略上短视的表现。

在日本的报告里,他们用总的论文被引用次数和总的论文数量来衡量国家科研产出。实际上,如果我们用高质量论文,也就是被引用次数排在全球前10%的论文数量来比较,中国现在也是世界第2位。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比较世界各国被引用次数排在全球前1%的论文数量,中国也是世界第2位。

汤森路透2016年统计的2004—2014年全球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在前1%的顶尖科学家数量,美国遥遥领先,顶尖科学家人数几乎占了世界的一半——47.5%;中国科学家有175人,占世界5.7%;日本仅为74人,占全球2.9%。可见日本在基础科学领域衰退速度之快。当然如果统计2007—2017年的被引用论文数量,中国只会更多,应该已经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3位了。

我们再看世界顶级科技杂志《自然》编写的自然指数,统计68种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科技杂志发表的论文,根据不同权重做了自然指数,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的自然指数排名,WFC[1]中国是6?462.29,稳居世界第2位,已经是日本的两倍以上,当然同美国的15?794相比,差距还很大。日本只排在世界第5位。

创新力的来源

在日本文部科学省的报告里,基础科学研究,按照论文引用次数排名世界前4位的分别是美、中、英、德。文部科学省的这份报告数据,和世界其他知名机构的排名基本是一致的,例如《自然》杂志的自然指数排名,基本反映了各国基础科学研究的情况,排名是美、中、德、英。汤森路透的论文引用次数全球前1%的高水平科学家数量排名,前4位分别是美、英、德、中。

再看文部科学省报告的专利许可量,反映的是技术应用层面创新输出,世界排名前4位的是日、美、中、韩。这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排名基本一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PCT[2]国际专利申请量排名,2016年世界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美、日、中、德、韩。

看到了吗?在几乎所有的反映科技输出总量的排名里,中国基本都在世界前3位,所以要有自信地说我们是世界科技强国。

另外,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日本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已经逐渐落后其经济总量的排名,在各项排名里面,日本基础科学的输出都已经跌出世界前4位,低于美、中、英、德。但其目前在技术应用领域比较领先,专利数量和美国一起位于全球前两位。

[1] WFC,加权分值计数法(Weighted Fractional Count)。

[2] PCT,专利合作协定(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但是基础科学的逐渐落伍一定会反映到技术应用上。实际上,不仅文部科学省的报告里日本近年来专利许可量呈现下降趋势,日本专利特许厅统计的日本本土的专利申请量近年来也呈现下降的趋势,日本本土的专利申请量从2005年的40.87万件下降到2015年的31.87万件,10年下降了近四分之一。这反映出日本企业在创新方面的颓势,反映在市场上就是份额不断下滑,利润原地踏步甚至亏损。在这种自身创新乏力的情况下,日本还在大量向国外转移技术,同时引进的技术金额又偏少。例如美国一年花900亿美元引进技术,中国也在大力花钱购买各种专利技术进军国际市场,而日本只花200亿美元引进技术,这种趋势预示着日本科技的未来不乐观。

目录

PART 1 当今中国在世界究竟是什么位置

第一章 国家的崛起——过去几年全球经济变化趋势 / 003

新增财富四巨头 / 004

“印度制造”计划瞄准中国 / 006

中国与韩国的竞争 / 013

中美竞争才是未来主旋律 / 016

第二章 打破西方霸权的中国制造 / 019

军事工业俱乐部开门迎新 / 020

闯入石油禁区的“野蛮人” / 022

农业民族的新姿态 / 027

进军高端制造 / 031

传统产业也赚钱 / 034

第三章 大国重器——千亿美元公司的世界竞争 / 035

只有9个国家的牌桌 / 035

美国拥有最多数量的千亿美元级公司 / 037

牌桌上只有一个发展中国家 / 039

来自中国的超级基建公司 / 049

第四章 看得见的差距——亟待升级的中国产业 / 051

大是强的基石,先有大,而后强 / 051

差距最大的行业 / 053

追赶的脚步 / 059

PART 2 进军高端—产业升级正面战场

第五章 中国产业升级路线图:从系统设计到零部件国产化 / 065

唯一横跨高中低端制造的大国 / 066

“组装货”的战略意义 / 068

从系统集成到掌控产业链 / 076

第六章 大飞机是中国人开辟的新战场 / 080

典型的西方霸权工业 / 080

有钱才能造大飞机 / 081

国产化率与核心自研技术 / 084

不要低估对手压制我们的决心 / 089

第七章 半导体—— 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 091

世界级的门槛 / 091

国产“十大金刚” / 093

隐约可见的光明 / 108

第八章 汽车工业——产值最大的工业 / 110

自主品牌之殇 / 110

消费升级是把双刃剑 / 114

电动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第二次机遇 / 120

PART 3 看得见的战争—危机四伏的升级之路

第九章 贸易之争:九只拦路虎 / 131

知识产权诉讼精准狙击 / 132

市场禁入与投资设限 / 137

高科技产品对华禁售 / 138

不合理专利费用和不合理权益 / 139

合资的B面 / 141

高价设备和原材料销售 / 142

生态的控制封锁 / 143

贸易战关税打压 / 145

直接精确制裁 / 145

第十章 收购与反收购 / 148

中国制造业巨头为什么会被卖掉 / 149

国资与洋资——中国啤酒产业 / 154

对中国进行全行业并购 / 156

中国日化产业——失去的20年 / 157

第十一章 后有追兵——从欧洲商场看中国低端产业竞争力 / 165

虎视眈眈的追兵 / 166

中国的优势——低端里的中高端 / 169

高端化和品牌化刻不容缓 / 173

PART 4 中国创造——产业跃升时代的来临

第十二章 全球进入中美科技时代 / 179

来自日本官方的全球科技实力报告 / 180

中国科技的真实水平 / 181

创新力的来源 / 184

第十三章 中美新兴产业竞争态势 / 186

BAT+华为VS美国科技公司 / 187

工业机器人初露头角 / 194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阅兵 / 199

距离美国还差几步 / 207

第十四章 目标只有美国——崛起的中国人工智能 / 213

美国领跑,中国追赶,其他国家重在参与 / 214

中国人工智能的机遇与问题 / 221

前途无量的产业 / 228

第十五章 从研发投入看各国未来 / 230

自主科研,一个超级烧钱的游戏 / 232

亚洲的基础科研看中国 / 238

从研发投入看国内各省潜力 / 240

第十六章 从研发投入看中国各主要产业的未来 / 242

中国制造的稳定器 / 243

汽车产业的两个利好 / 247

其他主要产业发展趋势 / 250

下一个职业“风口” / 262

内容简介

一本让你重新认识中国制造和产业升级的时事教科书!

产业强则国强,历经40余年的高速赶路,“世界工厂”到了必须升级的节点,升级方式和路径牵动世界产业格局,攸关国民福祉。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给人以“组装货”“档次低”的刻板印象,实际上完整的工业体系、卓越的系统集成能力已然为国民经济夯实了基础,在很多领域具备了进军高端的潜力,甚至已经领先世界。本书以宏观视角和充分客观的数据,带领你重新认识中国制造。

如今,中国制造面临着东南亚多国在低端制造领域的追击以及欧美和日韩在高端制造领域的阻击,升级之路必然惊心动魄。作者深入产业竞争前线,带回一手观察记录,提升你对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前景的信心。

站在中国制造从大到强,由量变到质变的历史关口,我们要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行业做到心中有数,以获取应对变局的力量。本书以扎实的分析和客观的描述带给你这种力量。

编辑推荐

1、读此书,看懂疫情后的世界格局与中国优势。

“过去十年属于中国,未来十年也将如此!”——英国《卫报》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zui安全的地方是哪里?中国!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zui有前途的地方是哪里?中国!

拥有全球zui完整供应链和工业体系的是哪个国家?中国!

从危机应对、大国治理、国家成长性来看,时间一直站在中国这一边。

2、读此书,对中国经济心中有数。

完整的供应链和工业体系、全方位参与中高端产业竞争、世界产业链中心向中国市场转移……深入产业竞争前线,带回一手观察记录,见证中国硬核力量。各党政干部、企业高管、志气青年冷静思考时代与中国之作。

全网千万粉丝持续热捧,同名公众号主理人宁南山首部作品,更是潜心之作。每一篇文章都罕见的高质量,公众号阅读量篇篇10万+,知乎专栏文章点赞数远远过千,超硬核的文风独具一格。

内容推荐

一本让你重新认识中国制造的时事教科书!
产业强则国强,历经40余年的高速赶路,“世界工厂”到了必须升级的节点,升级方式和路径牵动世界产业格局,攸关国民福祉。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给人以“组装货”“档次低”的刻板印象,实际上完整的工业体系、卓越的系统集成能力已然为国民经济夯实了基础,在很多领域具备了进军高端的潜力,甚至已经领先世界。本书以宏观视角和充分客观的数据,带领你重新认识中国制造。
如今,中国制造面临以东南亚国家为主的在低端制造领域的追击以及欧美和日韩在高端制造领域的阻击,升级之路必然惊心动魄。作者深入产业竞争前线,带回一手观察记录,提升你对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前景的信心。
站在中国制造从大到强,由质变到量变的历史关口,我们要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行业做到心中有数,以获取应对变局的力量,本书以扎实的分析和客观的描述将带给你这种力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未来会站在中国这一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宁南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151109
开本 16开
页数 266页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3
出版时间 2020-05-01
首版时间 2020-05-01
印刷时间 202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480
CIP核字 2020015776
中图分类号 F124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7
24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3: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