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照片(第110辑)
内容
试读章节

胡适不仅按许广平要求写了介绍信寄给许寿裳,他还另专写一信直接寄王云五,王云五与许广平当面商谈,事告解决。许广平曾有一信致胡适:“六月九日奉到马、许两先生转来先生亲笔致王云五先生函,尝于十一日到商务印书馆拜谒,王先生捧诵尊函后,即表示极愿尽力……”事情发展好像很顺利,可是商务馆印鲁迅全集事终未成功。原因不是王云五,而是北新书局坚持不放弃版权。胡适在此事一开初就一语直奔要害,不幸而言中,到底是熟谙出版流程的行家。

马裕藻与胡适还有一段来往,也很说明二人的关系。

1920年胡适有病,到1921年,胡在《题陆仲安秋室研经图》中记述道:“我自去年秋间得病,我的朋友学西医的,或说是心脏病,或说是肾脏炎,他们用药,虽也有点功效,总不能完全治好。后来幸得马幼渔先生介绍我给陆仲安先生诊病。陆先生有时也曾用过黄芪十两、党参六两,许多人看了,摇头吐舌,但我的病现在竟好了。”

对于中医的价值,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而且对立非常严重。千年以来,本无异见,但自从晚清开启国门,西医学说进入中国之后,中医是否科学,就一直成为争议不休的话题。胡适本也是反对中医的,反对中医的名人大有人在,如严复、梁启超、孙中山、鲁迅、陈独秀,都是非同小可的重量级人物,但中医并未因名人乃至政府当权者的反对而衰落消亡。

胡适在他1923年日记中记道:“思永的病今天很重了,终日出汗多次,饮食不进。陆仲安看,说没有大希望了。思永为三哥振之之子,三哥病肺痨三年,将死时始生此子。永幼时手足骨节处皆发现肺结核,故两指与一手均拘挛不能伸直。”“他的病,据陆仲安说,‘虚劳已成’。今日尤使我们恐慌。”由此可以看出,胡适因自己病被陆治愈,对陆仲安特别信任。

就在上述胡适文章中,还记述了马幼渔之弟马廉的病情:“去年幼渔的令弟隅卿患水鼓,肿至肚腹以上,西医已束手无法,后来头面都肿,两眼不能睁开,他家里才去请陆先生去看。陆先生用参芪为主,逐渐增到参芪各十两,别的各味分量也不轻,不多日,肿渐消灭,便溺里的蛋白质也没有了。不上百天,隅卿的病也好了,人也胖了。”

由是胡适开始不仅相信西医,也相信中医了。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商讨国事。孙中山12月31日抵京,其时孙已是肝病重症在身。1925年1月20日,协和医院诊断孙为肝癌晚期,并进行了手术,但病入膏肓,回天无力。孙中山2月18日出院回家。宋庆龄建议请陆仲安来,但孙中山不信中医,拒绝中医诊治。胡适素来推崇孙中山,孙中山对胡适也有深刻的良好印象,胡以自己1920年的亲身经历劝孙试试,于是孙同意让陆仲安来。陆仲安望闻问切之后,开了药方。依方炮制服下后,脚肿消退,体温与呼吸均有改善,虽然没能挽回孙中山的生命,但在减轻症状,延长生命上起了一定作用。迁延至3月12日,孙中山逝世。

其后,中西医之争一直不断,直至21世纪。最有名的当属汪精卫授意的1929年卫生部中央卫生委员会第一届会议,在没有中医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竟通过了取缔中医的法案,引起全国中医抗议。北京中医施今墨、孔伯华率华北中医请愿团赴南京请愿,并挑战西医,要求进行中西医比赛。比赛方法是集中十二名疑难病人,由西医任选六人,其余六人由中医诊治。结果中医将六人全部治愈。更有戏剧性的是,当时汪精卫岳母患恶性痢疾,西医没治好,施今墨给治好了。施大夫开了十天药,汪之岳母问何时再来,施回答:“三天痢疾止,五天胃口开,十天痊愈,无须再来。”结果一如所言。

其实,中西医各擅胜场,西医是显微镜,看得仔细真切,中医是广角镜,看得宽广全面,两者结合则效果更加显著,互相伤害,吃亏的只能是患者。

1935年马裕藻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中风,病情险恶,继任国文系主任的胡适与马裕藻夫人陈德馨商讨治疗方案,胡特请协和最负盛名的魏毓麟大夫(西医)诊治,一年后,马重返北大国文系任教授。

P8-10

后记

风雨二十年

冯克力

《老照片》44办时,对多少年以上的照片可以算作老照片收入书中,曾有过一些讨论。最终,我们将二十年以前所拍摄的照片定义为“老照片”。

如今,物换星移,草木枯荣,整整二十个春秋又过去了。

我们忽然发现,当年《老照片》从孕育到诞生之种种,也已进入了“老照片”的范畴,抚今追昔,难免生出白驹过隙之叹。二十年,在历史的长河里不过一瞬,但二十年对于一种连续出版的读物,却非同小可,其中的消长兴替、喜忧哀乐,真是欲说还休。

而对于某个生命来说,二十年的意义更是不可小觑。当此《老照片》出版二十周年之际,坊间正在热议最高法院对二十一年前一桩强奸杀人案的重新判决:已经被枪毙了二十一年的聂树斌被宣判无罪!用二十一年来还无辜以清白,尤其是在真凶浮出之后,此案的平反仍历尽曲折,又延宕了十一年。对蒙冤者的亲人、对社会正义而言,这二十一年的煎熬与等待,又何其久也!

说起来,《老照片》的创办,与聂案在时间上还真有些巧合。《老照片》的面世虽在1996年底,但它的酝酿与筹划却在1995年就启动了。网上广为流传着聂树斌生前的一张照片,照片里那个略带羞涩、骑在一辆三轮车上的小伙子,今与之蓦然相对,亦成“老照片”矣!

曾有论者认为,《老照片》的政治色彩过于浓厚了。殊不知,《老照片》的“政治色彩”实非编者们刻意为之,乃是百多年来中国特有的政治生态对民众命运影响的一种自然折射,想抹都抹不去。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一再证明,关心政治与否固然是每个人的自由选择,但“政治”却无时无刻、不容逃避地在“关心”着每一个人。

其实所谓政治,也没什么复杂和神秘,一言以蔽之,不就是法治社会的建设与健全吗。就像我们关心须臾离不开的空气质量与食品卫生一样,对同样须臾离开不得的法治环境也保持一份警惕,又有何妨?

而这,也正是避免聂树斌、雷洋们的悲剧一再重演的题中应有之义吧。

目录

马庆芳等 北大“三马”与胡适的往事

杨瑞兴 从姥姥的信说起

程天爵 父亲程玉西为什么没有去台湾

李 宾 奉天医科大学的国际范儿

陈继秀 纪念西南联大学子王代璠

刘厚军 刘沪民 我的父亲母亲

曹高芳 绵绵思念无尽期

杨廷华 追忆姨父

张 琦 风雨十八年

韩秉公 我是调干生

李家德 口述 王繁荣 整理 首批拖拉机手的回忆

冬 冬 崇明滩涂上的青春岁月

贾昭衡 “文革”中的另类五七干校

何惺华 穿越时空的两张照片

张玉舰 一位雕塑家的工作照

冯克力 风雨二十年

封 面 孙中山夫妇于广州大元帅府(秦 风)

封 二 孙中山身着军装照(秦 风)

中 插 纪念孙中山150周年诞辰着色影像展选萃(秦 风)

封 三 国军军官夫妇的合影(吉 仁)

内容推荐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书是《老照片》第110辑,冯克力主编。书中讲述了北京大学马裕藻、马衡、马鉴与胡适的往事,回忆了西南联大学生王代璠从抗战流亡西南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经历,并为纪念孙中山150周年诞辰,刊发了一组孙中山上色老照片,等等。

编辑推荐

一张照片、一段住事,《老照片》正在为人类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回望这些细节,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每张照片都蕴涵了一个真切、感人的故事。在这里,它们向我们传递的就是这些现代的我们所不知道一切,这些内容包括有人物经历、抗日战争历史等,都是些名人名事。

本书是《老照片》第110辑,由冯克力主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照片(第110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克力主编
译者
编者 冯克力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420614
开本 32开
页数 1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6-12-01
首版时间 2016-12-01
印刷时间 201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4
CIP核字 2016265060
中图分类号 K260.6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04
14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5: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