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
内容 | 作者简介 游敏惠,女,博士,教授。现任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副理事长,重庆市青年研究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心理协会理事。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比较教育研究等。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全国高等教育“十五”规划科研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4项。先后主编、参编著作5部,译著5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 研究重点与难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第一章 移动互联网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移动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一 移动互联网的产生 二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第二节 移动互联网的特征 一 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特征 二 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特征 三 移动互联网的文化特征 第三节 移动互联网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 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二 扩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三 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四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五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第四节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 教育者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二 大学生面临价值和交往的选择困境 三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遭受冲击 第五节 移动互联网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一 观念转变 二 方法创新 三 主体建设 第二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的相关理论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理论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现代传播理论对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一 议程设置理论 二 培养理论 三 意见领袖理论 第三节 现代教育理论对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参考价值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 泛在学习理论 三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第四节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的内涵分析 一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的概念界定 二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的特性分析 三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的传播转向 第五节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的原则遵循 一 坚持要素创新的原则 二 坚持平台创新的原则 三 坚持媒介素养提升的原则 四 坚持实效评估的原则 第六节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的准则要求 一 把握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虚实二重性 二 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移动平台 三 构建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的长效化 第三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的现状调研 第一节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路径的现状调研 一 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路径 二 主阵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第二节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兴路径的现状调研 一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兴路径不断拓展 二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兴路径的困境 第三节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现状的生成根源 一 主体思想意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影响 二 全面发展成长诉求决定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适从 三 网络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产生的影响 第四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创新 第一节 教学路径的信息化 一 教学路径信息化的背景 二 以“网络原住民”为教育对象的教学路径创新 三 教学路径创新的效果 第二节 组织路径的智慧化 一 传统组织路径的创造性转化 二 基于移动终端的组织路径创新 三 组织路径的智慧化建设 第三节 活动路径的多样化 一 活动路径面临的挑战 二 活动路径的发展趋势 三 活动路径多样化的典型案例 第四节 管理与服务路径的生活化 一 管理与服务路径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 管理与服务路径的发展趋势 三 管理与服务路径生活化应用案例 第五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的长效机制 第一节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长效机制的内涵 一 长效机制的内涵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内涵 三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长效机制的内涵 第二节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构建长效机制的意义 一 巩固和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 二 保持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节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的组织协同机制 一 优化高校管理教育协同机制 二 强化高校网络文化协同机制 第四节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 健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机构 二 规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 三 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培育 第五节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的条件保障机制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对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相关概念进行梳理界定,研究其特征原则,进行现状调研,分析其影响因素,加之对典型案例的实证和长效机制的探寻,使移动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的相关对策得以真正实现对症下药,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本书彰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契合了教育对象的新特点,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较为广泛的范式参考价值和模式借鉴价值。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游敏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6613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3 |
出版时间 | 2020-06-01 |
首版时间 | 2020-06-01 |
印刷时间 | 2020-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本科及以上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42 |
CIP核字 | 2020095848 |
中图分类号 | G641 |
丛书名 | |
印张 | 2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