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个小说家的自述(共2册)(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梁斌同志是当代杰出的人民作家,他一生献身于中国革命事业,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文学巨匠和造诣精深、风格独具的书法家、国画家。他创作的革命题材长篇小说三部曲《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最具有代表性的革命经典著作,深受读者喜爱并广为传颂。

《一个小说家的自述(共2册)(精)》全面、真实地记录了梁斌同志一生的工作、生活、成绩和贡献,记录革命者锻炼成长的过程。

内容推荐

《一个小说家的自述(共2册)(精)》为我国著名文学家梁斌的自传体回忆录。梁斌从他的出生入笔,记述了自己参加革命活动,投身文学生涯,最终创作出闻名中外的长篇小说《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的经历。这是一位革命者锻炼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位小说家走向成熟的足迹。因此这本回忆录有着多重的认识价值,它将帮助读者了解中国革命斗争史的一个侧面,同时,对于探索文学创作的规律,熟悉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也有重要的作用。

目录

童年

初出之犊

青春似火

烈火青春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试读章节

儿时的回忆,就像吃蜜一样的甜美。

儿时,自从我懂得思索的时候就想:是母亲亲,还是父亲亲?我幼稚的心灵里,想过来想过去,总觉得不是一般长的距离;这是因为我自幼吃母亲的奶,在母亲怀里酣睡的原因。这是感到母爱的开始,母亲陪我一块儿玩儿,或是牵着我的手到大街上去玩儿,到谷场边上玩儿;农村的谷场,场坡上的垂柳,杜梨,场坡上有五棵大杜梨树,长了满树的杜梨,形似圆钮。一到秋天就熟了,孩子们爬满了树,去摘杜梨。

自从我三四岁的时候,才跟着父亲到附近三里的辛兴镇上去赶集。今天回忆起来,我愿意跟他去赶集不是为了别的;到了集上,他老人家就让我趴在卖豆腐脑的担子边,吃一碗豆腐脑,或是买一个大火烧,夹上熟肉,搂在怀里,一边走一边吃着。当然,豆腐脑里那种醋蒜的香味,和家里的菜粥不是一样的滋味。火烧夹肉和家里的棒子面窝窝头也不一样。这时我才感到父亲给我的一点温暖。

母亲对人是善良的,我还记得对门的嫂子病了,揭不开锅,母亲常偷偷地给她粮食。请了大夫来,就住在我们外院里,我们替她待客。等她好了,找了我母亲来,趴在地上磕头,说:“谢谢大娘!”直到现在我还分不清这是同情还是人道主义。父亲则是严峻的,睥气大,爱骂入,一骂起街来震天响,很粗暴。他骂街也不管大事小情,他的烟袋一时找不到就发脾气,一时找不到老鼠夹子了,也骂一顿街。当他张开大嘴骂人的时候,母亲就低下头,扭过脸去,一声不响,而且也不流泪。等父亲的火气消了,还是和颜悦色,和好如初。她说:“他是那个脾气。”

有时我也想到他为什么这么大的火气?这就是所谓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家长专制,凡事他说了算。儿子们只有听着,妇女们在家庭在社会上没有说话地位,只有劳动的份儿。

再一方面:我的家庭是当辈起家的;祖父的时候有八亩地,当我父亲离开学房,当家主事的时候,有二三十亩地,养着一头驴。当我母亲到我父亲家里的时候,日子就过得去,不愁吃穿了。当我能记事的时候,家庭经济发展时期已经过去,只能维持现状了;其中有三十五亩地,每年向人家交租。人口多,嚼用大,只有土里刨食维持生活。当初,日子的升发都是由他一人操持着。因此,父亲有无上权威,当他一闹起脾气的时候,我的母亲就说:“人的禀性难移呀!”父亲的这种秉性,就是这样来的。

但是,他从幼年直到老,都在劳动,是个勤俭持家的人。全家人都在这一点上对他原谅、隐忍。

我于一九一四年生在北中国的一个偏僻乡村里。在我幼年的时候,这个小乡村,只有一百二十户人家,平均每家五口人,才有六百口人。自此二十几年以后,直到土地改革,就有了七百五十口人,平均每人三亩半土地。全村人家都是务农,自古养种土地,精耕细作,周围几十里地是有了名的。因此,本村地主富农多,中农多,贫雇农占少数。有两家地主兼营花庄,其中一家还在镇上兼营铁器铺。此外有一家小杂货铺,一家人炸馃子卖。

高阳布是全国驰名的,我们这个小乡村离高阳县城只四十里路。布棉商人,从天津运来洋线——他们是直接同外国人打交道的。布棉商把洋线分放到附近农民加工织布。在我们这一带,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人家织洋布,作为农家副业。当时一进乡村,满耳机杼声。

因此我家也织洋布;农闲季节,全家人浆线络线,一派忙碌景象。到了秋去冬来的季节,把布、棉花分给各房孩子大人们做冬衣。

在我幼年的时候,听我父亲说过:我的祖上是山西忻州人,明朝年间迁居这里。当时梁、宋、孔、赵四家是联了宗的。直到现在遇有红白喜事,四族人家都是礼尚往来。不过自从我童年时候,姓孔的已经绝了后,姓赵的姓宋的还只剩几家,全村大部分人家都姓梁。从此,也就可以知道,从山西过来的时候,这四家人是一块来的,像亲弟兄一样,在这里建了一个小居民点,后来就叫梁家庄。那时的河北平原,恐怕还人烟稀少呢!四姓弟兄,从山西忻州远走河北,落脚此地,也不知过了多少穷愁日子。我是这么想,四个家族就像《红旗谱》中,朱严两家、朱老明、伍老拔、朱老星,几个家族的关系一样,有福同享,有祸同当。  在我年幼的时候,村北和村东还有两大片梁家老坟,年深月久,已成乱冢,无人管理,只有几棵小树和一株老杜树,在日暮夕阳的时候,有一群乌鸦在树上呱呱地乱叫。这种日暮鸦鸣的印象,概括在《红旗谱》中。

虽然如此,祖坟上还有几十亩营地。用这些出产,每年清明佳节,全族子孙还集在一起,吃一顿坟社会——顿猪肉打卤的面条,可是女人是没有份儿的。

吃完了面,一群青年人,用食盒抬上供献,扛上铁锨,到老坟上去上坟,所谓上坟就是往坟堆上培土,压上几条白纸。培土的意思很明白,压白纸条,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估计过去这些白纸条上还印上“钱印”。后来,年久月深,人们连“钱印”也不打了。这种风俗,也就没有人明白是什么意思了。也许还有挂孝的意思。

我的孩童时期,对于吃会,对于上坟,都是乐于参加的,那是一个玩耍的机会;孩子们到一起,又打又闹,最后分一点供献吃——一块小饼卷上一点炒鸡蛋。

P2-5

序言

梁斌是当代杰出的人民作家,他一生献身于中国革命事业,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文学巨匠和造诣精深、风格独具的书法家、国画家。

梁斌于1914年4月18日生于河北省蠡县梁家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少年起就受到革命文学的熏陶,是革命文学引导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7年,正值革命处在低潮时期,十三岁的他便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了革命生涯。他积极参与组织农民开展反割头税斗争。他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张贴标语,飞行集会,誓死抗击日寇,为保定二师“七六”学潮奔走呼号。学潮失败之后,他流亡北京,参加左联,一面博览世界文学名著,一面以杂文为武器,继续坚持斗争。1937年5月,他返回故乡,参与组织第一支抗日游击队,武装保卫家乡。此后,他一手持枪,一手秉笔,担任新世纪剧社社长和冀中游击大队政委,带领剧社,自编自导《爸爸做错了》《五谷丰登》《抗日人家》等多部话剧、歌剧,宣传革命,鼓舞群众,并培训农民文艺骨干,使一千七百多个乡村剧团活跃在抗日炮火中,这创造了世界戏剧史和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抗战胜利之后,他自告奋勇,随军南下,领导了新解放区的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工作,为建立和巩固新政权做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他呕心沥血,创作出史诗性的系列长篇小说《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和《翻身记事》《一个小说家的自述》等作品,教育并影响了几代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梁斌既是作家也是战士。他说:“我是六十年一贯制,为真理而战,为真善美而战,并用我的作品参与解放全人类的斗争。”他满怀激情地投身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论是在白色恐怖的铁窗下,还是在抗日的地道里;无论是在新世纪剧社的舞台上,还是在发动土地改革的群众运动中,他始终站在风口浪尖,与反动势力作艰苦卓绝的斗争。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红旗谱》被宣布为大毒草,他遭到残酷迫害,也没能动摇他的理想和信念。他用要他交代“罪行”的纸笔秘密写作了长篇小说《翻身记事》,显示了他崇高的品格和凛然的气节。

梁斌的《红旗谱》被誉为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是一部中国农民觉醒与奋斗的宽广壮丽的史诗;它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昂扬气派标志着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回归本土、回归民族文化的重大成就;它慷慨悲歌、燕赵风骨式的悲壮美别开生面,创造了审美新境界,独步文坛,鲜有来者;它所塑造的以朱老忠为代表的中国农民文学典型,不仅丰富了当代文学人物画廊,而且振聋发聩,至今巍然屹立,无可比肩。

梁斌的贡献,还在于他的长篇小说《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翻身记事》,几乎全景式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过程,艺术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力量,以他笔下人物的命运,展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艰难历程,揭示了中国农民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得到翻身解放,共产党也只有动员起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投入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梦想这一真理。

梁斌的贡献,还在于他的文学精神至今烛照文坛。他是人民的儿子,他的创作是为人民的,他始终将自己的笔根植于群众的土壤之中。为了创作《红旗谱》,他舍弃了个人利益。他不顾个人安危,潜入敌后采访抗日军民;为了“补上”土改那段生活体验,他放弃解放区安全的社会环境,毅然随军南下,率领工作组开辟新区;为了集中精力写作,他三次辞官不做,无欲无求,自甘寂寞,只事耕耘,不计收获,精益求精,死而后已。他将自己七部书的手稿全部无偿捐献给了现代文学馆。他说:“我的文学是为人民的,我的手稿也是属于人民的。”

梁斌的贡献,还在于他创立了红色文人画。他一生创作了八千多幅书画作品。他心怀天下,以人民忧乐为己任,所作每幅书画,几乎都承载着他作为革命者的理想和寄托。他的书画作品继承传统,开拓新境,技艺独造。他的笔墨所获,大气磅礴,明快空阔,滋含丰富,简洁鲜活。如专家所说,梁斌之作愚去智生,俗除清至,思维超常,特立独行,出于红色战士的信念,绘出红色革命情愫,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绘画语言和艺术风格。

梁斌精神、梁斌文学、梁斌艺术,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纪念梁斌百年诞辰的时候,我们重温他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回顾他所走过的生活与创作的道路,深感研究、学习和发扬梁斌文学精神对于繁荣文学创作的必要。这就是今天我们邀请专家学者,校订编辑《梁斌全集》《红旗谱》纪念版、珍藏本《一个小说家的自述》《梁斌传》和《百年梁斌》的动意。我们希望当代青年,特别是文学青年,更全面、更系统、更深人地了解梁斌,了解梁斌的作品,因为梁斌的作品中大写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由于水平所限,我们的工作或有不全面、不完善之处,恳请海内外专家,四方友人,不吝教正。

天津梁斌研究会

2014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个小说家的自述(共2册)(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975442
开本 16开
页数 100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60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2.318
CIP核字 2014028646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63.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56
180
6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2: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