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7-11之恋(蔡智恒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7-11之恋(GIRL篇)》:7-11收银女孩的青涩爱之情愫;《7-11之恋(BOY篇)》:7-11收银男孩的青涩爱之情愫;《雨衣》:没有结果的异国恋情,爱在他乡;《水中的孤坟》:一位哥哥对早夭妹妹的思念;《4:55》:在火车上和酷毙了的女孩邂逅的故事;《阿妹》:天才哥哥和笨笨阿妹的成长故事;《洛神红茶》:高中男生爱慕房东太太女儿的夏日情怀;《围巾》:追忆逝去的17岁爱情;《绿岛小夜曲》:20岁的烈火青春。

这9篇爱情小说,均充份呈现蔡智恒的写作风格及爱情态度,真挚的语气、超爆笑的对白、淡淡的情愫揉合出各式各样的爱情故事。

内容推荐

蔡某是个艺术工作者,平日作词作曲、写小说拍纪录片,昼伏夜出。每个早上睡前,他会到街角的7-11买罐牛奶配御饭团当早餐,生活平稳规律。

生活的变化,从不经意打破扑满开始。成堆的硬币自行玩起了配对游戏。每个早餐32元,2个10元、2个5元、2个1元,每天早晨的7-11之行,他可以游戏5个礼拜。

和蔡某分享着早餐秘密的,是7-11的店员小凤。他的规律成了她的习惯,2个10元、2个5元、2个1元,每个早晨的10∶30,2个人若有似无的亲密。

小凤刚结束一段感情,她的前男友小潘是个一无是处的小混混,他那快速致富的白日梦给自己带来牢狱之灾。在小潘蹲苦牢的日子,小凤离开了,她为自己在7-11找了工作,开始期待一个全新的开始。每天的生活是贩卖烟酒什货与电视偶像剧,蔡某的固定出现,让她平淡的日子有了可期待的事物。

目录

7-11之恋(Girl)

7-11之恋(Boy)

洛神红茶

4∶55

绿岛小夜曲

水中的孤坟

阿妹

围巾

雨衣

写在《7-11之恋》之后

试读章节

7-11之恋(Boy)

我知道她其实已经很久了,但开始注意她,却是在一个星期前。

我是成大研究生,她是那家7-11的早班员工。

她看起来也是个学生,因为7-11制服掩不住那股清纯的学生气息。

她很温柔秀气,有一头长发,还有白净的皮肤。

我十点出门,骑上那台烂野狼机车,然後在十点零五分,到了那家7-11。

进店前,我喜欢推一推眼镜。因为我想看清楚她。

我会拿一份民生报,因为我喜欢看体育新闻。

以及一瓶蓝色利乐包低脂鲜乳,二十元的那种。

早餐这样刚好,吃多了中午不饿,吃少了早上会饿。

前阵子不小心打破了个陶瓷扑满,多出了一堆十元硬币与五元硬币。

正好趁此机会消耗它们。

我将两个十元硬币与两个五元硬币拿给她。因为我讲究公平。

她总会亲切地问我,“需要袋子吗?”

我则用笑容回报她的热心,然後摇摇头。因为举手之劳做环保。

我把报纸夹在左手腋下,右手以姆指、无名指、小指,拿起鲜奶,以食指和中指夹起一根吸管。因为我对我的指头也讲究公平。

她总会把发票放在我摊开的左手掌上,我感受到她手指轻触的馀温。

我满足地笑了一笑,然後点点头,谢谢她的细心。

我会在7-11门口,看着来往的车辆,然後思考实验的进度。

喝完鲜奶,我会将包装纸压平,再放入垃圾桶。我实在很环保。

我把报纸放在座垫,因为没篮子。

跨上机车,屁股坐在报纸上,踩动车子走人。

临走之前,我还会再看她一眼。

她彷佛意识到我的眼神,然後她总会腆地笑一笑。

昨天早上,我的习惯一如往昔。

但我的硬币已经没了,只好拿张百元钞票。

我递给她这张百元钞票,她竟然愣住了。

我们互望了数秒钟,我才开口问道:

“小姐,不用找钱吗?”

不知怎的,我们同时觉得好笑,於是笑声充满了整间7-11。

我又说:“小姐,笑也笑完了,还是得找钱吧!我午餐就靠它了。”

她不好意思地拿出七十元给我。我又得理不饶人地问:

“小姐,明天不会又忘了找钱吧!?”

她笑着回答:“我一定准备好七十元等你来找。”

我戴上我的黑框眼镜,穿上黑色球鞋,背上空的黑色书包。

因为我是学生,总得背个书包。书包里只有我实验室的钥匙。

我今天特地又带了一张百元钞票。

我在那张红色钞票的孙中山肖像旁,轻轻写下我的姓:“蔡”。

那是昨晚电视上的影片给我的灵感。

新来的7-11小姐告诉我,昨天是她在那家7-11的最後一天。

因为她找到了一个薪水较高的伴读工作。

然後找给我这张五十元钞票,和两个十元硬币。

她果然遵守我和她之间的约定。

我拜托新来的小姐,如果可能,请她务必转交这张百元钞票。

我今天发现,那个新来的小姐,笑容跟她竟会如此相似。

我突然好怀念起那充满了整间7-11的笑声。

她知道我姓蔡吗?我在心里轻轻地问着。

P9-11

后记

《7-11之恋》在1999年8月初版,内容包括:

“7-11之恋”、“洛神红茶”、“4∶55”、“绿岛小夜曲”、“水中的孤坟”、“阿妹”、“围巾”、“雨衣”等八部中短篇。

这八篇作品中,有关于亲情的,也有关于爱情的。

但无论是亲情或爱情,都很安静,而且呈现的手法和方式都不相同。

《7-11之恋》的出版虽然刚好在《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之后,但其中“7-11之恋”和“围巾”却在《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之前完成。

所以严格来说,我的处女作不是《第一次的亲密接触》,“7-11之恋”才是。(或许因为我的性别,你坚持要改称处男作)

“7-11之恋”是分别以男生和女生的角度述说同一个故事的短篇。

男生篇和女生篇都只有一千字左右,1997年12月中完成。

当时有人在BBS的mantalk板上说,他喜欢一个7-11的女工读生,却不知道该如何表白。

身为一个极具正义感的地球防卫队后备队员,我便贴上“7-11之恋”当做回答。

那时我是博士班研究生,文章里描述的就是我当时的习惯。

充满了整间7-11的笑声也很真实。

我贴完后,有人写信告诉我,这是简短却有力的极短篇。

明明只是写些生活周遭很平常的事,但运作起来却与众不同,浪漫多了,也清新多了。而且说故事的手法非常特别。

“像你这种人,怎么会隐藏在mantalk板写小说呢?”他在信中问。

“如果这算小说,”我回信说,“那么就是我写的第一篇小说。”

他根本不相信我的话,以为我有不可告人的苦衷,就像古时候为了躲避仇家于是隐姓埋名的江湖人物。

我当然没有苦衷,酸衷,甜衷、辣衷也没有,只是单纯说故事而已。

历史上伟大的人或是皇帝,在出生时总会有异象。

但我写第一篇小说“7-11之恋”时,完全没有奇怪的事发生。

倒是有个白烂学弟跟我说:“学长,你刚刚趴在桌上睡午觉时,我隐约在你背后看到一条龙呢!”

好,我们不要理他,继续往下说。

“洛神红茶”的诞生,是因为我习惯以“味道”记录生命中某段历程。

在我念高三的岁月里,活着的唯一目的,或者说活着的意义,就是在联考中拿到好成绩,然后升上大学。

所有跟学习无直接相关的人(男人和女人)、事(大事和小事)、物(植物和动物),都是洪水猛兽或是罪恶的象征,都应该避之唯恐不及,甚至该唾弃。

每当我回忆起那段日子,总试图想找些东西或心情,来当做自己曾经存活过的证据。

可是我始终找不着。

我甚至没有那段日子的“回忆”。

我只记得,每天放学回到住处后(是住处,但不是家),除了躺在床上的时间外,我都是坐在书桌前。

书桌上没有摆设,只有书籍和一个茶杯。

书籍总是叠成堆,顺序一直变来变去。

唯一不变的,就是茶杯里的洛神红茶。

于是洛神红茶的味道,是我对那段日子仅存的记忆。

升上大学后,我就不再冲泡洛神红茶包了。

写完《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之后没多久,在某个酷热的夜晚,我突然怀念起洛神红茶的味道。  但当我好不容易在夜市里发现它时,味道却已经完全走样。

也许因为我的生活已经改变,“味道”也跟着变了吧。

然后我回到电脑前,完成九千字的“洛神红茶”。

曾以为洛神红茶包早已失去踪影,但在BBS上贴完“洛神红茶”后,有个朋友看完小说,便寄了一个天仁的洛神红茶包给我。

我感动莫名,往事也突然汹涌袭来,但我并未冲泡。

因为或许我可以再冲泡出跟以前一模一样的洛神红茶,但生活的味道,或者说是生活本身,根本不可能会跟以前一样了。

所以再见了,洛神红茶。

很多人常建议读者阅读某些文字时,最好搭配某种旋律或某首歌曲。

这些歌曲或旋律未必与小说有关,通常只是小说中曾提及,或是作者主观认定听这些歌可以让阅读过程更有味道、更有feeling。

但如果歌曲不只是辅助,而是文字作品的一部分呢?

“4∶55”和“绿岛小夜曲”分别有同名歌曲,歌和小说扣在一起。

《绿岛小夜曲》这首歌是“绿岛小夜曲”的前景,《4∶55》这首歌则是“4∶55”的背景。

两首歌曲在小说中扮演的角色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可视为小说作品的一部分。

1998年6月有个同学会,我和一群大学同学一起坐火车到台东,准备隔天一早坐船到绿岛去玩。

正在火车上打盹的我突然被摇醒,睁开眼睛后看到几个同学围在身旁。

“菜鸟!”有个同学激动地指着报纸上的照片,“你上报了!”

那时《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刚在BBS连载完一个月,由于造成一股网络阅读和网下传阅风潮,报纸便以大版面报道这现象。

“唉。”我叹口气,“要掩饰自己的才华,真的很难。”

同学们全都围过来,车厢内引起一阵骚动。

他们打死都不相信我会写小说,有的张大嘴巴久久说不出话来;有的在地上滚来滚去;有的以为我鬼上身,拼命朝我画十字;有的把报纸卷成筒状猛敲我的头,表达心中的震惊。

在绿岛时,同学们还是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经过一番讨论后,决定给我一个作业:一星期内写篇小说,而且要与绿岛有关。

于是从绿岛回台南后一个礼拜,我便在BBs上贴“绿岛小夜曲”。

《4∶55》这首歌一直是我喜欢的英文歌曲,喜欢好多年了。

有次要从台南火车站坐火车到台北时,发现真有一班4∶55的莒光号。

坐上那班火车,耳畔一直响起《4∶55》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

从台北回来后,我便顺势完成了“4∶55”。

北京某文学杂志编辑在网络上读完“4∶55”后,E-mail给我,希望能将“4∶55”刊登在该杂志。

“因为它有一种冷色调的美。”他在信上说。

我不太懂这意思,或许那是像爱斯基摩美女穿此基尼泳装的感觉吧。

“水中的孤坟”和“阿妹”虽是小说,但看起来很像散文。

这两篇描述的都是亲情。

也许你能体会,友情会变,爱情也会变,只有亲情不变。

爱情持续一辈子叫天长地久,友谊长存是种奢求,而亲情呢?

没人形容过,因为那是天经地义的事。

“水中的孤坟”完成于1998年4月6日,就是清明节的隔天。

那天报纸的一小角,报道了民众在水中扫墓的奇观。

很遗憾,我也是这则新闻所描述的“民众”之一。  于是这篇看起来像是从报纸新闻引发写作者灵感所完成的小说,其实是抒发心情的散文。

我把“水中的孤坟”贴在BBS的letter板,算是寄给我早天妹妹的信。

“阿妹”约三千字,我一个晚上便写完,没停顿也没修饰。

这篇几乎完全没有写后记的必要,因为“阿妹”里说得够多了。

里头的情感也没修饰。

“围巾”完成于1997年的圣诞时节。

以女性为第一人称书写,自言自语说完九千字,字里行间通常押韵且一韵到底。

仿佛听到一个女子呢喃细语,说起那条围巾的故事。

这种小说文字押韵且不转韵的写法,在当时还没见过。

当然有可能只是因为我孤陋寡闻。

我写“围巾”时,《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还没出现,所以很多人以为我是女的,我喜欢这个误会。

因为这让我收到一些男性网友寄来的信,甚至是情书。

不过当他们发现我其实是男生后,我收到的就是恐吓信了。

“雨衣”最长,有三万多字。

你可能会发觉,所有的短篇我都是一口气写完,然后不做润饰或修改,便发表在BBS上。

这也是当初人家口中所说的“网络小说”的样子。

“雨衣”也不例外,我一口气说完整个故事,没分章节。

这些年来,我一直很想对“雨衣”稍加修改,但始终忍住。

如今我想说声抱歉,因为我实在忍不住了。

我将雨衣简单分成十一个小章节,让小说的结构更完整。

除了润饰一些字句外,删了两千字,加了五千字。

一来一回,共增加三千字。

我认为这样的增删,让“雨衣”这故事的纯度提高,故事也更迷人。

“雨衣”这故事对我来说是有特别意义的,它本来应该是我的处女作。

只是我担心从未有写小说经验的我,会把这故事搞砸。

于是我等到1999年初,已经累积些许写小说的经验后,再动笔。

现在终于让“雨衣”完整呈现,我心里轻松不少。

“雨衣”里头提到的日期甚至当天的气候,都是对的。

“雨衣”跟“围巾”、“洛神红茶”一样,常被读者询问真实度。

之所以让人觉得是真实故事的最大原因,正是因为它们原本就架构在一个真实故事之下。

然而请你原谅,我无法告诉你哪些是原味,哪些加了油添了醋。

毕竟对你而言,“雨衣”只是个故事,一个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的故事。

“雨衣”中的语言交换情节,是确实存在的。

我大学时有个室友念外文系,她就和一个美国留学生做语言交换。

那时她们总在客厅上课,前一小时用中文,后一小时用英文。

或许因为这个留学生是女的,所以上完课后,我也常跟她们聊天。

偶尔还会相约吃饭或出去玩。

如果这个留学生是男的,我可能会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而我念博士班时,也有个日文老师,她叫美智子,是日本留学生。

美智子那时念历史研究所,与一位马来西亚侨生是男女朋友。

只可惜男方的母亲非常讨厌日本人,于是就僵着。

后来我开始忙了,美智子也毕业了,我们便失去了联络。

2000年2月,我应邀到马来西亚某所高中演讲。  演讲完后,有学生举手问我可不可以签名,我点头说可以。

突然许多学生蜂拥而上,在讲台前挤成一堆。

我开始低头猛签,怕误了行程。

“请帮我写上祝你永远青春美艳。”

当我准备动笔时,她又接着说:“要用日文。”

我吃了一惊,抬起头,竟然看到美智子!

我霍地站起身,嘴巴张得好大,说不出话来。

“蔡桑。”美智子笑了笑,“看来你的日文还是没进步。”

“好久不见。”我终于笑了出来。

“你先赶快签,队伍还很长。”美智子说,“我们会等你。”

我这才意识到现在是兵荒马乱,于是赶紧又坐下低头猛签。

一个多小时后,终于签完了。

当我收拾好东西离开会场时,美智子和她先生早已在门口等我。

她先生就是当初的马来西亚侨生,爱情的力量果然伟大。

“你们终于在一起了,O-Me-De-Tou-Go-zai-Masu。”我笑着说。

“托你的福。”美智子也笑了。

美智子说她从报纸上看到我要来马来西亚的新闻,便专程赶来。

“没想到你这么有名。”美智子喷喷赞叹。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我说。

“你又乱用成语了。”美智子笑得很开心。

我们三人简单叙了叙旧,我发觉美智子依旧乐观而坚强。

虽然她没说,但我知道她远嫁马来西亚需要很大的勇气,也需要克服很大的困难。

感谢美智子老师,让我拥有一点点粗浅的日语基础。

于是我才有能力完成“雨衣”这部作品。

我必须强调,如果“雨衣”中的日语有误,是我没学好,不是美智子老师教不好。

我也得说明,美智子老师并不是Ameko。

去年年中要离开成大前,我特地到校园中阿智和Ameko待过的地方,走了一圈。

这些年来成大变了不少,如果Ameko回到成大,不晓得会不会迷路?

我那时边走边想着,我写的很多故事都以成大为背景,如今要离开成大,没留下什么,只留下这些或许可称之为浪漫的故事。

再过几年,浪漫的故事便会成为遥远的传说。

然后被遗忘。

好了,《7-11之恋》里头的八篇小说都已说完。

在我写过的八本书当中,这本书受到的注视目光最少。

因为它最安静。

虽然由作者本身来评价自己的作品是件不客观的事(你听过卖水果的人说自己的水果不甜吗),但我还是要恬不知耻地说,《7-11之恋》里头所描述的情感,虽然轻淡,却很真挚。

我以为情感的本质就像水一样,都是柔软的。

所有浓烈、偏执或冷漠,都只是加温后的水,或是沸腾的水,即使已凝固成冰,也还是水。

因此我习惯轻声说故事,不提高音调,也不扯开喉咙。

我喜欢听众的存在,虽然未必在乎,但却心存感激。

尤其感激在这种说故事者技巧拙劣又轻声细语的情况下,仍愿意专注聆听而不打瞌睡的听众。

希望多年后,当我在写作的路上感到挫折,使我质疑写作的意义时,我还能看到这本《7-11之恋》。  然后想起以前对写作的那颗单纯而美好的心,并清晰地看到当初的我。

那个始终在深夜里笨拙地敲打键盘的男孩。

蔡智恒

2008年3月于台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7-11之恋(蔡智恒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智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94130
开本 32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8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6
15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8: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