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直立人伤心俱乐部
内容
试读章节

对一些人来说,那是仅对男人开放的约会,其中涉及的是关于女人的话题。对另一些不那么合群的人来说,那则是一场没完没了的争斗中严重伤者们最后的庇护所在。对所有人来说,无论他们来自哪里,经历过什么,这首先是一个能讲述自己故事的地方。能倾心地诉说而不去试图说服些什么,不用考虑关于治疗法的问题,也不期求任何回报,至多也就希望故事能引起前来的那些匿名听众的共鸣,而那些听众都是想寻求解答来的。唯有讲述者能对故事的合理性进行评判,而分享它的理由可就多了。他可能是想要彻底摆脱这故事,或是把事情当成故事来讲,并使它变形成为一段动人心魄的回忆。他也可能是想将故事交托给别人,使他们可以避免陷入同样的折磨之中。再要不就是,他想让自己能有机会在第三方面前重提起他曾面临过的选择,他曾逃脱过的命运。而要是他的不幸遭遇曾落得个悲惨的下场,他在描述事发经过的同时也会为自己并未白白遭受痛苦而心感慰藉。

聚会的常客们对这一场场探讨的存在本身缄口不言,或者,即便不得不提及,他们也会以十分笼统的方式说起他们那个“周四俱乐部”。一处小会室,一个俱乐部,聚集了一些同道者的圈子,一群人亲如兄弟,每个人都能自己选一些语汇来指称这一聚会,这就避免使之成为一种固定仪式,或将之转变为一个严立规矩、并带有一定戒律的秘密社团的倾向。但是,聚会中人们只接纳那些真诚且不带恶意企图的个人,也有些人永远也不会再来,或者只在急迫时来,因为在这方面的问题上,没有人能逃过突如其来的厄运。

找不到关于这一团体的任何书面记录,也没人了解它是如何产生的。诗人,还有讲述者,声称它源自时间的暗夜,男人们在那时围拢来集会,试图勾勒出在他们的命运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无尽之偶然。一些人认为这一传统是从萨宾人的绝望中产生的,他们曾为自己的妻子被那些坚决地想要建立家庭和帝国的古罗马人掠走而悲泣。另一些人则认可它是从北美洲流传过来的传统,源于印第安人的一个古老习俗,斗士们以歌唱来抒发他们遇见或没能遇见孩子母亲的喜悦或悲伤之情。还有一种论调则称这一传统是在战后重建时期形成的,它让人念叨起,那些阴郁的战争年代如何在每个兵营里催生出了纯朴爱情。最后有一部分人声称在六十年代末的巴黎参加过最早的几场这类聚会,当时的性革命和社会运动促成了各种团体的建立——包括这个俱乐部在内的一部分团体留存了下来,尽管参与者对发展新成员加入缺乏热忱。

如今,俱乐部的聚会都在周四的十九时举行,节假目照常,夏天和冬天同样——这聚会不分时节,也没有歇止。与会人数的变动并不大,这可真是玄奥。根据前来参与者的不同情况——一些人只是来串个场,一些人在讲述他们的经历之后就消失不见,一些人要等上个把月才肯讲述,一些人则频繁光顾,还有一些人会在固定的时日重新现身——某种奇妙的平衡法则似乎将人数保持在了百来号人左右。对于神秘主义者来说,那是个黄金数字,实用论者却觉得对此没有任何理性的解释可言。尽管俱乐部并不具备什么章程,另一条规则似乎也已确立:每个人只能讲述一次。哪怕会有意料之外的拖延,人们也会出于对听众的尊重而让讲述者一次说完,从不等到下次再返回到上一次的话题。而要是有谁没能明白地表述心中所想,他就活该倒霉了,总有另一个正在等着轮到他。

如果说聚会的时间总也固定不变,聚会地点却常有变动:空落不知名的公寓,小酒吧里不对外开放的厅室,有些乱糟糟的小夜总会,弃用的剧院或电影院,待拆毁的废旧建筑等。无论男人们在哪个地方汇集,也不管有多谨慎,最终总是会引起业主、经管人、邻人们的怀疑,这些人对他们的玄秘聚会一无所知,把那想象成一些密谋和不正经的计划,并要他们赶紧走人。于是每个人就试着出些主意,其中不妨有极为别出心裁的,他们通常也能定下一个新的聚会地点。

初春的这几场聚会将在国民广场一带举行,地点定在一所技术高中以组装建材搭起的教学楼内,这学校十年前着过火。就在这些额外增补的教室就要被夷平以重新建成更牢固的教学楼之前,就业指导顾问凭了女校长的包容心而向她借一间用。当她问他:“这算是哪种类型的会?”他回答:“这是一个以探讨当今时代及其社会风俗为宗旨的非营利型协会”。

P1-3

后记

在巴黎六区阿萨斯街,一幢舒适公寓的五层楼,有一个极大的公寓,公寓的女业主每周会把它出借一次——通常是在周四,晚上七点到九点之间——把它出借给一个什么协会,她对其性质几乎一无所知。确切些讲,这是一群女人,常常是在生活中受到了创伤的那类,她们感觉到需要说说这些,这样笼统的解释就已经够了。在主会客厅放置有一百多把椅子,女主人去南部治疗风湿,不回巴黎的时候,这些椅子就会这么放在那儿。

这个周四,能看到一些新面孔出现。很容易就可以辨别出她们:眼里流露出不安,有着小学生开学返校时候的表情,力图想让自己被遗忘。其中一个却似乎比其他的新来者更显得自在些;中等身材,一头浅褐色的中长发,穿了仔裤和一件羊毛开衫,她坐到第一排的位置,摆出一副绝不会久留的样子。实际上,自打聚会一开始,公寓里的几扇上了双道锁的门才关上,她便举起手示意。别人于是邀请她坐到放在前面的那个大皮扶手椅上。

“这是我第一次来,可能也是最后一次。在跟你们讲了我的故事之后我就会消失,这个我可在行了。”

玛丽一简妮对她这番开场白颇为满意,她一下子就明白了她为什么要来。

“我三十七岁。一个人过。我没经历过爱情的痛苦。也没什么可抱怨的。但是最近我度过的一段时期值得在这里讲一讲。首先我想说明的是,我从没有过孩子,尽管我和我的男伴对此曾热切期盼过。我们想象自己成为相亲相爱的理想父母,但是即便我们信誓旦旦地尝试了各种科学手段,我们似乎也还是没能扮上这么个角色。我这个男伴终于厌烦,到别处找人生孩子去了,我呢,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像有些人看待我那样看待我自己:一个干枯的存在,永远也不能成为母亲,因而永远也不能完全成为女人。久而久之,我就让自己相信,我们并不都是注定要完全成为女人的,之后的十年我都过得比较超脱,准备好去经历一番生活所带给我的种种体验。尤其是下面我要跟你们讲的这段,因为即便我没能有机会创造一个生命,我却是拯救回了一个生命。”

这些序幕交待完毕之后,她停了一会儿才继续接着讲,就好比一个懂得吸引住听众的说书人。

“我有一天偶尔——除了偶尔我不知还能怎么说——听说了一段我本来绝不会听到的事。一个男人正在抱怨。一个普普通通的男人,不笨,也不特别聪明,而是有些滑稽,还不是他自己甘愿这样的,你们中的一部分人可能会认为他是很有魅力的一个男人,其他人却甚至都不会注意到他,总之,这样的男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识过一个。这一位呢,却有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他怪罪世界上所有的女人选择他就是为了报复男人自古以来就有的卑劣性。”

她是在哪儿听说这个的呢?这给了她带来了哪些收获?她是不是一直都记得那个让她印象深刻的晚上,当时一个男人正在百来个听众面前抱怨着那么糟糕的一种不公正,还极冷酷地把它描述得那么详细?她是不是介入到这个秘密团体之中了呢?如果是的话,她是想了什么办法来获准留在这个从没有一个女人掺和进来过的聚会?还是说,哪个冒失鬼跟她说起了这事,由此背叛了他的同道们?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玛丽一简妮·佩蕾尔是从德尼·贝尼特斯那儿“听”来的。

“我叩了叩那个男人的门,见到他时发觉他正处在极恍惚的状态,内心意识十分紊乱,他的一番抵抗并没有妨碍我就这么在他家住下。我那段时间正空闲着,有足够过上好几个月的积蓄,那么为什么不尝试经历一下这独一无二的奇遇呢?”

听众席里唯一一个质疑这等事怎可能发生的女人正是当晚聚会的新来者之一。波琳娜觉得这位发言者过快地切人要点了:她是说了哪番话来使对方心甘情愿地任由她这么闯入的?她有没有问过自己,到底是出于什么真正的缘由,使得她以这样不可思议的方式来进行自我挑战?这样突兀地把自己全然交付给一个陌生男人,怎又能不令人生疑?波琳娜意识到,比起方才听到的那番话,这一位接下来所讲的就显得平淡无奇了。

一段时间之前,她已经开始自诩为雷阿勒夫人,直到一个让人忧伤的清晨,她甚至就是在不经意间重又变回了波琳娜·瑞维尔。都是因为一天晚上的小小闪失,使得她像个女罪人似地被遗弃了,连一点赎罪的机会也没有,她丈夫这般看待她的方式也让她感到备受屈辱。她此后就开始觉得还是和女人相处更好些,她们不会像她爱过的男人曾经看待她那样看待她。如今,她不再觉得自己是当初那段婚姻生活悲剧性结尾的罪魁祸首了,但是她必须,仅此一次,唯一的一次,来说说“她的”真相。

“这段经历总共持续了好几个月,其中有着种种规矩和局限,但也有乐趣、伤心事和出格之处。”

另一个新来的女人似乎是被自己刚才所听到的惊呆了。居然就这么毫无干系、也不带一点义务牵连地牵涉进一个男人的生活,尤其是从中还并无利可获,除了稍许能有些道义上的满足感之外。克丽兹泰勒承认,这种无偿的举动让她觉得不自在,尤其这还是针对男人的。在她的工作中,当她以克丽兹之名把自己装扮一番,再去客人那儿时,她仅仅就是为的钱而不为别的任何东西。或许她要对这些女人讲的就是这“别的任何东西”,虽然她作为跨过人口处门槛的唯一一个妓女而参与进来多少有些冒险。

“如果你们对这故事感兴趣的话,我可以给你们从头到尾仔细讲讲。”

这周四的晚上,只能有一个人上去讲。克丽兹泰勒、波琳娜和别的听众便以一阵简单的静默来鼓励这位讲述者。

目录

正文

后记

内容推荐

托尼诺·贝纳吉斯塔著的《直立人伤心俱乐部》讲述的是只对男人开放的俱乐部,时间是每个星期四晚上七点,年中无休,地点经常变动在巴黎市区合适的场所。你可以将它称作“周四俱乐部”,但参加者用不同的语汇来指称这个聚会,也没有固定的仪式和严格的规矩。就在这个只有男人参加的聚会上,刚离开不忠妻子的伊夫认识了三十岁后再也没有女人缘的德尼和刚失恋不久的“哲学家”菲利普,三个男人在参加完首次聚会之后的数月内,各自的感情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周四的聚会依然在巴黎城中延续…

编辑推荐

托尼诺·贝纳吉斯塔著的《直立人伤心俱乐部》讲的是一个男人俱乐部的故事。每个星期的星期四晚上七点,一群男人聚拢在约定的地点,每次约的地点不同,但时间不变。这个俱乐部严格禁止任何女性参加。这引起了这几个男人的女友或妻子的猜忌,她们开始议论起在这些男人间发生着什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直立人伤心俱乐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托尼诺·贝纳吉斯塔
译者 秦思远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53107
开本 32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2014113627
中图分类号 I565.45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2
13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9-2014-281
版权提供者 Editions Gallimard , Paris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2: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