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人与海(插图本小学初中部分)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他通过现实主义的,富于想象的创作,以摄象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老渔夫圣地亚哥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

内容推荐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1952年发表的小说《老人与海》里塑造了一位普通而又可敬的永不言败的劳动者形象。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始终贯穿于故事当中。这部小说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在海上独自打鱼的老渔翁在很长时间一无所获后捕到了一条大鱼,可是他遇到了鲨鱼,老人使出浑身解数和鲨鱼搏斗,最后终于保存了大部分胜利果实……“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却不可能打败他……”

目录

老人与海

战地钟声

永别了,武器

试读章节

桑提亚哥是个孤独的老渔夫,独自驾一只小船在墨西哥湾里打鱼。如今他已经八十四天没打到一条鱼了。头四十天有个男孩子跟着他。但是,一连四十天没打到鱼,男孩的父母就说这老人倒了霉了,让男孩去另一只船,头一个礼拜就打到了三条好鱼。男孩看老人每天空着小船入港,心里很难过,他总是下去帮他拿线圈或者鱼钩、渔叉和拢在桅杆上的风帆。帆是用面口袋补过的,卷拢后像一面老打败仗的旗子。

老人枯瘦干瘪,颈背上有深深的皱纹。热带海洋上反射出来的阳光,在他双颊上造成了许多棕色的疙瘩。双手长期应付网绳上的大鱼,留下了深深皱起的疤痕。

他全身都衰老了,惟独两只眼睛例外,眼珠是海蓝色的,显得很愉快,仿佛透出打不垮的神气。

桑提亚哥曾教过男孩打鱼,男孩对他有很深的感情。如今,他们由小船停泊的地方爬上岸来,男孩便请老人到餐馆喝啤酒。很多渔夫都拿老人开玩笑,但他并不生气。另外一些老渔夫看见老人又空手而归,心里很难过。那一天成功的渔人进港了。杀好马林鱼,分摊在两块木板上,由两位渔夫扛一块板子,蹒蹒跚跚走到鱼房,等冰车运到哈瓦那市场去。抓到鲨鱼的人则载往小海湾另一侧的鲨鱼工厂,把鲨鱼吊上船台和滑车,去肝去鳍,剥了皮,再把鱼肉切成一条条来腌。

男孩和老人一边喝酒,一边闲聊。然后,他们回到船上,将各种渔具搬回家。老人把桅杆扛在肩上,男孩搬木箱和里面的棕色钓绳、渔钩、渔叉和叉柄。

他们一起走上大路,到了老人的棚屋。跨进敞开的屋门,老人把桅杆和卷好的帆布靠在墙上,男孩则将箱子和其他船具放在旁边。桅杆几乎和窝棚的房间一样长。窝棚由一种大棕榈树的枝叶所构成,里面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泥地上还有一个炭灶。棕榈枝叶墙上,挂着他太太的遗物:一幅彩色的《耶稣圣心图》和一幅《考伯瑞圣母图》。由于他看着妻子的照片更觉孤单,所以照片就被搁在了屋角的架子上。

“您有什么吃的呢?”男孩问。

“一锅黄米饭就鱼吃。给你来点好吗?”

“不用。我回家吃。要不要我生火?”

“不要。回头我来生。不然我吃冷饭也行。”

“我可以用一下渔网吗?”

“当然可以。”

其实根本没有渔网,男孩还记得是什么时候卖掉的。不过他们每天都要串演这一幕戏。也没有黄米饭和鱼肉,男孩也知道这一点。

他们又谈了些关于棒球赛和买奖券的趣事,男孩便出去了。

男孩回来时,老人坐在椅子上睡着了。太阳已经下山。男孩由床上拿一条旧军毯摊在椅背上,遮住老人的双肩。那一对肩膀很奇怪,虽然很老却还强壮有力,脖子也还强壮,老人入睡低着头,颈背的皱纹并不明显。他的衬衫补过好多回,简直像风帆似的,而补丁又被太阳晒成不同的色调。虽然如此,老人的头部显得十分苍老,双目紧闭,脸上看不出一丝生命。报纸搁在他膝上,用一只手臂压着,晚风吹来,沙沙作响。他赤着脚没穿鞋。

男孩从餐馆带来饭菜,叫醒老人,让他吃晚饭。他们聊棒球比赛、聊非洲和狮子,聊捕鱼。

男孩走后,老人便脱下长裤,摸黑儿上床。他把裤子卷起来当枕头,报纸就塞在里面。他弓在毯子里,睡在另一堆报纸上,报纸盖住床上的弹簧。

他很快就睡着了,梦见童年所见的非洲,还有长长的金色沙滩和白得刺眼的白沙滩,高高的海岬和巨大的棕色山脉。现在他每天都梦见那道海岸,梦中听到巨浪的吼声,看见土著的小船乘风破浪而来。他闻到沥青和甲板上破绳的气味,还闻到早上陆风吹来的非洲气息。他还梦见非洲沙滩上的狮子。

平常,他一闻见陆风就会醒来,穿上衣服去叫孩子。但是今夜陆风的气味来得很早……

老人被清晨陆风的气味叫醒了,他把孩子叫醒。孩子还瞌睡得很,但挣扎着和他一起走。

男孩去取鱼饵,老人慢慢喝着咖啡,这是他一整天的全部营养,他从来不带午饭出海,只带一瓶水。孩子取来沙丁鱼和两份鱼食,包在报纸里,于是他们沿小路走向船边,觉得脚下的沙石路刺刺的,然后把小船抬起来,放到水里去。

“出海顺利,老伯伯。”

“出海顺利。”老人说。他把桨绳系在栓上,然后向前倾,对付水里的桨叶冲力,开始摸黑儿划出港。别的海滩有船只出动,虽然月亮下山了,老人看不见他们,却听得到他们的船桨浸水推进的声音。大家出了港口,就远远分开了,各自驶向大海中他们希望捕到鱼的地方。老人知道他要走很远,一直划向清晨的海风,渐渐把陆地的气息抛在身后。他看见水上的湾流海草发出闪闪的磷光。这里水深突然降到七百寻,有成群的虾类和用做钓饵的粗鱼,有时候最深的海坑里还有各种乌贼,晚上就浮在海面附近。

一片漆黑里,老人感到天快亮了。他一面划船,一面听到飞鱼离开水面的颤动声,还有它们的硬翅膀在夜空里飞翔的飕飕声。在他看来,海是女性的,和善、秀美,只是有时候也会变得残忍,但那是因为月亮对她的影响。

他一直向前划,并不吃力,因为他一直保持一定的速度,而且海面相当平稳,只偶尔有几丝潮水的漩涡。破晓时分,他发现自己所到的地方比他预料的更远了。

天还没大亮,他把鱼饵放下去,随波漂流。每一份钓饵都笔直垂着,钩柄插在粗鱼的钓饵里,系牢缝好,钩子突出的部分,弯曲和尖端,全部盖满新鲜的沙丁鱼。每根钓绳和大铅笔一般粗,圈在一根青钓竿上,鱼饵一拉或一碰,钓竿就往下倾。每条钓绳各有两个四十寻的线圈,可以和其他多余的线圈系在一起,所以必要的时候,一条鱼拖出三百多寻的钓绳也不碍事。

现在老人看到三根钓竿往小船外侧斜倾,就慢慢划着,让钓绳上下笔直,维持适当的深度。

太阳冉冉升出海面,老人看到其他的船只,在水面低处靠海岸那一头漂着,散列在潮水对面。太阳越来越亮了,光线照在水面上,反射出更强的闪光。老人觉得那光线刺眼极了,他划船而不敢看海面。他时而俯视深水,望着笔直垂入水中的钓绳。

太阳已经出来两个钟头了,望着东边比较不刺眼。他只看见三条船,显得低低的,在海岸的那一头。这时候他看到一只军舰鸟,展着长长的黑翼在他前面的天空中盘旋。鸟儿在空中飞得更高,再度盘旋,翅膀一动也不动,然后它突然俯冲,老人看到飞鱼进出水面,拼命在水表面奔逃。

他放下船桨,由船头底下拿出一条小钓绳。上面有一个铁丝导管和一个中等的渔钩,装上一条沙丁鱼当钓饵,把钓具抛出船外,然后系在船尾的一个环形螺栓上。再给另一条钓绳安上鱼饵,任它盘在船头的阴影中。他反身划船,望着长翼的黑鸟,如今它正低低倾在水面上捞鱼呢。

陆地上的云块像群峰升起,海岸上只剩下一条长长的绿线,后面是灰蓝的山丘。海水呈深蓝色,深得几乎发紫。他俯视水中,看到幽黑的水面有红色的浮游生物,和阳光造成的古怪光线。他望着钓绳,看它们笔直垂到水里看不见的地方。看到浮游生物,他很高兴,因为浮游生物代表鱼儿的存在。太阳高挂在空中,它在水里造成的异光表示天气很好,陆地上的云块亦然。那只长翼黑鸟看不见了,水面一片茫然。

他已看不到海岸的绿色,只看到青山的顶部露出白光,仿佛积着雪似的,白云在山顶有如高高的雪山。海水幽暗,光线在水中映成许多棱柱。无数浮游生物已被艳阳照得无影无踪,老人能看到碧水中又深又大的棱柱,还有他的钓绳笔直垂入水深一寻的地方。阳光炙人,老人觉得颈背热乎乎的,一面划船一面感到汗流浃背。

他想,我可以随波逐流,先睡一觉,把钓绳套在脚趾上,到时候自会醒来。但又想到今天是第八十五天,应好好打鱼才对。

这时候,老人望望钓绳,看到一根突出的青钓竿猛然下倾。

“咬啦!”他轻呼一声,然后停下桨,小心翼翼不碰到船身。他伸手拉钓绳,轻轻握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中间。他不觉得有什么拉力或重量,于是轻轻握着钓绳。这时候绳子又动了。这回是试探性的一拉,不稳也不重,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在下面,准有一条大鱼在吃他的钩呢!

老人想,出海这么远,这次一定会钓到一条大鱼。他把钓绳夹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间,静静地等待鱼儿吃钩。

P1-5

序言

海明威(1899-1961)是美国小说家。生于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村的一个医生家庭。父亲是位医生,有时带他出诊,并培养他钓鱼、打猎等户外活动的兴趣。他母亲爱好艺术,并培养他对音乐和绘画等艺术爱好。一九一七年中学毕业,当见习记者,受到初步文字训练,对他日后的简练的文学文体产生了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军,在意大利前线负重伤,回国休养并练习写作。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七年担任驻欧记者,在巴黎结识了斯泰因和庞德,他们鼓励他写作。一九二二年开始发表作品,一九二三年出版第一个集子《三个短篇和七首诗》,一九二四年出版《在我们的时代里》短篇小说集,初步形成自己简约含蓄的风格。他不直接吐露人物的思想情绪,而是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透露人物的心迹。小说集主要描写涅克·阿丹姆斯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一九二六年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描写战后一批青年流落欧洲的生活情景。女主人公勃瑞特。艾希利是英国人,战争中失去了亲人;男主人公杰克·巴恩斯是美国记者,两人相爱,但无法结合,因为巴恩斯在战争中受伤丧失性能力。他们对生活感到迷惘、厌倦和颓废。这部作品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青年一代的幻灭感,成了“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一九二七年海明威回到美国,发表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有些短篇描写了斗牛士、拳击手等生活,海明威在这些小说里塑造了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硬汉性格”。这类人物形象对后来通俗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一九二九年发表的《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艺术成熟的代表作,主题是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自一九二七年之后,海明威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基韦斯特岛,后迁至古巴生活。他常去狩猎,还乘游艇出海捕鱼。三十年代上半期他发表了《死在午后》(1932)和短篇小说集《胜者无所得》(1933)。一九三六年发表用现实与幻想交织的意识流手法描写一个作家临死前的反省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一九三七年发表长篇小说《有的和没有的》,写以海上走私为生的哈雷对社会贫富悬殊深感不满,进行孤军反抗。一九三七年海明威去西班牙进行战地报道,积极支持年轻的共和政府。一九三八年发表剧本《第五纵队》。西班牙内战结束回到古巴,创作长篇《战地钟声》(1940),这部小说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叙述美国人罗伯特奉命在一支游击队的配合下炸桥的故事。四十年代初,海明威来中国报道抗日战争。五十年代发表长篇小说《过河入林》(1950)和著名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2)。批评界对写孤独、爱情、死亡主题的《过河入林》评价不高。《老人与海》写渔夫桑提亚哥在同象征着厄运的鲨鱼斗争虽然失败,但他坚忍不拔勇敢地面对失败。这也是小说所要揭示的主题。桑提亚哥孤军奋战的形象是海明威二三十年代所创造的“硬汉性格”形象的继续与发展。一九五四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表彰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他在授奖会上的书面发言中指出:“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成为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到达的领域的一个起点。他应该永远尝试去做那些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者没有做成的事情。”古巴革命后,海明威夫妇迁居美国爱达荷州。晚年多种疾病缠身,一九六一年七月二日海明威用猎枪自杀。海明威去世后出版的回忆录《不固定的圣书》,记载了他二十年代在巴黎学艺时期的欢乐与痛苦,其中包括与斯泰因、庞德和菲茨杰拉德等作家的交往。长篇小说《海流中的岛屿》(1970)写一个画家汤姆斯生活中的三个片断:画家与三个儿子在岛上度假;画家与妻子离异;画家在海上追踪纳粹分子。一九八一年出版的《海明威书信选:1917-1961》,谈他对创作的看法,对打猎、捕鱼、打仗、拳击等活动的兴趣。长篇小说《伊甸园》(1986)写一个作家的故事,主人公二十年代在法国写作成名,但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受到乖戾任性妻子的干扰,最后妻子烧了他的手稿,离他而去。此外还有以尼克为主人公的八篇短篇小说,被研究者编辑整理出版。  海明威在近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形成了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格。早期作品表达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青年一代的彷徨和迷惘情绪,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二十年代后期,他塑造的人物以“硬汉性格”在美国文学中产生了影响。艺术上,他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表现形式:形象富有动作性,深藏情感。换言之,人物的情感思绪不是直叙铺陈,而是靠人物的动作来表现。极为简洁的、风格化的对话,也是他的独特风格的表现。他小说中的对话体现了他的冰山理论,“冰山在海里移动是庄严宏伟的,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冰山理论要求小说的对话、叙述、动作都要含蓄简约,读者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海明威还习惯用视觉、听觉和触觉去刻画形象,这样使形象更生动、可观性更强,收到更大的艺术效果。

不屈服、不甘失败的硬汉精神是海明威小说创作的重要主题。《老人与海》本质上是部寓言小说,它通过老渔夫桑提亚哥与鲨鱼的搏斗,体现顽强战斗的硬汉精神。作品所揭示的硬汉精神就是敢于向命运抗争,向失败和死亡挑战;他可能在与大自然,与社会黑暗,与自身搏斗中一次次失败,但人的不甘失败精神却是永远也打不垮的。这种不甘失败精神是人走向胜利而不是走向毁灭的精神,老人桑提亚哥战胜了自我,战胜了鲨鱼和大马林鱼,因而是人类不甘失败精神的颂曲。

《老人与海》以简洁准确的动作描写,洗练含蓄的语言,富有韵味的内心独白,使小说像一幅油画,像一首诗,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音乐感。这篇中篇小说以完美的艺术性和深邃哲理性征服了世界文坛。一九五四年,海明威因“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人与海(插图本小学初中部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海明威
译者 赵一洲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209247
开本 32开
页数 197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8-12-01
首版时间 2008-12-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18
15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6: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