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国儿科学会营养百科(原著第2版)
内容
作者简介

威廉·H·迪茨(William H. Dietz),医学博士、哲学博士、美国儿科学会会员,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国家慢性疾病和健康促进中心营养,运动,肥胖中心主任。他得过诸多关于儿童营养的奖项,发表过200多篇论文,写过5本书包括儿童和成人肥胖。他住在亚特兰大城,佐治亚州。

洛兰·斯特恩(Loraine Stern),医学博士、美国儿科学会会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儿科医学临床教授,在1971年开始私人医生执业。她编写过多本书,为妇女日杂志撰写文章超过20年。她曾经在早安美国、今日秀、NBC夜间新闻和其他节目中上镜,并且被纽约时代报纸等报纸拜访过。她住在圣莫妮卡,加利福尼亚州。

美国儿科学会是一个由64,000名初级保健儿科医生,儿科专科医生和儿童外科专科医生组成的组织,致力于所有婴儿、儿童、青少年和年轻人的健康、安全和福祉。本书是该学院正在进行的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旨在为家长和护理人员提供有关各种儿童健康问题的高质量信息。

前言

译者前言

到今年为止,我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已经33年,坚持医学科普也已20年了,在这么多年的临床工作和科普宣教中能深刻地体会到家长对儿童养育和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现今的家长有太多的途径接触到国外各种养育方式和观点。这些观点到底是国外主流学派,还是个别人的观点?是大众宣传,还是商家广告?众多信息充实或干扰着儿童养育,实在令家长无从选择。

过去孩子来看病,基本上都是《儿科学》专著上包含的疾病,而现在医生们日常门诊遇到的越来越多的是养育相关的问题,在《儿科学》上很难找到。困扰家长的很多都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小问题”和“轻病症”,这些“小问题”“轻病症”涉及面非常广。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非疾病性问题也会使家长焦虑,不及时弄清和解决就可能会干扰到正常儿童养育。

所以常规医院的疾病门诊越来越难以满足家长们形式多样的需求。如何让家长全面了解育儿、面对育儿问题、解决育儿困惑,成了现代儿科医生关注的课题。我们在努力开展育儿教育、研发育儿课程、编写育儿书籍的同时,应该同时借鉴国外先进、□□团体的经验,这也就是近些年我和我的团队“育学园”努力翻译一些国外养育书籍的意义所在,即此次翻译美国儿科学会书籍的初衷。

另外,我们与家长一起不断了解、探索儿童的健康世界,应该不仅仅是身体健康,更应包括心理健康。医学不仅是一门单纯的科学,更是一门综合艺术。用“科学+艺术”的医学思维,依据儿童生长发育特点,探求获取儿童身心健康的方法,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到目前为止,美国儿科学会已经是一个拥有超过67000名会员的非营利性组织,这个组织成立于1930年,虽然□初是由35名儿科医生发起,但到目前,其成员的研究方向已经远不止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躯体疾病,而是致力于0~18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健康,提升其社会适应性和生活幸福指数。

此次我们育学园团队翻译了美国儿科学会组织编写的“What Every Parent Needs to Know”系列中关于营养、睡眠、如厕的三个分册,为什么独独选择这三方面的内容呢? 

在我的新浪个人微博、育学园微信公众号、育学园App中,经常会看到父母的一些留言:

关于营养——

“我的孩子8个月了,在吃辅食的时候,特别喜欢用手抓,边吃边玩,吃得到处都是,经常是他一边吃家里老人一边擦,后来索性就直接喂着吃了。”“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自己吃饭吃得挺好的,一回家来就不好好吃饭,要不然就非让喂,不喂不吃。”“孩子一到吃饭时间就各种挑剔、磨蹭,家长‘戏精上身’,演节目加追着喂,一顿饭能吃一个小时。”……

上述留言大都反映了相似的问题,那就是孩子的饮食习惯如何培养,生活习惯如何养成。首先,我先问一下家长们,你们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好吗?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长在与孩子交流,特别是引导、纠正孩子生活习惯时,自己是否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是否做到以身作则?是否做到身先士卒?

营养仅仅是提供孩子生长的基础吗?摄食过程既是为了摄取营养素,也应该是促进孩子正常发育的过程。吃饱到吃好,代表孩子进食后达到的不同状态。愉快积极的进食过程,并不仅仅代表孩子获取了家长提供的预期食物数量,还代表孩子愉快、积极、主动接受食物的过程。

良好的食物=均衡营养的食物+良好的进食环境和方式。

根据孩子身心现状如何挑选食物、如何烹饪是家长必修之课;如何在喂养孩子过程中,引导孩子学会咀嚼、引导孩子自行进食是家长的责任;远离全家齐上阵“欢歌载舞”,手机、pad和电视相伴,玩具+恐吓并存的进食状态是家长的任务。养育身心健康的儿童需要从进食开始。 

关于睡眠——

我通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自从我家孩子出生之后,我就没有上过大床睡觉。”一位新手爸爸苦恼地说。

在中国我们的建议是,3岁之内的婴幼儿从出生开始就要跟家长同屋不同床,3岁之后可以考虑分屋睡觉。因为孩子从小在自己的小床上睡觉,他会养成相对比较安静的习惯,也比大床更少受到来自大人的干扰;另外,大床会让孩子觉得没有安全感,他会翻滚,翻不好就掉床下去了;再者,夫妻生完孩子之后分床睡,对夫妻感情的培养也是不利的,我们常说,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

此外,在《美国儿科学会睡眠手册》一书中,我们特别总结了中国家长□关心的6大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奶睡、频繁夜醒、抱睡、分床与分房睡、盖多盖少,并都给予了详细解答。

关于如厕——

“我家孩子穿着纸尿裤的时候习惯站着排便,现在脱了纸尿裤之后坐着就排不出来,该怎么办?”“我家孩子都3岁了,还是不会自己上厕所,可急死了。”“我家双胞胎,早早地给他们买好了小尿盆,也告诉他们了这是干吗用的,可是他们还是认为这是玩具。”……

在如厕这件事情上,我看到家长们都在很努力地帮助孩子,但是都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排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不应该过分地干预。我们倡导的是让孩子在看和练中学习排便。首先给孩子买一个专用的小便盆,不要买那种很花哨的,也不要有音乐的,就是很简单的那种,否则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把小便盆放到卫生间里去,要告诉孩子这就是他排尿排便时使用的,不要一开始就让孩子误以为是一个普通的玩具。然后大人上卫生间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在旁边。建议男孩跟着爸爸,女孩跟着妈妈。孩子模仿是天性,多看几次孩子就知道“哦,原来便盆是这个作用”。这个年龄可以是1岁以后,孩子学会走路以后,孩子要不要跟着父母做不强制。家长们总是希望给孩子设定目标,今天要达到什么状态,明天要什么状态,这种计划性是非常不尊重孩子的。孩子感觉到在纸尿裤里排尿、排便是不舒服的年龄是不完全一样的,只有孩子自己认为不舒服了才能去改变。大人只要正确地引导,孩子就一定可以学会。

所以,营养、睡眠、如厕这三件事不仅是孩子生理发展中□重要的事件,也是会对孩子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更与家长心态、孩子成长环境、文化背景息息相关。我们把这3书带到家长身边,就是希望家长了解,国外知名医疗团体的专家们如何看待孩子的营养、睡眠、如厕,与国内专家介绍的有哪些异同,不同点是理解范畴、文化的差异,还是社会环境的差异?如何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养育理念,正是我们不断研究和实践的课题之一。

《美国儿科学会营养百科》汇总了美国儿科学会关于营养、喂养和饮食行为的科学建议。给孩子提供健康的饮食,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这是每位父母都应该知道的营养学知识。《美国儿科学会睡眠手册》在美国的家长中非常受欢迎,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睡眠的基础和可能遭遇的睡眠问题,为孩子的具体睡眠问题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好的睡眠习惯,让父母们更加理解孩子。《美国儿科学会如厕训练手册》认为如厕训练是孩子走向独立的□□步,父母应该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孩子如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厕训练让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体会到实现目标的快乐,从而锻炼积极迎接挑战、获得成功的能力。

在完全尊重和翻译原著内容的基础上,我同时还将其中因为文化和习惯差异导致的中西方育儿理念和方式的不同进行了适当的解读,以期给中国父母贴切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对父母们有所帮助。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日新月异,现在看来是主流的观点,未来可能被更新。医学科学和很多社会学科共同组成了儿童养育的基础科学,家长及儿童相关工作者组成了养育大军,这样才能养育出一代一代健康的儿童。理论加实践,才能真正促进养育的进步。本次翻译的这几本书仅仅代表成书时美国儿科学会及相关专家所认可的观点,当然,也受我们翻译能力所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非常欢迎读者指正,在帮助我们共同进步的同时,在中国形成良好的养育环境。

再次感谢读者们的信任和支持,也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崔玉涛

北京崔玉涛育学园儿科诊所院长

北京崔玉涛儿童健康管理中心董事长兼首席健康官

内容简介

主要介绍了5部分内容: 

1、以孩子的年龄为主线,分别介绍了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青春期的饮食原则和常见问题。

2、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体重和身高的问题,比如太重或太瘦、太高或太矮;消化系统的问题,比如反流、恶心、呕吐、腹泻及便秘问题;饮食失调的问题;饮食营养与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的问题;食物过敏的问题等。

3、就大家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选择性饮食、营养补充剂等问题提供了新的专业解读。

内容推荐
本书共十六章,内容包括:对新生儿来说,什么是最好的;辅食添加(6个月-1岁);幼儿期营养(1-3岁);学龄期儿童营养(3-10岁)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国儿科学会营养百科(原著第2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威廉·H.迪茨(William H.Dietz)、(美)洛兰·斯特恩(Loraine Stern) 主编
译者 译者:崔玉涛
编者 (美)威廉·H.迪茨//洛兰·斯特恩
绘者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2324276
开本 16开
页数 309页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4
出版时间 2020-01-01
首版时间 2020-01-01
印刷时间 202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低幼读物
图书小类
重量 640
CIP核字 2018135884
中图分类号 R153.2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5
186
25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9: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