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伽达默尔传(理解的善良意志)
内容
目录
缩写表
引 言
1 1900年:群星璀璨的诞生之年
2 家族的遗产:人们真的爱自己的父亲吗?
3 布雷斯劳的童年(1902—1918)
4 布雷斯劳的早年求学岁月 (1918—1919) : 西方的没落和科学哲学的困境
5 与海德格尔相遇前的马堡岁月 (1919—1923)
6 海德格尔: 1923年的一见倾心 
7 返回马堡:希腊人的庇护 (1923—1924)
8 暴风雨前不确定的自由(1928—1933)
9 1933年:表态,还是沉默
10 危险的职业生涯(1933—1939)
11 这将会过去(1939—1945)
12 阶级斗争标志下的校长任期
13 法兰克福与海德堡:在通向解释学的道路上(1947— 1959) 
14 《真理与方法》:一部出人意料的作品
15 来自意识形态批判的攻击
16 第二春
17 与雅克·德里达的交锋 
18 尾声:百岁老人!
年 表
附 记
参考书目
精彩页
只有了解了一个人的生平故事,即他的传记(在那里他是他自己的英雄),我们才知道他是谁或他曾是谁;而我们所了解的他的其他方面,包括他可能留下的全部作品,只是告诉我们他是什么或他曾是什么。因此,尽管苏格拉底没写下一行字,,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相比,我们对他有更好的了解,因为我们知道他的生平故事,而我们对亚里士多德则不太了解,尽管他的观点我们很熟悉。
——汉娜·阿伦特
传记的第一行最好写:伽达默尔,1900年2月11日生于马堡。不过,这个出生日期和出生地点都不寻常。
伽达默尔来到世界上的那天,是勒内·笛卡尔去世(1650年2月11日)整整250年后,即四分之一个千年后的同一天。假如说这个巧合令人惊讶,那是因为笛卡尔的《谈谈方法》(1637)可能标志着现代哲学及其统一方法的观念的诞生,在《谈谈方法》的完整标题中后面跟着的是“为了更好地在诸科学中引导理性和探求真理”。然而,如果关于伽达默尔有一件事是人们知道或应该知道的,那就是他的解释学寻求的正是使人文科学工作中方法的重要性失去绝对地位。就像艺术一样,这些科学努力地追求真理的经验,而不只是去借助于有关方法的现代观念。因而这是伽达默尔所辩护的一个非常严厉的反笛卡尔主义的观点。伽达默尔诞生于19世纪而非20世纪(有关2000年是进入第三个千年的错误交替点的争论,让我们认识到:一个世纪的第一年应该是01年而非00年),这个世纪承认在科学工作的定义中方法的至高重要性。另一个不同寻常之处是:他诞生在19世纪末,这意味着伽达默尔的生命跨越了三个世纪,对于一个同样坚持思想与他的生平故事之间关系的哲学家来说,这并非无关紧要。
马堡也不是一个寻常的地方。的确,青年伽达默尔并没有在那里待很长时间,因为1902年他家迁居到西里西亚的布雷斯劳(更靠近东部),在那里,伽达默尔的父亲被任命为药物化学教授。布雷斯劳也是他父母名副其实的故乡,因而对伽达默尔一家来说,这次离开象征着回到原点。但是,马堡是一个小型的大学城,当时许多哲学和药物化学的师生住在那里。而且在这两个学科中,人们会谈到一个“马堡学派”。哲学的马堡学派可能是最为人所熟知的,因为它主导了那个时候的德国思想。这个马堡的“新康德主义”学派与赫尔曼·柯亨(Hermann Cohen,1842—1918)和保罗’纳托普(Paul Natorp,1854-1924)等强有力的人物联系在一起,它试图延续康德哲学,这种哲学确信哲学应该首先是一个科学认识之基础的理论,其中最珍贵的部分是数学和物理学。
这是以另一种方式说,哲学应该避免成为一种形而上学,这种形而上学自称是自在存在的现实本质,它满足于作为支配着现实的科学认识的先天原则的理论。当然,在1900年,年幼的伽达默尔错过了所有这些事情,但从1919年起,他开始学习这些理论。此时他们一家回到马堡定居,在那里,他父亲被任命为教授并成为药物化学马堡学派的负责人。既由于他父亲,也由于他的学习环境,伽达默尔受到了严格科学氛围的熏陶。记住这点很重要,因为人们经常指责伽达默尔后期忽视了人文科学中方法论知识的贡献。人们忘记了他成长早年所接受的教育,即使不算他在马堡的摇篮时期。
对哲学来说,1900年也是一个群星璀璨的年份。伟大的虚无主义预言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于1900年8月25日逝世,他的亡灵笼罩着整个20世纪。如果说他是虚无主义的思想家,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发展了一种认为一切都是解释的哲学:没有事实,只有服务于一种强力意志的解释。我们现在已经可以把这种观念称作解释学。假如解释学的确总是意味着解释的艺术,那么这种艺术在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中则以深邃的方式得到了重新改造。
1900年也见证了另一个重要哲学流派即现象学的诞生。现象学的魅力很难描述,它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宣告了哲学的一个新起点的时代。这个学派把自己放在“回到事情本身”这一非常简单的命令式口号之下。这意味着哲学应该一劳永逸地摆脱叠加在事物上的抽象“构造”,以便让现象自身说话,就如同它们直接地向意识呈现。这是反对哲学中的新“经院哲学”(新康德主义,尽管它没被冠以这个名称)的一种方式。P2-4
导语
伽达默尔是谁?
他在海德堡的墓碑上说出了全部:“哲学家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1900—2002)。”
★ 他是一位哲学家——
★ 他是海德格尔的学生——
★ 他是一位跨越三个世纪的百岁老人——
20世纪伊始,阐释的问题成为整个人文科学问题的核心。对伽达默尔来说,阐释的问题不仅关乎方法论,而且转化为我们的“存在方式”和我们自身之所是的根本特征。这本传记的出现适逢其时,它阐明了对现代性理解来说至关重要的一种哲学品格。
序言
事实上,历史并不归属于我们,而是我们归属于它。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曾说过,他不喜欢传记。
所以他未曾想过要写自传。但在1977年,当他还“只有”
77岁之时,他却发表了一部自传。这本名为“哲学的学徒
生涯”的自传主要由他向师友致敬的应时文本组成。他还
在书的扉页上援引了培根的那句名言,即康德放在《纯粹
理性批判》题头上的那句话:“关于自己,我们宁可沉默
(De nobis ipsis silemus)”。或许有人会说,对一本
自传来说,这个开头显得有些古怪,但它却完全符合这本
伽达默尔谨慎地面向公众出版的书,因为这本书更多的是
关于他自己同那些伟大哲人们的相遇,其中首先就是他著
名的导师海德格尔。
这种对传记的反感究竟是怎么回事?伽达默尔当然有
理由认为,一个哲学家的思想比他的生活更重要。在这方
面,他也是他老师海德格尔的继承人,1924年的某一天,
在讨论亚里士多德的课上,海德格尔一开始就说道:“关
于哲学家个人,我们想要知道的仅限于他在某个时候出
生,他劳作,然后他死去。”这是一种十分概念化,也很
值得尊敬的哲学看法,它将其限定在纯粹智力劳作的范围
之中。如果说这种观点是值得称赞的,那么其不足之处就
在于它给出了一个有点脱离现实的哲学形象。一种思想的
出现难道不是对那个时代之焦虑的一种回应吗?这种思想
难道不是内在于每个特定时代下接受这样或那样教育的个
体的经历之中吗?哲学的任务难道不是去思考生活本身,
去理解一种生活和一种思想是如何在它们的时代中紧密交
织的吗?尽管它们都声称自己从其中挣脱了出来。
事实上,哲学家们对其他哲学家的生活都是很感兴趣
的,尽管他们拒不承认。伽达默尔也是如此,他喜欢了解
那些伟大哲学家的奇闻逸事,就像他喜欢了解他同事的那
些八卦一样。正如孔特-斯蓬维尔(Comte-Sponville)所
写的,实际上没有什么哲学,只有哲学家。一个哲学家始
终是“某个”有血有肉的人。
伽达默尔是谁?他在海德堡的墓碑说出了全部:“哲
学家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1900—2002)。”他是
一位哲学家,发展了一种以解释学这个名称多少为人所熟
知的新思想,这种思想的指导原则呈现于他的杰作——它
出版得相当晚——《真理与方法》(1960)之中。直到那
时,伽达默尔都不是一个为公众所知的作家。他是海德格
尔很早时候的学生,他与这位20世纪最富影响和争议的哲
学家密切交往了50多年:在海德格尔举世闻名的著作《存
在与时间》(1927)出版前的1923年,伽达默尔就在弗莱
堡(位于布赖斯高[Brisgau]地区)与他相识了,并紧紧
追随他直至其1976年去世。在此之后,伽达默尔取代他成
为在世的最伟大的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经历了与海德格
尔所经历的相同历史,20世纪德国的历史,可以说他已是
20世纪历史进程的标志:他成长于德皇威廉二世统治时
期,历经了“一战”、魏玛共和国的垮台、纳粹的崛起,
然后是“二战”、德国的分裂与欧洲的“冷战”。但他比
海德格尔多活了26年,这使他又见证了柏林墙的倒塌与
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对一个德国人来说,这些
并非无关紧要的事件,更何况(a fortiori)他还是海德
格尔的学生。事实上,人们知道海德格尔在1933年热情地
参与了纳粹运动。对服膺于其老师之思想的学生来说,追
随老师的脚步不是很自然的事吗?在纳粹统治期间,伽达
默尔本人及其行为也因此遭到了怀疑。对一本伽达默尔的
传记来说,这些事情应该是令人感兴趣的,我们会在后面
详细讨论这个问题。就目前而言,知道伽达默尔在纳粹政
权下的态度具有标志性的“谨慎”(prudence)特点就可
以了,一些人会认为这种态度太模糊不清(尤其是那些没
有在一种极权统治之下生活过的人):与海德格尔不同,
他从未成为国社党的成员,从未用自己的思想来为这种政
权服务,但他也没有抵抗(或成为一个公开的抵抗者,这
意味着自杀),没有遭受过纳粹政权的实际迫害,他似乎
与这一政权处在一种相安无事的共存状态。从1939年到
1945年,他在莱比锡大学继续他的教学,似乎什么也没有
发生,在那里,他是哲学系的主任。“似乎什么也没有发
生”,因为只要看一下他在那一黑暗时期所进行的教学就
会知道,他在继续讲授那些哲学领域中的传统作者和传统
主题: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黑格
尔、莱布尼茨、康德,还有里尔克(Rilke)。由于健康
原因,他没有被动员参战(否则到最后肯定会待在一个悲
惨的部队里):1923年他感染过脊髓灰质炎,腿跛了,所
以被当成了残疾人。正是这个缺陷发挥了作用。有人会
说,当很多哲学家都在颂扬着种族和德意志腾跃之高贵的
哲学时,这种“正常的”教学本身就表现为一种抵抗的形
式。这些说法与伽达默尔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虽然他没
有参与过积极的抵抗,但他与莱比锡的抵抗者们有着密切
的来往,其中包括莱比锡的前市长,卡尔·弗里德里希·
戈德勒(Carl Friedrich Goerde
内容推荐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德国哲学家,哲学解释学集大成者。他一生著述甚丰,主要集中在哲学美学和历史哲学两个领域。他于1960年出版的《真理与方法》一书标志着现代哲学解释学的诞生,并成为该领域的经典著作(现代解释学的“圣经”),也奠定了伽达默尔作为现代哲学解释学大师的地位。
这本传记的作者是伽达默尔最亲密的学生,他也一直是解释学领域重要且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因此,该书可以说是目下权威且全面的一本关于伽达默尔生平和成就的传记。作者一方面通过采访伽达默尔本人及其同时代人,以及查阅伽达默尔的私人信件和档案,勾勒出伽达默尔作为学者的生命历程和他的思想发展,并将它们放置在他那个时代的背景中——伽达默尔处于20世纪黑暗且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心,源于他选择1930年代留在家乡德国;另一方面阐述了伽达默尔的代表作《真理与方法》的源起与影响,并对伽达默尔在纳粹德国时期的态度和行动做出了解释,勾画了一位保持公正的学者的肖像,这位学者试图在面临巨大威胁的情况下保护德国的文化与传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伽达默尔传(理解的善良意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加)让·格朗丹
译者 译者:黄旺//胡成恩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2029956
开本 32开
页数 5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5
出版时间 2020-04-01
首版时间 2020-04-01
印刷时间 202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614
CIP核字 2020013122
中图分类号 B516.59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0
140
3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6: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