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变现的能力
内容
作者简介
临公子,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职场及财经平台签约作者、简书经管类优秀作者。多篇原创文章被“洞见”“十点读书”“36氪”“插座学院”“LinkedIn”等许多知名大号转发,多篇文章全网阅读量破千万。
本职是一位IT产品经理,通过业余时间写作与投资,成为传媒公司合作人、独立撰稿人,实现了职场弯道超车。
书评(媒体评论)
上班族不止有一种可能
性,临公子让我看到了朝九
晚五以外,另一种新的生活
态度和模式。即使老到不能
动,也希望一起过有趣的人
生!
——《半小时漫画理财课
》作者 理财师八宝
目录
第一章 职场8小时的能力基础课
总感觉工作太累?懂得点“偷懒”
比月薪更能体现个人价值的,是时薪
“高薪不喜欢”与“低薪很喜欢”的工作,应该选哪一个?
如何从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头衔再大,也不如充满实力重要
这行业不行?可能只是你能力不行
当青春与热情日渐流逝,如何找回好的工作状态
拉开同龄人差距的关键,在于“主动”二字
行业饱和了,还值得进入吗?
上班“996”,到底应不应该?
第二章 下班后的4小时,是拉开彼此差距的战场
副业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绝对不仅仅是钱
如何开展副业,才能真正实现变现?
斜杠青年=收入×N?
工作之余,该不该花时间考证?
怎么管理时间,才能让日子过得更充实?
门槛太低的钱,最好少挣
从兼职到副业,差距并不是钱
有种合作叫作:要让中间商赚差价
怎样“投资自己”最值得?
收入不高时,我们可以做的事情
第三章 人生每个转折点,都蕴藏着机遇
放弃所学专业去跨界,值得吗?
迷茫怎么办?这是自我增值好时机啊!
赚多少钱,由你的认知层次决定
父母安排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该不该拒绝?
如何正确应对职业危机
什么才是真正的“不可替代性”?
面对前老板的高薪聘请,该不该跳槽?
与其辛苦兼职,不如在新职业中寻找新机遇
有时候,“跟对人”也很重要
有才华却不被重用,很可能是“逆商”不够
第四章 经济学视角,帮你理清思路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
看似不起眼的小钱,值不值得花?
“峰终定律”,让你事半功倍
省钱上瘾,有可能越省越穷
为什么有的便宜不能占?
不经思考的从众,只会让你看起来很傻
别让“财务自由”束缚了你的人生
“90后”,真能靠攒钱改变现状吗?
如何才能找到有“钱途”的工作?
该不该跳槽?我们来算一笔账
精彩页
总感觉工作太累?懂得点“偷懒”
有一位工作4年的女孩问我一个问题:“临公子,我上个月升职后,薪资涨了1千多元,可工作量剧增。除了原先的任务,我还做了许多额外任务……几乎每天加班。好累啊,我越想越不平衡,怎么办?”
这似乎是个挺普遍的问题。大部分晋升加薪的背后,隐藏着“加班”的潜在条件,而人们潜意识里对加班是默许的。实际上,不少上班族身心疲劳的主要原因,在于4个字——“不、会、偷、懒”。别急着吐槽,先听我先说一件真事。
2013年,有位叫Bob的程序员名声大噪。他在美国一家知名运营商任职,是公司最顶尖的程式设计师。Bob被誉为“最优秀的开发人员”,他一直保持代码干净,总是按时完成工作。不过,最让人佩服的地方,是他的上班状态。
9:00:抵达公司,逛论坛、看视频。
11:30:吃午餐。
13:00:逛eBay(易趣)。
14:00:逛Facebook(脸书)或LinkedIn(领英)。
16:30:写邮件向主管汇报工作进度。
17:00:回家。
厉害吧?过了好久,同事们终于觉得不对劲。这才发现,Bob年薪几十万美元,居然一行代码都没写!没错,他用自己1/5的薪水作为代价,将工作外包给中国沈阳的承包商,然后自己整天在公司休闲娱乐,还因此成为最佳员工。
东窗事发,老板立马让Bob离职,还将此作为一则安全事故挂出来。客观地讲,Bob最致命的问题只有一点——不该欺骗。其他的,不论怎么看都是双赢局面。他提交的代码确实很完美,确实对得起薪水,不是吗?如果我是老板,把所有软件让他外包,给他加薪都可以。
事实上,B0b的思维是很多职场人欠缺的。我们拿到一项任务,通常想的是:“我该怎么去实现呢?”而他想的是:“我有什么办法能交出成果?”
这个“最佳员工”,名副其实。难道从早到晚不停地敲代码的人才能被称为最佳员工?难道每天“晒”加班的人才是最佳员工?难道忙得连晚饭都没空吃的人才叫最佳员工?殊不知,职场中所谓“优秀”,不是比谁劳苦功高,而是比谁成果卓绝。
我们常常会产生错觉:升职加薪后,工作量就应该增加。就像一开始那位女孩说的那样,她升职后,一边做着额外任务,一边做着原先工作。但是,给你更多的薪水,是想让你承担更有价值的事情,而非把任务做加法,将工作全部叠压在自己肩上。
我以前所在的公司有个项目经理,程序开发出身,自从转型管理岗后,原本就经常加班的他,几乎每天晚上10点才下班。永远有做不完的事、开不完的会。有一回他实在憋不住爆发了,在群里一条接一条地发语音“吐槽”:自己一个人做了全组的事;领导的资源没给到位,家人不理解……杂事一箩筐,还不如之前纯粹写代码!
几个朋友在群里分析了不到半小时,便发现原因:他太勤快、太有责任感了,什么事都自己做!因为担心新来的员工接手工作会出现问题,他就代写主模块代码;认为需求有不妥之处,他就拉着分析师修改方案;看到合作报价有瑕疵,他就熬夜查阅商务文档,第二天主动要求一起去开沟通会。这是有能力的人常犯的毛病——总觉得别人没自己干得好,工作交给别人不放心,事必躬亲,最终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
电影《蜘蛛侠》里有句经典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只是,很多人在工作中把这句话默默曲解为:能力越大,工作量越大。从而陷在无尽的任务里,不可自拔。
不得不说,多数上班族骨子里以勤快为荣,以偷懒为耻。我这里说的“偷懒”,不是让你当职场老油条,而是要头脑勤快。勤于找到更快、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做到多快好省,使命必达。
我有位做IT运维的同事大元,入司第一年的绩效就是A+。他的加班时间不算多,甚至他在别人加班时就提早先走了。大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其他员工每天循规蹈矩地手动维护服务器,他却把大量时间用在写脚本、做自动化工具上。其中几款小工具,还获得部门及公司创新奖。人家花两三个小时做的事情,大元半小时不到搞定了,而且还能自动获取统计报表。
乔布斯说过一段话:“如果你很忙,除了你真的很重要以外,更可能的原因是:你很弱。”你没有什么更好的事情去做,你生活太差不得不努力去弥补,或者你装作很忙,让自己显得很重要。
我工作以来最忙的阶段是前3年,岗位最低、价值最低,大量重复性手工操作让自己不停忙碌,还不懂得对琐事“say no”。你让我现在谈谈当初具体做了什么,我甚至都会很迷茫:什么事都做了,但又什么事都没做。真是应验了“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这句话。人啊,身体太忙碌,脑袋反而变懒惰。
对于“偷懒”的定义,我觉得用一句话形容比较贴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比如,你管理一家公司,根本没必要钻研每个岗位的技能,只要让员工人尽其才就可以了。你想咨询某个专业意见,相比熬夜埋头翻资料,找位行业大咖进行一对一的咨询是不是事半功倍?你想每周清理房间,上班很忙很累,找个钟点工不比自己咬紧牙关去收拾要好很多
导语
5年赚到7套房产,上班族也能实现人生逆袭!
临公子,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职场及财经平台签约作者、简书经管类优秀作者。她的本职是一位IT产品经理,通过业余时间写作与投资,成为传媒公司合作人、独立撰稿人,如今已拥有7套房产。只要持续的精准努力,普通上班族也能实现人生逆袭! 本书从职场能力训练、业余兴趣变现、弯道思维、经济学思维四大角度入手,帮助上班族精准提升变现亟需的四大关键能力。从漫无目标、打杂填坑、低效努力的泥潭中挣脱出来,换一个角度看待自己和职场,发现自己的核心优势,加快实现财富自由。
一针见血,点透财富积累路上的种种困惑!
序言
我曾想过写作可能带给
我的改变,但没想到,3年
后我出了一本书。
我本职是IT产品经理,
这些年白天上班加上晚上写
作,累计写了80万字。许多
人惊讶于我在本职做得还不
错的情况下,还能开拓新的
“赛道”,并好奇地问:“怎
么才能和你一样把写作作为
副业呢?”
我的答案很简单:第一
,我愿意为兴趣付出时间精
力;第二,我愿意一篇又一
篇地写,一点又一点地学。
理工科出身的我,写作
谈不上天赋异禀,运气也乏
善可陈。我写的第一篇文章
,是关于本职的产品实操文
,除了同行几乎没人能看懂
。初期不知道写什么时,就
写一些阅读后的书评。
随着自身的成长和对公
众号定位的逐渐清晰,我开
始写工薪族的投资理财,开
始写职场中的“升级打怪”,
聚焦上班族最关心的“那点
儿事”。我努力将自己打磨
成“上班族2.0版”,而不仅
仅只是一个拿“死工资”的人

正因如此,写了几年公
众号:
我最开心的,是有人说
我的文章让他重新审视自己
,学会以多维视角看待事物
,挖掘到新的可能性。
我最开心的,是关注多
年的读者感慨,这几年和我
共同进步,像是从未谋面但
又亲密无间的朋友。
我最开心的,是回头看
自己时,愿意与这些年的自
己举杯说声:“你辛苦了,
但一切都非常值得。”
写作这件小事就像一扇
窗户,让我接触到更大的新
世界、遇到不同圈子的人、
实现更高速的个人成长。
从普通的职场人,到写
作1个月后收到金融平台签
约邀请、3个月成为
LinkedIn(领英)专栏作者
,再到写出全网阅读量破千
万的文章,拓宽了不少收入
渠道……
持续成长,就是你现在
看到的我。
对普通人而言,一生中
有1/3的时光都在工作中度
过。稻盛和夫说:“工作能
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
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最
有价值的行为。”这话听起
来挺“鸡汤”,包括我早期时
也觉得:工作嘛,拿钱做事
而已。
可在职场摸爬滚打几年
,我发现“上班”与“工作”是
截然不同的两个状态。一个
“上班的人”,是纯粹拿劳动
力换钱,他是被动型工作者
;而一个“工作的人”,除了
得到薪水,还得到了成长。
同样是8小时,“工作的人”
获得了两份回报。
再说句现实的话,多数
人的核心收入来源于工资,
如果你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工
作修炼自己,它能帮助你快
速攒下第一桶金,并持续提
供足够的现金流。
在这本书里,我将聊聊
许多你熟悉的或是经历过的
职场事件,里面有不少值得
我们汲取的经验和逻辑,希
望它们能帮你提纯职场含金
量。
作为一个兼职“码字”的
人,我还有个特别深的感触
:下班后的时间,是拉开彼
此差距的战场。是的,以我
的观察,许多比同龄人拥有
更多资源的人,他们无一例
外地用心对待“下班后”的时
光,有些甚至常年保持工作
状态,并将其作为一个习惯

细想来,我接触的副业
有近20种,身份也不断发生
变化:金融/职场平台签约
作者、传媒公司合伙人、互
联网产品负责人、海内外房
产投资者……每一次尝试,
都带给我思维上的突破。
你的认识边界越大,潜
在机会也越多。就像许多读
者得知我买了5套海外房产
时,很诧异地说自己从来没
考虑过在居住地或老家以外
的地方买房。
而这些思考模式,也是
在我本职之余保持阅读、写
作、接触到新场景后得到的
启发,它们成为我步步精进
的垫脚石。
不管哪个阶段的人,常
常都有个共同的困惑:为什
么我总遇不到机会呢?
事实上我们的一生会遇
到诸多转机。可惜大部分的
人往往无法判断机会,即便
发现了也无法抓住。
把握机会的能力,其实
是一项非常核心的能力。正
如武侠小说大师古龙所说:
问题并不在有几成机会,而
在于你能否把握机会,若是
真的能完全把握机会,一成
机会也已足够。
我们每天朝九晚五
或“996”地穿梭在两点一线
,久而久之,做出决定时基
于惯性,看待事物的角度开
始固化。熟悉的地方没有风
景,于是我们需要有意识地
利用思维工具,帮助自己做
出尽可能对未来有利的决定

这本书同时将以有趣的
金钱视角,和你一起聊聊面
对真实场景时,用一种更理
性、更清醒的判断维度。没
什么干巴巴的道理,或许你
在看完后,会潜移默化地更
新自己的衡量体系。
你可以把它当作一本有
意思的职场书,翻开时,从
熟悉的场景中找到属于你的
新答案。
在本职比较忙的情况下
坚持写作3年,首先要感谢
我的先生。说来有些好笑,
当初忙完婚礼我一下子空闲
下来,我又是个闲不住的人
,就开始注册公众号写文章

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
习惯每天做好本职工作的同
时,认真写作,每天需要工
作12~14个小时。他给予
了很大的理解支持,陪伴我
度过种种焦虑和难熬的时光

我也要感谢斯坦威图书
的编辑团队,从成千上万的
作者中找到我,非常顺利地
决定合作,并在过程中不断
鼓励我。
当然最感谢的——是你,
我的
内容推荐
许多奋斗者不缺满腔热血,也不缺拼搏精神,却因为少了长远的眼光和变现的思维,结果,本可以有更好的机会和收入,却什么也没有抓住。
《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变现的能力》从“职场能力训练”“业余兴趣变现”“弯艟思维”和“经济学思维”四大方面入手,深度解析“副业”“斜杠”“投资”“996”“跳槽”“逆商”“不可替代性”“行业饱和”等时代热词,告诉你如何精准地找到个人方向,从“穷忙”的状态中抽身而出,抓住人生的“黄金时段”,快速实现认知破局、价值变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变现的能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临公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48842
开本 32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20-06-01
首版时间 2020-06-01
印刷时间 202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298
CIP核字 2020045152
中图分类号 B848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9: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