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全新力作】智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态 |
内容 | 亮点展示 作者简介 李彦宏(Robin)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特聘专家,首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家。持有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是奠定整个现代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基础发明之一。2000年,他创立百度。2005年,百度于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改革开放40周年,他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著有《智能革命》(2017)《硅谷商战》(1999)等作品。 本书主编 张晓峰 管理学博士,“互联网+百人会”发起人,大协同理论方法研究者、践行者,资深咨询顾问,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创业导师,曾与腾讯合作《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获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推荐“2015中国好书”;与滴滴合作《滴滴:分享经济改变中国》,荣获“2016年度影响力图书” Top 50;与蚂蚁金服共同发布《新空间·新治理·新生活:中国新型智慧城市·蚂蚁模式白皮书(2016)》。 杜 军 百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曾就职于腾讯、亚联发展及奥美集团,从业20年,具有丰富的品牌传播、公关、大型活动经验,尤其关注科技推动经济发展、对社会影响的课题,以及如何用新方式展示科技的社会价值,联合主编《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一书,并推动《腾讯传》出版。 内容简介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经济、社会与生活方式,也在改写生产关系与发展模式。随着以算力、算法、大数据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成为新基建的“底座”,数字经济正进化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新阶段。未来十年,智能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标签。 2019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首次提出“智能经济”这一概念,《智能经济》一书是他对这一概念的首次系统阐释。 这本书聚焦智能经济,厘清其理论概念与技术基础,剖析人工智能、新基建与智能经济的关系,探索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空间、新范式;描摹不同垂直场景下产业智能化的问题、前景、逻辑与路径,构建中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路线图;展望智能经济下的思维转换、经济变革、产业转型、服务治理与社会生活的新图景。同时,李彦宏在这本书中首次全景式展现了百度的人工智能战略和布局,真实回顾了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的10年间,在技术选择、产品方向、商业模式、组织架构、开放生态等重要问题上的思考与决策过程。 目录 推荐序 邬贺铨 IX 序一 李彦宏 XV 序二 张晓峰 / XXI 前言 从智能革命到智能经济、智能社会 / XXVII 第一编 / 001 智能经济:人工智能正在驱动数字经济向智能经济演进 01 从“互联网+”到“智能+”:先“前菜”后“主菜” / 003 从“互联网+”到“智能+”: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进化 / 006 它不是下一幕,而是现在进行时 / 009 互联网改变了消费方式、娱乐方式,人工智能将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 / 012 AI 让复杂的世界变得更简单 / 015 AI 时代需要AI 思维方式 / 018 全球展望:西方已开启人工智能高速列车 / 022 02 什么是智能经济 / 025 智能经济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 028 主动求变的中国,率先开启智能经济之门 / 034 智能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标签吗? / 037 智能经济的定义 / 040 为智能经济、智能社会“画像”:11 个本质属性解密真相 / 042 智能经济与数字经济 / 047 智能经济的“时间窗口”是公平的,也是残酷的 / 050 智能经济宁波样本 / 054 智能时代背景下人的教育和成长 / 057 03 新基建夯实智能经济、智能社会之基: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制胜下一个十年 / 063 新要素:新业态依托大数据,要素市场化新赛道已疏浚 / 067 新引擎:动能激发与动能切换,让AI 唤醒万物 / 070 新基建:智能经济的基础设施,让智能经济火箭加速升空的燃料仓 / 072 新经济:智能经济的体系引导,“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 / 077 新空间:智能经济的交互转换,发现新红利 / 079 新格局:协同创新,智能融合,重构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 / 085 新治理:面向共同体的智能化、协同化治理 / 087 新生活:激活人力资本,释放生产关系的新动能 / 089 主编访谈 尹生:第三只眼看百度 / 093 百度之于智能经济 / 093 手握关键业务、关键场景、关键能力,剩下的就是抢抓机遇 / 094 曾经的投资并购,未来的赛道选择 / 096 选准支点,构建生态,打磨模式 / 097 能力产品化,避免85% 主义,打造样板工程 / 098 开放开源协同,构建良性生态 / 099 战略的动态调适与商业化变现 / 100 百度移动生态依然有很大空间 / 101 该承担风险就承担,该撤就要撤 / 102 人文关怀与社会对话 / 102 第二编 / 105百度:新基建的“底座”,智能经济、智能社会的“中台” 04 智能经济的智能化引擎:百度的基因与使命 / 107 求其近者必追其远 / 110 20 年,坚持仰望星空 / 118 提前布局,重仓技术,成为中国AI 技术创新“头雁” / 124 这就是百度:做未来守望者 / 126 05 社会中台化:技术和产业价值并重的百度 / 135 大连接:智能搜索连接一切 / 138 大分发:以人为中心的知识、内容、服务与信息流 / 145 大底座:百度大脑+ 智能时代操作系统+ 智能云 / 151 大生产:技术与场景双重驱动、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 157 下一代交互:消弭“智能鸿沟”,连接无限可能 / 165 家+ 车:两大场景,一场革命 / 170 智能驾驶:驶向无人区 / 181 安全是“第一天条” / 188 人工智能企业原则:AI 伦理及AI 企业标准 / 190 06 大生态·大协同·大成长:开放开源、共生协同、各得其所 / 193 人工智能是一种信仰,不是一种装潢 / 197 开源是一种态度,面向未来的态度 / 200 没有多样性,就没有生态 / 205 为了共生,只有共生 / 210 远程、在线、知识管理,触手可及 / 212 AI+IP:生态是开发者、创造者、服务者的生态 / 217 生态是社会化的,有公共性外部性 / 226 生于协同,归于协同:以“生态效应”激活“协同效应” / 231 07 未来,百度由用户定义 / 235 回归:AI 的本质是对人的理解 / 238 百度认知体系与百度价值清单 / 242 Do Better,为了一个更美好的AI 时代 / 247 主编访谈 崔珊珊:在技术无人区镌刻中国工程师文化 / 257 工程习惯·工程能力·工程师文化 / 257 OKR:穿透对齐,提高组织链接度 / 259 向远方,才能成为未来的公司 / 261 人才在手,才可以随时出发 / 262 第三编 / 265智能产业化支撑产业智能化:“头雁效应”激活“乘数效应”的中国实验 08 大脑+ 操作系统+ 开放生态+ 场景化: 中国人工智能崛起路线图 / 267 全球技术创新进入“中国时间”,中国正在改变世界科技走向/270 扛把子还是卡脖子,是一个必答题但不是选择题 / 275 垂直场景分析之一:全栈能力服务出行革命 / 278 垂直场景分析之二:家有小度初长成——软硬一体化、服务生态化/290 人工智能正在渗透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 295 09 智能产业化呼啸而至 / 299 人工智能芯片:走向自主可控,虽曲折但无回头路 / 303 智能云:从带宽空间到智能服务、运营增值,从通用到垂直 / 306 智能通信:5G+AI,扼住关键节点,强化控制力 / 310 智能汽车:从单车智能到车路协同 / 313 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虚实融合,创所未见 / 317 主编访谈 沈抖:共享移动生态价值,让每一个IP 发光 / 321 移动生态的2+2+1 / 321 坚持简单哲学,重构可闭环的生态关系 / 323 用户需求驱动,用户全周期体验至上 / 325 社会公众平台,不应该停留于底线思维 / 326 搜索,还会出现下一个百度吗? / 328 智能搜索没有走到穷途末路,而是另有洞天 / 329 第四编 / 331当传统行业遇到人工智能:AI To B 的产业智能化之路 10 产业智能化的平台、生态与方法论 / 333 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拥抱”实体经济 / 335 产业智能化的平台:从工业到产业,从互联到智联 / 338 产业智能化的生态:没有生态就没有下一个十年 / 346 AI 化公司“三维一体” / 352 产业智能化修炼的三重境界 / 353 产业智能化方法论 / 355 11 产业智能化及其转型:与AI 共同进化 / 363 互联网公司率先加速AI 化 / 365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 / 367 智慧金融:Fintech+AI 引领的未来 / 377 智慧医疗:数据驱动的智慧化、线上线下一体化 / 381 12 产业智能化及其转型:AI 驱动共融共享共生 / 391 智能教育:知识图谱“克隆”名师 / 393 智能汽车:智能出行+ 车生活 / 396 智能家居:重新定义场景、平台与端 / 399 智能农业:原始的产业也可以有春天 / 401 智慧能源:电力产业智能化升级正在加速 / 403 智能零售:基于用户洞察的体验闭环 / 405 智能客服:新物种“数字人”的诞生 / 406 AI+ 文旅:新文旅产业运动进行时 / 411 融媒体:面向未来的“媒体+AI” / 414 主编访谈 王海峰:沉下心扎实干,其它的交给时间 / 417 算力算法大数据,全栈突破 / 418 软硬一体化 / 420 智能云助力产业智能化 / 421 深耕才有认知,独到方有价值 / 422 做对了判断,走了该走的路,才有机会面对大时代 / 423 第五编 / 427人工智能与你我:智能与未来 13 智能社会:实时感知,高效治理 / 429 智能社会:用新思维、新架构、新行动勾画新图景 / 432 智慧政务与智能的公共服务 / 438 人工智能与社会新治理 / 445 人工智能与新型智慧城市:城市大脑+ 城市操作系统+ 城市生态 / 448 车路协同与智能交通 / 456 应急管理亟待智能化 / 459 人工智能与教育培训 / 461 人工智能与社会新公益 / 462 14 智能生活:Bring AI to Life / 465 懂你:真正的人工智能 / 468 云生存:无处不在的云 / 469 跨屏、跨场景:开启全场景智慧生活与智慧办公 / 471 场景融合:惠及百姓生活 / 472 与人工智能共生:重新定义你和机器的关系 / 473 百度:个人IP 的运营商 / 475 做智能经济的建设者,不当美丽世界的新孤儿 / 477 主编访谈 李彦宏:AI 的终极理想是为人类带来更多自由与可能 / 479 搜索引擎的演进与未来 / 479 智能助手化、人格化、个性化 / 481 帮助人们成长:基于人,服务人,成就人 / 481 基于全息画像的数字孪生体,更懂才能匹配更精准 / 483 新基建,加速百度的社会基础设施化 / 485 云必须智能化,智能云将无处不在 / 486 开放平台的生态哲学 / 489 与外部分享百度洞察、百度方法论 / 491 Do Better,没有终点 / 492 坚守职责,始于信任,让用户去定义百度 / 493 拥抱变化,动态调适 / 494 主编后记 / 497 精彩书摘 互联网是前菜,它的特点是快;人工智能才是主菜,需要温火慢炖,但营养丰富。未来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声称与人工智能无关,吃不到这道主菜,将失去一个时代。 讲“前菜”、“主菜”得到很多关注,也引起了极少数人的非议。若多讲几句,可能更便于大家理解。 互联网讲求的是“快”,就像一道开胃的“前菜”,上菜速度快,但是对技术的要求和挑战并不是太大;而人工智能是数据、算法和算力三位一体与协同发展,能量显现出来就会相对“慢”一些。就像是一道小火慢炖的“主菜”,需要更多耐心、更长时间投入,但营养价值也会更高。而这个由快到慢的过程,恰恰是技术创新对于产业升级的影响在不断加深的过程。 从“互联网+”到“智能+”: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进化 互联网叩响中国的大门,已是23 年前的事。总体上,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和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在全球形成了领先优势。中国互联网20 多年来的成长,其动力主要有四个:第一,网民人数的高速增长;第二,上网时长的不断增加;第三,服务不断向虚拟空间的跃迁;第四,网上的信息与服务在不断增加。四因素叠加,推动互联网的快速繁荣。当然,这个进程是不均衡的,结构也在持续迭代中。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中国 从中国看,移动互联网有四大贡献可圈可点:一是通过持续改善用户体验,坚定了用户对科技改变生活的信仰。这个渗透和教育是技术驱动、用户驱动、广泛动员、普遍参与的结果,这个成就不可低估。二是,从对国民经济的巨大贡献看,消费互联网的培育过程伴随了整体消费升级的进程,改变了产品、服务触达用户的方式,进而改变了“三驾马车”的结构,增强了中国经济的活性、韧性与弹性。三是改变了人类思维。无论是互联网思维、生态思维、共享思维、数据思维,都大大改变了用户的心智与行为模式,催生了一波波创新创造创业的浪潮。四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促进了向虚拟空间的大迁移和网络化实现;“互联网+”让数字化得以形成,为智能化提供了连接基础、信息基础、数据基础。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20 年4 月28 日发布的第4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3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9.04 亿,较2018 年底增长7508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 亿,较2018 年底增长110.2%;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10 亿,网络消费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消费市场蓬勃发展方面正在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根据工信部的监测,2019 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快报数据显示,互联网业务收入依然保持较高增速。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首次过万亿,达到12061 亿元,同比增长21.4%。2013—2019 综合来看,增速处于下降通道。 中国移动互联网遇到了瓶颈难题。互联网人口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逐渐在消失,而每个人上网的时间也是有限、分散的。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封闭性越来越严重,大家都希望把用户封闭在自己的小生态里,给用户带来的用户体验是割裂的,也让中小企业越来越难生存。此外,尽管中国电子商务非常发达,但网上推广、零售的成本与线下成本在拉近甚至更高。此外,APP 整体数量呈下降态势。截止到2019 年底,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数量为367 万款,比上年减少85 万款,下降18.8%a。种种迹象表明,互联网本身的成长也需要新的动力。 接力棒正在传递中 2015 年,“互联网+”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9 年,“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一种接力,也是一种顺承与转换。2019年3 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应用为目标,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制度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结合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特点,探索创新成果应用转化的路径和方法,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对人口红利式微的过度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技术发展的脚步不会停下,人们的创新不会止步。未来的新动能是人工智能(AI)。AI 是一个20 世纪60 年代就提出的概念。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正在催生新的技术红利乃至新的人口红利。 未来的几十年,人工智能将不断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与推动互联网成长的动力不同,形成的一般共识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有三个成长的动力: 第一个是算法。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算法在过去几年迅速发展,不断有各种各样的创新,深度学习中DNN、RNN、CNN 到GAN……不停地有新的发明创造出来。 第二个是算力。如今,计算的成本在不断下降,服务器也变得越来越强大。过去我们觉得人工智能不实用,是因为它需要用到的算力太大,大家会觉得在经济上不能够承受。但今天的算力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点,使得人工智能变成实际、可用。 第三个,数据。数据的产生仍然高速发展,尤其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有非常独特之处,9 亿网民是同一种语言、同样的文化和法律,这既是一个庞大的用户群、庞大的市场,又是一个庞大的数据集,并且不断产生新的数据,进一步推动算法的不断创新,也对算力提出更新要求。 这三个动力现在都在快速地成长。但直到最近,算力、数据和算法三项要素都具备,它才真正开始发挥生产力。 重新定义未来 不同时期,大家对现代化的定义是不一样的。100 年前有几台纺织机,成立一个纺织厂,就很现代化了。50 年前,有几个冒烟的烟囱,会觉得这就是一个现代化城市。我们这个年龄段都有记忆,小时候在马路上闻到汽油的味道,就觉得到嗅到了城市的味道。20 年前,一般认为信息化就是现代化,办公用Excel 代替了手写,企业做一个网站,我们就觉得是一个现代化企业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现代化部。 时至今日,现代化的定义需要改写。今天的现代化就是AI 化,就是人工智能化。随着近几年AI 技术的爆发式进步,随着算法、算力和数据之间的良性循环,人工智能技术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对产业升级和经济变革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并将在未来几十年中为产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新动能、催生新业态。 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本身也会快速发展。“智能+”新模式、新业态正在不断涌现。人工智能技术有机会证明自己是一个堪比工业革命的技术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伟大的时代,有机会见证、甚至参与AI 对人类历史的深刻影响,每个人都期待人工智能技术的推进会给我们带来不断的惊喜。 它不是下一幕,而是现在进行时 人工智能不是互联网的一部分,不是互联网的第三个阶段,而是一个新的技术革命。 互联网的上一幕和这一幕 一般意义上的互联网时代从上世纪90 年代初期算起,当时是一个基于PC 的网络或者说体系。这期间,产生了绝大多数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公司。美国的谷歌、Facebook、亚马逊,中国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大型互联网公司都是在PC 互联网时代诞生的。 最近八、九年,是互联网的第二幕,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或者说无线互联网时代。百度创立时只有不到1000 万网民,20 年后的今天已经达到9 亿了。这个时代也诞生了一些新公司,像美国的Uber、Airbnb;在中国,像美团、滴滴、今日头条,也出现了新的商业模式。但这一幕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都要短,未来,靠无线互联网再诞生新的商业模式、再催生创新型互联网公司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如第一节的分析,移动互联网的增长在放缓,尤其是中国。 国家2015 年起推动“互联网+ 行动计划”,依靠“互联网+”带动整个经济,来推动新常态,继续保持增长。但是未来互联网的增长到底靠什么?美国股市市值排名前五的公司,都已变为互联网公司,他们是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和Facebook。当然,严格意义上讲微软和苹果是诞生于前互联网时代。未来,在什么领域还会诞生创新型、高速成长的公司呢?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只是在过去几年,人工智能才发生了非常大改变,且进步神速。甚至一些非常有影响力的人,像比尔·盖茨(Bill Gates)、伊隆·马斯克(Elon Musk)、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都开始呼吁大家要关注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风险,即机器有没有可能去控制人类。 当然,对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技术现象,一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有人说人工智能现在做的是仿生学。而人工智能、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 只是像人脑神经元的工作原理,人脑具体是怎么工作的,其实我们并不知道,那怎么去仿呢? 一般将人工智能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弱人工智能(Artificial NarrowIntelligence),第二阶段是强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第三个阶段是超人工智能(Artificial Super Intelligence)。现在的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算法,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有很大可提升空间。所以不用担心AI 会挑战人的认知能力。我们强调人工智能,不代表手机或者移动互联网马上就会消失。但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机会窗口变小了。新的时代带来的是新的机会,不能沉迷于常规的做法。 对行业与经济的改变前所未有——以汽车工业为例 汽车工业是一个上百年的产业,也是一个规模非常大、产业链很长的产业,在中国有十万亿的产业规模,大概占到GDP 的十分之一。这个百年产业,曾经长期顺风顺水,近期却出现了瓶颈。而巨大的变化正在发生,正是人工智能技术给它带来了新曙光。 中国消费者愿意拥抱新事物。戴姆勒集团原CEO 迪特·蔡澈(Dieter Zetsche)就讲,中国奔驰车用户比国外大概年轻20 岁,年轻人更能接受新事物。一个关于自动驾驶认可程度的调查显示,在中国83% 的消费者认可自动驾驶,高于其他国家。 从这个意义上讲,自动驾驶在中国更快普及的可能性很大。中国汽车行业也非常愿意利用新技术,所以无论是无人车的研发还是制造,都处在领先位置。百度跟厦门金龙汽车合作,在2018 年7 月,实现无人驾驶小巴的量产。它既没有驾驶位,又没有方向盘。它的名字叫阿波龙,是完全自动驾驶车辆。到现在为止,它还没有在完全开放的道路上行驶,我们选择相对封闭区域,比如景区、码头、公园,让人们首先体验。虽然目前在开放道路上无人驾驶技术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完全摆脱司机,但技术成长非常快,每一天都有新的进步。 类似阿波龙这样的无人车,很快会真正进入开放道路运行的状态。随着时间推移,自动驾驶会是更加安全的出行方式。百度的自动驾驶已可以自如地避让障碍,如果路上突然出现小动物,车可以检测到并停下来。 这个变化不仅会影响车厂,而且会对上下游全产业链产生深刻影响。这个影响会传导到无论是打车服务的提供商,如Uber、滴滴;还是芯片制造商,像英特尔、英伟达;或者是Tier 1 供应商,像博世、大陆;再到整车厂商。现在,中国已有200多家整车厂商,国外有福特、戴姆勒也都加入了百度Apollo 开放平台。上下游很多公司、许多领域都会从新生态、新产业链、新模式中受益,动作迟缓者则可能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挑战。可以想见,未来全球会有更多公司和中国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合作,并人人受益。 精彩书评 智能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它与20年前的时代相比,更加宏伟,下一个10年是发展智能经济的关键时期。智能经济是干出来的,我们能够参与并见证智能产业化和产业智能化发展,就无愧于这个时代。对于希望从事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创新创业的有志之士,《智能经济》一书将告诉我们如何迎接新的机会与挑战。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 这是一本面向未来的书,集中了李彦宏对智能经济的思考。他所描述的智能经济时代,既充满机遇,也不乏挑战。一方面,人工智能将替代大量重复和程序化的脑力活动,因而人可以被解放出来去做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向人类提出了尖锐的伦理问题:当人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时候,人在何种意义上还是“人”?读者可以从李彦宏的这本书中找到回答这个问题的线索。 ——姚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每次科技革命都以新技术的应用落地和产业化为标志,开辟全新的产业图景,赋能原有行业链条,帮助整个经济生态实现价值创造的跃迁。以AI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智能也不例外。李彦宏和他领导的百度在AI技术的前沿研究与产品落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智能经济》凝结了李彦宏对数字智能发展的真知灼见,可以为更多准备迎接这一场全新科技革命的朋友带来思考上的助益。 ——沈南鹏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 如果说AI技术的爆发是一场智能革命,那么,当AI的能量深入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支撑产业发展和社会运转的底层力量时,就会产生新的宏观经济效应,我们才能真正进入智能经济时代。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许许多多具有创新和开拓精神的企业,坚持长期主义,立足长远目标和价值,春播秋收,精耕细作,也需要百度这样的领军企业,以伟大的格局构建一体化技术开放平台,以技术创造价值,帮助产业经济降低智能化转型的成本,缩短实体行业、创业企业和社会系统进入智能经济体系的周期。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张磊 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金融科技已成为推动银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机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新利器。金融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也呈现出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的必然趋势。伴随着智能经济的到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势必进一步驱动金融服务持续提升能级与全方位迭代创新。《智能经济》描绘并诠释了技术驱动下的智能经济发展蓝图和应用场景,其前瞻性对于金融行业长远发展颇具启发性。 ——潘卫东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 内容推荐 本书聚焦智能经济, 厘清其理论概念与技术基础, 剖析人工智能、新基建与智能经济的关系, 探索新时代经济发展新动能、新空间、新范式 ; 描摹了中国不同场景下产业智能化的问题、前景、逻辑与路径, 构建了中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路线图 ; 展望了智能经济下的思维转换、经济变革、产业转型与教育生活、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新图景。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普通读者 1.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新作; 2.未来十年,智能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标签。《智能经济》是李彦宏在2019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提出“智能经济”后的系统化阐释; 3.智能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形态。人工智能成为新基建“底座”,而新基建将助力智能经济形成! 4.全景式展现百度10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思考和布局; 5.本书得到学术界、投资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及一致力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国发院院长姚洋、红杉资本沈南鹏、高瓴资本张磊、浦发银行潘卫东诚挚推荐!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全新力作】智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态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彦宏 |
译者 | |
编者 | 张晓峰//杜军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172142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22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400 |
出版时间 | 2020-09-01 |
首版时间 | 2020-09-01 |
印刷时间 | 2020-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796 |
CIP核字 | 2020154796 |
中图分类号 | F062.4 |
丛书名 | |
印张 | 2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76 |
高 | 23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