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意欲何为(清代以来刑事法律中的意图谱系)(精)/实践社会科学系列
内容
作者简介
胡宗绮(Jennifer M. Neighbors),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历史学(中国史研究方向)博士,师从黄宗智教授;现为普吉特湾大学(University of Puget Sound)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刑事法律。出版有专著A Question of Intent:Homicide Law and Criminal Justice in Qing and Republican China,Brill出版社2018年英文版。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犯罪意图谱系的底层:从过失杀到戏杀
第二章 概念与情境的结合:斗殴杀与故意伤害
第三章 谋杀、恩典与犯意:清代的故意杀人罪
第四章 有限的选择:民国的故意杀人罪
第五章 法庭审判的延续:民国法院对清代规则的再造
第六章 损害与赔偿:观念的变迁
结语
附录1 杀人罪的主要类型及其刑罚
附录2 清代的标准刑罚条款
索引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导语
1.海外中国研究的独特视野,以犯罪意图为核心,围绕过失杀、戏杀、误杀、斗殴杀、故意杀、谋杀等杀人罪的层级与谱系,探讨中华帝国晚期以来法律传统的断裂与延续,为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开辟新路径。
2.中国法律传统与现代性的关系,关照韦伯关于法律研究的问题意识与中国的历史实际。
中国传统法律很早就突破了客观归罪原则,展现出对犯罪人主观心态的精细考量。以致人死亡等刑事重罪为例,传统律典构筑起从意外到疏忽大意、再到鲁莽冲动、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的意图谱系。本书以上述意图谱系为核心,并通过大量判例和律注,解析通过概念连接情境来区分不同犯罪意图的方式。此外,本书还对清末法制变革以来试图在刑事法律中构建起故意与过失的二元意图区分予以评述和司法实践层面的考察。本书不涉及1949年以后的内容。
内容推荐
中国传统律典对杀人犯罪的类型划分有着精密的层级结构。本书以犯罪意图为核心,由低到高探讨了中国帝制时期杀人罪的谱系,并结合大量判例和律注,对各个杀人罪类型之间的层级区分以及概念连接情境的中国传统法律特征予以解析。民国刑法则构建起故意与过失的杀人罪二元划分,并试图剔除法律中的情境因素,建立起韦伯式的形式理性法。这使得民国司法实践拉锯于传统的断裂与延续中。此外,本书还对中国法制史上一些重大理论争议,如韦伯的法律理想类型、法律的形式理性及概念抽象性、现代性与前现代性等予以回应。
杀人罪在任何时间和空间,都是最为严重的罪行之一,也是最需慎重对待的罪行之一。胡宗绮教授以一个长时段视角,观察在“人命关天”的理念之下,近世中国的刑律典章是如何围绕“犯罪意图”这一核心来构建有关杀人罪的体系结构、量刑原则及其“现代化”转型的。这一创见必会对法律史学界及刑法理论界有所启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意欲何为(清代以来刑事法律中的意图谱系)(精)/实践社会科学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胡宗绮
译者 译者:景风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831293
开本 32开
页数 33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20-08-01
首版时间 2020-08-01
印刷时间 202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518
CIP核字 2020166069
中图分类号 D924.02
丛书名
印张 10.8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7
154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