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扶贫--制度创新与理论演变(1949-2020)(精)/国家治理丛书
内容
作者简介

王曙光,山东莱州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我国农村金融学科和金融伦理学科的开拓与研究。先后获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留校任教至今。已出版著作《问道乡野——农村发展、制度创新与反贫困》、《普惠金融》、《农行之道》、《告别贫困》、《金融减贫》、《金融伦理学》、《金融发展理论》、《乡土重建》、《草根金融》、《农村合作医疗与反贫困》、《经济转型中的金融制度演进》、《农村金融学》、《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发展》、《经济学反思札记》等二十余部,发表经济学论文百余篇,所主持的“中国农村金融调查与研究系列”在金融业界和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的贫困与反贫困—基于贫困发生学的研究
 一、引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30 年和改革开放后40年的反贫困成就
 二、贫困的根源在哪里? —贫困发生学的视角
 三、如何反贫困?—减贫类型、战略选择与实施主体
 四、结论:族群型贫困与综合性反贫困模式的运用
第二章  中国扶贫政策框架的历史演进与制度创新:1949—2020
 一、引言:我国扶贫事业70 年的基本脉络、历史成就与世界意义
 二、第一阶段: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大力建设基础设施阶段(1949—1978)
 三、第二阶段:农村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阶段(1978—1985)
 四、第三阶段:扶贫组织体系的系统建立和有计划地大规模扶贫阶段(1986—1993)
 五、第四阶段: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大规模减贫的攻坚阶段(1994—2000)
 六、第五阶段:我国扶贫开发的转型和进一步深化阶段(2012)
 七、第六阶段:十八大和十九大之后的扶贫攻坚最后决胜阶段与彻底消除贫困阶段(2012—2020)
 八、结论:中国扶贫事业的制度演进路径与未来趋势
第三章  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国扶贫转型
 一、包容式(普惠式)增长、机会均等与赋权
 (一)反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特征
 (二)什么是好增长,什么是坏增长?
 (三)实现包容式(普惠式)增长
 (四)赋权、改善民生与提升可行能力
 (五)机会均等与社会公平正义
 二、统筹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推动内生式扶贫,实现全面小康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
 (二)实施差别化、倾斜性政策,外生力量与内生力量相结合
 (三)立足长远和基础,切忌形式主义扶贫
 三、实现精准脱贫,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
 (一)精准扶贫的关键是精准分析贫困根源
 (二)精准扶贫的有效性有赖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三)精准扶贫要着眼于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化管理
 (四)针对不同贫困类型,进行分门别类的有针对性的扶贫
 (五)精准扶贫要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建立长效机制
第四章  社会网络扶贫的理论与实践
 一、引言:我国扶贫事业的历史成就与战略转型
 (一)我国扶贫事业的几个基本历史阶段及其主要成就
 (二)我国扶贫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贫困的内涵和致贫根源:相关文献梳理
 (一)贫困的内涵:从收入标准到可行能力与赋权原则
 (二)贫困发生学:从一般分析到社会网络
 三、社会网络的内涵与社会网络扶贫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网络的内涵
 (二)社会网络扶贫的理论基础之一: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三)社会网络扶贫的理论基础之二:社会网络与共同体建设
 四、社会网络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经济与社会制度网络
 (二)社会组织网络
 (三)政治组织网络
 (四)宗族组织网络
 (五)宗教网络组织
 五、社会网络扶贫的实践模式
 (一)通过大规模的制度建设构建和创新社会网络的底线保障基础
 (二)组件各种社会组织,促进农村居民
 (三)加强村委会建设和乡村治理建设
 (四)引导家族、宗族和宗教组织合理运行,增强村庄的社会黏合度
(五)动员全社会各种力量进行“参与式扶贫”
第五章  内生性扶贫的根基、机制、载体与抓手
 一、如何正确地看待贫困?
 二、以多元综合的方式推进扶贫
 三、精准扶贫和社会网络扶贫
 四、从外生式扶贫到内生性扶贫
 五、内生性扶贫的根基:乡村善治与发展集体经济
 六、内生性扶贫的有效机制:市场机制培育与社会力量动员
 七、内生性扶贫的组织载体:把分散小农整合为“大农”
 八、内生性扶贫的有效抓手:产业扶贫、互联网与新型乡村工业化
 九、政府:为中国减贫和农村发展创造一个长治久安的条件
第六章  微型金融发展与减贫机制创新
 一、引言:我国反贫困的成就与深度贫困地区减贫的挑战
 二、微型金融在深度贫困地区有效减贫中的功能机理:七大效应的分析
 (一)滴落效应
 (二)赋权效应
 (三)赋能效应
 (四)社会网络效应
 (五)治理效应
 (六)文化伦理效应
 (七)乡村产业链效应
 三、公益机构主导型、商业机构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微型金融
 (一)福利主义和机构主义微型金融
 (二)公益机构主导型微型金融
 (三)政府或准政府主导型微型金融
 (四)商业机构主导型微型金融
 四、微型金融在深度贫困地区减贫中遇到的瓶颈与挑战
 五、未来微型金融如何助力解决深度贫困?—着眼于乡村全面复兴的制度框架
第七章  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与反贫困
 一、农民合作组织促进农村减贫的核心机理
 二、新型农民合作社的制度特征
 三、农民合作组织的弱内生性是否影响了农民和贫困人群的福利?
 四、提升农民合作社自生能力,促进减贫和农村发展
第八章   社区主导型发展与社会网络扶贫
 一、社区主导型发展的目标和内涵
 (一)传统农村社区面临的问题:“双重消解”与“ 社区溃败”
 (二)社区主导型发展的目标和内涵
 二、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反贫困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出中国特色反贫困模式。本书基于贪困发生学视角,对中国贫困类型作了开拓性研究,对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模式作了系统的理论梳理和提炼。第一次提出社会网络扶贫和内生性扶贫理念,并以这两个理念为主线,对中国扶贫开发政策的制度演进过程作了系统梳理,从乡村政治治理、农民合作、微型金融、集体经济、社区发展、生态建设等角度对中国农村扶贫的创新模式作了全方位理论和案例研究,对未来中国扶贫开发模式的转型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与启示,对全球发展中国家减贫工作也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导语

本书所收录的十六篇文章,研究的时间跨度比较长,因此本书在编纂过程中除了一些必要的技术修订和格式内容的统一之外,并不刻意强调数据资料的更新,而是基本保持了这些文章发表时的原貌,相信这种处理对于读者理解中国的扶贫进程和扶贫理念的历史演变亦有切实的帮助。细心的读者也会发现,本书在体例上也比较多元,有些文章比较偏于抽象理论逻辑的建构,而有些文章着意记录中国各地在扶贫中所创造的鲜活模式和丰富的地方经验,个别文章甚至还保留了些微的演讲痕迹,之所以不追求整齐划一,也是为了让读者从多元化的文本风格中体会中国扶贫的丰富性以及作者思考过程的生动性,而不会被僵硬呆板的理论羁束了头脑从而影响了阅读的快感。

内容推荐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 反贫困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创造出中国特色反贫困模式。本书基于贪困发生学视角, 对中国贫困类型作了开拓性研究, 对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模式作了系统的理论梳理和提炼。第一次提出社会网络扶贫和内生性扶贫理念, 并以这两个理念为主线, 对中国扶贫开发政策的制度演进过程作了系统梳理, 从乡村政治治理、农民合作、微型金融、集体经济、社区发展、生态建设等角度对中国农村扶贫的创新模式作了全方位理论和案例研究, 对未来中国扶贫开发模式的转型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与启示, 对全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扶贫--制度创新与理论演变(1949-2020)(精)/国家治理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曙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84946
开本 16开
页数 28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20-08-01
首版时间 2020-08-01
印刷时间 202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510
CIP核字 2020085666
中图分类号 F126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58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