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义(彩版)/国学百家讲坛
内容
编辑推荐

系列丛书《国学百家讲坛·儒学分卷》对中华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筛选,汲取儒学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精华性,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直观和形象的阅读形式,便于广大读者阅读,也为展示中华博大精深的儒学打开一扇窗口。由宋一夫主编的这本《国学百家讲坛(彩版):义》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该书集萃历史文化典籍,透过影响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视角,以古鉴今,深入浅出,全方位为您讲解儒学中的核心命题“义”。

内容推荐

儒学,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建构和影响中国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当今,它们仍然是每位中国人必须承传发扬的文化要素。《国学百家讲坛》集萃历史文化典籍,透过影响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视角,以古鉴今,深入浅出,全方位为您讲解儒学十二大核心命题“仁、义、礼、智、信、诚、孝、恕、忠、廉、中庸、知行”。本册《国学百家讲坛(彩版):义》的核心命题是义。

义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命题之一。《说文解字》:“义,己之威仪也。从我从羊。”义,本义是仪表,是人的外在形式。《诗经》说:“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大概从这开始,人们逐渐把外在容貌行止的“仪”,演变成人的内在的行为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义。义学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演变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人们都把义理解为相互忠诚、相互帮助、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美德。

《国学百家讲坛(彩版):义》由宋一夫主编。

目录

国学漫谈

孔子·说义

孟子·说义

荀子·说义

《礼记》·说义

陆贾·说义

董仲舒·说义

扬雄·说义

韩愈·说义

周敦颐·说义

张载·说义

二程·说义

朱熹·说义

陆九渊·说义

叶适·说义

颜元·说义

试读章节

弦高舍财退秦师

鲁僖公三十二年(前628年)冬天的一个清晨,一阵清脆的马蹄声踏破秦宫周围的宁静,只见一个信使飞身下马,向卫兵递上一封信件。卫兵一见信上的特急密件标志,不敢怠慢,立即传进宫去。

睡眼惺忪(xing song)的秦穆公,扫了一眼泥封印——“杞子”,顿时精神振作,一口气把信读完。原来两年前,秦国与郑国结盟后,秦穆公派杞子等三人协助郑国守卫。这一年冬天,晋文公去世,杞子以为是里应外合进攻郑国的好时机,便差人密告秦王:“郑国北城在我手中,若派兵速来偷袭,很容易得手。”秦穆公求胜心切,马上任命孟明视为主帅,率领兵车三百,偃旗息鼓,悄悄向郑国进发。行军途中,秦军十分谨慎,一路上竟未遇到什么阻拦。僖公三十三年(前627年)春,秦军悄悄地踏入南接郑国的滑国境内。孟明视等眼看秦军兵临城下,郑国还在梦中,偷袭之计即将大功告成,不禁心中暗喜。

秦将正在得意之际,冷不防路旁闪出一人拦住去路,只听见来者高声说道:“郑国使者求见秦国主将。”孟明视一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谁,谁来求见?”来人又高声回答:“郑国使者弦高,特来求见秦军主将。”这回孟明视听清楚了,心中大为震惊,立即下令叫他到马前,问道:“你是何人,何事求见?”来人友善地说:“敝人弦高。我国国君听说将军远道而来,因为时间仓促,来不及写信给您,又恐怕对你们失礼,特派小臣赶牛来此拜候。先赠薄礼一份犒(kao)劳贵军,礼轻情意重,务请收纳。”说罢,他把礼单奉上,随后献上四张熟牛皮、十二头肥壮的菜牛。

秦军偷袭郑国,本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如今大军才踏入滑国,郑国就派了使者前来犒劳,岂不意味着早有准备了吗7孟明视见偷袭不成,便随机应变,顺水推舟,一面收下礼物,一面冠冕堂皇地说:“听说贵国国君新丧,我国国君唯恐晋国乘机进犯,所以特命我部前来协助防卫。”弦高接着回答:“为了国家安全,我们不得不日夜守卫,不怕有来犯者,请将军放心。”

孟明视又问:“如此看来,郑国不用我军援助了吧?”

弦高答道:“我们国家虽然实力单薄,为贵军的到来早已做好了准备。若你们想在郑国驻扎,我们就准备营房和粮草;若是路过,那就负责一夜的警卫。”孟明视听后向副将使了个眼色,对弦高说:“我们这次来不是前往郑国,何必如此费心呢?还是请你回去吧!”

弦高走后,孟明视觉得不能空手而归,于是与众部将商量,改变了行进方向,拨转马头,攻袭与郑国相邻的滑国。

狡猾的秦将自作聪明,以为骗过了郑国。可是,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上当的恰恰是他们自己。原来弦高根本不是郑国使者,只是一个地位卑下的贩牛商人。

那天,弦高正赶着牛群前往洛邑(今河南洛阳)做生意,路上从行人口中得知秦军将偷袭郑国,不禁心急如焚。他想,秦国是虎狼之国,而郑国国君新丧,毫无准备,怎能抵挡得住秦军呢?赶回去报告已来不及了。国难当头,一定要设法解救。弦高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条缓兵之计:一面派人日夜兼程回国,急报郑军;同时,自己假充郑国使者,送牛犒劳,好使秦军知道郑国早有准备,打乱秦国的偷袭计划。

弦高是一个普通的商人,能在国难当头之际临危不惧,舍财取义,智勇双全,显示了非凡的胆略和智慧。

孟母教子三迁居

孟轲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不幸病逝,母亲一个人把他带大。母亲很有教养,乡邻们都很尊敬她,称她为孟母。

孟轲小时候家住在墓地的附近,他和小朋友们经常在户外玩耍,也常模仿着大人们跪拜、号哭。孟母看到后心里很忧虑,她想:“小孩子从小的所作所为会影响到他的成长,如果从小就玩这种卑贱的游戏,长大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于是,孟母就带着孟轲离开了原来的住处。孟轲的新家在市场附近,他同小朋友到这里又有了新的游戏。他们常常模仿商人,你装个卖菜的,我扮个贩盐的,玩得很高兴。孟母觉得,小孩子每天玩这种游戏,长大了也想当商人,会有什么出息呢?孟母毅然决定再次搬家。这一次,孟母经过再三考虑,把家搬到学校附近。这样,孟轲和小朋友玩耍时,就时常模仿学校里老师和学生们的礼仪,做一些文明的游戏。

孟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心想:“小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长大了也一定能有所作为。”于是他们母子俩就在这里住了下来。孟轲在学校学习,进步也很快。

有一天,孟轲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机旁织布。孟母见儿子回来了,便问道:“书念得怎么样了?”孟轲漫不经心地说道:“跟过去一样。”听了儿子的回答,孟母二话没说,拿起剪刀把织机上的织布全剪断了。孟轲看到母亲辛辛苦苦织的布全都剪断了,心想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事,胆怯地说:“母亲,儿子做错事了吗?”

孟母把儿子拉到自己身边,对他说:“儿啊,世上的书是念不完的,学习更不能间断。这就像织布一样,织到中间时全都剪断,还能织成布吗?你现在才刚刚读了几本书,就漫不经心,长大了能有所作为吗?”孟轲点了点头,心里明白了母亲为什么剪断没有织好的布,感到很内疚。从此,孟轲起早贪黑地勤学苦读,又拜孔子的孙子子思为老师,终于成了当时天下最有名的学者。

孟轲成名以后,同母亲来到齐国。孟轲见了齐王,向他讲述了用仁义来治理国家,国家才能强盛的道理。可是齐王对孟轲的主张却没有一点兴趣,只是让他做官却不采纳他的主张。孟轲治理国家的主张不被齐王采用,心情很不好。孟母看到儿子很忧伤,便问道:“儿啊!这几天怎么不高兴呢?”孟轲怕母亲担心,连忙强作欢笑,说道:“没有呀,我最近不是一直都很快乐吗?”可是过了几天,孟母又发现儿子靠在房子的门柱旁唉声叹气。孟母走上前去问道:“儿啊,你还是和母亲说实话吧,前些天我已看出你不高兴,今天又在这儿长吁短叹,到底为什么啊?”孟轲看着母亲,叹息道:“儿听那些有见识的人说,做官是为了治理国家,而不是贪图富贵。现在齐王只给我官做,却不让我实现自己的主张,所以我想到其他国家试试,而母亲您年龄又这么大了,我又怎能让您和我四处奔波呢?”

孟母说:“我供你念书,为的就是让你长大成人后能为国家为百姓多做点好事,你不要老挂念着我,我现在身体不是很好吗?”第二天,孟母便同儿子打点行装,一道离开了齐国。

孟母为教育儿子,三次择邻而居,又曾剪断织布,终于用言传和身教把孟轲培养成材。后来,人们便把孟母教育儿子的这种方法称为“义方”。

P28-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义(彩版)/国学百家讲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一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610837
开本 16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4.303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6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