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欧仁妮·葛朗台
内容
内容推荐
《欧仁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吝啬鬼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和剥削活动为主线,以欧仁妮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中心事件,层层剖析了葛朗台的罪恶发家史和泯灭人性的拜金主义,成功地刻画了世界文学史中不朽的吝啬鬼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本性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
目录
献给玛丽亚
序言(1833-1839)
欧仁妮·葛朗台
序言
《欧仁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法国
评论家指出,这部小说“长期以来是巴尔扎克最著名的作
品”,巴尔扎克本人也认为,这是他“最完美的绘写之一
”。
众所周知,小说塑造了一个吝啬鬼,也许这是古往今
来塑造得最成功的吝啬鬼形象。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莎
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吝啬鬼形象,
但比起葛朗台,则是小巫见大巫。巴尔扎克笔下还有不少
吝啬鬼形象,如《戈布赛克》中的同名主人公、《柯内留
斯老板》中的同名主人公、《纽沁根银行》中的同名主人
公、《舒安党人》中的奥日芒、《幻灭》中的赛夏、《搅
水女人》中的奥松、《农民》中的拉博德雷和里谷等,虽
然写得各有千秋,有的还是相当著名的典型,但总的说来
都不能和葛朗台媲美。马克思指出,巴尔扎克“曾对贪欲
的各种色层,作过彻底的研究”(《资本论》第1卷第645
页)。巴尔扎克确实深入观察过守财奴,守财奴可列入他
一系列人物典型画廊中最具特色的几组形象之中。守财奴
自古有之,似乎这是随着资本主义因素产生之日起就相伴
而生的人物类型,尽管时代变化也带来了守财奴特点的变
化。
大体说来,这部小说从三个方面去塑造葛朗台的吝啬
性格。第一方面是以细节的累积去描写葛朗台的吝啬。葛
朗台家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墙垣残破;楼梯踩上去吱嘎作
响,踏板和扶手被虫蛀坏了,女仆去拿酒,差点绊了一跤
,而葛朗台舍不得叫人修理,自己拿起工具和一盏蜡烛亲
自动手修理踏板;每顿饭的面包,要用的面粉、黄油,每
天要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分发;偌大的厅堂只点一支蜡烛
,欧仁妮生日那天,说是要“大放光明”,蜡烛也只多点
了一支,他去修楼梯时,还把蜡烛拿走,让家人待在黑暗
中;家中来了亲戚,不让加菜,竟让佃户打几只乌鸦来熬
汤;欧仁妮想让他的侄儿沙尔早餐吃得稍为好一点,多弄
了几小块糖,多弄了一只鸡蛋,他就说是在设宴;多点了
一根白蜡烛而不是黄蜡烛,给沙尔的床用暖炉烫一下,他
就大惊小怪,说是浪费和多余;他不想给妻子零花钱,让
买葡萄酒的外国人掏出额外的钱给她,随后一有机会便要
妻子代他付钱,直到把这几个金路易都刮光为止;妻子卧
床不起,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要花钱;他连签署文书备
案的钱也不肯出,并赖掉每月给女儿一百法郎的诺言,用
沙尔的金饰来顶替……巴尔扎克将葛朗台的吝啬性格刻画
得细致入微。
第二方面是葛朗台对黄金的嗜癖。吝啬是同贪得无厌
地追逐金钱联系在一起的。在葛朗台的心目中,金钱高于
一切,没有钱,什么都谈不上。半夜里,他关在密室中瞧
着堆起来的黄金,连眼睛都变得黄澄澄的,像带上金子的
光泽;沙尔得知父亲去世后痛哭不已,他觉得这孩子不哭
自己已破产,把死人看得比钱还重,真没出息;他以为别
人一见钱就高兴,即使生病也会立即痊愈,因此,他的妻
子被他吓得病倒以后,他便拿了一把金路易撒在她床上;
他发现女儿把金币送给了沙尔,不禁大发雷霆,演出了一
场“没有毒药、没有匕首、没有流血的市民悲剧”,他把
女儿囚禁起来,只让她吃面包、喝水;发现了沙尔的金梳
妆盒后,他像头猛虎扑过去,要用刀把盒子上的金子撬下
来;他害怕妻子死后女儿要分掉一部分财产,赶紧跟女儿
讲和;他患风瘫之后,坐在轮椅上,整天让人在卧室与密
室之间推来推去,生怕有人来偷盗;还让女儿将金币铺在
桌上,长时间盯着,心里感到暖和;他要女儿料理好一切
,到阴间去向他报账;看到教士递给他的金十字架,他一
把抓在手里,终于一命呜呼。资产者嗜钱如命的本质真是
被揭露得淋漓尽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中
指出:“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
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
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
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有别的痛苦。”葛朗台就是这样
一个资产者典型。
第三方面是葛朗台的精明和时代特征。他的一切行动
都表现了精明,小至对娜侬的盘剥:他发现这个身材高大
的姑娘是一个廉价的劳动力,就把她留了下来。她确实为
他死心塌地干了几十年的活计,整个索缪城都找不到这样
一个忠心耿耿的女仆,而他对她的同情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至多给她喝杯果子酒,送给她一只旧怀表和几双破鞋;
他靠大革命时期的社会变动起家,通过贿赂低价买到当地
最好的葡萄园、一座修道院和几块分租田,还利用当市长
的机会,修了几条公路,直达他的产业;复辟王朝时期,
他照样如鱼得水,利用当地葡萄酒业主压着酒不卖,暗地
里与外国商人洽谈,以高价售出自己的葡萄酒,背信弃义
,坑害了所有的同行;索缪人都受到他的伤害,他像老虎
和巨蟒一样,长时间窥视着猎获物,然后扑上去吞吃掉,
再躺下慢慢消化;他计算精确,知道什么时候该卖酒,什
么时候该卖酒桶,什么时候该种白杨,什么时候该种牧草
;葛朗台骗人的手段之一是在关键时刻结巴,让人替他说
出他想说的话,办他想办的事,德·格拉散就这样做了冤
大头,为他到巴黎去办理他弟弟破产还债的事宜;葛朗台
熟悉欠债和还债这一套,摸透了债权人的心理,自己一个
子儿也不出,着实耍弄了这些债权人;他看不起巴黎人,
认为他们不是他的对手;葛朗台尤其精于金融投机,尽管
他酷爱金子,但他懂得在金价涨到最高点时,不失时机地
把自己所有的金币全部抛出去,再兑换成公债,他深知公
债利息高,更有利可图。公债投机是刚刚出现的一种金融
投机活动,内地人比较闭塞,不知道公债投机可以发财,
而葛朗台不但弄明白了,还非常精通此道。葛朗台是个大
土地所有者、大房产主,又是金融资产者。他拥有一千九
百万法郎,他的日益得势和无往而不胜,反映了复辟王朝
时期,土地和金融资产阶级主宰一切的社会现实。
也许是葛朗台这个形象塑造的巨大成功,掩盖了欧仁
妮这个本应是主要人物的光辉。如果说,巴尔扎克对葛朗
台是持批判态度的话,对欧仁妮却是抱着同情态度的。她
对堂弟的爱情始终不渝。当她父亲要毁坏她视如生命的、
沙尔寄托在她那里的金梳妆盒时,她抄起一把刀,表示如
果父亲动一下盒子,她就以命相抵。她不同于母亲之处,
是有一点葛朗台的强硬本性,敢于和父亲对抗,不在乎被
囚禁。当她得知沙尔负心时,虽然悲伤,却仍然对他有挥
之不去的感情,愿为他清偿所有的债务。沙尔不择手段地
发财致富,不讲感情只看重金钱和地位,与欧仁妮形成鲜
明对照。她毅然做出决定,同意和德·蓬封先生结婚,但
保持童身。她听从了神父的劝告,不进修道院,履行对社
会应负的责任,但又明白德·蓬封看中的是她的巨大财产
,而无爱情可言。她快刀斩乱麻地解决了这个神父所说的
“两难问题”。欧仁妮是这场婚姻喜剧的中心人物,她受
到当地两家富户的包围,德·格拉散一家在竞争中败下阵
来;葛朗台去世以后,欧仁妮更是成了克吕绍一家志在必
得的目标。蓬封一再表示“愿做您的奴隶”、“赴汤蹈火
,在所不辞”,显示了他信奉金钱拜物教的丑态;他的早
死和他企图独吞财产而定下的遗产归活着一方的结婚条款
,既是作者对贪婪者的嘲讽,又留下了这场追逐金钱的闹
剧尚未结束的余味。作者感叹她本应成为贤妻良母,她却
成了没有丈夫、没有儿女、没有家庭的孤苦伶仃的可怜女
人。不过,巴尔扎克虽然忠于现实主义,将欧仁妮限定在
服从父亲、接受父亲管理财产的教诲,受到宗教教育的影
响并逃脱不了人间利益的算计,既有父亲的遗风、又不同
于父亲的一毛不拔的角色之中,但这样一个正面人物形象
,显然不如葛朗台这个反面形象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
从艺术上看,这部小说具备了巴尔扎克小说的主要优
点。一是精细的环境描写。巴尔扎克开创了“典型环境中
的典型性格”的现实主义原则。他认为,一个典型环境正
如动物化石反映了一部生物史一样,能表现时代的真实面
貌。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葛朗台的住宅的破败寒酸,
跟它的主人的吝啬是相得益彰的。巴尔扎克由外及里,特
别是对厅堂的描绘,不仅再现了19世纪20年代法国外省的
风貌,而且也留下了远至中世纪法国市民生活和建筑的面
貌。典型人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二是巴尔扎克
重视人物的外形描写。作者突出葛朗台的眼睛和鼻子上的
皮脂囊肿,认为这能体现他的阴险、狡猾和吝啬;他表面
平易近人,骨子里却心如铁石。三是巴尔扎克善于以性格
化的语言来表现他的人物。如葛朗台说家里人上下楼梯“
就不知道踩在角上结实的地方吗”;娜侬说沙尔不肯吃饭
,这样会伤身体,葛朗台回答“节省了也好”;葛朗台太
太提出要为死去的弟弟戴孝,他说“你只知道出点子花钱
。服孝是在心里,而不是在衣服上”;他对女仆说,乌鸦
熬汤是道美味,女仆问他,乌鸦吃死人“可是真的”,他
回答:“乌鸦就像大家一样,找到什么吃什么。难道我们
不是靠死人生活吗?那么,什么叫作遗产呢?”葛朗台把
继承遗产和吃死人等同起来,言之凿凿,活生生地表现出
吝啬的性格,又显示出了这个资产者的歹毒和凶狠。在塑
造这个人物时,虽有夸张笔法,但并不影响人物的真实性
。正如作者所说,在法国的每个省都有葛朗台式的人物,
只不过其他地方的葛朗台不如索缪的葛朗台那么富有罢了

小说写得非常紧凑,显示出巴尔扎克的艺术功力。小
说先从环境和人物的介绍开始,转入正题后,从欧仁妮的
生日叙述起,引入一场争夺女继承人的斗争;沙尔这位不
速之客倏然而至,出现了第二条线索;葛朗台面对复杂的
局面灵巧地周旋,并展开投机活动是第三条线。这三条线
索彼此交叉,一环紧扣一环,笔势酣畅细腻,占去小说三
分之二的篇幅。紧接着写家庭纠葛,达到故事高潮。继而
沙尔回国,欧仁妮得知他负心,小说急转直下。但她处事
果断,而且天从人愿,惩恶扬善,结尾留有余味。小说夹
叙夹议,但并无废话。从结构上说,也达到了成熟阶段。
郑克鲁
2010年7月
导语
《欧仁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本人十分珍视的一部作品。它的问世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葛朗台这样一个凶狠残忍、贪财好利而又吝啬成癖的资本家形象,揭示出为了追求金钱而牺牲人间一切美好感情的资本家的无穷贪欲及其对人的冷酷无情,有力地抨击了资产阶级“勤俭起家”的谎言。
精彩页
在某些外省城市里,有些房子看上去使人产生凄凉感,恰如阴森森的修道院、了无生气的荒野、不堪人目的废墟令人油然而生的感触。也许这些房子里既有修道院的宁静、荒野的乏味,又有废墟残砖破瓦的堆积:里面的生活如此平静,活动如此悄无声息,要不是街上响起陌生的脚步声,窗口便会突然探出一张近乎僧侣的面孔——此人一动不动,用黯淡而冷漠的目光瞪着来人,外地人还会以为屋子里无人居住呢。
索缪城里有一所住宅,坐落在通到城市顶端的古堡那条起伏不平的街道尽头,这座房子的外表就有这些凄凉的成分。这条街眼下很少有人来往,夏天炎热,冬天寒冷,有几处地方十分幽暗,可是,引人注目的是狭窄而曲折的小石块路面总是清洁和干燥的,往往响起橐橐声,而且属于老城的那些房子,城墙高耸其上,一片幽静。有些三百多年的房屋虽然是木质结构,却依然很坚固,并且式样不同,富有特色,使得索缪城这一地区受到古董家和艺术家的注意。从这些房子面前走过,不能不令人赞赏那些两端雕着古怪形象的粗大梁木,上面黑色的浮雕覆盖在大多数房子的底层顶部。这儿,屋子的横木之上,盖着青石板,在不牢固的墙上,勾勒出蓝色的线条,木板屋顶因年深月久而弯曲,木板也因日晒雨淋而腐烂变形。那儿,呈现出破旧黝黑的窗棂,上面精细的雕刻已模糊不清,似乎承受不了贫穷的女工种着石竹或者玫瑰的褐色瓦盆。再往前去,布满大钉子的门上,我们的祖先匠心独运,刻上一些难解的护家符号,其意义是永远也弄不清了。时而一个新教徒刻上了自己的信仰,时而一个天主教联盟的成员在上面诅咒亨利四世。有的市民刻上了“钟声贵族”的徽章,表示当过市政官员的光荣。整部法国史全在这儿了。一座墙面由木头之间夹上砖泥砌成的房子,摇摇晃晃,但当年的工匠把他的刨子使得出神入化;旁边耸立着一座贵族的公馆,在石砌的拱形门框正中,虽然受到1789年以来震撼国家的历次革命的摧残,还依稀可见家徽的痕迹。
这条街上,底层全是做买卖的,既不是小铺子,也不是大商店,热衷于中世纪文物的人,会在这里发现我们的祖先极其天真而简朴的工场。这些低矮的店堂没有铺面,也没有玻璃门封闭的货架和橱窗,伸进去的幅度很深,黑魃魃的,里外都没有装潢。大门分成上下两部分,粗枝大叶地钉上铁皮,上半部分可以向里折叠,下半部分安装带弹簧的门铃,不断开进开出。空气和阳光要么从上半扇门,要么从拱顶、天花板和半人高的墙壁之间的空隙,透进这间潮湿的洞穴般的屋子。这堵矮墙安装了结实的护窗板,早上卸下,晚上再装上,并且用螺栓连接的铁皮板顶住。墙是用作陈列商品的。招摇撞骗的东西是绝对没有的。陈列品按经营性质而定,有的是两三小桶装得满满的盐或鳕鱼,有的是几捆帆布、缆绳、挂在楼板小梁上的黄铜丝、沿墙摆放的桶箍,或者是货架上放着几匹布。
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欧仁妮·葛朗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巴尔扎克
译者 译者:郑克鲁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725370
开本 32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6
出版时间 2015-02-01
首版时间 2015-02-01
印刷时间 201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68
CIP核字 2015027515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9
146
1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3: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