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礼理双彰(朱熹礼学思想探微)/岳麓书院国学文库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成就斐然的礼学大家。他一生议礼、考礼,对礼的本质、价值、结构、功能进行了具有理学特色的阐述,对古代礼制也悉心潜玩,博考深辨,其见解多为后代礼学家所称引。朱熹礼学是其宏大的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学思想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宋元以降的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殷慧著的《礼理双彰(朱熹礼学思想探微)/岳麓书院国学文库》从朱熹的三《礼》学思想入手,从学、理、用三个层面对朱熹礼学进行了系统论述,将文本分析与思想、社会、政治的互动结合起来,考察了朱熹礼学思想形成的背景、内容及其特点。对困惑学界多年的朱熹晚年思想转型、朱熹为何要编撰《仪礼经传通解》、朱熹如何处理礼学与理学的关系等重要学术问题也作了进一步的探索。 作者简介 殷慧,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华朱子学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会员、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原道》杂志编委会成员、韩国大邱教育大学礼节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等。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员,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学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宋明理学与经学。博士论文《朱熹礼学思想研究》被评选为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已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思想史论文30余篇。 目录 岳麓书院国学文库总序·朱汉民 序 绪论 第一章 朱熹的时代环境与礼学倾向 第一节 社会背景与秩序重振 第二节 儒学复兴与礼下庶人 第三节 新学的影响和理学的振兴 第四节 朱熹人生中的礼 第二章 朱熹的《周礼》学思想 第一节 朱熹对《周礼》的态度 第二节 朱熹《周礼》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 对王安石新学的反思与批评 二 与南宋湖湘学、永嘉学在《周礼》学上的分歧 第三节 朱熹《周礼》学思想的实践基础 一 正经界的尝试 二 维持社仓的隐忧 第三章 朱熹的《仪礼》学思想 第一节 《家礼》真伪考辨的再思考 一 王懋竑论《家礼》——崇礼思想指导下的考证 二 从《祭仪》到《家礼》——内容上的适切性 三 祠堂与宗法——《家礼》的标志与内涵 第二节 《仪礼经传通解》的编撰及其在朱熹学术思想中的地位 一 《仪礼经传通解》的编撰缘由 二 《仪礼经传通解》的编撰过程 三 编撰《仪礼经传通解》的困难及其挑战 四 《仪礼经传通解》的编撰旨趣及其在朱熹学术思想中的地位 第四章 朱熹的《礼记》学思想 第一节 朱熹对《礼记》的态度 一 朱熹对《礼记》成书的看法 二 朱熹对《礼记》各篇关系的论述 三 朱熹关于《大学》《中庸》的研究 第二节 朱熹对礼义的讨论 一 秩序重建和内圣之道——朱熹论礼、理关系 二 礼的实现——求仁功夫与主敬涵养 三 礼义的获得与反思——朱熹的格物致知论 第五章 朱熹的祭祀思想与实践 第一节 祭之理的追索——朱熹的鬼神观与祭祀思想 一 本体论意义上的鬼神与祭祀 二 鬼神与气——对儒家祭祀理论的阐发 三 义理与礼制并举——儒家祭祀的重新振作 第二节 朱熹道统观的形成与释奠仪的开展 一 初步奠定道统观、整顿释奠仪(1147-1155) 二 道统说的建构——以周敦颐与二程为中心(1156-1178) 三 道统说遭质疑与释奠仪的振作(1179-1188) 四 确立道统说与申严释奠仪(1189-1194) 五 沧州精舍的祭祀——统一道统与释奠(1194-1200) 第三节 学术与政治纠结中的朱熹祧庙之议 一 制度与义理——与永嘉学派的礼学之争 二 私欲和学术局限——对赵汝愚的批评 三 礼学理学化——特色及其不足 第六章 朱熹礼学思想的特点 第一节 学:《仪礼》为本 第二节 理:情文相称 第三节 用:因时制宜的践礼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殷慧著的《礼理双彰(朱熹礼学思想探微)/岳麓书院国学文库》作者对朱熹礼学的文献分析立足于宋代的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状况,将思想研究与历史研究相结合,这使得其研究过程更加科学严谨,避免了空疏浮泛之弊,所得结论也就更加坚实,具有说服力。 朱熹研究中有几个著名的公案,如朱熹晚年思想转型、朱熹为何要编撰《仪礼经传通解》、朱熹如何处理礼学与理学的关系,由于关涉朱熹礼学思想,作者对其作出了进一步探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礼理双彰(朱熹礼学思想探微)/岳麓书院国学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殷慧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3654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4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0 |
出版时间 | 2019-03-01 |
首版时间 | 2019-03-01 |
印刷时间 | 2019-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78 |
CIP核字 | 2018289189 |
中图分类号 | B24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2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9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