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成长的仪式/青少年文学读本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王十月,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作品》、《天涯》等刊发表小说、散文二百余万字。作品入选《小说选刊》、《新华文摘》、《小说月报》、《中篇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作品与争鸣》、《散文海外版》等选刊及数十种年选。连续三次入选“当代最新文学作品排行榜”,两次入选中国散文学会散文排行榜,《国家订单》入选中国小说学会年度小说排行榜。获冰心散文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新人奖,广东省新人新作奖等。

本书为他的短篇小说集,主要收录了《文身》、《成长的仪式》、《大鱼》、《采花帖》、《向日葵的男人要回家》、《透明的鱼》等作品。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显示了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其独到的写作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及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内容推荐

这部短篇小说集分为“人在他乡”“旧梦童年”“萍踪侠影”“故乡的云”“烟村故事”五个小辑。“人在他乡”收录的小说,被认为是“打工文学”,其《出租屋里的磨刀声》更被认为是打工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这一辑小说,多描写底层打工者在他乡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以这些焦躁不安的经验,拷问工业超速运作的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也反复追问了人如何才能安身立命的问题;“旧梦童年”是一组成长小说,作者以儿童的眼光打量世界,写孩子对成人世界的困惑,对未知的迷惘,写成长中经历的忧伤与考验,这组小说文字潮湿而不失温爱;“萍踪侠影”里收录的四个小短篇,可以纳入新笔记小说,文字古典简洁,几篇小说,其实都是在证之一个字一“信”。人无信不立,《采花帖》中,因为对“信”的怀疑,“小姐”与“那贼”上演了一出爱情悲剧,《黑白》中,书生因为失信,而失去了小娘子,《杀人者》写的是一个禅宗公案,《还头记》,短短篇幅,却写出了一曲君子重然诺,以生命证“信”的慷慨悲歌;“故乡的云”收入的两篇小说,是典型的乡土小说,《马和驴》写一头要人叫他爹才肯干活的驴和一个比驴还犟的人之间的故事,突显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问题,《向日葵的男人要回家》和电影《双旗镇的刀客》与《幸福的黄手帕》一样,表达的都是期待的内容。

目录

出租屋里的磨刀声

文身

示众

开冲床的人

成长的仪式

大鱼

口琴,獐子和语文书

童谣

采花帖

黑自

杀人者

还头记

马和驴

向日葵的男人要回家

梅雨

秋风辞

蜜蜂

透明的鱼

子建还乡

试读章节

出租屋里的磨刀声

就是这里了。房主摇着一串叮当作响的钥匙,一片片艰难地拨弄了老半天,才将锁打开。推开门,“呼”的蹿出个东西,把天右吓了一跳。那东西已没了影,远远地“喵喵”乱骂,以示抗议。是只猫,房主说。一股潮湿的带着咸腥的霉味扑鼻而来。天右手举在半空划拉着,并没有蜘蛛网。

两个月没住人。收拾一下就可以的啦。这里虽然离市区远一点,坐车还是好方便的啦,出门就是518的终点站,半个小时一趟开往市内,一个月收你二百块,是很便宜的啦!在深圳有房出租的肯定是广东人,广东人说普通话爱带“啦”,所以房主说话时“啦”比较多,有点像唱歌。天右说是啦,我知道的啦。房主就笑着解下一片钥匙扔给天右。这里很清静的,也没有治安仔来查房。你想干啥都行。房主冲天右暖昧地笑着。

天右并未挑剔。在深圳能租到这么便宜的房子,还有什么可挑剔的?这是一幢二层的小平房。房主多年前就在市内买了楼。二楼堆着些舍不得扔又用不上的旧家具,楼下便租给了打工人住。小楼后面是片杂树林,一些南方独有的植物长得很是蓬勃,路边挤着几株枝叶肥硕的香蕉树。一条曲折的小径在杂草的掩映中蛇行。小径尽头就是惠盐高速公路的出口处,再下去200米,便进入了繁华的小镇——龙华。

天右选择这样的地方租住,主要是为了省钱。在深圳市内租相同大小的一间房子,月租至少八百块。天右在一家台资厂打工,每月工资才六百块。厂子里是有集体宿舍的,十二个人挤一间房,六张双层铁架床分割着本来就很狭小的空间。横七竖八的绳子上挂满了洗净的或未洗过的衣服,空气中总是充斥着汗馊昧和脚臭味。但这并没有什么。只要有一张床,打工人就能把夜晚很从容地打发过去,并且还能做一些关于美好的梦。天右本无须为租房而劳神,自从与何丽拍拖后,情况便不同了。行文到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在深圳这个地方,什么都是高速度高效率的,包括爱情。如果说这个城市还有爱情或者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男女关系称之为爱情的话,拍拖一个礼拜还没有“搞掂”对方,就明显属于跟不上潮流了。天右显然是潮流的落伍者。其实打工人创造了这个城市,却从未主导过这座年轻城市,他们一直处于一种边缘状态,就更遑论领导潮流了。天右跟何丽每次见面,缺乏一个更加深入交流的环境。时间一长,何丽就不高兴了。何丽说,天右,你再不解决租房问题,咱们除了分手,将别无选择。天右这才真急了,每天走在大街上双眼直往墙角、电线杆上瞅,还真让他瞅到了这个地方。月租二百元。远是远了点,想到只是周六周日才和何丽来这儿住,反倒落个清静。天右对何丽讲了,何丽的脸上就露出了掩饰不住的酡红。催天右早日拿到租屋的钥匙。

房主说你四处看看先,觉得行了就先交三个月的房租。天右问隔壁房间有没有人租。房主过去敲门,没人应。房主说:有租出去的,也是北仔,好像是对夫妻,做什么事的不知道,我们只管收钱,其他的不过问的。房主这次没“啦”。天右点头表示相信。心想隔壁有人租住还好一点,不然这么偏僻的地方,幽静倒是幽静,还真有些让人害怕。在外打工多年,总是在不停地漂泊,从异乡走向异乡,打工人没有家的感觉,也普遍地缺少安全感。无论是黑道上的烂仔,还是治安、警察,或是工厂里的老板、管理员,都可以轻易地把天右这样挣扎在最底层的打工人的梦想击得粉碎。然而正是这么一群最卑微的打工人默默无闻地建设着这个城市。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在这片土地上是如此的矛盾而又统一。许多外来工的爱情——请允许我再一次使用“爱情”这个词——其实说不上有多少爱情的成分。大家因渴望有一份安全感、归宿感而同居。随着这份安全感的巩固或消解而结婚或者分手。听说有邻居,天右唯一的一点担忧也打消了,当下交了三个月的房租,随后便将房间收拾了一番,到镇上买了一点生活用品,一个家便算安置好了。忙完这一切,夜色就已降临。天右躺在床上,用力地运动了几下,床发出“咯吱咯吱”的叫唤,天右便兴奋了起来,一时间浮想联翩,急切地回市内接何丽来一块儿在新家里共度春宵。

天右是在出门时遇见磨刀人的。当然天右此刻并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他是天右的邻居。磨刀人只是作为来讲这个故事的我对他的称呼。准确地说,天右那时对磨刀人的了解是一片空白。这一天是公元1997年3月28日。天右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天的决定,将不可避免地改变他的一生。

天右友善地对磨刀人点了点头,说,回来了,我是新搬来的。

磨刀人瘦削的脸上浮起一丝呆滞的笑容,也冲天右点了点头。那一刻,天右从磨刀人那幽深得望不见底的双眼里看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1997年3月28目的傍晚,天右并未在意去观察这个未来的邻居,他现在心里想的只是快点赶去市内,然后焦急地守在何丽打工的泰丽电子厂门口,等泰丽厂下班的电铃骤然拉响,然后从潮水样拥出的穿着同样米灰色工衣的打工妹中寻到何丽,然后再坐上518路公车,与何丽度过一个销魂的夜晚。而事实上,天右的这个夜晚正是这样度过的。何丽的兴奋可想而知。打工人的理想都很卑微,这样一个根本不能称之为家的窝,也能让他们得到莫大的满足。天右说,何丽,委屈你了,不能给你一个家,一个真正的家。何丽动情地搂住天右的脖子,何丽说天右,其实家只是一种感觉,躺在你的怀里,我感觉幸福安全,这就够了。何丽说着把头埋在天右的胸前,眼里有两颗晶亮的东西在夜空中一闪一闪。天右环住了何丽的腰,用舌头逗着何丽。何丽笑了起来,笑得床板发出咯吱咯吱地响。这一夜,天右和何丽当然不会想到隔壁房间里的磨刀人是何其地烦躁,也不可能听到从隔壁的房间里传来的那一声声顿挫的霍霍磨刀声。他们更想不到,他们的这种幸福打破了磨刀人内心深处的平静,加深了磨刀人的痛苦与愤怒,不幸与悲哀。这就为后来的一切埋下了不幸的种子。然而天右不知道,何丽也不知道。拥有幸福的人是不会知道痛苦地滋味的。哪怕是瞬间的、卑微的幸福。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成长的仪式/青少年文学读本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十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25910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