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人传(精)/轻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名人传记,励志人生。

罗曼·罗兰让我们呼吸到他们的气息:贝多芬的自由精神;米开朗琪罗悲剧的命运;托尔斯泰巨大的影响力。

《名人传(精)》(作者罗曼·罗兰)由法国二十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所作,该传由三个名人的传记组成: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通过这几部传记,作者试图恢复二十世纪文学崇高的人道主义传统,恢复其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

内容推荐

《名人传(精)》(作者罗曼·罗兰)由法国二十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所作,该传由三个名人的传记组成: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通过这几部传记,作者试图恢复二十世纪文学崇高的人道主义传统,恢复其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名人传(精)》描写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

目录

译者序

贝多芬

序言

贝多芬传

贝多芬的遗嘱

贝多芬书信选

贝多芬论艺术

米开朗琪罗

序言

米开朗琪罗传

序篇

上篇 斗争

下篇 合弃

结束语

这便是他那神圣痛苦的一生

托尔斯秦

序言

托尔斯泰传

托尔斯泰的遗作简析

亚洲对托尔斯泰的反响

托尔斯泰逝世前两个月写给甘地的信

作者年表

试读章节

这爱情、这痛楚、这意志、这颓丧和傲岸的交替、这些内心的悲剧,都反映在1802年他所写的伟大作品之中:附有《葬礼进行曲》的《奏鸣曲》(作品第二十六号);称作《月光曲》的《幻想奏鸣曲》(作品第二十七号):《第二奏鸣曲》(作品第三十一号),包括仿佛一场雄伟和哀婉的独自的戏剧化的吟诵;题献给亚历山大大帝的提琴奏鸣曲(作品第三十号);《克勒策奏鸣曲》(作品第四十七号);根据格莱尔的词谱的六支英勇悲壮的宗教曲(作品第四十八号)。1803年的《第二交响曲》更多地反映的是他年少时的爱情:可以感觉得到,他的意志占了上风。一种无法抗御的力量把他那阴郁的思想悉数涤荡。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无法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

在这些作品的好几部中,人们为其进行曲的战斗的节奏之强烈和紧凑所震撼。这在《第二交响曲》的快板和终曲中尤其明显,但特别是在献给亚历山大大帝的奏鸣曲的第一章中,更加的突出。这种音乐所特有的英雄气概使人联想到产生它的那个时代。大革命正在抵达维也纳。贝多芬为它所激动。赛弗里德骑士说道:“他在亲朋好友中间主动谈论政局,他用罕见的聪颖、清晰明确的目光评判着。”他所有的同情都倾注于革命思想。晚年时最了解他的朋友辛德勒说:“他喜欢共和原则。他支持无限制的自由和民族的独立……他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创建共和的政府……他希望在法国举行全民选举,希望波拿巴能把这种选举搞起来,从而奠定起人类幸福的基础。”他如同革命的古罗马人,受着普吕塔克思想的熏陶,梦想着一个由胜利之神——法国的第一执政——建立的英雄共和国,因而他一连写出了《英雄交响曲:波拿巴》(1804)、帝国的史诗和《第五交响曲》的终曲,光荣的史诗。第一支真正的革命乐曲——时代之魂——在其中再现了,巨大的事件在伟大的孤独的心灵中显得极其强烈和纯洁,即使与现实接触也毫不减弱。贝多芬的面容在其中显现着,带着这些史诗般的战争的色彩。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到处都有着它们的影子,也许他自己并不知道;在《科里奥兰序曲》(1807)中,暴风雨在呼啸;在《第四四重奏》(作品第十八号)中,其第一章就与这个序曲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在俾斯麦谈到的《热情奏鸣曲》(作品第五十七号,1804年)中也是如此,俾斯麦说:“如果我经常地听它,我会永远英勇顽强的。”在《埃格蒙特序曲》。直至《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作品第七十三号,1809年),连技巧的炫耀都是壮烈的,仿佛千军万马在奔腾——这又有什么好惊讶的呢?贝多芬在写关于一位英雄之死的《葬礼曲》(作品第二十六号)时,比《英雄交响曲》中的英雄更加值得歌颂的将军霍赫即将战死在莱茵河畔,其纪念碑仍矗立在科布伦兹和波恩之间的一座小山丘上——贝多芬就是在维也纳也目睹了两次革命的胜利。1805年11月,《菲岱里奥》首演时,是法国军官前往观赏的。住在洛布科维兹家里的是巴士底狱的攻克者于兰将军,洛布科维兹是贝多芬的朋友和保护人,他把他的《英雄交响曲》和《第五交响曲》题献给了他。1809年5月10日·拿破仑驻军舍恩布伦。不久,贝多芬便仇恨起法国的征服者们来。但他那法国人的史诗般的狂热仍没少感受到:凡是不能像他一样地去感受这种狂热的人将只能对他的这种行动与胜利的音乐一知半解。

贝多芬突然中止了他的《第五交响曲》,摒弃了习惯手法,一口气写出了《第四交响曲》。幸福在他面前显现。1806年5月,他与泰蕾兹·德·布伦威克订了婚。她早就爱上了他。自从贝多芬来维也纳的最初的日子里,还是个小姑娘的她(贝多芬是她哥哥弗朗索瓦伯爵的朋友)便跟着贝多芬学习钢琴时起,她便爱上了他。

1806年,贝多芬与兄妹俩在匈牙利的马尔车瓦萨家里做客,在那里他们相爱了。他的那些幸福时目的回忆保存在泰蕾兹·德·布伦威克的一些叙述中。她说道:“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晚餐过后,在月光下,贝多芬坐在钢琴前。他先是用手平抚了一遍琴键。弗朗索瓦和我都了解他的这一习惯。他总是这么弄一下再弹奏的。然后,他在低音部敲了几个和音:接着,他缓缓地带着一种神秘的庄重神情,弹奏一曲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作品:‘如果你把心献给我,先悄悄地相传;我俩心灵相通,勿为别人所知。’

“我母亲和教士都已入睡;我哥哥凝神远望:而我,被他的歌声和目光穿透,感到生活幸福无比一一第二天早上,我们在花园中相遇。他对我说道:‘我正在写一部歌剧。那个主角已在我心中,在我面前,不论我到何处,不论我在何处驻足,我从未达到过这么高的境界。一切都充满着光明、纯洁、明亮。在这之前,我如同童话中的那个孩子.只顾捡石子,不看路上盛开着的鲜花……’那是1806年5月,征得我亲爱的哥哥弗朗索瓦的同意,我成了他的未婚妻。”P15-17

序言

当今,各种快餐,无论是物质的抑或文化的,充斥着市场,有健康的亦有非健康的。图书自然也不例外。曾几何时,文学是何等神圣的殿堂,能读到这座殿堂里一部经典名著又是何等崇高的精神享受,或日:奢求!然而,我们在欢呼社会在市场化进程中带给我们极其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却不自觉地忽略了传世的经典作品给予人们的精神力量和心灵滋养,甚至把经典作品“修理一得面目全非,使真正想要读好书的广大读者面对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经典作品”良莠难辨,无从选择。因此,我们本着对读者负责,对我们出版人自己负责的态度,经过认真的甄别筛选,向读者庄重推荐这套《轻经典——中外名著悦读丛书》按我们目前初步设想,这套丛书将包括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门类的经典作品)。所谓轻经典,绝非指经典本身之轻,而是指阅读经典的一种新姿态,即抛却外物的纷扰与喧嚣,摒除内心的烦乱与驳杂,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态,亲近经典·走进经典,跟经典对话,与经典同行,一路领略经典的别样风景,感受经典的精彩世界,聆听经典的真情告白,使自己的人生有所感悟,让疲惫躁动的心安静下来,在这经典的港湾里歇息一下,补给一下。这就是我们编选这套《轻经典——中外名著悦读丛书》的缘起。

我们所遵循的编选原则是:

1.不求大规模,不求全覆盖,凡列入轻经典的每一部书都是经过认真挑选的,且篇幅适中。

2.译者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学者,译文都经过了市场和时间的大浪淘沙和反复检验,其品质是可信赖的。

3.译者对译文作了认真修订与润色,对著名的西方典故、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等增补了必要的注释,使文本更臻完美。

4.序言不拘一格,无论是学术性的译序,抑或散文式的导读,还是交流式的阅读感悟,都可看出译者的至情至真和可贵的责任心。

5.这套轻经典为精装本,我们力求做到装帧清新雅致,使经典作品真正从内到外名副其实,不仅让读者感受到经典的内在美,同时也给读者以视觉美感,提升其珍贵的悦读与收藏价值。

在我们过去的潜意识里,经典作品给人的印象是厚重的、深刻的、严肃的,我们一般看待经典作品是仰视的、庄重的,虔敬的。这的确没错,但我们换一种态度,换一个视角,来重新面对,阅读、品味、感受这些经典,相信不变的经典于我们也是亲近的、温馨的、大众可以阅读的,经典的魅力与光辉绝不会因我们的阅读方式与阅读心态的改变而减损丝毫。所以这是一套献给大众的轻经典,不管你来自哪个阶层,不管你从事何种职业,只要你喜欢读书,这套轻经典就属于你。比如太作家高尔基,他在社会最底层时,就开始读巴尔扎克、司各特、大仲马、普希金等名人名著,后来他写出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品,并因此跻身经典作家的行列,流芳百世,令人敬仰。诚然,读书是一种人生趣味与精神需求,它一般可能标示出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与这套轻经典结缘,你的人生也许从此而改变,而精彩,而超越。

在当今躁动的、物欲的社会环境下,当你读着手中的这本书时,那种烦乱浮躁、茫然惶恐的感觉或许会减轻不少。一部好书、一部经典,会让你的心绪自然而然地宁静下来,这就是书籍的力量,这就是经典的力量!所以我们深信:书籍不仅是知识的源泉,也是安全的港湾和幸福的源泉。相信这时的你也一定会感觉到阅读经典原来可以获得这样的轻松与怡悦、静谧与欣然。

把读书当成希望就能读出信念,把读书当成享受就能读出快乐,把读书作为一种思考就能产生智慧,读书超越名利和得失就能读出自由与博大、仁爱与宽容、宁静与恬淡。让我们一起阅读经典吧,让我们曾经游离的思想、漂泊的精神和没有依托的心灵回归家园——回归阅读、回归经典,让思想升华,让道德高尚,让精神纯净,让心灵温馨,让社会和谐。

我们知道,我们的水平是有限的。我们不敢妄言这套轻经典是最好的。但,我们自信这套轻经典是更好的。最后,我们真诚地对读者说:做到最好的,是我们出版人不懈的追求;奉献更好的,是我们出版人当下的责任。

让我们与经典携手,一起同行吧!无论你身处都市,抑或远行荒岛,有这套轻经典相随相伴,烦忧定将不再,孤寂定将遁形,你的生活从此多姿而亮丽,智慧而快乐!

轻经典编委会

2011年9月

书评(媒体评论)

罗兰打算通过这些作品恢复20 世纪文学的崇高的人道主义传统,恢复其丰富多彩的人物的性格。该书描写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个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灵魂美。作者认为他们不仅仅是天资聪颖的个人,而且是一些和他们的时代紧密相连并用自己的艺术作品体现世人所关心的问题的人。

——陈筱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人传(精)/轻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罗曼·罗兰
译者 陈筱卿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29193
开本 32开
页数 31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22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1
丛书名
印张 10.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6
144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2: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