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简·爱(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简·爱(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是英国著名女小说家夏洛特·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讲述了:出生贫寒的简·爱自幼失去父母,寄人篱下饱受欺凌,寄宿学校的艰苦生活,让她变得倔强而又坚强。当她在桑菲尔德任家庭教师时,爱上了脾气古怪的男主人罗切斯特。而就在他们举行婚礼的时候,她发现罗切斯特还有一个患有遗传精神病的妻子,一直被关在阁楼里。绝望的简·爱离开了桑菲尔德,而当她重新正视自己的内心,回到桑菲尔德时,却发现这里已是一片废墟。

内容推荐

夏洛特·勃朗特作品主要描写贫苦的小资产者的孤独、反抗和奋斗。属于被马克思称为以狄更斯为首的“出色的一派”。《简·爱(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是其代表作之一。小说以浓郁抒情的笔法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引入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其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她以前从没这样过。”贝茜转向阿博特,终于开口说道。

“但是她的本性一直是这样的。”阿博特回答道,“我经常跟太太谈起这个小孩,太太也同意我的想法,她是个阴险的小东西。我从没见过像她这个年龄的女孩就这么狡猾。”

贝茜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对我说:“小姐,你应该知道你是寄人篱下,是里德夫人抚养你。如果她赶你走,你可就得到救济院去了。”

听了这些话,我什么都没说,这些对我已经不再新鲜了。我从小就生活在诸如此类的暗示中。这种责备我依赖别人养活的话,已经成了意义含糊的老生常谈,让人非常难受,非常痛苦,但是又让人难以理解。

阿博特也开始教训我:“虽然太太把你跟里德小姐和少爷一起抚养,可你不该就此认为自己可以和他们平起平坐。他们会有一大笔钱,可你却什么也得不到。你在这个家,就得谦虚顺从,就得试着迎合他们的心意,这才是你的本分。”

“我们这么说是为你好。”贝茜温和地补充道,“你应该试着乖巧一些,讨人喜欢一点,那么你在这里还能有个家;但是如果你再这样粗鲁,太太肯定会把你赶出去的。”

“再说了,”阿博特说,“上帝也会惩罚她,让她在发脾气的时候突然死去。可她死后会到哪里去呢?走吧,贝茜,我们让她一个人待着。反正不管怎样,她都不会对我有好感的。爱小姐,你一个人在这儿祈祷一下吧,如果你不忏悔,会有坏东西从烟囱里爬下来把你带走的。”

她们走了出去,关上门并且上了锁。

红房子是个备用房间,很少住人,可以说从未有人住过。的确,除非偶尔一大批客人来盖茨海德府,才需要动用所有的住房。不过,这间房是府里最宽敞、最华丽的一间。房间正中央放着一张床,厚实的红褐色床架上,挂着深红色锦帐,宛如一个帐篷;两扇巨大的窗户,一直闭着窗帘,半掩在清一色的花彩和帷帐下。地毯是红色的,床脚边的桌子上铺着深红色桌布。墙是一种淡淡的黄褐色,略微透出点粉红。衣柜、梳妆台、椅子都是乌黑油亮的老红木做成的。床上堆着层层床垫和枕头,上面铺着雪白的马赛床单,在周围深色陈设的衬托下,显得尤为突出,白得耀眼。同样醒目的是,床头附近有一把铺着垫子的大安乐椅,也是白色的,前面放着一张脚凳。在我看来,它像是个苍白的宝座。

这个房间很冷,因为很少生火;也很安静,因为离育儿室和厨房都很远;而且庄严肃穆,因为很少有人出入。只有女佣人每周六进来,清扫一周以来镜子和家具上的尘灰。里德夫人自己则隔很久才来一次,看看衣柜里某个秘密抽屉中的几卷羊皮纸、珠宝首饰盒,还有她已故丈夫的小照片。这其中隐藏着红房子的秘密,这秘密有一种魔力。因此这间屋子虽然华丽,但却异常孤寂。

里德先生已经死了九年了。他是在这个房间咽气的,也是在这儿,我们给他守灵,殡葬馆的人抬走他的棺材。自从那天起,这里就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气氛,几乎没有人进来了。贝茜和可恶的阿博特让我牢牢坐着的,是把矮矮的长软椅,放在大理石制成的壁炉架旁边;床就在我的面前,右边有个高大的深色衣柜,上面闪着柔和、斑驳的反光,嵌板的光泽也不断地变幻。左边是两扇掩住的窗户,窗与窗之问有个巨大的穿衣镜。通过反射,床和房间愈加显得空灵、肃穆。我不知道她们是否把门锁上了,等我敢走动时,便起身过去看看。唉!锁上了,再没有比这里更加安全的监狱了。我转身回去,不得不经过那个穿衣镜,便不由自主地想要瞥一眼镜子,探究一番它反映出来的深幽的世界。在那个似真似幻的空灵世界中,所有的一切都比现实更加寒冷,更加黑暗。里面那个盯着我的古怪的小东西,在阴暗里显出苍白的脸色和胳膊;所有一切都静止不动,惟有那双闪烁着恐惧的眼睛在转动,活像一个幽灵似的。我觉得她就是一个半仙半妖的小精灵。贝茜晚上讲故事的时候说,一些小精灵会从偏僻的、杂草丛生的幽谷中爬出来,出现在晚归路人的面前。我回到了那张矮凳上。

P8-9

序言

夏洛特·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女小说家,也是文坛颇具争议的人物。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夫人在其传记《夏洛特·勃朗特的一生》中把夏洛特描写成诚恳、善良、独立的完美女子,她的作品也多半是对自身经历的表述;然而随着人们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对夏洛特的认识和评价也众说纷纭。2005年英国《卫报》发表署名文章并且援引了大量当时的原始资料,称夏洛特是一个有着强烈性欲、渴望名利的人,文章还认为盖斯凯尔夫人的传记篡改了主人公的性格和生活,对读者产生了误导作用。也许正是夏洛特有着人们阐释不尽的复杂性,才是她享誉文坛的魅力所在。

1816年,夏洛特·勃朗特生于英国英格兰北部约克郡索恩托镇的牧师家庭,于1 855年3月31日结婚,婚后9个月病逝,时年39岁。夏洛特在家排行第三,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姐弟妹一共六个。妹妹爱米丽·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因而在文学史上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

夏洛特4岁时举家迁移到一个名叫哈渥斯的小镇,四周是起伏的丘陵、阴湿的沼泽和杂草丛生的荒地。在这个被工业革命所遗忘的角落,人们过着田园般的生活。1821年母亲去世,夏洛特和其他几个姐妹一起被父亲送进一家由慈善机构创办的、生活条件恶劣、教规严厉的寄宿学校。在这里,人为的冻饿和体罚便成了孩子们惯常的生活;不久肺病夺去了夏洛特两个姐姐的生命。1831年夏洛特进了离家不远的罗赫德寄宿学校。这里的情况截然不同,教师和蔼可亲,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夏洛特不但学业上很有长进,而且日子也过得十分愉快。虽然她只待了一年零四个月,但这儿温馨的生活给她留下了难忘的印象。l838一1842年,夏洛特与妹妹们为了生计,辗转各地担任家庭教师。但因为这一职业地位低下,薪金微薄,姐妹们决心自己创办学校。1842年夏洛特和妹妹为了获得办学资格,在姨妈的资助下,赴布鲁塞尔一所法语学校进行短期进修,并住进了校长埃热夫妇家。埃热先生文学素养很深,他教给勃朗特姐妹大量的法国文学名著知识、创作风格和艺术技巧,埃热的教学才能和正直的为人吸引着夏洛特,使她对这位长自己七岁的男子产生了热烈的感情,后为埃热夫人所察觉。夏洛特于是终止学业,返回故乡。此后,她还给埃热写过许多热情洋溢的信,有些信件后来被埃热的儿子捐献给了大英博物馆。这些信件于2005年3月31日——作家150周年忌辰在约克郡的故居公开展出,它让更多的读者能一窥这位“性情中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夏洛特1853年把这段刻骨铭心的单相思写成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维莱特》。

勃朗特姐妹们虽然热衷于办学,并做了种种准备,但苦于学校没有生源被迫关闭。与此同时,唯一的弟弟染上酗酒和吸毒的恶习,家境每况愈下,于是夏洛特和妹妹们开始了写作。她们的父亲帕特里克-勃朗特曾是剑桥大学的优等生,他知识渊博,好读书,喜写作,出过一部诗集。在他的鼓励和督促下,勃朗特三姐妹常常聚在一起,如饥似渴地读书、绘画和写作。书本开启了她们的心扉;多难的生活使她们善于洞察世情;独特的阅历成为创作充足的源泉;严格的父教家规养成了她们内心丰富外表冷漠的坚强性格。她们姊妹虽然都写小说,但当时英国还相当保守,女子写作还颇为稀有,所以,作品出版时,她们都末署真名,而各自以一个笔名发表。《简·爱》出版时,夏洛特用的笔名是“柯勒·贝尔”。《简·爱》是她长篇小说《教师》被退稿后的第二部小说,1847年一出版立即引起轰动。被人们认为是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除《简·爱》外,夏洛特还出版过诗集,其他小说有:《雪莉》(1 849)、《维莱特》(1853)和1857年作家死后出版的《教师》。

《简·爱》中的每个人物在生活中都不难找到原型。主人公简’爱的经历跟夏洛特非常接近,几乎就是作家对童年生活、追求爱情的个人隐私的全部书写。

简。爱出身于牧师家庭,并在幼年就成为孤儿,寄养在舅舅家。不久舅舅里德先生病死,简·爱受尽表兄和表姐妹的欺侮。后来,舅妈里德太太把她送进洛伍德慈善学校。校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他用种种办法从精神上和肉体上摧残孤儿。筒毕业后留校当了两年教师,她受不了那里的孤寂、冷漠,登广告找到了一个家庭教师的工作,于是她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在桑菲尔德庄园只有庄园主罗切斯特和他的养女阿黛尔·瓦朗。罗切斯特是个性格阴郁而又喜怒无常的人,但他敢作敢为、深奥神秘,桑菲尔德庄园也和它的主人一样奇怪神秘。有一天夜里,简被一阵奇怪的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门开着,床上着了火,她叫醒罗切斯特并将火扑灭。罗切斯特告诉简三楼住着一个神经错乱的女仆,她时常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狂笑声,并要简对此事严守秘密。 在罗切斯特举办的家庭舞会上,简意识到自己已爱上罗切斯特,不久她答应了罗切斯特的求婚。婚礼前夜,简从梦中惊醒,看到一个身材高大、面目可憎的女次他与简发生了冲突,舅妈便把她锁进红屋子。红屋子是作者着力描述的居所,它是里德家庭的中心标志,是禁闭之所的象征。就在这里,出现了她的另一个幻影,当她看到那镜中之像时,她回忆自己的命运、周围人物的丑恶,并决心从难以忍受的压迫下逃走。苏珊·吉芭指出:这一“镜中之我”正是小简·爱的另一面,它代表着疯狂、反抗与复仇。在这里,“红屋子”是父权家庭禁闭女性的象征。

桑菲尔德庄园是一个古老的家庭,对简·爱来说,也是一个囚禁之所。罗切斯特赠给简的项链、耳环、戒指,看似为定情物,实则暗喻枷锁。罗切斯特试图把她打扮成一个贵妇人,成为筒·罗切斯特——他的私有财产。简拒绝把自己当作“家里的天使”,她要变成她自己,不属于罗切斯特也不做天使。正是在桑菲尔德庄园,简又一次发出了不平的呼声,她说:“谁也不知道,除了政治叛变,还有多少其他的反叛发生在芸芸众生之中。一般入都认为女人应该平静处事,可是女人也有男人一样的感受。她们像她们的弟兄们一样,需要发挥她们的才智,需要有一定的用武之地。她们遭受了太多太严酷的束缚,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她们也会跟男人一样感到痛苦。如果那些享有更多特权的同胞们,说她们做做衣服、补补袜子、弹弹钢琴、绣绣衣袋就足够了,那就未免太目光短浅了。如果他们要谴责或者嘲笑那些想要超越世俗,做更多的事,学更多东西的女人,那他们也太缺乏考虑了。”正是在令人压抑窒患的家庭气氛中,简·爱呼吁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能和男人一样自由支配。夏洛特·勃朗特对小说结局的安排充满了隐喻:罗切斯特在双目失明、一无所有的境况下,被简接纳,简既是他合法的妻子,又是他人生的航标,更重要的是她拥有对庄园的支配权。简·爱成功地完成了对桑菲尔德庄园既定秩序的颠覆。夏洛特对父权制家庭反抗的主题昭然若揭,正是这些使她成为19世纪最具反抗性、自我意识最为强烈的女作家。

1966年,英国当代女作家简·里斯出版了以《简·爱》中疯女人贝莎为表现中心的女性主义小说《藻海无边》,对罗切斯特和贝莎及其他们的婚姻采用了异于《简-爱》的阐释视角。它既是《简·爱》的姊妹篇,又是对《简·爱》的全面颠覆,在对经典解构之后的重构中获得了后现代主义经典之作的美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简·爱(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国)夏洛特·勃朗特
译者 连洁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70707
开本 32开
页数 50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28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8
CIP核字 2014038960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16.3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20
150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