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宁波老故事(口传文化遗产)
内容
编辑推荐

老故事好就在一个“老”字上,创作要有新意,故事不厌老辣,老故事就是将过去的故事,说给现在的人听。

宁波,是一座美丽的历史名城,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东海之滨。她古朴典雅,清纯亮丽,和谐宜居,生气勃勃。在人类早期的繁衍活动中,这里就形成了村落,有七千年文明的河姆渡遗址、傅家山遗址,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夏代“堇子国”。这千百年的历史长河,承载了宁波深厚的文化底蕴。

宁波老故事,温故而知新!

内容推荐

本书既能使青年一代了解宁波的过去,或多或少增加点宁波历史知识。进一步唤起建设美好家园的激情;又能使老年朋友触类旁通,一隅三反,勾起心底忆想,启发童趣意念,增加青春细胞,促进思维活跃,延缓大脑衰老,益助健康长寿。

目录

前言

一 天封塔的故事

二 “地封塔”的传说

三 鼓楼前奇闻

四 纺丝巷趣事

五 月湖七宝井遇仙

六 城隍庙石狮吐血

七 居土林与白象精

八 风水宝地芳草洲

九 古刹梵宫天童寺

十 小白岭上镇蟒塔

十一 布袋和尚是弥勒

十二 阴曹助建张斌桥

十三 十六月亮宁波圆

十四 东钱湖的由来

十五 缸桥头谋杀案

十六 天一阁二嘉两“书痴”

十七 日湖名刹延庆寺

十八 采莲命比黄连苦

十九 躲债庙的故事

二十 全本梁祝正传(节录化蝶)

廿一 田螺姑娘

廿二 圣口秀才

廿三 康王逃难在明州

后记

试读章节

明州城在设置州治之前,虽说是四明福地,民众聚居甚多而富甲天下,但也是河妖海怪肆虐之处。话说当年,在东海大洋中有一条千年黑鳌鱼精,此妖鱼眼若铜铃、面如铜盆,大嘴微微张开,就可吞进一只小舢板,尾巴轻轻一甩,掀起白浪三丈三。因其能变化自如,且性格残暴,时常在汪洋大海里兴风作浪。

一日,黑鳌鱼忽地里心血来潮,傲气横蛮地闯进了定海口(古时称镇海县为定海县),它蹭招宝山、遛凹甏江,一路逆流而上,笃悠悠地来到了三江汇聚之地。鱼妖久居深海,当它见到三江六岸绮丽风光时,大为心动,歹心骤起,就霸占了附近江河湖汊的水域泽田,隐匿在这座富庶丰泽的水域之中。

自从黑鳌鱼潜居四明城乡后,这里就不再太平了。江中无风三尺浪,泽田天无三日晴,经常随海潮的涨涨落落。大水泛滥,如群魔共舞,涝淹良田,致使农作物歉收.百姓苦不堪言。有时在夜半高潮中突地腾起一浪,蹿上河岸吞噬路人,搅得当地老百姓终日里人心惶惶、不得安生。

更为歹毒的是,每逢农历七八月份的大潮汛时.还要招引来太平洋上的强台风,风灾、妖鱼狼狈为奸,共同作祟,滥施淫威。常常在一时间里,狂风夹着暴雨.漫天飞沙走石。贼鱼妖丧心病狂、残害无辜,恶台风掀翻民居、肆虐无情,过境之后,断壁残垣之状遍地可见,人畜惨叫之声随处可闻,城厢内外一片狼藉,真把个鱼米之乡害得生灵涂炭、满目疮痍。

所以,每当有刮台风的消息传来时,家家唯恐避之不及,户户只得空房挂锁,或奔命他乡,或设法躲避灾祸,等台风过境之后,再着手重建家园。一年年如此往复。

朝廷闻得东海岸边有妖孽作怪,满朝文武官员个个惊怕,都把到会稽四明执政视为仕途一忌,使得州、县衙门长期放任自流。直到唐高宗乾封年问(666年),有一个陈姓的两榜进士决意为民除害,他毛遂自荐奏章请命,愿赴灾地降妖。唐皇李治闻听,龙颜大悦,当殿亲封正四品衔,赐以尚方宝剑,御命斩妖钦差,令其择日挂剑赴任。

陈钦差一到会稽四明,就微服私访,察看灾情,然后贴出了告示,敬请四方能人商议灭妖大计。不日,钦差行辕门前来了一个道人,说是为了消除妖孽之灾而拜谒钦差大人。陈钦差闻衙役报唱,就赶紧出行辕相迎。陈大人抬头看去,只见那道人头戴深蓝方巾帽,身穿淡青粗道服,目光炯炯,神采飘逸,一副仙风道骨模样。

他连忙将道人请至内厅,敬上香茗。未待钦差大人相问,只听道者先开言说:“以往不少官员,都把来本地当官视作苦役,不思护民安康,造福百姓,只想弄些子虚乌有的政绩瞒哄上司,企盼高就。陈老爷为民请命到四明除妖,此心可敬。此举可贺,贫道深感钦佩。”陈大人谦逊地坦诉:“为民降妖乃为官之本,官民同诛亦属情理之中,道爷谬奖了,令下官羞愧不已。但不知何方妖魔,竟然如此地猖獗?”

道者抖了抖手中佛尘,顺势捋了一下白如银丝的长须,细述起害民妖孽的来头。他沉重地说:“据贫道所知,四明之灾祸来自东海的黑鳌鱼,此妖体长百十余丈,修行千年,成了精怪,既能潜大江又会钻河滨,还可隐匿地底十八尺,妖法十分了得。要想彻底将其除灭,并无良策……”

钦差老爷听到这里,内心不禁打了个寒战.他打断道者话头,急如星火地追问:“如此说来,此妖鱼道行非常,一时奈何不了它。依卑职所见,若难有妙法灭除,能否设法将其驱逐出四明领地,保这一方平安?”

只见道长轻轻地摇了摇头。若有所思地说:“妖孽在这里兴祸害民,要是将它赶往别的地方,也定会去那里鱼肉百姓,倒不如施一个两全之策,将它就地锁封住,永久扣押在四明重镇。如此既能使一方百姓安宁,又可保天下太平。贫道今日特地赶至,就为来助你一臂之力。”

陈钦差已从话语中轧出了苗头,顿时转忧为喜,便继续请教:“莫非道爷已有镇妖的妙法了?”道长说:“贫道在来此之前,去青城山天师洞府叩见了降魔护道天尊张道陵,自他处借来了天封神符一道,用法符画地为牢,已经把鱼妖紧紧地封住,并挤压人地下一十八尺。你可命人在其头部筑一镇妖宝塔,塔身须高一十八丈:在鱼身处筑神庙一座,庙宇要造前后三殿;在鱼尾处筑庵堂,佛庵应清水相绕,只有这样连环三镇,方能确保万无一失。因神符只有两年的镇妖时效,逾期此妖就会苏醒过来.故在后年的七月十五之前,一定要将塔、庙、庵造好,三者缺一不可。到时候,若不能全面完成镇压之举措,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但会前功尽弃,还将遭到妖孽变本加厉的报复。”

P2-4

序言

民间故事是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内容丰富多彩,情节朴实动人,许多故事都显示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意愿。但是故事的原创者是谁,却很难说得清楚。可能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冬闲时节,晒着太阳,和一群小辈们聊天,也许其中有段见闻经历,说出来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在这伙听众中转相传述,一传十.十传百,每个传述之人再加上一点自己的想法,增添几分好看的颜色,于是就形成了一则动人的故事;或许是一位聪明的年轻人,怀着自身美好的向往,而在现实生活中却难以得到满足,于是他就想象出一段一段情节,借它来诉说自己的心愿,以填补生活的缺陷,并将他设想的故事,讲给和他有同样心思的伙伴们听,大家听了很高兴,激起了共鸣,于是就你加一节、他添一段,形成了一则快人心意的故事:也可能是一个惨遭迫害的人,怀着对反动统治阶级的仇恨,在雪冤无门、报仇无路的时候,他要寻求人间的公道.诉说心间的不平,将自己的身世遭遇讲出来,激起人们对恶势力的憎恨、对苦难之人的同情。日子长久,当事人已成了故人.而他们说过的事却作为故事流传下来了;也有人出于对故土的热爱,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怀有不可名状的感情,会联想起自己富有魅力的童年生活,喜欢将自己家乡的陈年古迹、山川河流、奇闻逸事讲给下一代人听。这样一代传一代,越讲越动听,于是就形成一则又一则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故事;也可能出于人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喜欢将英雄的业绩,赋予传奇色彩,于是历史上的英雄,便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神,他们的业绩也就成了神奇的故事……民间故事的作者们,想象力是丰富的,幻想是奇丽的,但语言却很朴实,使人一听就懂。故事情节并不十分复杂,而生活气息却很浓郁;故事内容有的天真烂漫.有的妙趣横生,天真处逗人喜爱,机智处引入深思。因此,民间故事常常能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和听众。

宁波人叫讲故事为“讲聊天”。听故事为“听天话”.这意思是说“讲聊天”的人,总爱天发地发,不受拘束.谈东说西,随意发挥,说小小到茶杯里掀起大风浪,说大大到上天入地呼神驱鬼,事事物物,形形色色,都可以当作故事的“料理”。因此说,讲故事是“聊天八只脚”。犹如脱缰的野马,任意奔跑,想象力越丰富,故事就越生动。小孩子最爱听大人们讲故事,故事会促使孩童展开想象的翅膀。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中国大诗人艾青,在他们的幼年时代都爱听奶妈讲故事,所以,听故事能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林江云同志编著的《宁波老故事》,讲的是历史上宁波的故事,本地风光,别有一番风味。林江云同志是个土生土长的宁波人,对宁波的掌故、风情十分熟悉。他早年一直住在鼓楼前平桥头,历来中山公园和鼓楼这一带,是出老故事最多的地方,耳濡目染的他,自小就是个故事迷,经常会现贩现卖。长大了,他对以往所听过的故事,逐渐有自己判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了,就一心成为民间故事的搜集者和整理者。等到退休以后,他更是将精力花在对老故事的研究、整理和创编上,例如,他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悲剧的传说和有关的文字记载,编创了情理交融、委婉动人的作品——全本梁祝正传《魂萦蝴蝶情》。该书出版后,受到了众多读者和有关专家的好评,他深入发掘梁祝爱情的内涵,丰富了梁祝故事的情节,他的《魂萦蝴蝶情》中有些新创意、新点子,为几位小说家、剧作家所吸纳,这说明他对梁祝故事的研究是下过工夫的。

最近,他又精心编著了一部《宁波老故事》,老故事好就好在一个“老”字上,创作要有新意,故事不厌老辣,老故事就是将过去的事说给现在的人听。例如“天封塔”是中古时期遗留至今的古建筑,在宁波是无人不晓的古迹,历来就有许多关于天封塔的传说,故事越说得神奇,传奇色彩越浓,古迹就越令人向往。林江云同志的《天封塔的故事》,给古建筑增添了神奇色彩,情节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但突显了构建天封塔的精神象征,颇有意思。从前,科学观念不普及。有很多异常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生活现象,不能用科学道理来解释,人们往往就将奇闻逸事、善恶报应,诉诸神鬼。俗话说:“戏不够神来凑。”人力无法解决的事,就请神鬼来解决:心中不好发泄的愤懑,就借鬼魅之口来发泄。有些故事拿鬼说事,许多怪诞的故事其实都是现实生活的变形。例如《阴曹助建张斌桥》,讲的就是人间不平事,阴曹得报应。人间素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说,恶人的罪孽.终究会受到惩罚,善人的善愿一定可以实现,奉劝大家要“众善奉行,诸恶莫做”。又如《躲债庙的故事》是一篇老故事的新创编,颇有人情味。相传宁波有贫、贱、富、贵四座庙,“义庄庙”是穷人的躲债庙,所以叫“贫庙”,穷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就到“义庄庙”来避难。尤其是在大年三十夜,债户被债主逼得无路可走时,就躲到义庄庙过大年,躲过了年三十,到了新年初一,大家见了面一声“恭喜发财”,债主就不好意思张口催债了。躲债庙内躲过各种遭遇不同的负债者,也有人被逼上吊,因此躲债庙内有冤魂。但其中也不乏有良心的债主,能体谅负债人的苦楚,在除夕之夜备了酒菜到庙内寻找躲债人,请他一起吃年夜饭,透露出人间的一丝温暖。不过这样的结尾,在老故事里是找不到的,是林江云特意编添上去的,给老故事增加了亮色,很有意思。这也可以说是“故事新编”吧!类似的情节、写作手法,在《宁波老故事》的其他作品中也能见到。

还值得一提的是,林江云同志在每一则故事的后面,都写有一段简短的解说与提示,提请读故事和讲故事的人要多多注意故事的积极意义,尽量减少老故事的负面影响,这是作者的良知,值得称道。

应林江云同志之约,写了我对《宁波老故事》的看法,聊以为序。

2007年9月27日

后记

《宁波老故事》,共精选编著了传说、故事二十三篇,绝大多数故事的原生态素材出自本家爷爷之口。爷爷林宝品(1887一1976年),祖籍北仑林堂,人称讲故事老人。解放初期,绝大多数民居都还属点火油灯(煤油灯)一族,那时夏日的夜晚很是寂寥,大马路上静悄悄的。我们林家三房的十几个孙子孙囡,围着爷爷,坐在昏黄的路灯下面,专心致志地听他讲宁波过去的故事。天上的星星亮晶晶,爷爷的故事最动听,他有三天三夜都讲不完的故事。爷爷的心血没有白费,小房的小孙子林国芳(阿芳先生),如今已成了宁波小有名气的方言说唱串客(艺人)。最近几年才知道,这许多原生态故事由家族式口耳传承,也属于宁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写作中,作者对这些原生态的素材,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研,认真梳理,从中提炼出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的精华,本着挖掘创新的要求,创编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宁波老故事》。这本中篇作品集对编目作了精心筛选,取材上以即将失传、鲜为人知的逸事为首选:属性上以取各方面有代表性的趣闻为准则;内容上从追求情节精彩、健康向上为用意;故事套故事,赋予了一个个组合式的串联效应,主要揭示了古宁波独特的风俗文化、佛教文化、商贸文化、鬼神文化、建筑桥梁及时令节气与文人掌故。城标类的有天封塔、地封塔、鼓楼、月湖、城隍庙,佛庙有弥勒佛、天童寺、居士林、成套单述的有延庆寺、采莲桥、躲债庙,宁波四大传说,以及“天一阁”、“十六月亮”等一批在宁波有影响的民间故事,基本包含了主要的名胜传说和趣事逸闻。在每个故事后还作了点评、说明和史料鉴证,力求故事完美无瑕。

但仅仅凭孩提时期的记忆是不够的,五十多年过去了,听来的老故事不常想,就容易忘,对于个别故事中的细节,已是人物模糊不清,地址面目全非了,不少人名及故事的出处也很难查实,还是临时杜撰凑编的,有些过门插科也是顺理成章虚构的。为此,作者查阅了数以万计的有关资料,尤其是对照清人徐兆骨的《四明谈助》和1989版《宁波市故事卷》,借以弥补瑕疵,印证出处。一字尚且为师,借此出书之机,谨向提供千金一字及片言素材、图照的前辈、友人,深表由衷的谢意。

《宁波老故事》不同于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现代故事,既没有华丽的辞藻和煽情的情节,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惊险场景,只是以平民化的简略用语,直叙宁波老底子(从前)口耳相传的老故事。作者的本意是:依据原汁原味的原始素材,尽力挖掘深厚底蕴;插叙精品精段,于平凡中讲述平常的故事;恰到好处地插用些宁波老话,以地方文化的品貌,再现历史名城的神韵。因初涉传说故事,某些元素和虚构的创编情节,难免有挂一漏万的、拾沙遗金的、似曾相识的、张冠李戴的、平庸乏味的篇幅。由于前人曾经是这么说的,也就只能这么写了,虽然掺入了自我的创新发挥,但也不能过于离谱了。

随着老人们一个个离开人世,宁波的记忆也在逐个消失,作者不想把这些本属于人民大众的智慧财富亦带进土里去,以一个老宁波朴素的报恩之心,将受之于前辈的古宁波传闻,精雕细琢还之于民、传之于民。由于个人水平有限,自写自编,若有错记人名或漏落情节之处,敬请赐教!此书定稿于2006年10月,原打算向历史文化名城二十周年致贺,因自己凑钱印发困难多多,延期出版,恳请理解!本人打算在有生之年,尽力用心选写宁波人物故事、宁波风情故事,或《宁波老故事》续集。此愿,望能在出版上得到有关领导或有识志士的鼎力支持。

最后,需要告知的是,《宁波老故事》只是一家之言,是人们饭后茶余闲聊的诨段子,切莫以此为准。仅“民女皇娘”一事,宁波就有三个地方在争说:鄞州的高桥说是黄泥墙村的民女黄晓兰(曾有媒体作过宣传),镇海的说是张镒硖民女张布兰(20多年前镇海越剧团创作演出的《民女皇娘》原型),江东区说是惊驾桥民女救皇(惊驾社区居民为此争论过,后请一老者认定)。其实,据史料记载:这三个地方,康王逃难都没有去过。这就像徐季子老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的“聊天八只脚”,也就是宁波老话“悬势八脚”。这四个字的出处就能讲一个故事,说:“古时候有兄弟四人,力大无穷,个个身怀绝技,他们对凡间生活已无兴趣,要到天上去。四人就搬来了昆仑山、二郎山、三清山、四明山、一座一座往上叠,天庭发现凡人要上天,就抽掉了他们脚下的山。这四个已撩着了天的人,就这样被悬吊在空中了。当人们看到头上悬势的八只脚,就产生了各种故事,在人间传讲……”这个故事少说也能写上5000多字。可见有些说聊天、讲大道,都是嚼麦糕、乱讲堂,只是历代人解解心焦的传说罢了,不必过于计较。

写于宁波卖鱼路寓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宁波老故事(口传文化遗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江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31633
开本 32开
页数 3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8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5.53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4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5:3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