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创意至味是清欢--讲述建筑设计师的故事
内容
内容推荐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承载着人类的勤劳智慧与审美情趣,历经岁月淘洗,依旧声声铿锵;建筑,是无声的诗歌,见证了社会文化的历史变迁与伦理建构,伴随时光沉淀,依旧光芒璀璨。建筑,与人息息相关,然而其设计者往往“躬身幕后,鲜至台前”,从而导致建筑设计行业“为人日用而不知”。
李霆、蔡菁、王毅、王红慈主编的《创意至味是清欢--讲述建筑设计师的故事》将通过“峥嵘岁月——老专家风采”“名家风采——专家建筑师”“大匠风范——专家工程师”“青年设计师”“激情岁月”等系列栏目,借助具体人物的丰富设计案例和翔实记述材料,记录建筑从无到有的创作历程,展示建筑设计行业日常运作的真实情状,呈现建筑设计工作者们的成长成才之路、奋斗轨迹历程、创作心得感悟,化“日用而不知”的模糊感觉为“原来如此”的清澈澄明。
同时,本书以人物宣传为主线,作为企业文化宣传与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一种尝试,着力凸显企业在“理念塑造”“价值认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特色与优势,不仅可为对建筑设计爱好者提供了解建筑设计行业的指引路径,也可为建筑设计行业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目录

峥嵘岁月——老专家风采
袁培煌:大师风范 辉煌人生
黄耀莘:大师远去 精神永存
陆祖欣:力法自然 成就广厦千万间
黎卓健:拳拳赤子报春晖 志高弥坚谱华章
向欣然:黄鹤归来向天歌
姚永瑞:一片丹心照广厦 半生凌云绘苍穹
郭和平:荆楚之路其修远兮 匠心不渝上下求索
名家风采——专家建筑师
桂学文:感性建筑 理性设计
李春舫:守一方匠心 筑一事精诚
李钫:大象无形任逍遥 创意致远傲江湖
邱文航:精工者立 善筑者行
唐文胜:初心点燃设计梦想 匠心书写大美建筑
刘安平:静水深流初心在 大巧不工终成师
刘均:追本溯源 顺势随心
张颂民:创意浓淡总相宜 人生至味是清欢
黎鹰:薪火相传 志臻至善
梅林:深耕医疗建筑 承匠心求创新
吴顺心:建筑的灵魂是设计 设计的灵魂是文化
刘弘:质朴为公 于斯为盛
薄文:轮回的是建筑 不变的是初心
张韵波:建筑设计是一场游走于技术与艺术之间的旅行
叶赪:一朝幡然入定 万念只归建筑
程一多:“潮男”设计师的建筑创作平衡之美
涂卫兵:寻常之美 躬耕细作
大匠风范——专家工程师
周德良:善始善成 大音希声
马友才:缘定三十载 冷暖皆自知
王小南:结构设计当 有责任之心
聂钢:淡泊守初 宁静致远
翟新民:抱朴守拙 笃行不怠
许敏:成就建筑创意 勇攀结构巅峰
郑小庆:多彩的人生 独特的足迹
李宏胜:察工程之要 悟设计之道
陈兴:吾貌虽瘦 必强广厦
栗心国:源头活水 云影徘徊
陈勇:强弱并重 五德终始
申涛:苦乐悲喜 得失中尽致淋漓
周兰翎:致虚守静 痴意笃忠
蔡全智:我手里藏着武汉三十年的光景
洪瑛:渠清如许 设计芳华
冯星明:逐梦志远电气路 雕巧匠意载星辉
刘华斌:冷暖两相知 绿意绘鸿篇
李军:用智慧点亮城市之光
李四祥:带着热爱前行
彭林立:责任为锚 创新作帆 探索结构未来
侯国求:结构工程师的人生对白
魏剑: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李智芳:协力同行 绽放力学之美
李斌:一朝冷暖缘 精工术业坚
邓斌:一水流韵 生生不息
祝晓明:恒者行远 见微知筑
王春香:馥郁半生 知冷知暖
容浩:只为万家灯火 温暖你我心灵
宋天清:不待扬鞭自奋蹄 纵马风飚向未来
杜金娣:一念执着 掬水留香
青年建筑师
王力:建筑师说
蒋一峰:学海无涯 进无止境
张飞:建筑迷宫的探索少年
杨春利:成功源于执着 执着铸就未来
肖鹏:跨越“七年之痒” 奋斗照亮梦想
朱达莎:建筑设计 情感的表达与传递
雷涛:从住宅到公建 从专家到大家
雷伟:行走随想两三则
万家强:保持创作热情 终迎柳暗花明
戴维:踏踏实实做一个匠人
张爱峰:建筑之美——存乎寂静融于自然
余雪薇:青春铸就绿色梦想
刘奕:建筑天空 寻找属于自己的那颗星
徐刚:尘事如潮人如水 一入江湖岁月催
潘天:表里如一 细微之处显风范
李超:匠心 一份建筑师的坚守
青年工程师
张慎:探路创新科技 跨越数字鸿沟
肖飞:结建筑之缘 构工程之伟
纪晗:结构玫瑰 次第花开
敖晓钦:奏响建筑结构的华美乐章
骆顺心:认真是一种习惯
陈焰周:“他”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罗桂发: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结构之功存于日常
陈晓强:匠心淬品质 立业唯精诚
阮祥炬:保持好奇心 寻求“未知”之乐
郭锋:厚学明德——结构设计的家国情怀
激情岁月
熊森:弘毅敦厚的结构人生
侯利恩:于选择处 成就精彩人生
黄银燊:燊燊不息的结构设计情结
毋志晓:带着设计的激情走进大山
程飞:无设计不生活
吕铁成:暖男的幸福感悟
林晶:做个快乐的筑梦人
杨恩敬:人生逆旅 感恩启航
李栋广:脚踏热土望星空
熊文超:“女汉子”建筑师的设计本色
胡军乔:匠心传递设计之美
李文滔:五岳起于方寸 细节决定成败
齐小丹:知行合一 筑梦云端 袁理明:用心成就结构之美
危忠:一位给水排水设计师的似水年华
李树庭:设计出人生的春暖花开
王当瑞:北方小伙的南方“大业”
程锐:建筑艺术的修行之旅
吴柄江:把梦想筑进最美的风景
姜俊杰:用青春雕琢建筑的精彩
叶朋飞:无问西东 只问初心
孙志诚:志行千里 玉琢成器
后记
序言
这是一本讲述建筑师、工程师成长的书。
这是一群热爱建筑设计的人。因各种机缘,他们走进
这个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科学、浪漫与实用并存的领域,
或情系建筑,相伴一生;或缘起建筑,写意人生。他们用
自己的所学去建造美好的生活空间,衣带渐宽却乐此不疲
。对他们来说,建筑艺术与技术是放不下的深情。
在他们之中,有近九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地活跃在
第一线,指导年轻设计师进行创作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
师;有“一个人,一座楼,一辈子”,从废墟里从头开始
,一笔一笔勾勒碧水蓝天下传说的设计前辈;有远渡重洋
回归故土,投身祖国建设的华侨赤子。他们伴随新中国成
长的脚步,一路见证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起步、探索与发
展。对于这一代设计师和同时代的中国大多数知识分子来
说,他们有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情怀;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他们坚守初心,固守淡泊的人文精神,传
承严谨的艺术风尚,将一生的智慧与汗水投入国家建设的
热潮。
在他们之中,有精心塑造品牌的追求者,守一方匠心
,筑一事精诚,让中国设计品牌彰显出民族文化和国家实
力的自信;有设计创新的先导者,时刻保持对前沿技术的
敏锐,敢为人先;有本土设计的践行者,让荆楚文化的基
因在当代城市文脉中复苏生长,在建筑中传承中国历史文
化;有让设计迈出国门的开拓者,将中国设计融进“一带
一路”征程,让中国设计的风采绽放在世界建筑舞台。他
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秉承薪火相传的工匠精神,成
就建筑之美,让设计的魅力闪耀璀璨光芒。
进入新时代,年轻一代设计师意气风发,雕琢精彩建
筑、坚守使命担当,用青春建设他们所深爱的城市,耕耘
他们所深爱的土地。
苏轼在《浣溪沙》中有一句词:人间有味是清欢。清
欢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在浮躁的世
界找寻内心的平静,淡定从容,体味创意至味是清欢。万
千建筑,因这些设计师更富有生命力;而设计师的生命,
也因与建筑艺技相知相伴,拥有无限的宽度与厚度。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从老、中、青三代设计师身上
,也许你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许你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打开方式,也许你会感悟为谁辛苦为谁甜,也许你会发现
自己的人间四月天。希望能让你找到内心深处的至味清欢
,这便是我们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霆
导语
李霆、蔡菁、王毅、王红慈主编的《创意至味是清欢--讲述建筑设计师的故事》是一本讲述建筑师、工程师成长的书。
进入新时代,年轻一代设计师意气风发,雕琢精彩建筑、坚守使命担当,用青春建设他们所深爱的城市,耕耘他们所深爱的土地。
清欢是一种生活姿态,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在浮躁的世界找寻内心的平静,淡定从容,体味创意至味是清欢。万千建筑,因这些设计师更富有生命力;而设计师的生命,也因与建筑艺技相知相伴,拥有无限的宽度与厚度。
后记
冬的魅力,在于温情。一杯清茶,一抹暖阳,一本好
书。品读成长故事,回味心路历程。掩卷遐思,一种情愫
弥漫心怀,一份感动萦绕心间,让这个冬天分外温暖。
“创意至味是清欢”,映射出高雅脱俗的心灵品味,
诠释了一种淡泊名利的人生操守,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
崇高境界。他们的智慧,因臻于佳境的创新创意,绽放出
迷人的光芒;他们的人生,因高尚的事业和精神追求,恣
意体味清欢之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建筑设计
师。
“峥嵘岁月——老专家风采”。回顾老专家的峥嵘岁
月,追寻他们的足迹,领略他们高山景行、精诚志远的德
行与风范,传承建筑设计师的光荣与梦想。
“名家风采——专家建筑师”及“大匠风范——专家
工程师”。他们始终秉承薪火相传的工匠精神,用敬业成
就建筑之美,让设计的魅力闪耀璀璨光芒。
“青年建筑师”和“青年工程师”。他们秉承永无止
境的专业追求、精益求精的设计态度和不忘初心的建筑情
怀,谱写一曲曲动人的青春音符。
“激情岁月”。他们匠心持重,步履不停。岁月更迭
、时空变换,他们奋进的脚步永不停歇,孜孜以求演绎激
情燃烧的岁月。
历时两载、集腋成裘,《创意至味是清欢》终于和读
者见面了。本书分“峥嵘岁月——老专家风采”“名家风
采——专家建筑师“大匠风范——专家工程师”“青年建
筑师”“青年工程师”“激情岁月”六个篇章,将老、中
、青三代102位建筑设计师成长故事娓娓道来,为读者奉上
一道精致的精神大餐。字里行间,感悟匠心与传承;薪火
相传,凝聚光荣与梦想。
回望这一年,我们生活的这片热土上浮现一幅特别的
景象——各地各界、各行各业无不在热烈庆祝始于40年前
、生生不息的伟大变革。40年沧海桑田间,高楼拔地而起
,改革奔涌向前,昂首阔步迈入新时代,他们是建设者、
是见证者。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给予建筑设计师展示创
新创意的无限空间,他们也用创新创意筑造了改革开放的
符号和印记。我们选择这个时候出版这本书,讲述建筑设
计师的成长故事,也正有致敬这场伟大变革、致敬美好新
时代之意。
参加本书撰稿和编辑工作的有潘晓莉、王浩、胡丹丹
、宁叶子、余浣、李小莲、彭飞、黄寅子、罗劫等。他们
是幕后英雄,大量的资料收集、人物访谈、稿件撰写和美
工编辑,无数次苦思冥想、无数遍沟通讨论、无数回挑灯
夜战、无数个不眠之夜……筑就这沉甸甸的心血结晶。在
此,对上述同志的辛勤汗水表示诚挚的谢意!
囿于学识和时间,本书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读者予
以批评指正。
最后,还要真诚地向悉心品味本书的读者道一声感谢

编者
2018年12月
精彩页
一、年少维艰 大器早成
1930年,黎总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美丽的爪哇岛展玉市。他的父母在新中国成立前苦帆南渡从广东梅县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经商。他的童年是在贫穷和战火中度过的。尽管那时家境艰难,父母仍然将他送去了当地唯一的华侨学校——展玉中华学校学习。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略的战火烧到了印度尼西亚,他被迫辍学,随家人躲进深山避难。受战争的影响,家中生计举步维艰,父亲也因病撒手人寰。生活的窘境深深刺痛了他的心,自小他便立志奋发图强。
战争结束后,他家的生活才渐渐有了起色。待家中安定之后,他开始思索自己的志向。黎总自小喜爱机械,立志做一名工程师。他希望去雅加达读完中学,再找机会回国继续深造。决心已定,他告别家人,随好友前往雅加达求学。中学时代的他思维活跃,追求进步,不论学习还是文体活动他都游刀有佘,而萦绕在心头的初衷却始终未曾改变,回国的愿望一天比一天坚定。他的母亲也曾鼓励他“回国接受祖国的教育才像中国人!”
1952年高中毕业,黎总和同学一起登上归国的航船,在太平洋上乘风破浪七天七夜,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国。
二、万里求学 茁壮成长
1952年回国不久,黎总在北京受到当地侨联的热情接待和悉心照顾,让他倍感温暖。
黎总曾说:“回想起我们在国外受到的迫害、歧视还有人身自由的限制,现在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感受到祖国的温暖,没有理由不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年10月,他考取天津大学建筑系。在天津大学的求学时光是黎总最美好的一段回忆。那段时间,他勤奋刻苦地攻读各门课程,如饥似渴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由于课程成绩全优,他还担任了透视专业、材料力学、西洋建筑史课代表。除此之外,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专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社会活动,担任班上的舞蹈和文艺干事,班里的黑板报他也办得有声有色。他还曾作为学生会代表出席天津市学联代表大会。沐浴在新中国的阳光下,汲取着大学里波涛浩瀚的知识,更激发了这位华侨之子炽热的爱国情怀。
三、积攒能量 蓄势待发
1957年大学毕业,黎总来到武汉中南工业建筑设计院(CSADI前身)开启了他的设计生涯。意气风发的黎总毫不犹豫地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在精心设计的图纸上印痕坚深,在工程项目设计中点亮了人生最宝贵的年华。
从一年的工地锻炼到后来在设计室工作,他深入了解整个工程设计流程,进一步熟悉建筑设计和相关政策与规范,并研习了大量设计资料。在设计室前辈的技术指导下,他先后参加了东湖饭店、武昌车站、洪山烈士陵园、电视大楼的方案深化工作,参与了汉阳钟家村百货公司门市和住宅楼立面设计,并开始作为建筑专业负责人进行设计创作。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他作为建筑专业负责人先后主持完成了蒲圻·陆水三峡试验坝水电站、溪水白莲河水电站、浙江圻州化工厂实验楼等多个设计项目。
20世纪60年代,黎总作为建筑专业负责人、设计总负责人,先后参与了大中型工业实验研究性和民用建筑设计项目,如653中心地下油库、荆门4127总参选址工程和4415工程的计算机机房;作为现场设计组组长,先后完成了邵阳633工程(大型国家物资储备库)、株洲汽车配件厂扩建等项目。
20世纪70年代左右,黎总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三线建设。作为设计组班长和现场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在艰苦的条件下参加了第二汽车厂的选址工作,并完成了其中23号厂的设计工作。
这一时期,黎总除了在设计中努力积淀,还不断精进专业设计领域的学习研究。他参加了由时任院副总建筑师殷海云直接领导的武汉市城市住宅调查研究小组,并在殷总的指导下同陈立(小组组长)、黄新范(副主任工程师)共同撰写论文《闷热地区住宅平面设计研究》。1963年他与武汉院蔡德莊、郑一吼两位副总建筑师合写《武汉地区城市住宅厨房设计问题》一文,后被武汉市土建学会作为年会论文收录出版。此外,他还积极参加省市的住宅方案设计竞赛,与袁培煌(现公司顾问总建筑师)合作取得佳绩,其合作的“103住宅方案”经湖北省建委批准,作为“内廊Ⅲ型住7404”编入《湖北省住宅标准设计通用图》一书。
1979年,电影《海外赤子》里的主题曲《我爱你中国》情真意切、朴质无华,唱响了中华大地,也唤起了每一位中华儿女爱国的满腔炽热。同样心系祖国建设发展的黎卓健,如歌中所唱,把对祖国的深情融进一张张图纸里,镌刻在一座座靓丽、挺拔的建筑上。
四、行健不息 乘风振翼
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动荡与转变兼具的时代。尽管建筑设计行业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放缓了前进的脚步,但黎总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坚持为新中国的建设行健不息。
1971-1972年,黎总作为设计总负责人承担了7003大型地下油库工程。这是一座总容量15万吨的大型油库,为了满足隐蔽、防爆、防毒、防水、排风、安全生产等要求,黎总多次深化方案,确保设计无缺陷。最终油库建成后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创意至味是清欢--讲述建筑设计师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霆//蔡菁//王毅//王红慈
译者
编者 李霆//蔡菁//王毅//王红慈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2231638
开本 16开
页数 5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60
出版时间 2018-12-01
首版时间 2018-12-01
印刷时间 201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1828
CIP核字 2018297076
中图分类号 K826.16
丛书名
印张 3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84
216
3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7: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