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这辈子一定要当一次农夫
内容
试读章节

“你是都市人吧?”

几年前一个饭局,刚认识的《青芽儿杂志》主编舒诗伟这样问我,他在农业这个领域已经至少打滚了20多年。

被他这么一问,我感到十分羞愧,我明明是乡下小镇里长大的孩子,也不是这么向往都市生活,怎么会被他归类成都市人呢?

记得刚毕业找到第一份工作,同事曾调侃我是乡下人,我却有一种快感。是的,我打从心底就不认为自己是都市人、也不想成为都市人。却在10多年之后,被陌生人误会为都市人,情何以堪呢?难道是在都市工作久了,被影响了吗?

他的问句,如烙印般在我脑海里徘徊不去。

平常朋友都认为我常到乡间郊外,应该算“野”,其实不然,我是以外人的身份“参观”,顶多只能说得上“体验”。

从小我就在过于干净的环境长大,虽然老爸小时候有段时间要负责放牛、养猪鸡等,但自从爷爷白手起家经营事业、爸爸的药局事业稳定之后,我们的出生,被培育在有如消毒过的环境里,家里始终整齐、干净到极致。

家中讲话会出现回音、桌面与地板始终亮晶晶,众多生活用品都被系统地收到柜子里。虽然家里有后院,但都填上了水泥,只留下两棵树的生长空间,一棵是羊蹄甲、一棵是芒果树,都是老爸在负责浇水照顾,后来羊蹄甲长得太散,老爸又决定把它锯掉,并把它的树穴填上水泥。

所以我并没有什么接触泥土甚至种植的经验,更遑论是不是乡下人了!

来到台北上班时,租屋处的小窗台上摆了茉莉花盆栽,不久花盆内开始长黑色小飞虫,我当时觉得恶心,于是就把洗洁精直接倒在土壤表面,小飞虫理所当然地消失了,我还洋洋得意了一个晚上。隔天醒来,茉莉花也死了,我才知道原来洗洁精也会伤害植物的!可见当时我的种植常识,不只是零,应该说是负分!接触自然农法体验土地的生命力

开始采访写作后,接触许多有故事的屋主,观察他们在居家周遭以自然的方式种植蔬果,并把种植这件事视为生活的一部分,我渐渐好奇,为什么种菜这种看似又累又沾泥巴的差事,他们会这么乐在其中?有些屋主则提醒了我,我们现在吃的蔬菜、作物,其源头都来自种植。种植可以让他们身心健康、愉快,他们说:“长辈提醒我们,我们可能一整年都不需要律师、医生的帮忙,但却一天都少不了农夫。”

刚好堂姐就在推广朴门设计的大地旅人工作室上班,我便安排时间,去台东上了为期两周的“朴门设计”(Permaculture)课程了这堂课由来自澳洲的Robyn Francis老师授课,以不用农药及化肥的朴门农法为出发点,延伸到饮食与土地;从概念讲到饮食、全球的经济及环境议题等,还在上课的小区内练习堆肥、厚土种植法等摘要式的实地操作。

之后,我又在新竹竹北上了詹武龙老师所教授的“秀明农法”课程。秀明自然农法在日本是一种结合农法的宗教,但在台湾地区则是以农法的传授为主。秀明农法的一些技术与原则,颇适合用于土地面积有限的菜园,且严格要求不应施加外来的营养或堆肥(即使是有机肥或益生菌等),只能透过草木覆盖、自然生长的方式来让土地自愈。这让我对土地的生命力更加产生好奇。

P18-19

目录

序 土味人生

城市农夫手记

城市人还是庄稼人?从生手变新手

今日天气晴,日落时分下午六点半

和土地博感情,美好生活初体验

脚下踩着的,是实质的土壤,也是心灵的母土

谢天谢地:大地赐予人类的礼物

阳光、土地与劳动:一种就上癮的上班族农夫

农药不农药?陈老伯的卷心菜与虫鸟们的心声

.You are what you eat!创造可食的地景

从菜田到家园,窗边的风景Window Farm

以草养菜,以地养地

建构菜园骨架:菜畦与水路的设计

不必弃业一样从农,从自家方圆5千米开始

到农家住一晚

Arnhta农庄

夏耘自然生活农庄

藏机阁安居乐活村

世丰果园

蜂之飨宴

实作篇:

11种顺利种到大的蔬菜种植简易记录

白萝卜/糯玉米/秋葵/马铃薯/四季豆/卷心菜/萝蔓莴苣/台湾藜/

胡萝卜/甜菜根/左手香

野菜篇:

路边的野花采来吃

埃及三叶草/灰藿/龙葵/兔针草/假吐金菊

残菜篇:

蔬菜的生命故事

种菜基本配备

序言

初秋,明显感受到日夜的温差,于是愉快地结束了3个月的酷暑休耕期,我的日常工作表中又再度安插了“耕种时间”。再度挥起锄头,感受久违的、大汗淋漓的畅快!

挥动锄头、踩下铲子、捧起松软的土壤,大量的汗从发际、背部、前胸、四肢流下,土壤的芬芳扑鼻香,我同时获得欣悦与平静感。

刚开始,我耕种,是有许多远大目标想实践。譬如,在吃的方面至少要达到半自给自足的程度、要自家采种、要实践无农药无肥料的种植方式、尽到环境责任等等。耕种的过程中,我真的觉得自己实在想太多了,原来种菜不必有这么多宏伟目标,而且若要达到自给自足的程度,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些在书中内文都会再提到。

现在,我耕种,一是因为我很享受在菜园里遇到的自然法则。有时我种的菜会失败、被虫吃光,这是因为我选择的季节不对或者种法不对,这是自然的法则。有时我种的菜会大丰收,比预想的还要肥美丰硕,这是因为我刚好提供了该作物最喜欢的生长环境,于是我对天大笑:“为何对我这么妤?”

其实根本不是老天好不好,而是自然的法则。自然的法则,无分别心地呈现出一切,我则要学着观察与接纳。  .

种菜把我拉回当下,与此时此刻共处。

现在,我耕种是为了锻炼身体。在阳光下劳动、流汗,让我身体变健康了,直到夏天休耕期,因为常受邀至各地参加讲座,超低溫的室內空调造成的温差才会又让我再度感冒。

在这一年内,我还是充满斗志地试验了各种无肥料的懒人种菜方式,在书中以手绘跟图文的方式呈现。由于手边资源不足,没办法随时取得一堆厚厚的稻草、堆肥之类,玩奢华的覆盖物种植法,所以我只能顺势调整、再加点自创的手法,在书中会有详细的手绘图做说明。

所谓懒人种菜,初期还是很累,一点都不能偷懒,然后接下来的维护阶段……还是没办法偷懒,因为强势的杂草还是要定期清除,只留下温和的杂草,如果都不管,就会变成野地,放生了!我曾经借口连续的雨季,只能在家休息,结果强势杂革趁机绝地反攻,原本规划完善的菜畦也就这样沦陷了。懒人种菜对我而言恐怕只是一场梦吧!

还是隔壁的农友老伯比较实在:“你今天除(草)一点点、明天除一点点,菜畦就很干净。如果一个礼拜想花一整天来除,就失控了。”今年8月,我的菜园租约到期,决定从租两块减为租一块,这样也许就可以更集中火力照顾吧。

租约到期,何必续租?反正都已经体验过了不是吗?但我已经跟种菜产生了无法切割的情愫,回不去了……思……这样说很怪,应该说,劳动流汗让我心安,汗水耕耘换来食物让我懂得感激。  它对我而言已经有点像是别人生活中一定要具备的慢跑、散步、喝茶、品酒等,算是组成生活元素的一部分了,我希望我这辈子的生活里,能够持续有土地与生命力相伴.所以,现在我的主要生活构成元素包括:遛狗、喝茶、听音乐、散步、采访、写作业、拍照、演讲……以及……种菜!(笑)

在这本书中,我还采访了几位以农为生活重心的朋友,有的已经找到生活的节奏、有的因刚从事农业,还在努力摸索中,但都有其精彩的故事。

我也在书中记录下自己在租地种菜之前就培养的小兴趣一一利用残菜(煮饭时,切菜剩下的部分)加水,就可创造出暂时性(一周到数月都有)的宜人免费小盆景。

另外,让我们主编捧腹的章节,就是我尝试吃野草(野菜)的部分吧!我一直幻想着,如果我的菜园都是生命力强健的野草,那就没什么好照顾的,只要到菜园里面走一圈就可以采好几盘菜了吧!事实是,如果都没有照顾,我就只有鬼针草这道菜可以吃(偶尔可以凑出一盘龙葵)。尝了几种野草之后,我终于知道为什么野草会是野草,端不上餐桌,有的是太粗糙、嚼好久,有的虽然很好吃,但是挑叶过程实在太麻烦,挑到肚子咕噜叫都还是一小撮,难怪大家还是纷纷投靠小白菜了。

为了证明半农生活不是我一人在唱独角戏,我轻易找到了3位种菜资历2—5年的上班族农友,年龄分别是30、40、60岁,忙着在职场上镀金的同时,也不忘在生活中沾点土味。他们朝九晚五,却可以把自己的菜园照顾得很好(至少比我的菜园专业多了),通过耕种,他们对职场及家庭也是积极面对。

这阵子还蛮鼓吹弃业从农的,但我觉得这种行为还是不宜冲动。就像不一定非得出家,入世修行者更让人钦佩;在职者不一定非得弃业,不必立刻回乡,一样可以感受土壤的芬芳、体验耕种带来的抚慰。只要在家方圆lo千米內有地可耕即可,这样就没有压力,会用轻松的心情来种菜,才有办法体验自然的法则。

现在是美好的秋季,lO月即将来临,我的新尝试是将采收下来的洛神花(玫瑰茄花)做成蜜饯,不但可以直接食用、泡茶,还可以切碎混到面包机制作的吐司里面。如果没有租下菜园,我可能还没有机会接触酵素、蜜饯、果酱等,大自然实在太有趣了!

不论是假日农夫、都市农夫、退休农夫,或者像我这种三脚猫农夫。这辈子,一定要当一次农夫,放下键盘、绑上头巾、拿起镰刀与锄头,畅汗开怀于土地之中!

内容推荐

林黛羚著的《这辈子一定要当一次农夫》讲述了:从一位绿住宅的作家转变为在日头下、大地上种田的农夫,为了想更了解脚下的这块土地,除了承载一栋栋的房子,它还说了些什么?阿羚这次放下采访者的角色,学习了朴门农法及秀明农法后,决定挽起裤管,下田种菜!

租地种菜、过半农半工的生活一年多,给予她极大的身心灵震撼和洗礼!

这场从菜园到餐桌的绿色旅程,她坚持不用农药、不施肥的自然农法,土地回馈她的,除了无农药自然栽培的蔬菜佳肴外,还有许多茫茫人海中学不到的人生智慧!

与其在不了解自己能耐及土地的情况下贸然买地开垦,不如先租地种菜

选择不用农药、不施肥的自然农法,获得的是无形的心灵感受及有形的甘甜好滋味!

风从哪里来?太阳几点出来?日头何时落?种菜让人学会如此真实地活着!

从市民农园出发,适合小社区小城镇发展的可食用风景!

无农药、无肥料蔬菜虽然长相不美,却能让人吃到土地真正的味道!

每天晒太阳半小时,可以固钙排毒、挖土除草练肌肉,运动的同时又种出让自己安心的食材!

编辑推荐

林黛羚著的《这辈子一定要当一次农夫》是台湾开卷好书奖2013年度好书。作者从一位绿住宅的作家转变为在日头下、大地上种田的农夫,为了想更了解脚下的这块土地,除了承载一栋栋的房子,它还说了些什么?在这本书中,作者放下采访者的角色,学习了朴门农法及秀明农法后,决定挽起裤管,下田种菜!这场从菜园到餐桌的绿色旅程,她坚持不用农药、不施肥的自然农法,土地回馈她的,除了无农药自然栽培的蔬菜佳肴外,还有许多茫茫人海中学不到的人生智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这辈子一定要当一次农夫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黛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285812
开本 12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家庭家居-家庭园艺
图书小类
重量 0.598
CIP核字 2016072688
中图分类号 S63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0
18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自由之丘文创事业授权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