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碧血丹心(毛泽东和他的麾下将领)/共和国风云纪实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重温毛泽东和他几十位爱将的非常岁月,讲述鲜为人知的交往细节。

毛泽东对萧华说:“你我都犯杀气。当了一回共产党,我家死了六口,你家死了四口。”

毛泽东对身边的人说:“林彪现在不管事了。”

……

高宝新编著的《碧血丹心(毛泽东和他的麾下将领)》真实再现毛泽东和他身边爱将的非常岁月,讲述他们与伟人毛泽东亦师亦友,胜似家人的交往细节。本书还收录大量取自军史馆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图文并茂地全面揭秘一代伟人毛泽东传奇的一生。

内容推荐

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一代领袖毛泽东都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领导艺术,赢得了广泛的支持与拥戴。他如磁石般将许多优秀将领吸引在他周围,心甘情愿地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与生命。萧华、张宗逊、陈伯钧、宋任穷……这一个个名字如明星般在岁月的丰碑上熠熠生辉。

《碧血丹心(毛泽东和他的麾下将领)》以大量权威资料及珍贵照片,通过纪实手法独家披露了毛泽东与萧华、张宗逊、陈伯钧、宋任穷等麾下爱将的交往细节,再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战略家的远见卓识,革命家的宽广胸怀和领袖的雄才大略。

《碧血丹心(毛泽东和他的麾下将领)》由高宝新编著。

目录

第一章 “你一时司令,一时政委,一时山东,一时东北,出息好大呦!”——毛泽东与萧华上将

 毛泽东踱到萧华跟前,声音十分沉重:“你我都犯杀气。当了一回共产党,我家死了六口,你家死 了四口”

 在兴国,萧华第一次见到毛泽东

 “你就是那个很能干的萧华?”

 罗荣桓怒不可遏:“他是毛委员亲自调来的,怎么成了‘AB’团?”

 萧华组织演出,毛泽东评价:“如果和长沙、南昌那些戏园子唱对台戏,他们准唱不过你们”

 大渡河边,“二华”勇猛冲杀,毛泽东昂首跨过泸定桥

 危机关头,毛泽东派萧华当信使

 萧华看着毛泽东把辣椒粉撒在梨子上有滋有味地吃着,不禁瞪大了眼睛

 直罗镇战役,萧华英勇保卫毛泽东

 东征渡河,“福将”萧华负伤。毛泽东诙谐地说:“这次你的运气不好”

 毛泽东给萧华去电:稍等几天,王新兰很快赶到

 萧华在东北连战连捷,毛泽东三贺萧司令

 在新开岭,萧华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毛泽东亲自起草电报:“庆祝你们歼灭敌人一个师的大胜利。望对有功将士传令嘉奖!”

 “你们出去,就是要让世界看看,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毛泽东派萧华出使东欧

 “要重视二华!”

 “若还未睡,可否到舍下一叙?”毛泽东夜请萧华

 回忆跟随毛泽东走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萧华含泪写就不朽史诗——《长征组歌》

 “我萧华能有今天,完全是党、毛主席的教育和培养”

 “要保护萧华!”

 国庆二十五周年观礼人员名单第三次送到毛泽东手里,他拿起笔,亲手添上了萧华、刘志坚

第二章 “你是姜太公的老乡呀!”——毛泽东与张宗逊上将

 初见毛泽东,张宗逊为毛泽东充满激情和智慧的讲话打动

 “你是姜太公的老乡呀,姜太公钓鱼于渭水嘛”

 跟随毛泽东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门庭冷落,张宗逊主动探望

 毛泽东一见面,高兴地说:“张宗逊你倒好,革命把你由南方送回了家”

 毛泽东言传身教,张宗逊深受启发

 张宗逊搞新式练兵,毛泽东极为重视

 沙家店大捷,毛泽东很兴奋:“这仗打得好!”

 张宗逊推广郭兴福教学法,毛泽东闻讯批示:“此等好事,为什么不告诉我?”

 “张宗逊上哪里去了?”

第三章 “为红军庆得干才”——毛泽东与陈伯钧上将

 毛泽东的讲演震撼了年轻的陈伯钧

 毛泽东赞许地打量着比自己小一半的红军战士,夸奖他人小志气大,有革命抱负

 “要尊重袁营长,注意和他们搞好关系”,毛泽东派陈伯钧争取袁文才

 危险中,陈伯钧受命护送毛泽东去茶陵

 陈伯钧误伤战友,毛泽东救了他:“不要你偿命了,但要打40大板”

 陈伯钧浴血阻敌,赢得“铁屁股”美名,毛泽东高度评价:“为红军庆得干才”

第四章 “你们的意见是对的,一定要坚持正确的主” ——毛泽东与宋任穷上将

 宋任穷找到了毛泽东,将密信和剩下的银元都交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派宋任穷到袁、王部任职,“给山大王当党代表,不要想不通”

 宋任穷听从毛泽东的意见,留在井冈山

 毛泽东惋惜地对宋任穷说:“对干部团的学员用是要用的,但这样用不行,以后要注意”

 面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宋任穷教育大家坚决北上

 刘志丹牺牲,宋任穷向毛泽东报告:“28军的同志们如同刘志丹在世时一样听从指挥”

 “宋任穷现在何处,请回电!”

 毛泽东叮嘱宋任穷:“你们要搞好团结,密切合作,共同把云南建设好”

 宋任穷受命组织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毛泽东指示:“写字,先得学写正楷,再学写行书,然后再练草书”

 “要尊重苏联同志,刻苦虚心学习。但又一定要破除迷信,贾桂(奴才)是谁也看不起的”

第五章 “郭化若是我们共产党的秀才” ——毛泽东与郭化若中将

 毛泽东逝世,郭化若痛赋挽歌

 “我们极盼望您回来继续指引我们同黑暗势力进行斗争,使敌人迅速崩溃死亡,使革命得到全国胜利。”郭化若写信请毛泽东回红4军

 毛泽东看了郭化若写的材料,笑着说:“不愧是我们的秀才啊!论能力,干个师长没问题”

 “中央的精神”不能顶抗,又不能执行,毛泽东教郭化若作“推”字文章

 郭化若建议组建工兵队,毛泽东说:“化若算是知道我在想什么”

 “你出的尽是大主意,好主意。”毛泽东批准成立无线电队

 先打弱敌还是先打强敌,毛泽东借《管子》讲道理

 郭化若两次发现敌军之间的间隙。研究作战方案时,毛泽东总是说:“化若同志先说吧”

 “共产党人有两条原则,一是相信党,一是相信群众。”毛泽东既是安慰郭化若,也是在安慰自己

 两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张国焘却要搞分裂,毛泽东让郭化若当信使

 “你是去办抗日的学校,很重要嘛,现在革命的形势发展很快。”郭化若成了军事教育专家

 郭化若总结军事教育经验洋洋洒洒万言,毛泽东请他作自己的“顾问”

 毛泽东与郭化若谈读书,“读书要精读,还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新哲学会成立,毛泽东用稿费摆宴庆贺

 毛泽东指示“务把军事理论问题弄出个头绪来”。郭化若潜心研究战略问题,编写《抗日战争丛书》,并写作了我军第一部军事辩证法著作《军事辩证法》

 毛泽东对郭化若说:“蒋介石是靠黄埔军校起家的,你也是黄埔出来的,可以利用同学关系做说服工作,扩大抗日力量。”郭化若发起成立延安黄埔同学会

 “你的问题我同陈云同志说过,他也赞成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毛泽东帮郭化若卸掉枷锁

 毛泽东放下锄头,挥挥手认真地说:“我要参加开荒。我只开一亩地,不多不少我还 能自己动手,决不要人代耕”

 郭化若写了《孙子兵法初探》,声名鹊起。毛泽东表扬:“郭化若是我们共产党的秀才,是专家学者”

 郭化若抱病看望从重庆谈判归来的毛泽东,毛泽东微笑着问:“国共两党签订了《协定》,你的看法如何?”

 警备上海,出了个“南京路上好八连”,毛泽东亲题《八连颂》

第六章 “我们现在也有华佗,傅医生就是华佗”——毛泽东和傅连暲中将

 “你就是傅医生吧?我听说过你的事。”毛泽东看望“红色医生”

 “用‘福音’的名字,能够从药品上帮助红军,这就很好。”毛泽东指示医院暂不更名

 傅连暲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为毛泽东订报纸,顺便还捎上了一箱赚得的军用地图

 傅连暲创办“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看护学校”,毛泽东亲自听课

 毛泽东问:“蒋介石的军队打来了,你怎么办?”傅连暲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跟主席去瑞金!”

 傅连暲星夜兼程180里从瑞金飞奔于都,毛泽东康复后感叹“傅医生就是华佗”

 长征途中,傅连暲不慎跌下山道,毛泽东派人送来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

 保安重逢,毛泽东喜出望外,他连声说:“傅医生,你还活着,还活着!”

 “天底下哪有万事不求人的事”,毛泽东支持傅连暲分科

 毛泽东给中共中央组织部写信:每三个月给傅连暲家寄一些钱

 “我看你可以入党!基督教徒成为共产党员,这很有教育意义,很有说服力!”

 延安整风,有人逼迫傅连暲承认走“上层路线”,毛泽东大手一挥,“什么上层路线?这是他的工作需要”

 傅连暲给毛泽东写信,要求死后将骨骼留作标本,毛泽东回信:“来信悉,很感激”

 毛泽东批示:“傅连暲被迫死,亟应予以昭雪”

第七章 “我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毛泽东和王诤中将

 毛泽东亲自任命王诤为红军无线电队队长,自此红军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王诤侦听到敌军动向,毛泽东连声称赞说:小报务员解决了大问题

 毛泽东亲自任命王诤为军委第3局局长,负责红军的通信工作

 毛泽东高度评价王诤的功勋,称他为“我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

 王诤请来毛泽东给电台人员做思想工作

 毛泽东亲自为《通讯战士》题写刊名,后来又题词“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王诤自力更生创办通信材料厂,毛泽东题词:“发展创造力,任何困难可以克服,通信材料的自制就是证明!”

 王诤主动要求处分,毛泽东批示:已经检查认识错误,就不要给处分了

 王诤率领军委三局秧歌队给毛泽东拜年

 王诤见缝插针,请毛泽东给大家讲话

 “文化大革命”期间,王诤铁骨铮铮,遭受迫害,毛泽东批示:王诤同志是有功的,处理要慎重

第八章 “祝贺你们的胜利,在朝鲜你们很苦哇” ——毛泽东和杜平中将

 为了在朝鲜前线浴血奋战的志愿军全体将士,不胜酒力的毛泽东把杜平的敬酒一饮而尽

 与毛泽东接触的三次亲身经历

 毛泽东对杜平说:“回去告诉德怀同志,林彪现在不管事了”

 杜平坦言陈词,毛泽东收回成命

 毛泽东亲授机宜,杜平不辱使命,谈判胜利

第九章 “好嘛!就拿他们去守南大门去”——毛泽东和吴瑞林中将

 初见毛泽东,吴瑞林激动得只说了一句话:“毛主席好!”

 在中央党校学习,吴瑞林一语震惊四座,“我想给毛主席提个意见”

 第一个报名要求到抗日前线去,受到毛泽东表扬。吴瑞林架双拐指挥战斗,“吴瘸子”威震敌胆

 吴瑞林主动抢占丰台,卡住了北平敌人的脖子。多年后,毛泽东仍然记忆犹新地说: “你们军不是在丰台打过傅作义的坦克吗?”

 吴瑞林受领“政治任务”,毛泽东赞叹:“61个小时,你们动作好快呀!”

 毛泽东请吴瑞林进中南海,与他促膝长谈3个小时,高兴地称赞:“是你们军首先突破敌人号称铜墙铁壁防线的‘三八线’”

 毛泽东问彭德怀哪个军对美军吃得透些,彭德怀回答:42军。毛泽东说:“好嘛!就拿他们去守南大门去”

第十章 “莫文骅做的对,有原则性”——毛泽东和莫文骅中将

 从闻名到见面,历经十年

 莫文骅与李特针锋相对,毛泽东指示“莫文骅做的对,但要注意策略”

 “对红军的干部战士都要好好地培养”,毛泽东叮嘱莫文骅

 红大开课,毛泽东和其他“教授”们步行几里路来授课,莫文骅悉心聆听毛泽东的教诲

 莫文骅为违纪的部下求情,请毛泽东“收回成命”

 与毛泽东一起研讨《战争论》,毛泽东来信:请为《论持久战》提意见

 毛泽东望着莫文骅,笑着说:“你比斯大林还高明啊!”

 “过几年就好了,到底还年轻啊!”

 毛泽东裁断:“莫文骅检讨了,你们也要检讨嘛!”

 莫文骅为自己立座右铭“深知慎处”

 在毛泽东的家宴上,莫文骅请毛泽东题写关名

 毛泽东为政治学院校刊题写刊名,并指示“地方干部到莫文骅管的政治学院学习”

 毛泽东一句“莫文骅似乎不算坏人”保护了莫文骅

第十一章 “我们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毛泽东和杜义德中将

 毛泽东风趣地说:“我们已是老相识了。你是徐向前的高参,我没有记错吧?”

 “我们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上党战役,杜义德立下首功,毛泽东说:“你们在前线打得好,我就安全一些”

 毛泽东高兴地说:“上甘岭战役打得好!这是关系全局的胜利”

 “海军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搞好团结是关键”

第十二章 “你们办了一件大事”——毛泽东和张经武中将

 毛泽东亲自任命张经武为军事联络官

 和平解放拉萨的协议签字,毛泽东高兴地说:“你们办了一件大事”

 毛泽东把一封亲笔信交给张经武,说:“你把这封信亲自交给达赖喇嘛。还有什么困难吗?”

 毛泽东回电:“必须尽一切努力维护协议”,张经武履险赴难,直入布达拉宫

 毛泽东致信达赖,欢迎他来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张经武以多病之躯,护送达赖进京

 我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代表毛主席,给你们布施

第十三章 “这个青年很进步,是个好苗子”——毛泽东和张学思少将

 毛泽东称赞张学思,“你能来延安,不简单哪!”

 “敌后你能去吗?那里比延安更艰苦啊!”

 “你干海军好哇!中国的领海需要海军来保卫”

 双方争执不下,毛泽东批准了张学思的建议

 “想不到,这么一位海军的干才,被他们活活整死了,可惜呀!”

第十四章 “洛阳才子”——毛泽东和雷英夫少将

 “你们青年人来参加革命,就一定要代表老百姓的利益”

 毛泽东对代总参谋长滕代远说:“等他毕业,调我身边工作,就当参谋。

 周恩来替叶剑英物色参谋,毛泽东说:“我给你推荐一个18岁的娃娃,叫雷英夫”

 毛泽东看望雷英夫,笑着说:“叶参座舌战群儒为党立了大功,这中间也有你的一份功劳嘛!”

 初识党内政治斗争风雨。林彪训斥雷英夫,毛泽东批评林彪

 滕代远煞有介事地压低了声音:“康生你要注意,他是毛主席推荐的人”

 毛泽东表态:“针锋相对,寸步不让。马上晋升雷英夫为上校军衔,如果他们还嫌低的话,就晋升为少将”

 毛泽东笑着拍了拍雷英夫的肩膀说:“我看你下部队锻炼没有白去,有收获”

 毛泽东满意地说:“我们的参谋素质不错嘛,准确及时,倚马可待”

 雷英夫断定蒋介石在搞心理战,毛泽东看过电报后批示“同意”

 “不要紧,你这个先生当起来并不难”

 毛泽东突然发问:“你们看达赖叛逃是好事还是坏事?”

 “洛阳才子回了孟津老家就交白卷吗?”

 “别要不要的嘛,写就写能要的”

 听完雷英夫的分析,毛泽东若有所思地说:“如此说来,这一仗是非打不可的”

第十五章 “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敢不让你这个司令员住,说明你是人民的军队!”——毛泽东和贺晋年少将  /363

 毛泽东一句“你还是当你的师长”,贺晋年轻装上阵

 “我给你写个命令吧,空口无凭啊!”贺晋年出任红二十七军军长

 “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敢不让你这个司令员住,说明你是人民的军队!”

 毛泽东命令贺晋年:“你们此行绝不是做样子,‘何’来必打!”

 为鼓励贺晋年,毛泽东手书“艰苦奋斗,不屈不挠”

第十六章 “8341部队是一支好部队!” ——毛泽东和张耀祠少将

 第一次站岗就在毛泽东门口

 红军攻克遵义,毛泽东站在板凳上即兴演讲,张耀祠警惕地守卫着毛泽东

 张耀祠出任中央警卫团团长,组建8341部队,负责警卫毛泽东安全

 亲历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一起游泳

 “我们的党真是多灾多难!”南巡列车上,毛泽东与张耀祠推心置腹

 滴水洞毛泽东隐身11天,张耀祠紧随左右

 “打个电话,通知李德生他们到丰台车站开会。”张耀祠护卫毛泽东闯险关

 “你接触林彪才两次,我和他的来往比你多。”毛泽东安慰张耀祠

 毛泽东下结论:“8341部队是一支好部队!”

后记

试读章节

在兴国,萧华第i次见到毛泽东

1929年1月1日,在蒋介石的严令下,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集中6个旅3万多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会剿”。

为打破敌军的“会剿”,进一步扩大红军根据地,1929年1月4日,红4军前委召开湘赣边特委、红4军和红5军军委,一些县委及红军纵队以上干部参加联席会议。会上传达了中共“六大”决议,毛泽东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指出应充分利用蒋桂战争即将爆发的有利时机,除留一部分红军在井冈山坚持斗争外,主力应打下山去,在更广大的地区内展开游击战争,使武装斗争的烈火在更广大的区域里燃烧起来。与会代表赞同毛泽东的意见,会议决定:由彭德怀、滕代远率红5军主力与第32团坚守井冈山,毛泽东、朱德带领红4军主力及军直属队向赣南进军。

1929年2月,为了策应朱毛红军外线作战,兴国党组织又发动了第二次武装暴动,占领了兴国县城。为红军东进赣南闽西准备了条件。

4月中旬,毛泽东率领的红4军第3纵队从于都出发,经过赣县的江口、于都的峡山,浩浩荡荡开到了兴国县城。

兴国城沸腾了,穷人的队伍来了!劳苦群众奔走相告,箪食壶浆以迎红军。大街上人头攒动,彩旗招展,真比过年节还要热闹。萧华也兴高采烈地夹在人流中间,抬着各种慰劳品来到红军驻地拥军。

毛泽东来到兴国后,住在潋江书院的文昌宫。还没有安顿好,大家便争先恐后涌来,他们要看一看毛委员究竟是个什么模样。一时间,偌大一个书院被挤得水泄不通。

萧华个小又机灵,他在人缝中三下两下,便挤到了最前面。此刻,毛委员正站在文昌官的台阶上,跟县委负责人亲切地交谈着什么,他的脸上充满了笑意,眼睛眯缝着。萧华的心激动得怦怦直跳。

文昌官前人越聚越多,秩序有些乱了,县委领导征求了毛泽东的意见,宣布明天召开一个群众大会,让毛委员和大家见见面,讲几句。

第二天清晨,城边的鸡心岭上红旗飞舞,五千多群众挤满了整个鸡心岭的大草坪。当毛泽东和红3纵队的干部们走上临时搭起的主席台时,会场上的掌声和欢呼声响成了一片,许多老表流下了兴奋的泪水,人们拼命伸长了脖子往主席台上望着。

萧华早早就来了,他抢占了一个有利的地方,离主席台很近。这时,他随着大家使劲地鼓着掌。

毛泽东在台上站定,向大家挥了挥手,草坪上顿时安静了下来。毛泽东开始讲话了,他要讲讲“工农革命”的问题,他的声音非常洪亮:“我们天天讲革命。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革命?就拿我们农村来说吧,地主人少地多,农民人多地少,不平等,所以就要革命。革命究竟要革谁的命呢?一句话,革反动派的命。反动派是些什么人呢?反动派就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大资产阶级、军阀恶棍和土豪劣绅,他们就是我们的大敌。革命靠谁来革?不靠天,不靠地,就靠我们自己,靠劳苦工农。怎么个革法呢?蒋介石手里有枪有刀,刀枪干什么用?是要杀人的,杀我们工农大众的!咱们赤手空拳行不行?不行。就说打狗吧,你手里也还得有条棍子,有块石头,手一举,狗才会夹起尾巴逃走……”

毛泽东借助着手势,讲得形象、生动,又十分风趣,不时引来一阵阵开心的笑声。萧华瞪大眼睛,静静地听着,他要把毛委员说的每一个字都刻在脑子里。

毛泽东正讲着,忽然,“轰!轰!”天边响起一阵震耳欲聋的雷声,接着,豆粒大的雨点落了下来。毛泽东挥动了一下手臂诙谐地说:“这雨下得好哇!你们大家看,革命一来,年景都变,变得风调雨顺了,老天爷也拥护革命了……”

台下响起一阵笑声和热烈的掌声。这时节,江西正值春旱,几十天滴雨未下,秧苗眼看就要干死,对种田人来说,这一场雨,真是喜雨啊!

毛泽东讲完话,县委的同志宣布了废租废债的决定。雨停后,干部们领着大家当场焚烧了一堆堆田契债券。

当烈焰熊熊燃起的时候,这些被田租债务压得抬不了头、直不起腰的泥腿子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发自心底地感激共产党。从此,革命点燃的星星之火迅速蔓延成燎原之势,席卷了潋江两岸。

在毛泽东的热情指导下,兴国县委筹备成立了兴国第一个红色政权——革命委员会,修改颁布了《兴国革命委员会政纲》。在革命委员会成立的大会上,毛泽东亲手将兴国革命委员会的朱红大印交给革命委员会第一任主席“赤脚佬”萧芳全。

在潋江书院,毛泽东亲自起草了《兴国土地法》。为了培养土地革命骨干,使土地法能够得到正确的贯彻实施,毛泽东主持举办了共有40多人参加的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萧华是这个训练班最小的学员,年仅13岁。

训练班就开设在潋江书院的崇圣祠。教材大部分都是毛泽东亲自编写的。学员们都佩戴着训练班发的一个红布条印的出入证,文件袋、饭袋、灯笼自备,晚上在崇圣祠的小楼上睡草铺。由于纸张缺乏,萧华就和别的学员一起,从国民党县党部丢下的废纸堆里找来一些红、绿纸和表格纸,翻过来印讲义。

每天清晨,旭日初升的时候,学员们就在毛泽东和红4军第3纵队司令员武中豪、政委蔡协民的带领下,一起到雨坛垴树林前的草坪上散步、早读、唱歌。毛泽东每次上课时,萧华都被深深地吸引着,他觉得毛泽东的言谈举止中充满了一种无形的魅力。

一次在课堂上,毛泽东讲到破除宗族观念的时候,指着大厅一尺多高的门槛说:“你们看,土豪劣绅就好比是祠堂里的那个石头门槛。要是没有这个门槛,我们不是可以更自由地出出进进吗?” 还有一次,在传达中共六大决议时,毛泽东用生动的比喻,阐明了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他说:“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随时随地都要念叨‘争取群众’,这是共产党的护身法宝,是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法宝。丢掉这个法宝,革命就要失败,共产党就一事无成……”

这句话深深地铭刻在了萧华的心中,很多年后仍念念不忘。

年轻的萧华在训练班里,亲耳聆听着毛泽东的教诲,慢慢地他懂得了许多深刻的大道理。

不久,敌人向兴国逼近,战事发生了变化。红4军党委研究决定,毛泽东率领红4军经宁都向闽西转进。

离开兴国时,毛泽东留下了李春华、胡炳田两个红军干部继续在兴国工作,由李春华任兴国县委书记。胡炳田负责筹建临时团县委,并担任第一任团县委书记,萧华任团县委组织委员。P4-7

后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纪念这一重大盛事,长征出版社决定出版“共和国风云纪实”丛书,《碧血丹心》在出版之列。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除参阅了大量有关的文献、回忆录、传记及相关资料图片外,还得到了长征出版社原副总编陈锡祥从人物选取到结构设计给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并对本书进行了认真的勘正和增删,于飞翔、张永超对该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劳,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错讹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给予批评指正。

作者

2011年1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碧血丹心(毛泽东和他的麾下将领)/共和国风云纪实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宝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征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15943501
开本 16开
页数 389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38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2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5
175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3:4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