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史丰收数字传奇
内容
编辑推荐

您听说过史丰收吗?您学过史丰收速算法吗?本书全面记述了史丰收发明速算法的曲折成功之路,以翔实的材料、生动的笔触,既真实地记述了史丰收的数字传奇人生,又折射出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变革,是激励广大青少年立志成才、创新思维的好读物。

内容推荐

你听说过史丰收吗?你学过史丰收速算法吗?

早在70年代末,史丰收已是位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

史丰收14岁就成功地发明了速算法,一看算式就一口报出答案,速度超过电子计算器,在关中平原被誉为“神童”。

1978年他被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1979年他的《快速计算法》一书发行两千多万册。应广大观众要求,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多次播出史丰收速算法电视讲座。

1987年他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邀请,向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四届大会的158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和科学家演讲了速算法,被该组织誉为“教育科学史上的奇迹,应向全世界推广”。他先后赴美国、法国、加拿大、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讲学,所到之处皆引起轰动,刮起“史旋风”。

长篇纪实文学《史丰收数字传奇》。全面记述了史丰收发明速算法的曲折的成功之路,生动展示了26年来他呕心沥血推广速算法的艰难历程,并首次披露他成名之后的忧郁与面临新的人生挑战。

本书还讲述了周培源、吴有训、华罗庚、杨振宁、陈省身、闵嗣鹤、赵慈庚、程民德、丁石孙、陈景润等一批著名科学家、数学家对史丰收的热情帮助,记述了方毅、李铁映、宋健、王光美、杨海波、周南、李沛瑶、李灏等领导同志对史丰收的大力扶持。史丰收能取得速算法的“丰收”,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培育。

这本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材料,生动的笔触,既真实地记述了史丰收的数字传奇人生,又折射出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变革,是激励广大青少年立志成才、创新思维的好读物。

目录

序一 史丰收速算法:当代数学领域的一大发明

序二 学习史丰收同志的创新精神

序三 史丰收为什么能创造出“史丰收速算法”

第一章 两宜镇童话(1956—1971年)

·关中平原出了个“神童”史丰收,爷爷说孙子是从华山水池里捞来的。淘气的丰娃做出一件件荒唐事

·丰娃上课爱提怪问题。“能不能从高位算起”,十岁史丰收异想天开,揭开发明速算法帷幕

·史丰收掉进了数字的大海中,如醉如痴,人们称他“疯娃”,奶奶说“丰娃不疯”。一天他惊呼“找到了!”

·生产队分红薯,小“神童”初露锋芒。史丰收责问自己“到顶了吗?”

·岳校长“誓让奇葩放异彩”,速算法“气坏计算机”。西北大学教师帮助总结,史丰收速算法问世

·速算法惊动古城,小“神童”保送西北大学附中。为“秘诀”丰收受孤立,刘致和北京荐英才

第二章 京城群贤惜新秀(1972年)

·赵慈庚初荐丰收受挫。遨游群星灿烂的中国古代数学王国,激起史丰收壮志雄心

·京城表演速算法,幸遇吴有训、宋健。数学奇才陈景润为史丰收出题,竟被当成“疯子”轰走

·小丰收“班门弄斧”,速算法击败大数学家铁算盘。一代大师华罗庚提出三点期望,史丰收为之拼搏33年

·北大教授热心相助,带来新希望。闵嗣鹤悲壮人生,深深震撼史丰收

·丁石孙执笔总结《史丰收心算法》。周培源留才受阻,史丰收黯然离京

第三章 突出重围(1973—1978年)

·从讽刺漫画到四门功课不及格,史丰收走出迷茫,要做笔直向上的钻天杨

·大字报《谁在精心培养修正主义苗子》矛头上挂下联。史丰收身处逆境,经受批林批孔风浪冲击

·高中毕业,史丰收赴小学搞试验。中国科学院来函欲调,好事多磨

·一场“反击右倾翻案风”,史丰收停发工资,被迫回乡务农

·凤凰落架不如鸡。史丰收落难受欺,爷爷死难瞑目,母亲突然失明,问老天这是怎么回事

·高考受挫,大年初四史丰收顶风冒雪,重上北京,踏上改变命运之路

第四章 春天里的丰收(1978—1986年)

·中国科学院专家对速算法做出鉴定。方毅副总理批示,史丰收破格上大学

·《快速计算法》发行2000万册,中央电视台连播讲座,速算热席卷全国

·人怕出名猪怕壮。史丰收遭受白眼,杨海波主持公道

·《快速计算法在育英》情况调查引起中央重视,华国锋批示,史丰收从合肥赶赴北京

·受聘北京实验二小校外辅导员,结识“国宝教师”霍懋征。从霍老师身上丰收领悟做人真谛

·史丰收进京无门,王光美致信段君毅,要用儿子刘源户口换取史丰收进京

·珠算与速算法结合,古老的算盘提速四五倍。史丰收应战日本珠算冠军,长中国速算界志气

·创建中国速算研究所,史丰收历时三年,培训骨干五千人

·真假李逵交锋记者会,史丰收奋起维权。京城第一起侵权案震醒社会,剽窃者被判刑八年

第五章 走出国门(1987—1990年)

·史丰收赴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演速算法,总干事号召在全世界推广。喀麦隆大使称:谁说第三世界没有人才?

·史丰收速算法侵权纠纷迭起,程民德等十位数学家联名上书。李鹏总理作出重要批示

·《史丰收速算法》出版,程民德总结其五大“重要创造”。为保护发明者权益,“史丰收速算法”正式命名

·《开发智能的奇迹》在香港发行,史丰收应邀讲学表演,速算惊香江

·我的根在中国。史丰收赴加拿大讲学获成功,谢绝高薪挽留,提前载誉归来

第六章 挥师深圳(1990—1993年)

·周南穿针引线,林若、李灏当场拍板,史丰收南下深圳。创立培训中心

·奶奶、母亲相继病逝。子欲孝而亲不在,

史丰收挥泪撰文悼慈母

·“速算大师”应邀访台,开拓两岸学术交流。从台北、台中到高雄,史丰收速算法风靡台湾岛

·当选民革中央委员,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胡锦涛幽默称“丰收来了就‘丰收”’。姜昆笔下的史丰收

·台湾培训中心成立,“丰收大厦”深圳奠基,普及速算法初获丰收。史丰收“丰收不忘节约”

·史丰收狮城摆擂台,巧借媒体造势。新加坡成立培训分部

第七章 启动智能工程(1994—1999年)

·全国少工委启动当代“智能工程”,在亿万少儿中推广史丰收速算法。速算法开发人脑功能探秘

·马来西亚培训分部成立,史丰收巡回演示刮起“史旋风”。教育部长苏莱曼表态要向中国取经,将速算法引入数学课堂

·全国推广普及史丰收速算法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李沛瑶称赞“深圳人有远见”。李沛瑶不幸遇害,史丰收吊唁长跪痛哭

·史丰收速算法编人《数学辞海》,同步走进小学数学、语文、思想品德教材。史丰收实现夙愿

·田纪云等15位领导任顾问,全国小学生首届史丰收速算法大赛举行。史丰收赴美国考察

·“史丰收速算法”发明权再爆纷争,史丰收忧郁住院。法律是公正的,杨某诉讼请求被驳回

第八章 压不垮的关中汉子(2000—2005年)

·11岁港童林以轩18.8秒算出100个个位数总和,打破世界纪录。丘成桐与史丰收“骂战”真相

·史丰收回乡休整,重温少年成长历程,返乡之旅成了励志之旅。教师节深情忆师恩

·与死神擦肩而过,史丰收大难不死,遗书变“贵书”。再度挑战人生极限,一册记述与抑郁症抗争的《史丰收日记》

·创造性思维结奇葩,史丰收智商大大高于情商。

速算法再度轰动法国

·杨振宁、陈省身对中国数学前景预测,对史丰收速算法寄予厚望。史丰收从幼儿抓起,从小学抓起,为走向数学强国夯实基础

附录

一 理解史丰收思考史丰收

二 把史丰收速算法推广开来

三 “史丰收速算法”是怎么发明的

四 小学时期的史丰收

五 我与史丰收同住一室的日子里

六 史丰收速算法大事记

后记 写出一个真实的史丰收

试读章节

关中平原出了个“神童"史丰收,爷爷说孙子是从华山水池里捞来的。淘气的丰娃做出一件件荒唐事

20世纪70年代初,关中平原飞出了一则传奇式的新闻:有个十三四岁的神童,腹有心算绝招,不管多少繁复的算式题,他只要看上一眼,手指一扳,就能一口报出得数来。哪把“铁算盘”都不堪与他比试,甚至电子计算器也得甘拜下风。

听到这一有鼻子有眼的新闻,不少人连连摇头道:这不过是神话而已!后来随着“神童”的行踪所至,从两宜镇到大荔县,从西安市到北京城,这个神话终于成了人们信服的佳话。

“神童”名叫史丰收,陕西大荔县人,是个长工的后代。到了70年代末,史丰收及其速算法已经誉满全国,名扬四海。他独创的快速计算法横空出世,颠倒了古往今来的数字运算程序,一律从高位计算,自成体系,独创一枝,运算简便、迅速,两个八位数相乘,一般只要三四秒钟,计算速度比世界著名速算家荷兰人克莱因快三倍,引起了中外的关注。1979年史丰收著的《快速计算法》在安徽问世后,全国二十几家出版社竞相再版,一年中出了两千多万册,远销香港、日本等地。成千上万封书信像雪片一样涌向报社、出版社、电视台,要求推广应用速算法。中央电视台遂通过电波、屏幕,将史丰收的速算法播到五湖四海。

一个年轻的农村娃为什么能创造出这般奇迹?有人说他爷爷是“经济人”,世代传有心算绝招。还有人说,史丰收从小跟着一个看瓜老头,老头无儿无女,却藏有速算的秘诀。每天夜里,他把丰收带到瓜田里,一边看管瓜果,一边教他速算。有一次正讲着,老头忽觉不适,忙从胸口掏出珍藏的速算秘诀,在朦胧的月光下交给了史丰收,老头就溘然长逝了。还有人说,他亲眼看到过史丰收有个长年跟着的小木箱,速算秘诀可能就藏在里面。

为了破解少年史丰收发明速算法的奥秘,1979年秋,《人民教育》杂志记者倪振良、刘堂江从北京赴史丰收家乡陕西大荔县采访。对于上述种种神奇传说,两位记者在报告文学《野花》(刊于陕西人民出版社《绿原》第一辑)中写道:

传说得何等神奇,其实,他爷爷大半辈子当长工,父亲则是个乡医,母亲是农民,都与数学绝缘,哪有什么祖传绝招呢?至于看瓜老头,更是无稽之谈。木箱倒有一个,那是进西安上学时,有个熟人见他无处放书,就找了几块木板,临时给他钉了一个小木箱,里面装的是书籍文具,并无什么秘诀。这样说来,快速计算法纯属史丰收个人独创?是的,他从十岁开始研究,成长成功就在这十余年间。

然而在史丰收家乡大荔县两宜镇,对丰娃的来历却另有版本。

两宜镇上了岁数的人说:“丰收这个‘神童’是从华山上捡来的。”

年轻人听了一笑了之道:“哪有这么回事!”

丰收的爷爷史应照却作证说:“是的,是我从华山清水池里捞来的。”

那是1955年的一天,丰收的爷爷史应照老汉随着浩浩荡荡的运口粮队伍,来到了百里以外的华山脚下。刚卸完车,老汉就跟着村里的年轻人攀登华山。

华山上有几座庙宇,庙里佛爷正襟危坐,老汉跪在菩萨前虔诚地磕了几个响头,又喃喃自语了几句,才走出庙来。庙前遮天蔽日的古树下,有一个天然的清水池,泉水潺潺,笑声朗朗,几位青年男女正在里面洗脸解暑,扬水嘻戏。史应照老汉也挽起裤脚,急匆匆走下池去。

老汉没有洗脸,没有嘻水,只是俯下身去,将两只手臂插进清澈的水里,一双粗大的手像小铁耙似的在池底摸耙了好一阵。突然老汉提起手里摸到的一个小玩艺儿,眼睛闪射出了惊喜的光芒,多皱的脸庞舒展了。他旁若无人似地自语着:“有了,有了。”

旁边的一个同村小伙子闻声,好奇地凑过一看,原来老汉掌心里摆着一枚圆圆的小铜钱,便笑道:“史大伯,一个铜钱,还值得那么高兴?”

“不,这不是铜钱。”说着,老汉忙把它攥到了拳心里,唯恐被人抢走似的。

“不是铜钱,难道是金币?”

“嗨,金子算得了什么?”

这么说,他捡到了比金子还贵重的东西?这一下,周围的年轻人缠住老汉不放了:“让我们瞧瞧,到底是什么宝玩艺儿?”

老汉甜眯眯地笑着,怎么也不肯亮给大家看。P1-3

序言

学习史丰收同志的创新精神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协副主席 庄逢甘

史丰收同志发明了“史丰收速算法”,这个方法已经编入了我国的小学课本,得到了很大的普及,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我想,学习“史丰收速算法”主要还不在学方法本身,更不是去死记硬背或者是单纯地死记硬背,首先是要学习他的创新精神。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对老师也是如此,不能认为老师讲的就是一切都对的。史丰收就敢于独立思考,为什么都要从低位算起而不能从高位算起?这样的问题,他的老师也答不清楚。科学的发展靠创新,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首先是要能提出问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不能片面理解尊师重道,要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辈比一辈好。

我们还要学习史丰收在研究速算法过程中的艰苦奋斗、孜孜以求和锲而不舍的精神。那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等着天上掉馅饼的人最后总是一事无成的,机会总是首先选择勤奋的人。史丰收勤学苦练的时候,家里连纸张和铅笔都买不起,然而史丰收却能利用一切条件进行他长期的研究,并取得成果。

这本《史丰收数字传奇》,全面地记述了史丰收发明速算法的创新精神与勤奋精神。我希望这两点精神能发扬光大,它必将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想这也是史丰收同志的愿望。

2005年11月

后记

《史丰收数字传奇》终于要出版了。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此时,采访与写作中的酸甜苦辣,一齐浮现在眼前。

初识史丰收

我认识史丰收是近几年的事,而他的大名早在1979年就知道了。

1990年,我在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了《历代聪慧少年的故事》,从孔夫子开始,末尾一个是史丰收,共写了两千多年中国历史上的100位神童故事。选材标准是要反映历史上名人少年时代的故事。书的最后一篇是《速算新星史丰收》。

十年后的一天,当时在电视台工作的小李费尽周折找到我,说:史丰收现在在深圳任速算法研究所所长,他要买《历代聪慧少年的故事》这本书。当时出版社与新华书店已没这本书了,我将手头仅存的5本书给了他。小李要付给书钱,我谢绝了。他给我留了史丰收的电话,并转达史丰收的谢意,邀我方便时去深圳。但我长期忙于办报,一直无暇顾及。

2003年8月下旬的一天,我突然接到史丰收电话,说他正在北京,很想见见面,约我8月24日晚间上北京建国饭店四季厅会面。当时我正在市里某招待所参加铁道部组织的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研讨写作班,好在所约时间正值星期日,我如期前往。

史丰收身材高壮,说话声大,为人豪爽,虽是初次见面,但我们一见如故。

那天来了好几位新闻界朋友,有光明日报原总编室主任林凤生,有中国教师报总编刘堂江等,都是过去采访过史丰收的朋友。

饭后,史丰收送走了客人,又留我坐了一会儿。他拿出我的《历代聪慧少年的故事》,与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出版的《自古英雄出少年》进行比较,说:“你这本书是写中国两千多年的少年奇才,后一本书是写世界五千年少年奇才;你这本书中《速算新星史丰收》文尾页码为290页,后一本书《速算法的创造者》开头页码为291页,二者正好连接上了;你这本书史丰收的前面是《华罗庚妙算》,后一本书史丰收前面是《华佗拜师显才智》,两人都姓华,你说神不神?”

我看书一般先翻看书的序言、目录与后记,了解其内容与特点,而史丰收却从这两本书中发现常人所不会注意的两点联系。我一面惊诧其思维方式与常人不同,一面不以为然地回答说:“页码数相连接,这只是偶然,纯属巧合。”

后来,史丰收常有电话打来,慢慢成朋友了。

2005年2月16日,史丰收约我中午上新侨饭店见面。在场的还有他在北京的两位朋友:民革中央常委何丕洁、光明日报出版社社长李树喜。

饭后,史丰收提出请我撰写《史丰收数字传奇》,他将提供有关资料与采访方便。

我谈了自己看法:史丰收发明的速算法,在国内外很有影响,至今尚无一本全面系统反映史丰收的书,写作与出版这本书很有必要。但我认识史丰收不到两年,而在座的李树喜社长,还有中国教师报总编刘堂江,早在20多年前就采写过史丰收,是否请他们写更为有利?

史丰收解释说,这几位都找过,但他们工作太忙。刘堂江曾推荐请上海作家叶永烈来写,我们也通过电话,但叶永烈说手头有几部书没完稿,抽不出时间。

李树喜也说,老雷是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过20多本书,相信完全有能力写好。

当时,我已不担任人民铁道报副总编了,手头活也不算多。既然史丰收这么信任,我也就不便推辞了。

史丰收是个急性子脾气。他说,希望今年内尽快拿出书稿,争取年底出书。

我做事风格也是“雷厉风行”,回答说:关键在素材,只要有材料,写作不成问题。

几天后,史丰收回深圳了。

艰难的采访

我们做记者的有句行话,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采访很关键,掌握了材料,稿件也就完成一半了。

写作《史丰收数字传奇》,难就难在采访。

李树喜告诉我:前些年他曾从报社找了位颇有实力的记者,准备为史丰收写书,开始时雄心勃勃,但遇上史丰收患病住院,采访困难,没有写成。

史丰收工作地点在深圳。我在北京又有一摊日常工作,只能利用“五一”黄金周假期上深圳采访。

“五一”前夕,我与史丰收电话约好,抵达深圳。谁知此时史丰收却因患抑郁症还在住院。

我在史丰收速算法研究所副所长陪同下,前往深圳市康宁医院,找到史丰收的主治医师杨医生。

我问杨医生:“史丰收患抑郁症,是否一定要住院?”

杨医生据实回答:“抑郁症属双向性情感障碍,不是精神分裂症,按史丰收病情,一般不必住院,在家坚持吃药就可以。”。

经我和副所长向医院有关领导要求,医院同意我们为史丰收办理出院手续。

我根据在北京和深圳所收集到的资料,按时间顺序分类整理:一是从基础工作做起,先编写出《史丰收速算法大事记》,从中梳理出发展过程与阶段;二是构思与拟定全书框架,初步定分为八章40多节来写;三是挤时间采访史丰收及有关人。

采访在艰难地进行着。难就难在他难以稳定情绪,向我平和而清晰地叙述他想要反映的本书内容。他更多地是向我诉说他患病所经受的苦难,诉说他对周围人和事的不满意,而这些并不是本书要反映的重点。

我不得不改变采访方式:变主人公讲述为问答,我提出问题请他回答。根据他的身体状况,采访时间不能太长,每天可利用的时间只有上午的两个多小时,下午他午睡后要上公园散步。我插空采访了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那一周我们吃、住在一起。三室一厅的房子,我、史丰收和他的生活秘书各分住一间。而上午的采访又经常被客人的造访、部属的谈工作而打乱。

我再次改变采访方式:早晨起床后拉他出去散步,一面督促他锻炼身体,恢复体力,一面将准备好的问题问他,遇上有价值的素材,我们坐在路边椅上,边说边记录。

史丰收出院后不肯吃药,我和他秘书要督促他吃药。服药后副作用大,特别是晚上服药后神志不清,我睡在隔壁,一天半夜听见他叫唤,原来他起床上厕所,竟撞在墙上跌倒了,我忙起床将他扶起。

采访比我预想的要艰难。

7月,史丰收来到北京筹办北京培训分部,并联合有关单位在景山公园少年宫举办史丰收速算法暑期培训班。我同他一起采访了曾热情支持“史丰收速算法”的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杨海波,“国宝教师”霍懋征,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等。原计划还要采访王光美,因她住院,只好将写好的有关内容请秘书转交她。

我当了26年记者,采访过数千人,写作过上千篇上百万字稿件,但没遇到过如此特殊和艰难的采访。

通过与史丰收一段相处,同他推心置腹地交谈,我逐渐摸透了他的性格、脾气与心理特点,乃至思维方式。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立志将速算法“造福人类”,但缺乏得力的组织措施与助手,一切靠“自己扛”,而抑郁症又使他力不从心……这是史丰收面临的主要矛盾与内心忧愁。

面对史丰收频频犯病的身体状况,我更感到采访与写作此书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写作中,我仍牵挂着史丰收的身体。10月中旬我挂电话询问,他手机不开,他妹妹说史丰收又住院了。11月中旬去电话,史丰收有气无力地说他正在家里养病,书的事你看着办,等病好再说。

我已掌握了史丰收特点。当他抑郁时情绪低落,什么事也无心干:而当病情一好转,他就又会精神抖擞地投入他的事业中。我不敢放松,必须抓紧写作,按约完成。

果然,2005年11月26日,史丰收风风火火地乘飞机抵达北京。他这次赴京,一是要参加民革中央工作会议,二是争取尽快出版《史丰收数字传奇》。

幸好,此时30万字的书稿已写作打印完成,按时交到史丰收手中。

为了如期完成这本书,我一面要干好本职工作,一面挤业余时间写作,半年多里我没休过一个双休日。

成功之路与成名后的忧郁

对这本书,史丰收明确要求:坚持真善美,杜绝假大空。

其实,这正是广大读者的期望,也是作者写作的追求。

本书全面展示了史丰收发明速算法的曲折的成功之路?并首次披露他成名之后的忧郁与面临新的人生挑战。

在写作中,我力求把握好三个关系。

一是坚持传记文学的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纪实文学,兼有新闻与文学的双重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传记文学的生命。在记者生涯中,我养成了实事求是的职业习惯。文中所写的人和事,力求真实可靠。文中引用了海内外数十种报刊资料,均注明日期与作者名,其目的也是为了增强本书的真实性。在传记文学写作中,我不赞成为了突出文学性而虚构故事与情节的做法,所记述的人和事均持之有据。

二是既要反映史丰收的创新与勤奋精神,也不掩饰他“隋商低于智商”的缺陷。人无完人,史丰收也并非“高大全”的完人。书中既展示了史丰收在速算法中废寝忘食、如痴如醉的勤奋钻研,矢志不移、百折不回的攻关韧劲,也反映他成名后在推广速算法中不善协调人际关系、不善经营管理、脾气急躁、说话常得罪人等缺点。面对巨大压力,自身心理缺陷导致他中年患上抑郁症。可以说,书中所刻画的史丰收,是一个有事业心、有血有肉、敢说敢骂、有欢乐也有忧愁的真实的史丰收。作家李树喜看完书稿后评价说:“作者较好地把握住了史丰收成长、成功及曲折的发展历史,并很好地表达出来,是一部成功的书稿。”

三是正确反映个人与环境、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人才的脱颖而出,一靠内因即个人主观努力,二靠外因即客观机遇,史丰收亦然。史丰收是幸运的,在他成长的道路上,尽管当时处于极左年代,但仍有一批“伯乐”帮助他扶持他。书中详尽刻画了史丰收在不同阶段所遇的“伯乐”:中小学时期有循循善诱的小学老师史旭,“誓让奇葩放异彩”的中学校长岳升云,陕西省教育局长田钧瑞,西北大学教授刘致和,附中教师张源泰;1972年在北京幸遇北京师大教授赵慈庚,北大教授闵嗣鹤,北大副校长周培源,执笔整理《史丰收心算法》的丁石孙,中科院副院长吴有训,数学家华罗庚;在改变人生命运的转折中有批示史丰收破格上大学的方毅副总理,支持人才成长的中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杨海波,以儿子户口换史丰收进京的王光美,“国宝教师”霍懋征;在大力支持推广普及速算法中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李沛瑶,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全国政协副主席何鲁丽,世界著名科学家杨振宁、陈省身,北大教授程民德;在挥师深圳中有帮助“穿针引线”的外交家周南,深圳市委书记李灏……正是这二三十位“伯乐”的无私扶持,园丁们的精心培育,才迎来史丰收速算法的全面“丰收”。《史丰收数字传奇》这本书,讴歌了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科教兴国战略,折射出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变革。

十分感谢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杨海波、中科院院士庄逢甘与何祚庥为本书作序。

应史丰收邀请,作家李树喜、《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刘堂江、民革中央常委何丕洁、原《科学报》总编辑刘声远等朋友热心帮助审阅书稿,均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写作中参考与引用了中外报刊有关史丰收的相关报道与文章,书中已一一注明,在此表示感谢。在一、三章写作中参考采用了倪振良、刘堂江《野花》中的部分资料,在此特别说明与致谢。

感谢光明日报出版社领导与责任编辑张微一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

本书从采访到写作仅有半年多时间,肯定有疏漏不妥之处,敬请专家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雷风行

2005年12月3日夜于北京相来家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史丰收数字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雷风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62078
开本 32开
页数 4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1
丛书名
印张 14.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4
141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6: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