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浙江伦理学论坛(Ⅴ) |
内容 | 内容推荐 陈寿灿主编的《浙江伦理学论坛Ⅴ》是浙江省伦理学会推出的系列作品的第五辑,汇集了2017年浙江省部分代表性伦理学研究成果。本书选文精到,宏观上针对当代道德生活的碎片化困局,具体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浙江省伦理学发展的后发态势,旨在帮助学人在动态呈现中把握既有研究的不足,在批判与反思中把握全新的研究方向与方式及其逻辑,并揭示和阐发浙江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伦理学真相,为其有效解决提供理论参考,为现实的道德建设服务。本书的集结出版,不仅展示了浙江伦理学人在中外伦理理论研究上的新成果,还持经世致用之态度,探讨社会热点问题,探求这些问题的伦理意蕴与可能的解决进路;相关研究还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伦理理论支撑与方向指导方面有所建树,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符合伦理学“既包括关于道德的理论,也包括生活的道德实践”的界定。 目录 中国伦理学思想研究 传统中国文化视域下的浙商传统及其世界意义 王船山论法治与政治权威的互动 论信仰发生的基础与生命皈依 人的不朽渴望与生死安顿 ——唐君毅对不朽论的辨正及完善不朽论的设想 西方伦理学思想研究 法兰克福案例与“闪烁的自由”策略 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的方法之维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隐性逻辑及内在旨趣 “自我”的澄明与个体的历史哲学 ——论雅斯贝斯对现代技术困境的思考 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研究 文化治理功能的浙江样本浅析 ——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例 共享理论的当代建构 论历史记忆的唤起与青少年政治认同的培育 网络围观的伦理审视 伦理学视域下中国安乐死社会意愿现状及合法化路径探究 性别平权发展与反家庭暴力政策框架变迁:联合国经验的启示 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意蕴 研究生论坛 牟宗三道德主体性思想探究 ——从认识主体走向道德主体 从“平庸之恶”到“性恶善为 ——阿伦特与荀子“性恶论”比较 孟子的家庭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 简析伊壁鸠鲁派的死亡哲学 纳斯鲍姆政治正义中的“体面社会 现代性道德危机的反思及其现实启示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浙江伦理学论坛(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寿灿 |
译者 | |
编者 | 陈寿灿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783093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2 |
出版时间 | 2018-12-01 |
首版时间 | 2018-12-01 |
印刷时间 | 2018-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78 |
CIP核字 | 2018288756 |
中图分类号 | B8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