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家教礼仪
内容
作者简介
拙耕,本名余伯刚,北京市崇文区(现北京市东城区)作协理事、会员。中专毕业,一直在大型文化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现为未来趋势文化传媒(北京)股份公司执行CEO,独立出版人,出版《防范经营败局—企业家必须警钟长鸣》《牵牢资金生命线—企业的融资运作》等数十本企业管理经营类图书。
目录
第一章 家教礼仪是家长的必修课
一、教子成才十分需要讲究家教礼仪
1 家教礼仪是教子成才的金钥匙
2 家庭教育礼仪的基本功能
3 家庭教育礼仪的基本原则
二、不讲礼仪,家教必然失败
1 强迫服从:观念上的不讲“礼”
2 过分限制:人格上的不尊重
3 极度专制:亲子关系上的不平等
4 棍棒教育:教育方式上的不文明
第二章 互尊互爱,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一、做孩子的朋友,不摆家长的架子
1 尊重孩子,应放下家长的架子
2 孩子也有自尊,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3 “蹲下身子”,与孩子平等相处
4 把孩子视作自己的朋友
5 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用爱心去感化孩子的心灵
1 爱是孩子成长的土壤
2 把伟大的母爱给予孩子
3 把深沉的父爱给予孩子
4 对孩子的爱要讲究原则
5 要让孩子明白你对他的爱
6 要给予孩子理性的爱
7 溺爱会使孩子被“淹”死
第三章 多多地赞赏与激励孩子
一、告诉孩子:你真的很好、很棒
1 做明智的父母,多给孩子一些赞赏
2 及时称赞孩子做对的事情
3 用赏识激活孩子的天赋与潜能
4 家长要掌握赞美孩子的艺术
5 赞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6 只要今天比昨天强就应当赞扬
7 用喝彩的方式激励孩子的兴趣
8 掌握夸奖孩子的艺术
二、激励孩子不断地成长
1 激励能够有效地促进孩子成长
2 激励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3 受到激励的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
4 激励能使孩子不断地走向成功
5 看扁孩子会毁掉孩子的前途
6 激励孩子时说话要充满诚意
7 父母应学会正确激励孩子
第四章 注意方式方法,巧与孩子沟通
一、讲究与孩子说话的语言技巧
1 营造和谐的家庭语言风格
2 用低缓的声调和孩子说话
3 善用提问,让亲子沟通更有效
4 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讲话
5 不要总是一味地责备孩子
二、多多地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1 倾听是和孩子有效沟通的桥梁
2 主动地倾听,叩开孩子的心扉
3 用简单的语言鼓励孩子继续倾诉
4 对孩子的话题要真正地感兴趣
5 用足够的耐性倾听孩子说话
6 在倾听中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
7 在倾听中把握孩子的心理变化
8 善于听出孩子的话外之音
三、避免对孩子说话的不当方式
1 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诉说
2 不要急于纠正孩子出格的想法
3 不要板着面孔和孩子说话
4 不可用粗暴的态度对孩子说话
5 切忌对孩子进行羞辱和讽刺
四、父母在与孩子沟通中不应犯的错误
1 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
2 别让命令成为父母的习惯语言
3 “成人主义”的父母无法与孩子交流
4 “领导式”家长会使孩子丧失独立意识
5 不要为亲子之间的沟通设下绊脚石
五、采用一些特别的沟通方式
1 巧妙地利用字条与孩子交流
2 用书信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3 为孩子的倾诉安排“专门时间”
4 多用电话与孩子传递情感
5 给孩子安排一个“工作”岗位
六、巧用肢体语言与孩子沟通
1 目光是与孩子交流的一种好方式
2 用温柔的抚摸表达对孩子的爱意
3 用拍拍孩子的肩膀来表示你的爱
4 给予孩子更多的拥抱
5 发生矛盾之后,不妨和孩子握手言和
第五章 说服与劝导孩子要讲究艺术
一、掌握说服与劝导孩子的说话艺术
1 最好站在孩子的立场说话
2 不要以强权口吻让孩子服从
3 说服孩子不妨用一点暗示
4 艺术地运用说服教育的手段
5 有效说服孩子的4个技巧
二、不要强迫孩子听从自己的意见
1 父母有时要“少一只手”
2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
3 要尊重孩子的意见
4 父母有错时,也要勇于向孩子道歉
5 “惨胜”还真不如“巧败”
第六章 批评与责备孩子要讲究方法
一、把握批评与责备孩子的分寸
1 批评孩子需要讲究方式方法
2 父母要掌握批评孩子的艺术
3 要给孩子第一次犯错的机会
4 不要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的缺点
5 不要因孩子失败而批评孩子
6 批评时不能伤害孩子的人格
7 责备孩子时不要翻过去的旧账
8 责备孩子时不要进行人格攻击
二、批评孩子的说话艺术
1 不正当的批评往往对孩子不管用
2 不适当的责备会产生不良后果
3 如何责备孩子才有效
4 冷静地责备,巧妙地安抚
5 面对孩子的错误,建议比批评更有效
6 鼓励比批评效果好得多
7 怎样批评爱发脾气的孩子
8 怎样批评爱说谎的孩子
9 怎样批评有其他缺点的孩子
三、管住自己的嘴:辱骂孩子要不得
1 责骂是造就庸才的捷径
2 坏孩子是父母骂出来的
3 责骂孩子会使孩子变得没主见
4 永远不要嘲笑自己的孩子
5 不要对孩子说风凉话或泼冷水
6 别让话语伤到孩子的心
精彩页
强迫服从:观念上的不讲“礼”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富有崇德尚礼的优良传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数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培养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礼仪。
家庭教育礼仪,主要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具备的文明意识和行为规范。家长要以科学的方法正确而有效地教育培养孩子,首先要有礼仪观念,依“礼”施教,孩子才会乐意接受。
然而在不少家庭中,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以强迫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必须绝对服从。这样教育的结果不仅有悖科学教育的原则,而且还会严重伤害孩子的人格自尊,轻则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重则造成孩子的心灵扭曲,甚至会以暴抗暴,以同样的方式和所有的人对抗。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而且对未来的一生都可能造成严重的恶果。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他们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竟不惜牺牲孩子童年的乐趣,把孩子当成可以摆弄的、没有独立人格的“宠物”,强迫孩子无条件地服从家长的命令和指挥,让孩子学家长认为应该学的东西,做家长认为应该做的事,让孩子去实现家长的愿望,成为实现家长兴趣的工具,却从不考虑这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不但达不到培养目的,反而使孩子产生厌学的逆反心理。
压制孩子的兴趣,就等于压抑孩子的创造力,这是很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创造力是孩子成长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对于孩子的学习与成长都很重要。创造力的培养,后天的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指挥和强迫服从不仅导致了孩子自主能力的缺失,更可怕的是,这种不讲“礼”、不文明的教育方式,会扼杀孩子原本具有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今天,我国青少年所具有的创造力现状实在堪忧。教育部、团中央和国家科协近日对国内31个省市的青少年发出12万份的联合问卷调查表明,他们普遍缺乏创造能力,只有近15%的人具有初步创造力特征,这是不容乐观的事实。作为家长,一定要懂得孩子如果缺乏创造力,未来就只能是个平庸的人,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一定是个失败者,而且人生与事业更不会有新的进步和更大的发展。
父母强迫孩子的结果,只会让孩子形成依赖、自卑和服从的心理,这些心理状态,恰恰是孩子创造力发展的障碍物,而这些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与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直接相关,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当尽量避免。所以,讲究家教礼仪,要求家长教育培养孩子时,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结合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强人所难。替孩子选择读兴趣班、特长班,也要掌握好分寸,劳逸结合,注意情况的变化,切不要让孩子感到压抑、单调、枯燥、乏味,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逃学。
珍惜家教礼仪的最佳灌输时期
国内外的心理学家已经多次证明,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最佳年龄段是在4岁半至9岁期间。孩子从9岁开始则进入了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期。作为家长,应该抓住这一家教的最佳时期,对孩子的创造力给予积极的开掘。可是还有不少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有的甚至在家庭教育中产生不讲“礼”的错误观念,采用了非科学方法,强迫孩子做这做那,这种揠苗助长不仅压制了孩子创造意识的萌动与生发,而且严重影响了子女今后的人生之路。
P11-13
导语
拙耕编著的这本《家教礼仪》共分八章,内容包括:如何与孩子做知心朋友;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说服与劝导孩子的方法艺术;批评与责备孩子的方法艺术;怎样教育成绩差、贪玩和网恋的孩子;怎样化解青春期孩子的逆反情绪等。指导广大家长顺利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内容推荐
家教礼仪是家庭中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礼仪要求。拙耕编著的这本《家教礼仪》内容包括如何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如何有效地激励与批评孩子,如何约束孩子的不当行为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价值,是当代家庭教育中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礼仪知识手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家教礼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拙耕
译者
编者 拙耕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361565
开本 16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1
出版时间 2019-01-01
首版时间 2019-01-01
印刷时间 201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34
CIP核字 2018144789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0
156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7: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