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原来是这样(历史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中国历史上民国时代的断代历史通俗读物,通过50篇专题文章观照该段历史,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历史知识,揭开历史不为人知的细节,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书中以夹叙夹议的方式讲述1912-1949年间潮起潮落、乱相纷呈、迷雾重重的民国历史,从人性的角度深入到历史的浩渺烟尘中,以人带事,从细节中窥探全貌,勾画大观,点射历史。对于历史的评说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相在于细节的推敲,推敲即是一种思辨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即是读史乐趣的所在。作者力求提供一种清新客观的视角,摆脱意识形态、个人偏好以及利益纠葛的牵绊,还原历史真实面目,留与他人说。

内容推荐

《历史中国》系列是由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担任总顾问、数十位新锐大众历史写手联合打造的有史以来最全的中国断代史,每卷从50个角度关照该段历史,用50篇专题文章,深度阐述历史知识,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并融合了当前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夹叙夹议方式,讲述远古至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每卷末附录该时间段的详细年谱,是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书式的通俗历史读物。

《历史中国》以鲜活的历史叙事文本重视呈献大历史的丰满细节,凸现历史上不为大众所知的隐秘性,深挖历史多面性,给今人以启迪,掀起全新的读史风暴。打造重印、再版率最高的历史书。

本书为民国篇。

目录

一 杨度:不甘寂寞的旷世逸才

二 凤凰才子熊希龄的跌宕人生

三 张振武之死:武昌首义者的不归路

四 梁启超与夭折的民国两党制

五 蹊跷的定都之争与北京兵变

六 末代皇帝的成长与孤独

七 谁是刺杀宋教仁的幕后真凶

八 “二次革命”只是一场退潮的革命

九 陈其美和他的兄弟们

十 《二十一条》背后的屈辱外交

十一 “关门皇帝”的懊恼与败亡

十二 章太炎:才子,“疯子”,大师

十三 飞将军蔡锷

十四 张勋复辟

十五 复辟余闻笑料多:就当是一出喜剧

十六 原来冯国璋也是个复辟派

十七 黎元洪宦海沉浮终受辱

十八 曹锟贿选总统记

十九 北京政变:冯玉祥一飞冲天

二○ 土老头儿王士珍

二一 军阀“楷模”段祺瑞

二二 少年英才顾维钧的出道史

二三 “五四”狂飙的背后

二四 “五四”之后的大风潮

二五 革命之后:蔡元培的尴尬与两难

二六 狗肉将军张宗昌

二七 郭松龄倒戈为哪般

二八 “落水狗”张敬尧

二九 徐树铮:天生有才,死于非命

三○ 唐绍仪自毁前程惨遭“斧劈”

三一 韩复榘的真假幽默

三二 蒋介石炒股记

三三 神秘之旅:蒋介石访问苏联

三四 蒋介石的枪杆子是怎样炼成的

三五 “中山舰”的谜团,蒋介石的权柄

三六 阎锡山、冯玉祥与蒋介石斗法

三七 公共租界里的“八一三”抗战

三八 唐生智的大野心与小本领

三九 哀愤之战台儿庄

四○ 一将成名李宗仁

四一 磨难与成长:蒋经国旅苏十二年

四二 蒋经国对苏谈判大碰壁

四三 好人胡适,为什么就这么好

四四 两袖清风于右任

四五 你所不知道的司徒雷登

四六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四七 民国“反中医”的吊诡与抗争

四八 银元时代下的上海生活

四九 白银战争与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五○ 杂文轶事中的民国百态

附录:民国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一、杨度:不甘寂寞的旷世逸才

原本是租界时代万国公墓旧地的宋庆龄陵园,如今已处上海西南角的繁华区。在这个闹市中难得的寂寥之地,一块墓碑傲然拱立在一个更加寂寞的角落里,上面刻着“湘潭杨皙子先生之墓”几个大字,碑文笔锋健锐,取法隽古,系民国知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夏寿田的手笔。令人大惑不解的是,墓碑前还有个卧碑,上面赫然镌刻着“杨度同志”几个字的抬头,这与周围那些民国名人的墓碑显得如此的格格不入……

杨度的祖父杨礼堂,原本是以耕读传家的读书人,在太平军横扫江南后,他带领自己的大儿子杨瑞生投入湘军李续宾部,后以军功升为哨长。咸丰八年(1858年),李续宾部六千人与太平军新秀陈玉成、李秀成数万人在安徽庐州三河镇展开了一场极为残酷的血战。战役结束后,主将李续宾、曾国华(曾国藩之弟)等人全部战死,主力尽没。曾国藩得到消息后,当场吐血不止,并哀叹道:“三河败后,元气尽伤;湘军精锐,覆于一旦!”

命运是残酷的,杨礼堂也埋骨于当年的这场战事中。不过,杨度的大伯、父子同营的杨瑞生却在太平军的重重围杀下,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这对于满江是血、尸横遍野的三河镇之战来说,实在是个难得的幸运和异数了。应了中国那句古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杨瑞生由此步步升迁,先后做上了归德镇、朝阳镇等地的总兵。

杨度的父亲杨懿生身体羸弱,不能随父兄拼杀于疆场,因而只能在家务农。在杨度六岁的时候,杨懿生不幸去世,伯父杨瑞生后来便将杨度和妹妹杨庄接到自己的驻地,直到他后来外迁关外朝阳镇,杨度和妹妹才再次回到湘潭老家。

杨瑞生以军功起家,深知战争之残酷,因而他并不希望侄子走上自己的道路。在很小的时候,杨瑞生便看出杨度天分很高,因为只要是杨度看过的东西,他就基本能做到过目不忘,而且杨度从小就眉清目秀,五官端正,颇有贵人之相。因此,杨瑞生花费重金为子侄们请来了知名的塾师,以求这一代人能够金榜题名,为杨家争一口气。

后来,湘中名士王闿运得知了杨度的文名,派人将杨度招至自己所办的石鼓书院,重点栽培。王闿运是一代名儒,当时的石鼓书院也是人才济济,中举人、中进士的学子比比皆是,譬如知名的学者廖平,后来在“戊戌政变”中被杀的杨锐、刘光第,画家齐白石等,都是从石鼓书院中走出去的。

在王闿运的门下学习三年后,杨度顺利地考中了举人,时年十九岁。次年,杨度便与同窗好友夏寿田一起赴京会试,以博取最后的功名。据杨度的堂弟杨敞说,“兄中顺天乡试中后……高视阔步,有狂士风。”但这一次,杨度的运气似乎已经到头。发榜之后,杨度名落孙山,夏寿田却中了榜眼。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正当杨度十分沮丧之时,夏寿田却兴冲冲地把他拉到陶然亭一起游玩。陶然亭在北京城南,这里芦苇丛生、湖水清静,远远望去,还可以看到城北的黄色宫墙。考试失败的杨度心情不佳,他在亭子上题了这样两句:“西山王气但黯然,极目斜阳衰草。”刚中了榜眼的夏寿田题的两句却是:“万顷菰蒲新雨足,碧水明霞相照。”两人的心境差异,足以相映成趣。

十余年后,杨度和夏寿田再次来到这里游玩,当时杨度已经是四品京堂,心情很是不错,他又在亭子上题了两句:“昨夜东风吹梦远,梦里江山更好。”夏寿田和了两句:“废苑菰蒲风又雨,作得秋声不了。”

原来,夏寿田虽然也在京为官,但这些年却一直不太顺利,所以语调较当年中榜时的意气风发相去甚远了。

杨度的师傅王闿运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在太平军即将被剿灭时,王闿运曾向曾国藩建言:“将军拥强兵,操重器,宜先除太平军,后整饬湘军,缀甲厉兵,伺机灭亲兵,取天下而代之。今天下多事,机不可失,此事惟将军能为,何乐而不为?”

曾国藩听后,面如土色,数日后便找了借口将王闿运打发回籍。由此,王闿运空有一身的“帝王之学”却无从得以施展,只能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弟子们的身上。在所有的弟子中,杨度最受看重,王闿运曾这样告诫他:“皙子,以你之才,日后必大有可为,你须好自为之。”

王闿运有三种学问,一为功名之学,二为诗文之学,三为帝王之学。所谓“功名之学”,用于科考,学问不过是敲门砖,一旦功名到手,砖石尽弃,在官场上“跟着走,慢慢来”即可;所谓“诗文之学”,乃以立言求学为本职,“览历代之得失,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至于“帝王之学”,那就是最高境界了,需要经史诗文,样样精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需要待以时机,方能干一番非常事业。

杨度一度沉迷于王闿运的帝王之学,但在甲午年的会试失败后,因时局的变化,杨度的思想发生转变,他对王闿运的旧学产生了怀疑并转而对新学产生了兴趣。这时,湖南在巡抚陈宝箴的领导下推行新政,杨度也很快被卷入了这场维新的浪潮之中,并与活跃在长沙时务学堂的谭嗣同、熊希龄、唐才常、梁启超等人过往甚密。但是,维新运动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到一年,这一切便成了明日黄花,昔日的好友和同门也成了刀下之鬼。

在度过了苦闷的三年后,清廷推行新政并鼓励士人留学海外。政策颁布没多久,国内便掀起了一场留学日本的热潮,杨度也在1902年瞒着王闿运自费前往日本留学,并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速成班学习新式教育。1903年,清廷依照“博学鸿词”科之例举行经济特科考试,以破格选取“学问淹通、洞达中外时务”的应时之才。这次考试不考八股文,而是代之以策论,可自由发挥,但难度较以往的会试更难且更有现实性,当时参试者如过江之鲫,号为“抡才大典”。

杨度得讯后跃跃欲试,随即回国参加考试,不想差点惹出一场祸事。原来,这次经济特科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场,主考官乃文名满天下的张之洞,也是中兴名臣中硕果仅存的一位。在初试揭榜后,杨度高中一等第二名,排在他前面的则是广东三水人梁士诒。

梁士诒与梁启超曾是佛山书院的同窗,两人在1889年的乡试中同榜中举,后在1894年的全国大比中,梁士诒中了进士,而梁启超落榜。中进士后,梁士诒入翰林院学习,并在散馆后供职国史馆。由于梁士诒一向喜欢研究财政、河渠等实用之学,对朝廷分配给他的这个工作不感兴趣,于是参加了1903年的经济特科考试,没想到在济济人才中勇夺第一。

但在复试的时候,梁士诒与杨度被小人暗箭所伤。有人在慈禧太后面前告了他们一状,说梁士诒“梁头康尾”、人品可知(“梁头”者,梁启超也;“康尾”者,因康有为字“祖诒”之故耳。戊戌政变后,康、梁两人乃是慈禧太后最为痛恨的“逆党”,必欲除之而后快)。至于杨度,一则是戊戌年被杀的杨锐与刘光第的同门,二来被人告发在日本期间有攻击朝廷的言论。不意中遇此变故,杨度等人也只好识趣地远遁而去,免得招来横祸。

受此挫折后,杨度再度远赴日本学习法政,由于他人品潇洒,智商很高,很快便在留学生中声名鹊起,并在后来被推为在日留学生总会干事长。不久,其弟、其妹、其妻也陆续来到日本留学,他们都居住在杨度租赁的房子里,一边学习日语,一边打算入专门学校学习。

P1-3

后记

前人著史,后人读书,感觉就像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树只有一棵,读出来的却是万千斑驳。从清末到民国的四十年间,时间并不算太长,但其潮起潮落后的乱相纷呈,却是历史所不常有的。由于各种意识形态、偏好取向及利益纠葛的牵绊,无论是著史者或是读史者,都不免会被其中的事实真相或历史迷雾所纷扰,诸多史事也未必能被人轻易看透。正因为如此,后人看这段历史更觉得兴奋且有趣,因为其中有太多谜团、太多历史细节值得人们去探幽烛隐、剔抉爬梳。

读民国史,读到心里干涛万浪。这样一本小书不足以勾画民国的历史大貌,但从细节中看历史倒也能收窥斑之效。历史的真相往往在于细节的推敲,而推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辨,事实上,历史的万千形态,原本就不存在永世不变的“盖棺论定”之说。正因为如此,丹飞先生以“点射历史”为主题向笔者约稿时,笔者欣然从命。在此之前,笔者曾与丹飞先生有过非常愉快的合作,其才华、能力及信誉都是笔者所钦敬的,这一次能跻身大系列之中,也是笔者的荣幸。

实事求是地说,这次约稿虽属通俗说史,但其难度和写作时间却大大超乎了笔者的预料。正如前面所说,细节往往是洞穿历史真相的利器,但看似不经意的一篇文章,却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以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客观公正。在每一篇文章完成后,笔者都战战兢兢,深感不易,在反复的斟酌与修改后,仍旧不能让自己完全满意,最后的评判也只好由读者来执行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即将完稿的时候,我家的宝宝金子贝提前预产期半个月诞生,这也使得写作时间被意外地拉长。小宝宝的降生令很多事情乱了套,但笔者感到更多的却是欣喜。由于笔者惯于夜间写作,小宝宝便成了爸爸的忠实陪伴者,每次思路遇阻的时候,小宝宝总是启发灵感的源泉。即便是小宝宝偶有啼哭而打断写作,但笔者抱着她的时候却是梳理文章构架的最佳时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金子贝小宝宝对本书稿是大有贡献的。当然,最辛苦的是宝宝妈,在此,笔者要对她的付出、宽容与默默支持表示最深切的敬意。

思考让世界变得更宽广,如果这本小书能给读者增长些许见识并带来一点启示的话,这就是笔者最大的欣慰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原来是这样(历史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满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449398
开本 16开
页数 3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8.09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6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