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来生我们一起走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首部反映汶川地震的长篇小说。

小说着重描写了大地震中四个女生和一个男生被挤压在废墟深层一个狭小空间里,互相关爱勉励,与一步步接近他们的死神抗争的故事。故事构思脉络清晰,情节起伏跌荡。

内容推荐

本书着重描写了四个女生和一个男生被挤压在废墟深层一个狭小空间里,互相关爱勉励,与一步步接近他们死神抗争的故事。故事构思脉络清晰,情节起伏跌荡。尤其是把废墟下的现实生活与学生们心理对人生感悟的理解思绪结合起来,内容饱满生情,人物塑造有血有肉。作者为丰富情节的发展,精心设计每一个人物的个性和不同结局的命运。还穿插了有利于主题发挥的知性小故事情节。作品紧扣现代中学生心理现状,在发生灾难后而产生的巨大精神变化。他们由过去惟我独尊一代独生子女的狭小废墟圈子里痛苦地挣扎出来,演绎出一个个凤凰涅盘磐的生动形象。

试读章节

大地,先是晃动了一下,感觉不是很强烈。崃川中学的同学们都有这样的感觉,神志好像同时凝固住了。

但是,时间只稍稍停顿了半秒钟,令地动山摇的八级大地震,瞬间从地壳深处爆发出强大的冲击力,将所有房屋的骨架拆散。接着,只过了短短几秒钟,一座座楼房轰然倒塌!崩溃的山石爆发式地如绝堤的洪流倾泻而下,扑向山脚下的崃川县城。

顿时,扬起的灰土遮天蔽日,像战场上的硝烟那样弥漫着。山体进裂时发出怪异而恐怖的尖利叫声,刺破山野的宁静,笼罩着整个被夷为平地的小城。

地魔肆虐后的世界,变成人间地狱。死亡气息急速蔓延,如同一场瘟疫浩劫。

万物突然间失去了声音。沉沉的死寂,压迫着还在徐徐飘散的尘埃。灰色废墟中,一只鲜红的书包挂在一根翘起的钢丝上。风雨中,微微有些晃动,维持着倔强的姿态,仿佛正等候着它的主人……

一双大眼睛,在废墟深处静静睁开。萤火虫在黑暗里,忽高忽低地飞着,照亮周围的空气。思雨用手抹去眼睛上厚厚的灰土,朦胧中伸手去抓萤火虫,没有抓到。

她感觉这是一个梦,把她带到昨日那个初夏郊游的夜晚——

这天,教语文课的高老师带领着他们一个班的学生,步行穿过疯长的芦苇,来到一处静谧的湖岸。那里的萤火虫,似乎比别的地方更多更亮。

大家围坐成一圈,点燃一堆篝火。一个个装满萤火虫的玻璃瓶子,载满愿望。思雨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同学。她的身体十分娇小,扑闪着大眼睛,脸上总是带着微笑,露出讨人喜欢的模样。

同学们把抓到的萤火虫,多放了一些到她瓶子里。思雨捧着最亮的瓶子,幸福地抱在怀中,不时捧起观看,心跟着这些闪动着的光芒,激动起来。

晚会最后,思雨唱了一首《送别》。思雨声音甜美,音色纯净。高老师赞扬她说:“思雨拥有天籁般的嗓音,好好努力,将来一定是个了不起的歌唱家。”

可是,一眨眼的工夫,幻影消失,眼前的萤火虫不见了。

这是哪里?是梦中吗?这是梦,一定是梦。否则怎么会那么黑?思雨感觉右腿很痛,难道连梦也会痛吗?刚才地震那一刻,已经逃生出去的子皓又突然跑进教室拉我出去,他现在在哪里?

“子皓?子皓……”思雨呼喊着子皓的名字。

周围没有任何声音回答思雨的呼喊。一切都好像也死去了一般,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和灰土味道。

思雨感到一阵孤单和恐惧。“我这是在哪里呀?哪里呀?子皓——小洁——我好害怕,你们在哪里?”思雨不停地呼唤着,以驱除内心的恐慌。

“思雨……思雨,是你在那里吗?”一个细小的声音从思雨左边狭小的空间传来。

思雨愣了愣,抬起手臂,放到嘴边,狠狠地咬了一口。因为疼痛,她轻微呻吟了一声。她嘴里满是灰土,带着唾沫使劲地吐出,心咯噔一下。这是一口带血的唾液。吐出来,思雨觉得心里好受了一些。

“思雨……是你吗?我是小洁……”

“是小洁吗,天啊,我们这是怎么啦?发生了什么灾难?”思雨问。她的头开始猛烈地疼痛。短暂记忆的碎片,亮闪闪的,刀刃一般锋利。她猛然想起刚才发生地震的瞬间。脚下的地板剧烈地抖动、摇晃,就像船儿在海上遭遇到一场剧烈的风暴,摇摆不定,让人根本无法站稳。

这时,正在讲课的高老师扔掉书本,冲到教室门口,发疯似的高喊着:“地震!快跑!”然后拼足全身的力气,用身体扛住将要倾覆的门框,把学生一个个往外推,着魔似的喊着:“快!快!快!”

教学楼剧烈晃动起来,地面像汹涌的波涛翻滚着。墙壁、屋顶楼板不断坍塌,堵在教室中间,阻挡了教室后半部分同学通往门口的逃生通道。有些学生不知所措,茫然站在原地不动。

高老师见状,嘶哑着几乎拼尽全身的力气呼喊着:“不能从门口逃出去的同学,快躲到桌子下面!”那声音,撕心裂肺,号角般响亮。思雨用身体使劲抵住桌子,看见身旁的小洁起身,探出脑袋,伸出手臂,在课桌里摸索着什么。

“小洁!快进来!小心啊……”思雨大声呼叫着。小洁却着魔似的疯狂地寻找。这时,已经逃出去的子皓飞速跑进来,想把躲藏在桌子底下的思雨拽出去。

“子皓,你犯傻啊!出去了还跑回来干什么?”思雨说。

“我来救你,你是我们班最小的女生,我一定要救你出去——”子皓说着要探身拉思雨的手。

“不!快走,我在桌子下面,不要紧的,你快走啊——”思雨摆脱开子皓的手说。

思雨的话音还没有落下,霎时,所有物体垮塌、崩溃。思雨屏住呼吸,心里默念: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都在靠近死亡。震颤感让思雨的脑膜从疼痛到晕眩,身体随之迅速往下沉。巨大的轰鸣声穿破耳膜,周围的世界瞬间陷入黑暗中。

“小洁,小洁,你还好吗?好痛……我怕!我会死的,我会死的……”思雨恐惧地呼叫着说。她睁大眼睛,疼痛使她不停地哆嗦,几乎发不出声音。

周围寒冷的空气包裹着黑暗,仿佛世界已经毁灭,只剩她一人。忽然,她想起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会死得和卖火柴的女孩一样,但卖火柴的小女孩还可以点燃火柴幻想,这里却只有无尽的黑暗。她想着,无声的眼泪不停地流着,接着开始抽泣。

“别怕,思雨,我们还活着不是吗?会有人……来救我们的。”小洁颤抖的声音,却十分镇定。

“小洁,我觉得……我会死,我好像能听见死神的脚步声,好重。你听,离我越来越近了。”思雨说。

“怎么会死呢!小傻瓜……你是我们班最可爱的小天使,老天舍不得把你那么早就带走,它会保佑你的。”小洁安慰说。

“真的吗?小洁,你怎么样……受伤了吗?”思雨说着,迅速抹干眼泪,在黑暗中用手来回地摸索着。回想起刚才地震发生时的一幕,思雨哆嗦得更厉害了。还好,小洁离我不远。

“当然是真的,我还好……胸口好闷,水泥板整个压在我身上,我完全不能动!但还能挺住。”小洁说。她的声音有些走样。

小洁感觉呼吸有点困难,手在摔下来的时候扭伤了,一动便会痛。肚子上一阵潮湿,疼痛仿佛也是从那里传来的,而且越发明显,一点点折磨着她。在短暂时间里发生的一切,她还来不及思考。想起刚才,自己还去拿课桌里的书包,结果……她把怀里的书包抱得更紧了。

面对思雨,她本能地想保护她,安慰这个比她小一岁多的好朋友。

……

P1-7

序言

仲夏时节,《新读写》杂志社召开学生和教师代表座谈会,清纯文静的吴丝丝,与父亲一同前来。吴丝丝是《新读写》2005年5月号新人物,那期杂志刊登了她的充满蓝色忧郁的小说《鲸》,以及青年作家管燕草的点评和《新读写》记者张爱华的专访,作为新人物吴丝丝还上了封面,尽管那时她只是普通学校的普通学生。但是,她对文学的执著给我留下了印象。

三年过去,吴丝丝长大了,也成熟了。会上吴丝丝满怀深情地说,她在看汶川大地震的电视新闻时,总禁不住悲伤流泪,总想为灾区做点实事。经过一番思考后,她咬咬牙,埋头将悲痛、悲伤、悲情演绎成了一部长篇小说《来生我们一起走》,并交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让我非常感动。会议的前一天,我与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在大同中学对话时,谈到了今年奥运火炬接力和汶川大地震,也谈到了80后、90后所表现出来的空前的爱国热情。中华传统文化中“休戚与共、风雨同舟、扶危济困,多难兴邦”的传统,在这次大地震中得到了弘扬。吴丝丝也是80后,她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写出这样一部反映地震的小说,真是让人刮目相看了。

我一口气读完了《来生我们一起走》,电视镜头里汶川大地震那悲惨、悲壮的一幕幕,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是的,那镜头、那场面,我们不能忘记,也不应忘记。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崃川中学发生大震后,有五位同学被压在教室大楼的废墟里,与一步步接近他们死神抗争三天三夜。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悄悄临近的死神,被困的主人公思雨和其他四位同学,互帮互助,患难与共,唱响了生命的礼赞。

小说塑造的人物不多,却个性鲜明:深受父母宠爱的思雨;具有绘画天赋但家境清寒、父亲在外打工的小洁;把为生计而收破烂妈妈说成自己的保姆,聪明而有些虚荣心的雅楠;用恶作剧令养父母伤心绝望的“坏孩子”依冉;在废墟里仍然坚持读书学习的子皓;用肩膀扛住快要倒塌下来的门框的高老师,他让学生们从他筑起的这道生死门里逃了出去;受孩子尊敬的武警“李教官”……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性格,但在大难来临的非常时期,表现出非常的勇敢、坚强和意志力,他们构筑了新时代的群英谱。

十几岁,是如花似玉的美好年华;十几岁,是在长辈面前撒娇的年龄,可这些孩子却身临绝境,我不敢想象压在废墟里的孩子,是如何艰难地挨过一分一秒的。他们渴望活下去,他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吴丝丝用心提炼着孩子们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语言:“我们要勇敢地活着走出去!我们才十几岁,美好的日子还在后面啊” ,“我们要保存体力,我们要活下去。我们要坚强,不哭” ,“我们大家都要活着!要吃了才有力气等啊”, “有那么多人保佑着我们,一定能出去”……这些朴实无华、互相勉励的话,是生命的感言,十分可贵,表达了90后学子热爱生活,珍视生命的心声。

小说应注重细节描写,真实是细节的灵魂,它对于细致地刻划人物,表现主题,推动情节发展,都能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阿Q正传》中的阿Q被枪毙前划的圆圈;《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根手指头等细节,在我们心目中都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因此,古今中外几乎所有优秀的作家,都非常重视细节的描写。《来生我们一起走》中也有细节描写,如主人公雨思的一只五个人分享的鸡蛋;废墟里顽强生存的、象征着生命之火的“太阳花”等。这些细节并不是作者凭空想出来的,在灾区,在人们的生活中,它们确实存在。小说看完了,这些细节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细节是体现作品价值的不可或缺的成份。

吴丝丝是个阳光女孩,我非常赞赏她的话,她说:“我要感谢这本书,让我成长,让我更加珍爱身边的人,让我去爱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让我懂得原来活着就已经是最幸福的事情。”我想生活在幸福之中但并不意识到幸福的同龄人,读了这部小说一定会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

80后的吴丝丝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她的小说是对媚俗化、市场化的青春小说的挑战。文学作品应该表现时代,讴歌生活,我期待着吴丝丝扎扎实实地将文学之路走下去,写出更精彩的文学作品。

钱汉东

2008年6月29日于上海无闲斋

(作者系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读写》杂志社社长、主编、编审、《文汇报》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总干事、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等)。

后记

电脑桌的前面是窗子,透过窗子,视线可以延伸到一大片被绿树包围着的草地,扬起头就可以看见天空,鸟儿的歌唱,像是从白云边缘传递而来。

喧嚣的世界,很多故事正在开始,也有很多故事正在结束。你会关注,或者根本不会关注!有些关注过后就开始遗忘,另一些则变成永恒的记忆!

然而这个故事,不容我们选择,它俨然矗立在那里,痛心疾首的脊梁,背对苍天流下烫伤太阳的泪水。我们无法忘记,也不能忘记。

从开始动笔到结束,时间很短,但是心却感觉漫长,仿佛我已身处在另一个神秘的空间,那里一天恍若人间一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我和那些压在废墟下的孩子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成长……他们有血有肉,带着各自不同的故事,坚强地含着眼泪,微笑着离去,坚定地走出来。我被他们的故事深深感动着,并用最虔诚的心祈祷,接受泪水的洗礼。

此刻我的心,如同清晨的露珠,清亮纯净。比走进教堂,隔着厚重的木板,倾吐完所有浑浊的思绪,剪去所有带泪的羽毛,还要清澈、自省。

父亲和编辑心疼我,把我的努力和用心,用最直白的文字告诉大家!其实面对这些孩子的遭遇,我创作的艰辛和劳累,真的不算什么!既然选择了写这本书,其实就没什么可抱怨的。相反要感谢这本书,让我成长,让我更加珍爱身边的人,让我去爱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让我懂得原来活着就已经是最幸福的事情。

最初的写作,是有一定压力的。因为我的初衷是想为灾区的人们做些什么,最后经过思考沉淀,就想到要写这本书,用我的文字,我的故事,记录这些还在成长的心灵进发出的可贵精神。这是我唯一能做的,正因为如此郑重,所以感到压力非常重。而且写得要快,要趁我们被感染的激情还没有消退,一气呵成,完成我对那些罹难的少年英雄们的崇敬!

整整一个多月时间,我几乎没有出小区的院门。我与自己小说塑造的五个可爱的同学,一起流泪,一起唱歌,一起与步步紧逼的死神顽强地抗争!

写完小说后,静静地回味,想着自己总算为那些在苦难中挣扎的同学们,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心情无法用言语来名状。想着他们的痛苦和英勇,我的眼睛湿润了。心常常被泪水淹没,精神常常被鼓舞。

小说终于完稿,已是深夜。我又错把天空的颜色当作窗帘,细细望着,才发现外环的路灯,唐突地漫过我的玻璃窗。灯光昏黄,排遣着夜的沉寂。这时,最专注的我,将继续用手指敲击键盘,用时而缓慢时而轻快的节奏,把整个夜色都用心泪来填满。

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你们用最真挚的爱帮助支持着我!感谢资深编辑王瑞琴老师对我的鼓励和支持!能有缘认识您,真的很幸运很高兴!还要感谢所有喜欢我的朋友们,谢谢你们的支持和关注!文学的路还漫长,我还要继续,继续为我们这个美丽的时代书写感人的故事。

丝丝于上海浦东南屋深夜

2008年6月19日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取材太新颖了!描写废墟下中学生怎样与困境斗争的故事,我一直流着眼泪读完全书,心灵得到一次洗礼!好喜欢这本书!

——网友静月蓝心

作者知道现在的孩子们需要什么。这本书所创造的精神价值,足以感染一代中学生。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也为之叫好!我们的时代需要这种先人后己、博爱、感恩的精神!佩服小作者的思想!

——家长范先生

一拿起就放不下手,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感动,一起与死神抗争!作者构思绝妙,步步引人入胜,动人心魄!

——网友小燕子

珍惜每一天,学会坚强,好好活着。这是书中人物给我们的感悟。忘记自我,掌会宽容,提升精神境界。我读懂了人生的真谛。

——同友红杜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来生我们一起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丝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67848
开本 32开
页数 1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2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5.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3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