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市声/故纸生香系列丛书
内容
作者简介
王月华,广州日报资深记者,担任“广州档案独家揭密”专版主笔三年有余,以广州市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为线索,并通过查询翔实的历史文献和图片资料,深刻、立体和生动展现广州近两百年以来历史文化风貌的变迁。
后记
一个盛夏的午后,与“故纸生香系列丛书”的策
划编辑延红、美编刘犇在东山恤孤院路一带的一家开
在老别墅里的咖啡馆(春园后街二号)相聚。延红坐在
对面安静审稿,刘彝打开她的电脑,向我展示她闭关
两个月“熬”出来的封面与版式设计方案。看着古雅
而清新的页面在屏幕上一页页划过,我才真真切切感
觉到,这一套在我心里无比珍重的丛书真的要出版了
。那一刻的心情,真是既喜悦,又忐忑;既期待,又
惶恐……所谓喜忧参半,大概是每个新手作者都会经
历的心路旅程。
2013年4月25日,《广州日报》第一期“广州档
案独家解密”栏目版面出街,到今天,倏忽已过五年
,逾两百期栏目版面、百多万文字见证了我与这座古
老的城市“相近、相知、相亲”的美好历程;而今,
在延红、刘彝及中山大学出版社诸位老师的鼎力相助
下,这些文字终于结集出版,更优雅精致的方式,成
为我写给广州这座心爱之城的一封长长的情书。在丛
书即将付梓之际,内心的感激,又岂能用一篇短文道
尽?
感谢给了我成长和写作平台的广州日报社,感谢
李婉芬总编辑、黄卓坚常务副总编辑以及其他领导给
予我的鼓励、关怀、指导和包容,使我可以安心埋首
故纸堆,一点点去还原这个城市温暖动人的记忆;感
谢我所在的部门——夜编中心的诸位领导与同事,他
们在日常工作中对我点点滴滴的支持与鼓励,都给了
我更多的空间去专注思考和写作:感谢广州市国家档
案馆,数年如一日为我提供写作线索,而我,也一直
记得他们特意为我提供的那一盏有着“牛津范儿”的
台灯,在它温暖的光照下,卷宗上的蝇头小楷都显得
格外婉约可爱;同时,还离不开中山大学出版社徐劲
社长、周建华总编辑的大力支持,还有延红、刘彝和
中山大学出版社的诸位编辑老师为“故纸生香系列丛
书”付出的心血,以及水上漂木书画工作室的封面题
字,只一声“谢谢”,绝不足以表达我的感恩……
因年代久远,无法确认图片作者详情,特此对留
下这些珍贵影像的作者,致以深深的敬意。
同时,我也应该对每位读者感恩,谢谢你们付出
的宝贵时间。我深知,虽然我早已将广州视为我精神
上的故乡,但作为一个“新广州人”,我写给这座城
市的“情书”固然殷切真挚,却仍难免稚嫩与欠妥之
处。惟愿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能对这座城市的过往知
晓得更多,理解得更多,并因此对这座城爱得更多。
因为,爱是理解的女儿;而爱了,就必定要传递
,要记得。
王月华
2017年仲夏于丽江花园
目录
商业篇
自铸银圆:百年前的一场“货币战争”
洋行风云:数十家洋行沙面“斗法”
典当风云:官商蜂拥投资 当铺多过米铺
梁培基发冷丸:粤讴广告唱遍街巷
烟草巨头“斗法”:广告战打得热闹
食得是福:80年前广东酒楼“冠绝中外”
“一毛不拔”梁新记:一支牙刷撑起一个商业帝国
逛先施:女模秀靓衫 店员飙英语
国货展馆:城隍庙里建起不落幕的交易会
交通篇
80年前汽油卖天价 汽车改烧柴火
最早公交:搭到“加拿大” 快趣好世界
80年前春运:车票用命抢 木椅值千金
民航业起步:阔佬提着脑袋坐客机
行当篇
摄影术问世才6年 即成广州“香饽饽”
“闱姓”博彩:举城若狂的彩票热
光复路:报业竞争的最初秀场
影业萌芽:广州海选女星演大片
旧时棚匠:高空“练武”搭牌楼
百年前“快递哥”可吃皇粮 吸引不少大学生入行
街头揾食的人力车夫:现实版“骆驼祥子”
其他篇
近百年前“广马”:好一场全城嘉年华
1931年元宵过公历 百姓不答应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页
1889年4月,第一批广东银圆正式上线开铸。由于质地精良成色足,广东银圆不仅在本地大受欢迎,影响还扩展至京沪,打破了外国银圆一统天下的格局。
自铸银圆:百年前的一场“货币战争”
1889年4月,大东门外黄花塘的广东钱局内,机器轰隆隆响个不停,由两广总督张之洞主持铸造的首批广东银圆正式开炉投产。当时,广州的货币市场被外国银圆占去了大半壁江山,市面上流通的有西班牙银圆、墨西哥鹰洋,也有英国银币、美国银圆,甚至还有印度卢比和越南(当时叫“安南”)银圆……种类之多让人眼花缭乱。外国银圆计量标准,交易时不必时时称重,大受人们欢迎,身价渐渐高过白银本身,铸币因此也就成了有利可图的大生意,各国都想来插上一脚,而将中国白银偷运出海,在境外铸造成银币再走私入境内销售牟利的外国黑帮也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以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自然不甘心将货币铸造权拱手让与外人。首批广东银圆的开炉投产,拉开了100多年前一场“货币战争”的序幕。
计量标准不用称外国银圆受欢迎
现在,只要我们不出国门,在日常生活中就很少用得着外币。然而,在一两百年前的广州城里,使用外国银圆是司空见惯的事。不管是买房子买地、娶媳妇送彩礼,还是日常购买柴米油盐,人们大多喜欢使用外国银圆。
据著名学者吴志辉、肖茂盛在《广州货币三百年》一书中的考证,1802一1825年,外国银圆在广州的流通比例高达53.66%,足足占了货币市场的半壁江山;从1898—1908年,广州一地外国银圆的进出口总额更是近1亿元,以当时一银圆可兑换约0.7两白银的惯例来计算,即为7000万两白银(其购买力约相当于现在人民币140亿元,笔者注),这一数字也已相当惊人了。
市面上这么多外国银圆都是从哪儿来的?这当然与广卅I长期“一口通商”的地位有关。大家都知道,在洋人想出用鸦片坑害中国人这个损招之前,我们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当时前来广州贸易的外国商船,几乎都是满载银币,以备采购之需,各种外国银圆可以说是如潮水般涌入广州。
最早流行的是西班牙银圆,被称为“本洋”。“本洋”多是在西班牙的南美殖民地铸造的,要知道,西班牙之所以一度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大土豪,就是因为霸占了南美的大量金矿银矿。“本洋”的确质地精良,在广州的优势地位十分明显。19世纪20年代,墨西哥人把西班牙人打回了老家,开始独立铸币,“本洋”才渐渐衰落。墨西哥铸造的银圆正面有雄鹰图案,被称为“鹰洋”。据学者研究,“鹰洋”先是盛行于广州,之后又风行全国,直到20世纪初,全国流通的“鹰洋”仍有数亿元之多。
墨西哥“鹰洋”大受欢迎,英国人看不过眼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以东南亚的几个殖民地为据点,铸造了数亿枚印有女王头像的银圆,投入中国境内,其中不少流入了广州。此外,美国人、法国人也不甘寂寞,铸造了大量银圆,要在这里分一杯羹。
P3-5
导语
王月华著的《市声》入选教育部“2017年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项目”名单
张爱玲在《公寓生活记趣》中说:“我喜欢听市声。……我是非得听见电车响才睡得觉的。”本书还原了一个城市的活色生香。透过一行行娟秀的蝇头小楷,一张张光怪陆离的旧报纸,作者引领读者看到了这个城市活色生香的过往,感受到了广州生生不息的商业与文化传统,以及市井平民的生活热情。换言之,带领大家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根。
序言
传承厚重的城市记忆
一转眼,“广州档案独家解密”这个栏目版面走
过了五年的光阴。在这五年中,广州日报社投入大量
人力物力,深入挖掘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全方位展
示了近代广州的商业传奇与文脉书香,为广州——这
座我们深爱的城市留存了一份厚重而鲜活的记忆。如
今,经过中山大学出版社的悉心编辑,这些文字将以
更精致优雅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值此丛书出版之际,
岂能不倍感喜悦与欣慰?
《广州日报》与广州市国家档案馆的合作由来已
久,在档案馆内大放异彩的“新广州好”百景数字展
厅,以声光电互动的“百米长卷”展示两千年商都辉
煌的“前世今生”,正是双方合作的成果。当然,广
州厚重的文化底蕴远非一幅长卷可以说尽,档案馆内
一卷卷行文儒雅的文书、一行行娟秀的小楷、一叠叠
泛黄而珍贵的旧书旧报,更藏着无数珍贵的城市记忆
,值得我们细心探寻,并用生动有趣的文字传递给读
者,传递给像我们一样深爱这座城市的人。
“广州档案独家解密”这个栏目版面就是因着这
样一份简单而真诚的意图而呱呱坠地的。2013年4月
25日,第一期问世,到今天,已经出版了两百多个版
面,积累了100多万字。刚接到这个栏目版面采编任
务的时候,月华还有些惶恐不安,担心自己被湮没在
文山书海中,变成一个头晕目眩的“小书虫”,在我
们的鼓励下,她才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今天,回首
五年的写作经历,她告诉我们,透过一份份馆藏的珍
贵档案和为了加深理解而阅读的大量史学专著,她体
会到了广州生生不息的文化与商业传统,以及市井平
民的生活热情,并因着这样的体会,她对广州的爱牢
牢生了根。听到这样的话,作为她的领导与长辈,我
们十分高兴与欣慰。
广州的确不是乍一看就让人特别惊艳的城市,可
她却是一个很多人住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深深爱上、再
也舍不得离开的城市。这一股神奇的力量究竟来自哪
里?“广州档案独家解密”这一栏目积累的百万文字
或许可以提供一个答案:这是一个既尊重传统,又不
断吐故纳新的城市,是一个愿意包容每一个外来者的
城市,是一座生生不息的“活”着的城市。所以,你
可以将这些文字看成《广州日报》写给广州的一封“
情书”。如今,经过中山大学出版社的精心编辑,这
封“情书”很快就将呈现在读者面前了。如果你能静
心翻阅,你会发现街头看似寻常的每一道风景,从此
或许都会显得美丽不凡。
“广州档案独家解密”这一栏目走过了五年的光
阴,成长为《广州日报》的品牌栏目之一。不过,与
广卅『绵长的历史相比,五年不过是短暂一瞬,我们
对广州千年城市记忆的探索之旅才刚刚开始。以后,
我们还将尽绵薄之力,认真讲好广州故事,努力探寻
岭南文化生生不息的奥秘所在。
是为序。
《广州日报》编辑部
2018年4月
内容推荐
《市声》作者王月华以清丽温婉而不失俏皮的文笔,通过查阅翔实史料,真实而温润地书写了岭南百年间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与激荡中独特的民生百态、市井风情:反映中西商战的“货币战争”、洋行斗法、粤讴广告、牙刷帝国、国货展会等,反映近代交通的汽车烧柴火、最早公交“加拿大”、春运用命抢票、提脑袋坐飞机等,反映行当兴衰的照相馆、演员海选、“闱姓”彩票、有编制的快递哥、棚匠高空作业、街头“骆驼祥子”等,接地气,重民生,使读者体味到其间平和而温暖的城市精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市声/故纸生香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月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6062529
开本 32开
页数 1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4
出版时间 2018-07-01
首版时间 2018-07-01
印刷时间 201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208
CIP核字 2017298143
中图分类号 D669.3
丛书名
印张 6.3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185
130
1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