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宋代士民的花生活 |
内容 | 作者简介 吴洋洋,女,哈尔滨人。文学博士,现任教于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中国美学史、宋代美学的研究,在相关领域发表多篇论文。 目录 第一章 花与身体的外在修饰 第一节 宋代的簪花风尚 第二节 以花为饰:宋人身体美的展现 第三节 文人簪花与人生寄寓:以辛弃疾为中心 一 “仕”与“隐”的矛盾 二 白发簪花的疏狂放达 第二章 花与生命的内在养护 第一节 食花雅尚 一 宋代花馔的兴盛背景 二 宋人独特的“食花”观念 三 文人对花馔的推崇 四 花在饮食中的妙用 第二节 “清”的变奏 一 人间有味是清欢 二 欲望的适度表达 三 尚清趣味与生命关怀 第三章 花与宋代文人交游 第一节 以花为馈:宋代文人的交际风尚 第二节 以花喻人:文人交往中的情感呈现 第三节 赏花会友:文人社交生活中的审美实践 一 观花、赏花成为文人士大夫交游集会的重要缘起 二 宫廷赏花作为文士重要的社交活动 三 赏花活动体现了文士交游的艺术化特征 第四章 花与宋代生活空间 第一节 宜居环境的营构 一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二 人力与造化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第二节 园林的实景与虚境 一 花木构成了园林的主要景观 二 园林意境的营造 第三节 花与宋代城市 一 花与宋代市民休闲生活 二 形象的交织: 以“扬州芍药”为考察中心 第五章 拒绝遗忘:体验的反抗 第一节 “了解”与“追问”:宋代的花卉谱录 一 花谱的勃兴 二 破解花的神秘 三 花卉美的探究:《洛阳牡丹记》的意义 第二节 小花鸟大世界:体验的对象化 第三节 花语诗心:体验的诗化 一 “花格”与“人格”:以牡丹与梅为例 二 感性经验的伸张 三 生活的情调 四 情感的交响 结语 花的隐喻 参考文献 后 记 内容推荐 宋代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独特的地位。文人士大夫自觉追求审美意味的生活带动了平民阶层。花成为优雅生活的表征。吴洋洋著的《宋代士民的花生活》以花为媒,透过在文人士大夫和平民阶层审美活动和生活实践中的赏花、咏花、养花、簪花、赠花等现象,以及遍布在宋代史籍、诗文、笔记和图谱等文献中关于花的著录、描述、分析、研究、阐释等理论表述,探讨宋人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领域所呈现出的“审美化”转向,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日常化、生活化拓展等话题。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宋代士民的花生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洋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19324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1 |
出版时间 | 2019-02-01 |
首版时间 | 2019-02-01 |
印刷时间 | 2019-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家庭家居-宠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60 |
CIP核字 | 2016280728 |
中图分类号 | S68-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