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博弈的乐趣(博弈无处不在策略选择无时不在)
内容
编辑推荐

陈建先编著的《博弈的乐趣》自成体系,即由“博弈历史与基础、博弈类型与方式、博弈策略与实践、博弈规则与谈判、博弈信任与均衡和博弈人物与贡献”等六大部分构成。是重庆市科委科技计划(科普类)资助项目之一。(编号:CSTC2012GG—KPLA0010)本书运用了大量博弈实验,尤其是作者自己的博弈实验(约占1/3),尽量体现本书的创新性、原创性、开拓性。同时,试图为博弈论书籍增添了一些新内容,如博弈历史、博弈类型、博弈方式、博弈策略、博弈规则、博弈谈判、博弈投票、博弈信任、博弈均衡和博弈人物等。

内容推荐

博弈,英文和游戏一样,也叫Game。博弈犹如游戏,学习博弈也犹如玩游戏,会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乐趣和愉悦。现代化的社会中,必须有一定的博弈思想。

《博弈的乐趣》自成体系,运用了大量博弈实验,试图为博弈论类的书籍增添一些新内容,如博弈历史、博弈类型、博弈方式、博弈策略、博弈规则、博弈谈判、博弈投票、博弈信任、博弈均衡和博弈人物等。

《博弈的乐趣》由陈建先编著。

目录

一、博弈历史与基础

1.《论语》中的博弈

2.东西方的“Game”

3.中国古代的博弈因子

4.博弈演绎与认同

5.金币策略的博弈要素

6.抽签策略的博弈含义

7.非理性的博弈

8.诚实选择的理性

9.信封交换的风险与收益

10.红蓝博弈的博弈取向

11.理论与实践的博弈互验

二、博弈类型与方式

1.田忌赛马的零和与变和博弈

2.熟人社会的一次与重复博弈

3.游戏秀的合作与非合作博弈

4.阿克谢罗德的竞争与协同博弈

5.书商策略的完全与不完全信息博弈

6.博弈的数学表达方式

7.掷骰子的概率分析

8.猜数的非数理分析!

9.蜈蚣博弈的倒推分析

10.博弈树的扩展分析

11.四象限的2×2模型分析

三、博弈策略与实践

1.山村屠杀的策略选择

2.导弹危机的边界策略

3.三妻分产的公平策略

4.金币分配的公平策略

5.权力指数与策略

6.小偷与守卫策略

7.熟人策略选择

8.竞合策略实验

9.道德底线实验

10.普林斯顿实验

11.“信用印章”的烙印

12.概率特性与概率理念!

13.旁观者的博弈策略

四、博弈规则与谈判

1.偏好决定选举结果

2.拍卖中的规则博弈

3.赢家通吃的博弈规则

4.“小三”左右选举规则

5.投票规则中的博弈缺陷

6.神奇的博尔达计数法

7.数学模型预测美国大选

8.谈判中的讨价还价

9.谈判中的策略博弈

10.谈判博弈的规则

11.美国与联合国的谈判博弈

12.薪酬谈判与薪酬结构调适

五、博弈信任与均衡

1.借手机实验的信任均衡

2.信任基础的合作均衡

3.寻找实验的认同均衡

4.天堂与地狱之念

5.一般均衡到博弈均衡

6.智猪博弈中的非对称性均衡

7.“天平”到“杆秤”的均衡

8.双选均衡实验

9.团队均衡实验

10.“走方格”均衡实验

11.非诚勿扰与情侣均衡

12.个税起征点的均衡定位

六、博弈人物与贡献

1.阿罗——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不可能定律

2.西蒙——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有限理性

3.布坎南——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同意的计算》

4.纳什——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非合作均衡

5.罗伯特与托马斯——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合作均衡

6.夏普利和罗斯——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稳定配置与市场设计

7.诺伊曼——1944年《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博弈论开创者

8.霍特林——霍特林模型:非合作均衡模型

9.塔克——博弈论经典:囚徒困境

10.史密斯——演化博弈论之父:演化博弈论

11.迪克西特——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博弈论大师:非数理博弈论

12.波拉克——最具影响力的博弈论教学:《博弈论》公开课

13.博弈学术人——博弈论的先行者:张维迎与王则柯

14.博弈通俗论——博弈论的普及者:白波、潘天群和董志强

15.博弈探索者——我眼中的导师:陈建先

后记

试读章节

1.《论语》中的博弈

中国古代有许多许多的博弈因子,如“博弈”一词,有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论语》中;西方至今都玩的猜拳游戏(石头·剪子·布)出现在中国古代;《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博弈理念,是现代西方博弈论中的精髓;中国古代的掷骰子游戏传到西方,在近代因此而产生“概率论”,它是博弈论运用较多的一种理论工具。

(1)《论语》与游戏、“中庸”。“博弈”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论语·阳货》:子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乎?也就是说,成天吃饱了没事做,不如下下棋、打打牌(游戏游戏)。最早的“博弈”是下棋、打牌的娱乐游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游戏”:娱乐活动,如捉迷藏、猜灯谜;玩耍,几个孩子正在大树底下游戏。中国古代的游戏,有捉迷藏、棋牌、猜拳、赛马、赌博等。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至今仍流传西方的一个游戏——“石头·剪子·布”,从博弈要素——参与人(二人)、策略(石头、剪子或布)、得益(输或赢)思考,这个游戏是一个典型的零和博弈。中庸思想是《论语》的重要思想之一,中庸思想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程颐“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的诠释为:“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至也。”“中”有恰到好处地符合于一定的标准的意思,“中庸”是一种不偏不倚的任何事物所应该遵循的准则,它可以避免过分而偏激放肆,也可以避免拘谨而懦弱无为。一是“不偏不倚”是平等心之义。在任何人、任何事上,我们都会发现对自己有价值的地方,取长补短,这来一来,我们就永远处于一种不断自我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二是“过犹不及”是具体处理事物时的一个准则,是一个“度”的概念,是一种处理事物中要把握的分寸。中庸要求行事有度,无过无不及,做到恰到好处。恰到好处是不容易办到的,“权,然后知轻重”,知轻重然后才能在事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恰到好处的点。

(2)《孙子兵法》与博弈思想。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也可以讲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博弈论著作。《孙子兵法》的基本论述是与战争相关的用兵之道,但是他从中归纳和总结出的博大精深的理论原则,又不仅仅局限于战争这样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而是提升到了哲学与思想的层次,具有了更加广泛的普遍指导意义。《孙子兵法》的精髓“不战而屈人之兵”,可分为三个层面来理解。其一,战胜敌人:“屈人之兵”。这是战争的基本手段和形态。其二,和平:“不战”。这是战争的终极目标,同时又可作为实现战争目标的战略手段。其三,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三个层面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战争观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理论强调应尽量避免军事力量的直接对抗,暴力战争并不是战争的唯一选择,而且也不是首选,战争的目标可以通过政治、外交等途径来达到。所以,“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孙子兵法》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知彼知己”,指了解对方各方面情况,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了解了对方,也了解了自己,有把握才打,没有把握就不打。“百战不殆”,即每次做事都没有危险;“不知彼而知己”,己不知对方情况,只知道自己情况。“一胜一负”,即胜败各占一半。“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既不了解对方情况,又不了解自己情况。“每战必殆”,即每次交战都会有危险。所以说,了解对方,了解情况,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而了解自己,胜败各一半;不了解对方也不了解自己,那就每战都有危险。《哈林顿博弈论》:博弈论魅力就在于它能在你采取行动前,提供对你所处形势的一种预见性的判断。

(3)田忌赛马与策略思维。春秋战国时期,齐王将军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子赛马。因为田忌的马(上、中、下)比齐王诸子的马(上、中、下)都要差一点,所以赛马总是输给齐王诸子。后来,孙膑给出了计谋(策略),让齐王诸子先出马,然后,田忌根据齐王诸子出马的顺序,再针对性地出马。假设齐王诸子的马有三种,即上等、中等、下等,田忌的马也有三中,即上等、中等、下等。那么,齐王和田忌出马的顺序共有六种:第一种为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第二种为上等马、下等马、中等马;第三种为中等马、上等马、下等马;第四种为中等马、下等马、上等马;第五种为下等马、上等马、中等马;第六种为下等马、中等马、上等马。依据这六种出马的顺序,田忌只有在齐王诸子选择第一种方式出马时,自己选择第五种方式出马,就能够赢齐王诸子。即当齐王诸子选择“上、中、下”策略时,田忌选择“下、上、中”策略,那么第一局齐王诸子赢,第二局、第三局则是田忌赢。根据“三局两胜”的原则,田忌在赛马中获胜。田忌赛马说明,策略的依存性,你的策略依赖于对方的策略,即互动性;策略转换的重要性,将同时策略转换为他先策略,即交换性。

(4)《九宫算数》与博弈因子。九宫算数也称九宫图,也叫洛书,相传是大禹治水时,在一只乌龟背上发现的。是我国古代在数学方面的一个贡献。其实就是三阶幻方。“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宫”,横、竖、斜的三个数之和,8个的积相等——均为“15”。博弈策略中有这样一个策略游戏,即游戏规则:两人在1,2,3,4,5,6,7,8,9中,轮流抽取三张牌,其点数相加为15,谁就是赢家。先手占先,后手占先?优势策略是什么?其实,答案就在《九宫算数》之中(见表1.1)。

这个博弈游戏,一方面说明,彼此之间的策略选择都必须首先考虑对方的策略选择,然后才决定自己的策略选择;另一方面说明,策略选择也需要一定的技能,如这个策略如果运用《九宫算数》,你的策略选择就“一目了然”了。博弈中的策略和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即博弈各方的所得结果,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策略选择,还取决于其他人的策略选择。

2.东西方的“Game"

中国古代的游戏:博弈论英文为“Game Theory”,其中的“Game”,有“游戏”“规则”“策略”之意。“博弈”,英文“game”,即“游戏”。东方人理解的“游戏”:游戏在中国传统理解为“儿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游戏”:娱乐活动,如捉迷藏、猜灯谜;玩耍,几个孩子正在大树底下游戏。中国古代的游戏,捉迷藏、棋牌、猜拳、赛马、赌博等,以及军事中的用兵,如《孙子兵法》说:“兵者,诡道也”。如果没有输赢就不成其为游戏,所以中国人理解的游戏就是“输赢”的关系,也就是博弈论中的零和博弈方式(双方得益相加为零),要么我赢你输,要么我输你赢。

博弈,游戏也。“博弈”一词最早有文字记载,出现在中国的《论语·阳货》。子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乎?为之犹贤乎已!”也就是说,孔子以为,成天吃饱了没事干的人,还不如那些下棋打牌的人呢。也就是说,2000多年前,博弈的因子就在中国古代萌芽了。P2-4

后记

《博弈的乐趣》是重庆市科委科技计划(科普类)资助项目之一(编号:CSTC2012GG-KPLA0010)。所以,笔者首先得感谢重庆市科委对本项目的支持。

诺贝尔经济学奖在1994年度授予三位博弈论专家纳什、哈萨尼和泽尔滕;在2005年度又授予两位博弈论专家罗伯特·奥曼与托马斯·谢林;在1996年度、2001年度和2007年度授予八位与博弈论关联紧密的信息经济学大师;在2012年度又授予两位与博弈论密切相关的配置理论学者。18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6次(直接或间接)授予博弈论大师(15人),可见,博弈论在现代社会中的显赫地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讲: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了解。了解博弈论,将改变你整个一生的思维方式。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说:博弈论和社会选择理论是20世纪社会科学最主要的成就。

博弈,英文“Game”,游戏也。游戏既给人带来快乐,也给人带来智慧。西方一名教育家讲:21世纪是“个”讲故事的世纪,也是个做游戏的世纪。博弈犹如游戏,学习博弈也犹如玩游戏。哲学家边沁认为:人们的行为是按照最大化其快乐的原则来支配的。生活中,快乐的人是自信的,自信的人是成功的。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乐趣和愉悦,人们就能更好地积极学习和思考。20世纪数学大师希伯特说:真正的数学大师是能够在乡间小道上向偶然遇见的农夫讲清楚什么是微分几何的人。越是深刻的道理,其表现形式也越简单。

本书自成体系,即由“博弈历史与基础、博弈类型与方式、博弈策略与实践、博弈规则与谈判、博弈信任与均衡和博弈人物与贡献”等六大部分构成。本书运用了大量博弈实验,尤其是作者自己的博弈实验(约占三分之一),尽量体现本书的创新性、原创性、开拓性。同时,试图为博弈论书籍增添了一些新内容,如博弈历史、博弈类型、博弈方式、博弈策略、博弈规则、博弈谈判、博弈投票、博弈信任、博弈均衡和博弈人物等。

现在书市中,博弈论普及性读物已不少。但是,笔者想尽量与以前所出版的博弈论普及性读物有所区别。所以,本书有三方面的内容属于笔者的创新:一是博弈历史的追溯,如“《论语》中的博弈”、“‘(Game’东西方的不同理解”、“‘石头·剪子·布’的种种博弈”、“西方《孙子兵法》”等内容;二是博弈创新的内容,如“选数博弈”“‘三妻分产’的博弈策略”“智猪博弈中的非对称性均衡”“天平到杆秤的均衡”“赢家通吃的规则博弈”“神奇的博尔达计数法”“谈判博弈中的讨价还价”“谈判中的策略博弈”“谈判博弈的规则”等内容;三是博弈实验的运用,如借手机实验、寻找实验、选数实验、金币博弈实验、博尔达计数法实验、团队均衡实验、红蓝博弈实验、双选均衡实验、齐眉棍均衡实验等内容。

书稿的框架体系,以及统稿由本人完成,并且还写作了许多内容。我的研究生们也参与了其中的写作:王亚楠(熟人社会的一次与重复博弈、游戏秀的合作与非合作博弈、阿克谢罗德的竞争与协同博弈、塔克:囚徒困境、迪克西特:非数理博弈论、博弈学术人、博弈通俗论、博弈探索者)、刘悦(寻找实验的认同均衡、信任基础的合作均衡)、匡亚林(博弈的数学表达方式)、李凤(萨普利和罗斯:稳定配置与市场设计)、刘磊(诺伊曼:博弈论开创者)、黄小梅(纳什:非合作均衡)、陈梦龄(概率特性与概率理念、薪酬谈判与薪酬结构调适)。

笔者试图在这本博弈论通俗读物中,有一些新的内容、新的视角、新的理念能够给予读者。否则,就失去了出版的价值。当然,书中肯定还会有一些不足,甚至错误,望读者见谅。笔者创建了以博弈论为主题的博客:“陈建先·博弈苑”(http://blog.sina.com.cn/u/1243823675),欢迎大家光临。

本书的出版还得感谢黄慎如老师,感谢他对我的信任、认同、支持。非常感谢项目的完成过程中,重庆市科委的孟元详老师十分负责认真、百问不厌的敬业精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博弈的乐趣(博弈无处不在策略选择无时不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建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7101505
开本 16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数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2013127755
中图分类号 O225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8: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