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问道中国经济(与50位财经权威对话)
内容
编辑推荐

很多时候,学者的研究和大众的关注部是手术刀。《问道中国经济 与50位财经权威对话》的阅读过程,就是一个对诸多经济现象的解剖过程。本书呈现了大众最关注的经济现象背后独特的经济学视角,用最质朴、最贴切的方式向老百姓解读经济这件大事。

财经界新锐观点激情首发,本书带你倾听最有价值的声音,中国经济变局与突破引爆思想火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经五连发》倾力打造。

内容推荐

翻阅《问道中国经济 与50位财经权威对话》的各章,有极目四望,海雨天风之感。这中间有我们的国家命题:治理通胀与经济增长速度、货币紧缩与美国量化宽松、产业转型与地产调控、美元地位与人民币突围、刘易斯拐点和人口红利,等等。这里面也有全球关注:大宗商品价格屡创历史新高,而经济复苏尚未明确;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疗伤还没结束,但新的问题已经层出不穷;欧债危机持续,会不会引发欧元危机: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冷热不均,增长瓶颈和摆脱窘境的困扰。

《问道中国经济 与50位财经权威对话》由赵多佳等主编。

目录

第一章 穿越复杂的2011——中国宏观经济走势

 2010年中国经济回顾

 关键词一 防通胀

问题一:为什么10.3%这个数字让人如此紧张?

问题二:紧缩怎么应对经济减速?

 画外音

 关键词二 调结构

问题一:调结构是调什么?

问题二:众多结构问题中,谁是重中之重?

问题三:调结构要付出什么代价?

 画外音

 关键词三 促消费

问题一:促消费的关键就是涨工资吗?

问题二:产品过剩的供需时代,如何提高内需的消化能力?

 画外音

 关键词四 房地产调控

问题一:房地产告别支柱产业了吗?

问题二:限购是常见的资本管制吗?

问题三:房价调控有怎样的目标和路线图?

 画外音

 关键词五 全球经济

问题一:中国能否跳出中等收入陷阱?

问题二:全球经济还有哪些颠簸?

问题三:中国经济如何绕过暗礁?

 画外音

 2011年中国经济展望

第二章 科学发展的接力跑——“十二五”破题

“十一五”经济建设成就回顾

 关键词一 幸福指数

问题一:您的幸福指数有多少?

问题二:幸福指数科学吗?

问题三:幸福的根源与幸福的动力是什么?

 画外音

 关键词二 企业尊严

问题一:民营企业的困难有哪些?

问题二:民营企业怎样赢得企业尊严?

问题三:对企业做慈善有什么看法?

 画外音

 关键词三 中国创造

问题一:自主创新有多少阻力?

问题二:制造离创造有多远?

问题三:山寨是最中国的创新吗?

 画外音

 关键词四 投资方向

问题一:下一个5年,哪个投资标的是最有潜力的?

问题二:新兴产业里的白马是谁?

 画外音

 关键词五 核心竞争力

问题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何升级中国国家竞争力,谋求更大国际话语权?

问题二:提升核心竞争力。首要关键的任务是什么?

 画外音

“十二五”经济发展展望

第三章 逆境中前行的艰难——人民币的国际化征程

 人民币国际化历程回顾

 关键词一 话语权

问题一:为什么话语权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起重要作用?

问题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关键是什么?

问题三: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

 画外音

 关键词二 美元霸权

问题一:美元独大的局面是否已经出现拐点?

问题二:三足鼎立能否实现?

 画外音

 关键词三 自由兑换

问题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问题二: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什么?

 画外音

 关键词四 对外投资

问题一:人民币国际化对企业是一种淘汰吗?

问题二:人民币的投资市场如何?

 画外音

 关键词五 企业走出去

问题一:人民币国际化谁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问题二:人民币国际化对企业有什么影响?

问题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危机与机遇并存吗?

 画外音

 2011年人民币国际化历程展望

第四章 变幻莫测的政策调控——房地产业新变局

 2010年中国房产回顾

 压力:严令限购调控楼市

 关键词一

问题一:房地产调控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问题二:调控下的房地产企业如何生存,降价是否出现?

问题三:调控组合拳里还有什么杀手锏?

 画外音

 关键词二 希望:保障住房规模升级

问题一:保障住房面临的难题有哪些7

问题二:保障住房的意义和市场影响有哪些?

 画外音

 关键词三 突破:万科销售 首破千亿

问题一:在万科2010年加入千亿俱乐部的信号背后,房企是分享还是盛宴散去?

问题二:主动减速的万科怎么设计自己的步伐?

 画外音

 关键词四 猜想:房价平稳城镇化率

问题一:房地产业的发展动力是城镇化吗?

问题二:住有所居和住宅市场有什么矛盾?

 画外音

 2011年中国房产展望

第五章 大起大落之后的反思——资本市场的春天

 平稳复苏的2010年——估值优势

 关键词一 通胀下的紧缩政策

问题一:紧缩政策下的通胀真的放缓了吗?

问题二:我们是投资CPI吗?

问题三:货币政策的稳健带来的紧缩感持续多久?

 画外音

 关键词二 牛市

问题一:牛市具备条件吗?

问题二:加息与牛市矛盾吗?

问题三:复苏悖论依然吗?

 画外音

 关键词三 低估值

问题一:整体估值是历史低位,是不是错觉?

问题二:成长股的高估与蓝筹股的低估接近还是拉大?

问题三:如何评估短期的风险和长期的投资价值的问题?

 画外音

 关键词四 中国股市大猜想

问题一:投资者的赚钱新方向在何方?

问题二:流动性对股市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问题三:大牛市在启动中吗?

 画外音

 2011年资年本市场展望

权威财经报告

 中国A股2010年年报和2011年度策略

 总量扩张下的国民收入分配失衡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选择面临的特殊条件

 201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及2011年走势展望

试读章节

2010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风险挑战,中国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一年。虽然一些指标的增速稍低于预期,但不改全年经济10.3%左右的增长水平。从先行指标来看,在持续紧缩的负面影响下,进一步确立了经济趋稳的发展态势。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在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我国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从工业增长结构上看,高载能行业相对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而高技术行业则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其中,重工业的增速从3月高点的同比增长20%逐步降低至年末的13%左右。从区域结构看,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状况总体好于东部沿海地区,区域发展协调性有所增强。

在投资方面,由于国家的合理调控及政策对冲,自年初以来的对房地产持续的宏观调控,并未对房地产投资,进而对总体投资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口向。在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以及对闲置地块的打击力度的带动下,房地产投资在下半年并未出现市场之前预期的下滑,反而在8—10月持续回升,同比增速最高达至36%左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需求四季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也使得地方项目投资的增速放缓幅度减小。其次,消费不乏亮点,全年来看,上半年随着房地产交易的持续增长,与其相关的建材、装潢及家具类维持了较高的增速,下半年虽有所放缓但仍旧保持了比其他商品更高的增速水平。此外,随着国家对汽车优惠政策的持续进行,汽车销量保持在30%以上的年度增幅。最后看进出口,除了世界经济逐步复苏给中国外贸带来增长外,中国积极拓展对非传统贸易国(巴西、南非等)的贸易往来、出口企业的逐渐转型等也是今年以来外贸数据好于市场预期的重要原因。

发展中也有隐忧。2010年进入三季度末,物价开始了一波快速上涨,对实体经济、居民消费乃至宏观政策产生了较大冲击。CPI方面,全年呈现缓慢一加快一快速上升之势。从推动CPI的动力来看,食品类高居榜首,其次是居住类,两者贡献了上涨的绝大部分。快速上涨的CPI打乱了之前央行货币政策的节奏,逼迫央行提前并加快回收流动性。四季度,决策层已经连续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与加息;从未来的情况看,在货币政策收紧流动性、政府加大供应以及减少流通领域中间环节甚至是价格直接干预等政策的作用下,短期CPI大幅飙升已无可能。

人民币升值则是波澜不惊。郭凯在《一沙一世界:郭凯经济学札记》中写道:“所有要求中国将人民币升值的国家,其实都在抱怨同一件事情:你卖给我的东西太便宜,求你涨点价吧。涨价的方式就是人民币升值。每当我看到这样的要求,总会想起周星驰电影里一句台词:竟然还有这么贱的要求。”当然这只是笑谈。以6月19日二次汇改为时间窗口,之前徘徊在6.8270附近极小的区间,之后人民币开始其升值之旅。但是之后基本在6.65左右徘徊,双向波动加大,基本上还是较为稳定的。

2010年央行已经确认当前宏观经济进入了平稳较快发展的阶段,提出“在保持货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前瞻、灵活地调整政策重点、力度和节奏,引导货币条件逐步从反危机状态向常态水平回归……”相对于上半年的紧缩政策,下半年乃至2011年的政策出台要求更具有前瞻性,货币政策举措可能更具有有效性和针对性。

总之,到了“十一五”末的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国民经济迈上了新的台阶。但是在“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成为当今中国发展中的关键词时,用幸福指数取代GDP的呼声越来越高,告别“唯GDP”,缔造幸福中国成为人们美好的愿景。P002-003

序言

2011年的春节刚过,北京电视台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经济新春论坛”如期举办。这是我台层级最高的电视经济论坛之一,而今年的规模和声势都超越过去,意在“十二五”开年之际为形势多变的2011年,乃至更远的未来厘清脉络。

新春论坛的巨大影响力在连续一周的特别节目播出后得到了印证。居高声自远,其关注的宏观走势、“十二五”远景、人民币国际化、住房、资本市场等多个方面,实际也成为总体的涵盖。鉴于此,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些宝贵的声音更多地保留下来,这本书的推出就是以此初衷为基础的。

而今天看到此书,觉得在初始的想法上又有了更多的思考,不仅仅是对一个思想火花闪耀的论坛的记录,还囊括了众多的名家和专业人士的连续解读和观点论述。这些论述都是来自过去一年我台财经频道的积累,每一次专家的采访和做客都被精心地分类,他们的思想精华沉淀为这本书的营养。所以,这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端的理论读本,也可以当做普众的财经知识手册。

翻阅此书的各章,有极目四望,海雨天风之感。

这中间有我们的国家命题:治理通胀与经济增长速度、货币紧缩与美国量化宽松、产业转型与地产调控、美元地位与人民币突围、刘易斯拐点和人口红利,等等。

这里面也有全球关注:大宗商品价格屡创历史新高,而经济复苏尚未明确;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疗伤还没结束,但新的问题已经层出不穷;欧债危机持续,会不会引发欧元危机;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冷热不均,增长瓶颈和摆脱窘境的困扰。

如此多的问题需要敏锐的观察,也需要富于前瞻性的分析,我们觉得,其中深刻的线索已经在这本书里埋下。

北京电视台作为全国有影Ⅱ向力的大台,其识也高,其声也亮。而我们的财经频道作为主流财经媒体,其观也深,其行也广。

此次金融海啸所带来的改变之一就是在大众兴趣和专业财经之间的天然鸿沟上架设了桥梁。这种变化现在已经演变成趋势。我们过去很难想象,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发布可以成为街谈巷议,各种专业词汇和缩写突然普及不再陌生,纵论经济现象的人乐此不疲。如果说5年以前财经的定位是窄众和高端,那么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需求来自于日常的生活和普通的百姓。

媒体当如古语:其责己也重以周。媒体的职责一定要伴随着经济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中国的经济奇迹世界瞩目,与此匹配的应当是中国企业家身影的更多展现,中国学者声音的更多传达,话语权的提升将成为共识,无论是立足于国内,还是放眼于全球。

高度是一种品质,宽度是一种态度。我们把新春论坛当做长城上雄伟的烽火台,瞭望远方,画龙点睛;与此对应的是日常的节目和长期的坚持,绵延起伏,不绝万里。

我们想,用我们的位置承担起与中国经济并进的职责,用我们的力量让有价值的声音传播得更远。

北京电视台总编辑 赵多佳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用最质朴、最贴切的方式向老百姓解读经济这件大事。作为最紧密的合作伙伴,我们将继续支持一年一度的中国经济新春论坛越办越好。

万科集团董事长 王石

很多时候,学者的研究和大众的关注部是手术刀。本书的阅读过程,就是一个对诸多经济现象的解剖过程。

北京大学副校长、著名经济学家 刘伟

本书呈现了大众最关注的经济现象背后独特的经济学视角。在书中,我尽享最具理性而清澈的学者声音。

杉杉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郑永刚

也许每一年面临的经济挑战不同,但一年一度的新春报告所展示的智慧、激情与专业则是一以贯之的。作为这个论坛的积极参与者之一,我推荐这本有趣轻松的经济读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同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巴曙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问道中国经济(与50位财经权威对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多佳//黄桂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379066
开本 16开
页数 2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6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2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8: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