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读禅悟养生
内容
编辑推荐

禅,会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进那思无邪、光明恬静、健康惬意的境界。禅,会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过着随遇而安、随缘而喜、随众而乐的生活。

禅学中的养生精华包含了心、身、武、医、茶、食等诸多方面。本书精选了禅学中的164个与健康相关的故事,娓娓道来,阐发健康禅理。

内容推荐

达摩是少林养生禅的开创者,他在面壁九年的时间里,安静地调心禅坐,在禅坐累了的时候,他就活动活动四肢和筋骨,并且创造出了《易筋经》和《洗髓经》等强身的武术绝学。而这些发展到后来,也就是心禅、禅修和禅武。随着佛教和禅宗的不断发展,它们和本土的文化产生了交融,由此少林养生禅中,又添加了新的内容——禅医和禅宗茶。

少林养生禅起源于宗教,但是它又超脱于宗教的范围,它包含了心、身、武、医、茶、食等诸多方面。这也跟禅宗所说的坐是禅,立也是禅,无处不是禅,处处是禅的主张相吻和。

目录

禅·少林·养生(代序)/1

第一篇 智慧了悟/1

 人的生命有多长/3

 真正的快乐/3

 百丈禅师藏狐狸/4

 一灯能除万年暗/5

 长寿道人谈道/5

 人生孰能无死/7

 不劳而获/8

 重财轻人/9

 生命是宝贵的/10

 老虎修行成正果/11

 吝啬人/12

 真正的富裕/13

 好的光景不长/15

 渔王和儿子/16

 多捡一些/17

 金盘/17

 裸人国的故事/19

 悟在于心/20

 僧人遭匪劫/21

 愚笨的人/22

 财富与快乐/22

 诸法如虚幻/23

 盲人摸象/24

第二篇 修身立命/27

 快乐之道/29

 百善之源/30

 孝可养心长寿/31

 损人坏己的害心/33

 腐蚀自身的嫉妒心/35

 仁爱是寿福源/37

 孙岩毁谤遭祸/39

 书生悔过向善获福/39

 口出灾祸/40

 贪恋欲乐的死囚/41

 长寿王的故事/42

 相恋/45

 和尚的禅心/46

 放下/47

 火宅的故事/48

 故事两则/49

 马呜菩萨/51

 居士信女/52

 盲人点灯/54

 醉心草/55

 非礼的念头/56

 驼背的人/57

 买卖富贫/58

 罗汉遭灾祸/60

 故事四则/61

 佛与强盗/63

 哲翁的故事/64

 和尚打架/65

 弃儿/66

 易碎的瓷瓶/69

 一村菊花/70

 爱的故事两则/70

 鹿母夫人/72

 六年胎孕/74

 乾夷王施头/76

 孔雀王/77

 须陀须摩王/79

 下毒世家/80

 富人救护的故事/82

第三篇 清神养心/85

 心的修养/87

 长寿健康的秘诀/87

 使人烦恼的妄心/88

 去除欲念心病愈/89

 养心禅六则/90

 贪心不足而丧命/91

 自找困苦的放逸心/93

 害人至深的嗔怒心/94

 费心劳神的诳心/96

 正定养生促长寿/97

 不可贪求无厌/99

 曾经的劫难/101

 寡欲知足/102

 内心生鬼/103

 六牙象王/104

 待客之道/105

 乞丐得度/106

 白狗的故事/107

 心净国土净/108

 禅师和学僧/110

 自我陶醉/111

 不退之心/111

 能愿比丘/113

 锄头贤人/114

 老国王和儿子/115

 直起身/116

 心与万物/117

 弥兰顶铁轮/118

 猴子与乌龟/119

 佛斥退魔女/121

 国王与天帝释/122

第四篇 色戒行识/125

 持戒获利益/127

 菩萨的慈悲心/127

 仁慈的鹿王/128

 禅坐而延寿/129

 静坐可延年/130

 高僧长寿的故事/13l

 琴声断于紧处/133

 邪淫亡身的明皇/133

 居士与幻女/134

 戒淫得福善/136

 果报/137

 瞬间的美丽/138

 不同的梦/140

 石头禅师/141

 挑水云水僧/141

 斑足王从善/142

 不修行者/144

 和尚的戒行/145

 木师和画师/146

 无名和尚/148

 淫人浪子从善/150

 恶誓的后果/151

 化城/152

 狮子国/153

 爱睡觉的比丘/155

 同样的重量/157

 穷人的故事/158

 法施太子/159

 生活有节/161

 静虑养生/163

 守戒的和尚/164

 破戒之后/165

 修道人/166

 丑王的故事/168

 婆罗门与莲花/170

 苦恼的修行者/172

第五篇 茶药食禅/173

 敲鱼头,食鱼肉/175

 暴食奢食无益/176

 饮龙井去病/177

 振神增食的鹿苑茶/178

 养生极品:黄山毛峰/179

 清心明目:六安瓜片/180

 口感清醇回甘:径山茶/181

 雾芽吸尽香龙脂:庐山云雾/182

 茶中状元:武夷大红袍/182

 撒拉国王减肥/183

 挑粪人变成罗汉/184

 孙思邈拜师/186

 愚人喝水/187

 水与醋/187

 稗子粥/188

 贪爱/190

 佛陀受治讲法/191

 五禽戏养生/192

 刚柔相济/193

 长寿有方/195

 食粥养生/196

 锻炼可养生/197

 自寻欢乐者寿/198

 食饮得当/199

 龙不杀生/200

 公鸡与虫儿/202

 贵人难医/202

 治“怪病”/203

 药物养生故事五则/204

 善食者年寿/207

试读章节

《吝啬人》

从前,有一个人有万贯财产,但他生性吝啬,从不在金钱方面给予别人帮助和布施。而且这个人对自己的日常消费也很刻薄,吃得东西很差,穿的是破烂衣服。偶尔朋友来家里吃上一顿,他就会在后来的几天饿着,这样做了之后,才觉得好受一些。

吝啬人有一个邻居,他虽然钱财不多,可每天都吃鱼嚼肉,还经常宴请朋友,出手也很大方。吝啬人看到后,心想:我比他富多了,他却天天过着富贵的生活,而我守着这么多金银财宝,却节衣缩食,确实有点太可怜了。于是吝啬人就狠狠心,杀了一只鸡,取出白米,偷偷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把鸡烤熟,把饭煮好,准备好好地大吃一顿。

天帝释看到这个吝啬人后,觉得他太愚昧了,而今天一反常态,又杀鸡,又煮饭,便有心要和他开个玩笑。于是,天帝释变成了一条狗来到吝啬人身边,转来转去讨食吃。吝啬人恨不得把鸡骨头都全吃了,一点也不舍得给狗吃东西。这条狗朝着吝啬人一个劲地摆尾巴。吝啬人说:“你能四脚朝天,停留在半空中,我就给你吃一点。”这条狗真的腾空而起,四脚朝天。吝啬人看了之后很吃惊,就只得扯下一点鸡皮,想给狗吃可又舍不得。吝啬人说:“这样吧,这点鸡皮我给你留着。你能把两个眼珠取下来,我让你再吃些鸡肉?”他的话刚说完,狗的两个眼珠就掉在地上了。吝啬人高兴极了,大叫:“这下好了!你的眼睛瞎了,我就可以独自享用鸡了。”于是,他换了个地方,大嚼起来。

吝啬人走后,天帝释变成了他的模样,赶着他的车子来到吝啬人的家。他一进门,就吩咐守门人:“一会儿,无论什么人来,都给我把他轰出去。”然后,他还下令将所有的财产送给穷人。吝啬人消受完他的美味后,心满意足地回到停车的地方,一看没了车子,这下可着急了。他四处寻找,也没有找到,最后就垂头丧气地步行回家。他到了家门口,刚跨进门坎,就被打了几棍。吝啬人大怒,嚷道:“反了!连老爷你们也敢打!”守门人说:“管你是什么人,我们老爷吩咐了,谁也不许进去!”吝啬人说:“我才是你们的老爷!”守门人说:“你还敢冒充我们老爷,是活得不耐烦了吧。看我不揍死你!”吝啬人不顾捧打,闯进家里一看,家已经空了,心里一急,一下就呆住了。这时,天帝释变成了一个僧人,走到吝啬人的面前,双手合十,问道:“施主为何愁成这样?”吝啬人说:“我被人戏弄,家财都没了。”“施主,恕我直言,钱财乃身外之物,钱财多了会带来烦恼和祸害。像你这样,拚命地攒钱,不舍得吃,不舍得布施给穷人,一朝死去,反成了饿鬼。即使投胎做人,也只能充当下贱的仆人。你想想看,这样做又有什么意思呢?”吝啬人听了僧人这一席话,才如梦方醒。

养生禅理

寡闻之愚人,生长如牡牛,唯增长筋肉,而不增智慧。不懂得珍惜自己生命的人,不断地积累财富,也等同于积累一堆粪土,最终只会剩下痛苦。

《真正的富裕》

在舍卫城里,住着一个穷困潦倒的名叫须赖的人。他虽然很穷,但却非常有修养,自制力很好,丝毫不把贫苦放在心上。他之所以会有如此的修养,是因为他一直坚信佛祖的教理,以金刚那样坚定的精神,致力于善行,既不动怒,也无肮脏与缺陷,不论行、住、坐、卧,一贯保持威严和礼节,寡欲知足,不在乎世人追逐的名利。他坚持粗茶淡饭,衣着朴素,并安之若饴。

天界的帝释天王发现舍卫国的须赖虽然家里贫困,但每隔几天必参访佛祖,供养礼拜,聆听教义,并且发现只要须赖去礼佛,就会有很多人跟随他。他每次看见这种情况,就会忍不住对须赖产生怀疑:“我可大意不得。凡尘竟有这样的善行人,恐怕不久连我这天界,也会被他抢去了。我还是下凡一趟,问他为何要广积功德呢?”

帝释天王盘算好之后,就立即化身成几个人,直接去须赖的住处,在门外齐喊:“须赖这个穷鬼……”须赖在家里听见一群陌生人在门外谩骂嘲笑,视若无睹,不发一言。本来,帝释天王预料对方必会在愤怒之下,反唇相讥,谁知他竟不为所动,帝释天王很是失望。后来,他们又拿瓦石、刀杖去追打须赖。然而,他竟能忍受百般的侮辱,却一点也不生气,而且对这些迫害者还心生慈悲。

帝释的试验惨败了,他再度化身,走到须赖面前对他说:“那么多人骂你,你却默然不语;他们用瓦石、刀杖要害你,你也毫不生气;如果他们要杀了你,你该怎么办呢?”须赖说:“骂人是不善的行为,他们有人想杀害我,我对他也不憎恨、不愤怒。因为凡做善事的人,会得到天界的善报;那些犯罪的人,会堕入恶道。纵使我不报复这些人,他们也难逃造业自得的报应。也就是说,自然的因果会制裁他们。因此,我并不憎恨那些想迫害我的人,反而十分同情他们。”

帝释再次化身为七宝金塔和许多人,重现在他的面前。那些人指着金宝塔对须赖说:“须赖,你把眼前的七宝金塔收下吧!你可以用它来布施,广积福德,添购新装,买些佳肴,享受口福不更好吗?你为什麽不把眼前层层堆积的七宝塔收下呢?”须赖说:“很感激你们的好意,不过,我目前的贫困,乃是过去世的报应。倘若我现在轻易接受这个珍宝,我来生会更贫困,一辈子也不能与贫穷断缘,所以,我不愿收下这个宝物。”

不久,帝释又拿著价值数亿的珍珠,出现在须赖面前说:“须赖,我现在正在打官司,据说有人要找你作证,我打算把这颗珍珠给你,求你为我说些好话。”须赖说:“我也许该为你讲几句好话,但作伪证是一种迷妄的言语,首先是欺骗自己,其次是骗天,也是骗法、骗人、骗圣贤的一种可怕行为。因此,凡爱胡扯的人,心与口都无信字可言。而这些全是罪恶的根源,断绝善行,罪恶滔天。”帝释再次失败了,他只好怏快离去。

帝释回去后,又想出了一个方法,他让自己的妻子去诱惑须赖。帝释夫人奉命带领一群歌女,等到晚上来到须赖的家里,意图引诱须赖:“须赖,你睁眼看看,这么多美女都在你的左右侍候你。”须赖却始终没有动摇,帝释夫人及一群美女只好败兴回报帝释天王。

帝释天王亲自用各种方法试探须赖,都遭到惨败,他就只好去走访须赖,并且问他到底要追求什么,须赖说自己要追求真正的财富。于是,帝释天王就给他了一颗宝珠。须赖手持宝珠,走到舍卫城里,一面走一面高声叫嚷:“城里最贫困的人,可以获得我手上的无价宝珠。”很多贫穷的人,听见须赖的声音,都要求把那颗宝珠给自己。须赖说:“舍卫城里,只有国王最穷苦,我要把珠子送给他。”此时,适逢国王为了增加自身的财富,打算把五百名富翁处死,以便吞没他们的所有财产。须赖却拿着宝珠去献给国王,他还说:“我发现国王才是全国最穷困的人。希望大王收下这颗宝珠吧!”国王说:“你说我的贫穷跟你一样吗?”须赖说:“大王比我更贫穷。因为昼夜不分,只知贪财,就会使五体受害,来生身体会烧痛。所以说只知贪婪的人,是极穷困的人。”

后来,须赖请佛显身为国王说法。突然,大地震动,佛陀与诸菩萨,好像从地面各处涌出,佛果然现身在国王的宫殿里。佛对国王说:“须赖说的句句属实。大王心目中的富裕,乃是淫乱之物,举凡金、银、宝石和宫殿等,全属物质上的财富。这种东西不能是真正的财富。须赖所说的财富,指布施、持戒、忍耐、精进、禅定和智慧等,这些全是精神上的财富。大王的富跟须赖的富,不能等价齐观。凡以物质为主的财宝与富贵,如同天上的浮云;精神的财富,唾手可得,却不会飘忽不定。”

P12-15

序言

谈到养生禅,必然要提及少林的祖师菩提达摩大师。相传是他在少林的时候,创造了强身健体的武术。《胎息经》是历史上一部著名的养生延寿的著作,它就是菩提达摩大师所撰写的。

菩提达摩是南印度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本名菩提多罗,后来巧遇逢印度禅第二十七祖师般若多罗到本国传法,受到国王供养。般若多罗知道菩提多罗有佛缘,便叫他与两个哥哥辨析施舍的宝珠,让他阐发心性的精髓。然后,为他改号叫菩提达摩。

达摩学到了禅法后,他问师父:“我得了佛法以后,该往哪国去传法呢?请您指示。”师父说:“你虽然得了佛法,但是暂时不宜远游,要住在印度,等我寂灭六十七年后,就去中国广传佛法吧。”后来,达摩就恭承教义,谨遵师教,在师父身边服侍将近四十年,从来没有懈怠。等到师父圆寂之后,他便在本国演说佛道,教化人民。他四处说法,不少高僧听了他的教诲,一下子开悟了,接着有很多人都发誓归依他的教派。这样,达摩的影响遍及南印度,声驰全印度,在六十年的时间里,说服了无数的人出家。

后来南印度一位相信外道的国王登基后,便开始贬抑佛法。他常说:“我的祖宗都信仰佛道,陷入了邪见,寿命不长,福运也短。况且,既然我身是佛,还外求什么?善恶报应,都是那些聪明人妄自虚构的。至于国内受先王影响,而尊奉佛教的老臣旧友,都要予以罢官弃用。”达摩知道这件事后,悲叹国王德薄,就想办法去挽救他。他派自己的弟子为国王说法,国王听后,心里开悟,并且向达摩悔过谢罪。后来,国王经常向佛家人咨询修习的法要,日夜不倦修习佛道,最终他活到九十岁才死去。

在师父寂灭了六十七年后,达摩想起自己去中国的时机成熟了,于是就去告别了先师的宝塔,然后又告别自己的弟子和同学,并且再来到王宫,鼓励国王要勤修各种善业。国王听了他要去中国的消息后,就涕泪交流地希望他早日能回国。后来,国王准备了大船,装了各种珍宝,亲自率领大臣,把达摩送到了海滩。

达摩远涉重洋,在海上颠簸了三年,才到达中国的南方。这时,梁武帝的大臣——广州刺吏萧昂备设东道主的礼仪欢迎他,并且上表奏禀梁武帝。武帝看了奏章,派遣使臣到广州迎请达摩到金陵。梁武帝还亲自接见了达摩,他问:“朕即位以来,营造了很多佛寺,译写经书,度人出家无数,请问大师,我有什么功德?”达摩说:“您并没有什么功德。”武帝又问:“我为什么没有功德?”达摩说:“您做的这些只是虚妄的小事,这就和人的影子一样,虽然有,却不是实有。”武帝说:“怎样才是真功德呢?”达摩说:“清净、睿智、圆妙,体自空寂,这才是功德。”武帝又问:“回答朕的问话的人是谁?”达摩说:“不知道。”武帝对此有所不满。

达摩知道二人的心思没有契合,于是很快准备离开,他以一苇渡过长江,到了长江的北岸。到了江北后,他就去了洛阳,并且住在了嵩山少林寺。在寺院里,他整日面壁而坐,默默不语,当时的僧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就把他称作“壁观婆罗门”。当时有个僧人叫神光的,他长期居住在洛阳附近,博览群书,善于谈玄论妙。他听说达摩大师住在少林寺,于是就来到了少林寺,早晚参见大师,恭候在旁。达摩却每每对着墙壁端坐,神光因此听不到他的教诲和鼓励。神光心想:“古人求学访道,在饿了的时候,把骨头敲开后吸取里面的骨髓,从身上扎出血来暂时充饥,割下珍贵的头发掩埋在泥里,或者舍身跳崖去喂老虎。古人能如此做,我为什么不能呢?”于是他就坚持了下来。

一天晚上,外面下着漫天大雪,神光站在外面,一动不动。天亮的时候,积雪已经没过他的膝盖了。达摩怜悯地问他:“你总是站在雪地里,有什么事?”神光流着泪说:“我只希望大师慈悲为怀,度济我。”达摩说:“佛法是无上的妙道,要天长地久地勤奋精进,做常人难做的事,忍常人难忍的情才能修得。哪能一时间的热心和轻慢之心,就想得到真如佛法,这样只能白费时间。”神光听了此话后,拿出了一把快刀,砍断了自己的左臂,把残臂献于达摩的面前。达摩这才知道他是堪承大业的人,于是就收下他,并为他改名为慧可。

过了九年,达摩要返回印度了。他召集门人说:“我要走了,你们都说说自己有什么心得?”总持说:“据我理解,就像庆喜见到如来的佛国,见了一次就见不到第二次。”达摩说:“你学到了我的肉。”道副说:“在我看来,不拘于文字,不离开文字,这就是道用。”达摩说:“你学到了我的皮毛。”道育说:“地、水、火、风四大皆空,色、受、想、行、识五阴并非真有。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法可以学得。”达摩说:“你学到了我的骨头。”最后,慧可礼拜了大师,依次序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没有开口。达摩说:“你学到了我的精髓。”他又看看慧可,告诉他:“过去如来把他的清净法眼传给迦叶大士,然后又辗转嘱托,传到我手里。我现在交付给你,你要护持。我把袈裟也传给你,作为传法的信物。它们各有自己的含义,应该知道。”达摩说罢,和众徒们来到嵩山的千圣寺,住了三天。

期城太守杨衒之仰慕佛教,他来到少林问达摩:“西方印度,佛祖代代相师承,如何就是佛祖呢?”达摩说:“觉悟心的自性,知和行相应,就叫佛祖。不因看见了恶事而生厌,也不因看见了善事而勤动;不丢下智慧走向愚昧,也不抛弃迷惑走向觉悟。达大道就要超凡,通佛心就要脱俗。不与凡人或圣人同轨,超脱一切就叫做佛祖。”杨衒之听了此话后,悲喜交集,希望达摩久住人间,化导众生,达摩却执意准备离开。

当时,因为皇帝尊奉佛教,佛门的高僧如林。光统律师和流支三藏二人,便是当时僧人中的领袖人物,他们看到达摩大师演说佛道,常比手划脚同大师辩论,而且肆意挑起是非。达摩说佛法赢得了声望,这两个气量褊狭的僧人因为嫉妒,就生了害人之心。他们几次在达摩的饭食里施放毒药,到了第六次放毒时,达摩因不能再自救,端坐圆寂。

据后人研究,达摩逝世的时候已经非常高寿了,一种说法是他享年一百多岁;另一种说法则是他活了228岁。达摩是少林养生禅的开创者,他在面壁九年的时间里,安静地调心禅坐,在禅坐累了的时候,他就活动活动四肢和筋骨,并且创造出了《易筋经》和《洗髓经》等强身的武术绝学。而这些发展到后来,也就是心禅、禅修和禅武。随着佛教和禅宗的不断发展,它们和本土的文化产生了交融,由此少林养生禅中,又添加了新的内容——禅医和禅宗茶。

少林养生禅起源于宗教,但是它又超脱于宗教的范围,它包含了心、身、武、医、茶、食等诸多方面。这也跟禅宗所说的坐是禅,立也是禅,无处不是禅,处处是禅的主张相吻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读禅悟养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跃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645295
开本 其他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5-4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0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1: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