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改革开放30年中篇小说选(卷1)/改革开放30年作品选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改革开放30年作品选书系》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的重点项目,是迎接改革开放30年大庆的献礼图书,而且也是对30年文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集中展示,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主持各分卷编选工作的都是文学评论界的权威人士,所以这套书系也具有权威性、代表性。

  本书是《改革开放30年中篇小说选(卷1)》入选本书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作家的成名作、获奖作品或者影响较大的作品。它们都是当时极具影响、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是改革开放30年大浪淘沙后遗留下的文学的精品,弥足珍贵。

内容推荐

《改革开放30年作品选书系》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的重点项目,是迎接改革开放30年大庆的献礼图书,而且也是对30年文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集中展示,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主持各分卷编选工作的都是文学评论界的权威人士,所以这套书系也具有权威性、代表性。

本书系共分中篇小说2卷、短篇小说1卷、散文1卷,每卷约50万字,主持中篇小说卷编选的是文学评论家程德培、邹平,主持短篇小说卷编选的是李敬泽,主持散文卷编选的是吴泰昌。各卷主要是收入1978年至2008年三十年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特别是中短篇小说创作、散文创作所取得的优秀成果。

入选本书系的作品基本以改革开放为主线。其中有些是以思想解放为主旨的名篇,如卢新华的《伤痕》、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等;有些是在小说艺术上富有个性、有大突破的作品,如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王蒙的《蝴蝶》等;有些则是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名家名篇,如阿城的《棋王》、韩少功的《爸爸爸》、苏童《妻妾成群》等。

入选本书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作家的成名作、获奖作品或者影响较大的作品。它们都是当时极具影响、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是改革开放30年大浪淘沙后遗留下的文学的精品,弥足珍贵。

本书是《改革开放30年中篇小说选(卷1)》

目录

总序 回归之路

天云山传奇

人到中年

蝴蝶

赤橙黄绿青蓝紫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棋王

爸爸爸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伏羲伏羲

妻妾成群

试读章节

一九七八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吃过晚饭,照例拿出从办公室带回的各种申诉材料,细细翻读。最近一个时期,因为中央有了实事求是、纠正错案、冤案的精神,这类申诉材料多得惊人。这对我这个到组织部还不到半年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我读着这些沉痛的文字,想到一些同志的悲惨遭遇,心情总是感到异常沉重。我恨不得一下子就能把这些问题全部解决掉。但我这种心情在部里却遭到冷淡、窃笑。同志们把我这种心情看成是“不成熟的表现”,是“不熟悉组织工作的新手的急躁病”。而对我嘲笑得最凶的却是我的丈夫,分管组织工作的地委副书记吴遥。他说我有点像刚到医院实习的学生,看到病人多就大惊小怪。一个有经验的大夫,是不会因为病人多就产生这种情绪的。

对这种嘲笑,我内心是反感的,我反唇相讥。我说,也可能正因为我是新手,我才没有学会你们那种麻木不仁的态度。但是,口头的辩论,并不能解决问题,我批的材料,还是被封锁在各人的写字台里。

这天晚上,我的情绪特别不好。外面正下着大雪,雪花无声地落在窗台上、玻璃上,从楼上望去,整个城市已经被白雪覆盖了。因为丈夫到南方养病,女儿又出去复习功课去了,我也就没给屋子生火,空荡荡的房间里,显得特别冷。我望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想起办公室里一些人对问题的冷漠态度,又从他们身上,想到我的丈夫。那些人都是我的丈夫一手培养起来的,他们对我的调来,似乎很明白内幕,我不过是我丈夫放在组织部的一个工具,我的意见是无足轻重的,关键还是要看吴遥书记的态度。每当我一想到这里,心里就感到堵得慌。

正当我对着卷宗发愣的时候,有人敲了一下门,我应了一声,门被推开了。只见一个黑影子站在走道上,正在扑打着身上的雪花。

我急忙问了声:“谁呀?请进来!”

很快,一个年轻的姑娘走了进来。这姑娘叫周瑜贞,是我们地区规划小组的一个技术干部。她今年还不到三十岁,用她自己常用的口头禅来说,是“受了洗礼的一代人”。她是中央某部门一位负责同志的女儿,是不久前才调到我们这个地区工作的。我丈夫吴遥曾是她父亲的下级,我去世的父亲也认识她的父亲,所以她也就成了我们家的常客,来往像自己家一样。她虽是学技术的,可是却喜欢议论政治。而议论起来又尖锐泼辣、毫无顾忌,有时,把人们都回避的一些问题,也会一下子赤裸裸地端出来,常常弄得对方张口结舌,只好设法岔开她的话题。她对吴遥和我们的工作,也经常挖苦、嘲笑,说我们是“离了本本就是瞎子”,是“冰库里的鱼,又冷又看不见天。”她连我们那空得可怜的书架,也不放过。她非常奇怪,我们的精神食粮那么少,又那么单调,怎么又能自以为高人一等,决定别人的命运?总之,这是一个有点与众不同的姑娘。

我丈夫吴遥,开始对她是非常热情的,后来,渐渐不喜欢她了,说她自由主义气味太浓,有一种危险的倾向,只是因为她父亲的地位关系,他才在表面上照旧热情地接待她。可我倒是对她很有好感,我喜欢她的坦率,我从她身上,有时也能看到我过去的影子。加上,我和吴遥在一起,并没有多少话好谈,我们生活得很单调、很枯燥。我们的家庭气氛就像这所房子一样,很大,很空,有时还很冷。一种寂寞苍凉的感觉,常常向我袭来,这时,我就特别希望有一个像周瑜贞这样的人同我一起,无拘无束地谈谈天。

今天,我也正处在这种情绪之中,所以看到她来了,我很高兴。我帮她脱掉了大衣,让她坐到沙发上。可她呢,跟往常不一样。以前她来了向沙发上一靠,红扑扑的脸上,总有一种嘲讽的笑容,很快,她就会找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题目,发表起尖刻的议论来。可今天,她很不同,她在沙发上没坐几秒钟,又跳了起来,她嚷了一句:“这屋子好冷!”又把大衣披上,在房里来回走了几步,转过身,睁着两只大眼,好像第一次看到我似的,上下打量起我来。

我被她这种神情,弄得莫名其妙,我说:“你怎么啦,干吗这么看我?”

她异样地一笑,摇了摇头。

我更加奇怪了,我问她:“你碰到了什么事吗?”

“我最近出了一趟差,”她说,这才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她给自己倒了杯水,捧在手上,又坐回到沙发上来补了句:“我是到天云山去的!”

“啊,你到天云山去了?”我惊讶地问,“那里现在怎样了?”

“一言难尽!”她把我也拉到沙发上,又一次瞅了我一眼,说,“你从前不是去过那里吗?”

我点点头。我是去过天云山,可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她怎么知道我去过的?她见我用疑问的眼光望着她,便神秘地一笑,说:“你知道吗?这次我去天云山,碰到一个怪人,他还有一个也很怪的妻子。”

“什么怪人?”

“我很难分析他。”她说:“也许是个英雄,也许是个叛逆者,或者像你们常用的那个词:屡教不改的什么分子,这得看各人怎么看。”

“哪能这么说?”我说:“是非总有个标准!一个人也总有他的主要方面。”

“标准?”她冷笑了一声:“究竟什么是标准?你这个组织部长倒给我说说看。‘四人帮’有‘四人帮’的标准,你们有你们的标准。而我呢,我也有我的标准。”

“啊?这么说你和我还有不同的标准?”我笑起来了:“这倒是头回听你说。”

“当然不同!”她提高了嗓门,两条秀丽的眉毛也扬起来了:“恨‘四人帮’,反对‘四人帮’的标准,我们可能是相同的,但在别的方面就很难讲了。”

“你讲具体一点嘛!”

“我一具体,你可能又要害怕了。比如说,这十年主要危害是‘四人帮’,那么再往前推,是不是就没有问题呢?反对了‘四人帮’,同然是英雄。在‘四人帮’出现以前,反对了不良倾向,算不算是英雄呢?再具体一点吧,他反对的不仅是一般不良倾向,而且涉及到当时错误的路线、方针、政策,你敢不敢在政治上肯定他呢?”

她说到这里,目光炯炯地盯着我,我因为她讲的题目相当大,沉吟了片刻,没有回答。她见我这副样子,胜利地笑了:“我说嘛!你不敢回答了吧!”

“这有什么不能回答的!”我不服气地说,“我不过是在考虑,你讲的怪人究竟是个什么人?”

“按我的标准,”她说,忽然站了起来,“他当然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可爱的人!”

“原来你是碰到了你理想中的英雄了!”我嘲笑地说。

“你别用这种口气说话。”她皱了皱眉,顺手在花盆里摘了朵腊梅,放在鼻子上嗅着,两眼望着窗外的仍旧在大片大片飘落的雪花。我很惊奇,她怎么忽然不讲话了。我站起身来,走到她的身边。我问:

“你怎么啦,小周,为什么不吱声了?”

“我在想那个怪人。”她毫不遮掩地说。

“哦!他是很年轻的人吗?是做什么工作的?”我说,把一只手加到她的肩上。

“他不年轻了!”她苦笑了一下,“他也没有什么工作。他和我也不是同时代的人。我是在想,他的同时代的人,为什么会那么冷酷无情地抛弃了他?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我应该从他的遭遇中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又该怎样从他的生活里吸取我应该学习的东西!”

她这么一说,我更感到惊奇了。她究竟碰到了什么样的人,这个人为什么竟值得她如此为之感叹、赞佩?我着急地问:“你到底碰到了谁呀?”

“是一件很偶然的事。”她说,“你想听听吗?”

我点点头。

“好吧!我就给你讲讲吧!”她把我拉回到沙发上,我们两人坐在一起。

她开始讲了起来——P1-5

序言

回归之路

孙颙

1979年,新年的钟声响过没多久,首都北京还被隆冬的严寒包围着,在静悄悄的北京友谊宾馆,文学界召开了一次非同寻常的会议。说它非同寻常,因为会场上出现了一批消失已久的面孔。王蒙、陆文夫等人,曾经像流星一般闪过天空、二十多年没有音讯的作家,竟然又汇聚一堂,开始高谈阔论文学创作。天气似乎真要变了,隐约可以听到春天的脚步正在逼近。

那年,我还是个在校学习的大学生,有幸参与前辈们的盛会,实在有如临梦境的快感。那时候,我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冬》,冒昧地投给人民文学出版社,竟被接纳,所以才获邀请参加此次意义深远的会议。那几天,我幸运地和陆文夫先生住一个套房,朝夕相处,聆听教诲。他在人生苦难中凝聚的智慧,在随意的交谈中,缓缓流进我的心田,让我长久受益。痛心的是,前两年文夫先生已经离我们远行。

会议召开时,十一届三中全会才结束不久,中国大地上的多数人,尚未意识到生活巨变已经开始,但是,主持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韦君宜、屠岸等敏感地行动起来,他们召集的这个中长篇小说座谈会,是文学界响应三中全会号召的重要举措。参加会议的作家们,互相激励,生命之火重新燃烧,很快写出了一篇又一篇震撼读者的作品,是新时期文学百花园的首批耕耘者。现在,上海文艺出版社编选这套三十年作品选,在选目中我看到好些当年与会者的大名,因此引出了这番回忆。

我细细回味着入选的作品。很多篇章,我读过不止一回,回想当年阅读的情景,时而激动得难以掩卷,时而伤感得双目湿润。这次不一样了,我以小结历史的眼光,比较冷静地比较分析入选的作品,当然,同时联想到许多没有入选的优秀作品。一套选集,篇幅限制,自然无法兼顾一切,何况是面对创作爆发年代的丰盛积累。回顾的结果,让我渐渐脱离开单篇作品长短的评价,而沉思、沉吟于三十年悠长的文学轨迹。

这是一次坚决的回归,向文学本义的回归。

首先,是向大地的回归,向泥土一样朴实、敦厚的生活的回归,与长时间统治文坛的左倾教条划清了界限。最早震撼广大读者的作品,短篇像《伤痕》、《陈奂生上城》等,中篇像《天云山传奇》、《人到中年》等,其深深打动人的力量,首先源于此处。我们曾经读过太多的漂浮在天空白云间的作品,英雄人物高大完美,不食人间烟火,没有私情欲望;周围的世界也黑白分明,正义毫无悬念地压倒邪恶。那样的作品,美丽单纯到仿佛勾勒在宣纸上的清凉世界,与芸芸众生扎根于大地的日子实在相隔太远。所以,当上述描绘平凡世界的作品问世,特别是深刻反映“左”的长期危害带给人民的无数灾难时,便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还应该指出一点,在解放思想最初的日子里,文学界是走在前面的,很多必须冲破的思想樊篱,是作家们以形象和感性率先提示给社会的。因此,创作的影响力就突破了常态下的文学作用范畴。现在,有人时常感叹读者对小说的兴趣大大不如二三十年前,那是忘记了常态和非常态的区别。

其二,是向“文学即人学”这个本义的回归。当小说从蓝天白云回归大地泥土之后,作家们很快明白,世间的问题纷繁到决不是小说能大包大揽的。比方说,过于抽象的理论思想问题就得托付给学术界。小说最擅长的,还是展示人的喜怒哀乐,表现人的悲欢离合,其中难度最高也最见作家功力的就是把握人深邃的内心。因此,作家们的关注力,从社会热点更多地转向人的生存与发展。说到这里,我们马上会联想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一类的作品,这些作品出现在文坛时,生疏已久的对人性的深刻披露,确实让我们兴奋不已。但是,我们也不会忘记其他各种风格的研究人的小说,像《棋王》不动声色的激情,像《没有纽扣的红衬衣》飘逸潇洒的刻画,像《叔叔的故事》入木三分的剖析,像《民谣》冷峻苦涩的的笔调,等等。

其三,是向创作个性的回归。这是在向文学本义的回归上最辛苦的的努力,至少我个人这样认为,。前辈大家的作品,我们不会搞混,鲁迅和茅盾的小说,巴金和老舍的作品,你不看署名也分得清楚,原因就在于个性清晰,作品具备充足的独创性。当文学越来越多地被“左”的倾向压抑,作家的个性也就成为打击批判的对象。作品的思想主题,抄报纸社论;作品的人物塑造,按“高大全”模式套裁;作品的表现手段,以保险第一作为选择的前提。于是,个性化自然离我们远去,甚至让人觉得是相当陌生的事情。新时期文学爆发后,一些作家,靠自己的天赋和努力,率先显示了强烈的个性。老作家中,王蒙的个性获得公认,那以作家的智慧凝聚成的天马行空式的表达力,在本次所选的〈蝴蝶〉中也有充分的展示。在中年、青年作家中,均可找到这样的典范。不过,我们需要承认,相当数量的作家和作品,在此点上还有距离,个性模糊、独创薄弱,已经成为必须重视的大问题。即使在最基础的创作要素——文学语言方面,个性化不足也成为突出的现象。更令人担忧的,是年轻的写作者们不屑用功于此,把大白话(乃至粗俗的语言)误以为生活化了。因此,在向创作个性回归的征程上,路漫漫其修远兮。

本套选本,除了小说,还有散文,上面的感想,主要是小说引发的,但是也和散文有关,发展的轨迹是相近的。

回顾的目的不仅仅是小结昨天。为了中国文学的今天和明天,我们将继续前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改革开放30年中篇小说选(卷1)/改革开放30年作品选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德培//邹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34212
开本 16开
页数 6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22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8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43.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6
155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1: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