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菜根谭(图文本)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教诲世人“去妄存真”的宝典。人心渐渐“失真”,便为“荣利所缠缚”,追逐着吞噬纯真心性的物欲,积淀起掩蔽纯真心性的“尘埃”,真心也就变成了“妄心”。

这也是一部教诲世人“行止在我”的宝典。“行止在我”,即是让人“进退有方”,“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

一部《菜根谭》,不教你做穷凶极恶的“狼”,也不教你做任人宰割的“羊”,而是教你做一个率真自在的“人”。

内容推荐

《菜根谭》是一部清言集,以明代习见的格言体写就,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明朝万历年间人士,其人其事不见经传,另著一书《仙佛奇踪》。书名《菜根谭》,又作《菜根谈》,书名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有人以为典出“性定菜根香”,所谓“夫菜根,弃物也,而其香非性定者莫知”;有人以为化自宋儒汪信民之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而洪氏友人于孔兼在“题词”中则称:“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颠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几种廉洁,似乎皆合作者本意。

目录

前言

菜根谭前集

菜根谭后集

附录

三峰主人题词

《菜根谈》序

《菜根谈》序

《还初道人著书二种》序

《菜根谈讲话》序

试读章节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少停;日月昼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时要有悠闲的趣味。【注释】

气机:此处意谓自然界的活动状态。气,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各家说法不同。在先秦儒家,多指人的主观精神,如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宋明时期,多指与“理”(即精神)相对的物质,如朱熹说:“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而张载则把气当做宇宙间的基本物质,赋予其本体论的意义。无息:无时无刻。息,本指气息,这里指极短暂的瞬间。贞明:此指太阳和月亮永恒不变的光辉。贞,坚定不移;明,光明。吃紧:感到紧迫、紧张。【评析】

运动与静止,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相辅相成的两种存在状态。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永远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所以,闲时吃紧、忙中得闲,无疑是一种顺应自然法则的生活方式。闲时吃紧,不致使人蹉跎岁月;忙中得闲,可以劳逸结合,有利于身心健康。当然,要保持这样一种生活状态,最主要的还是要以“我”为中心,时刻提醒自我的存在,永不做金钱、权势、感情的奴隶。如此,方能收缩自如。

夜深入静独坐观心,始知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注释】

观心:自察内心、反省自身的意思。禅宗用语。按禅宗的观点,心为万物之本,亦即真如、佛性,其一念既起,森罗万象具然。心又有妄念和正念,妄念视虚幻不实之色相为真,正念则透过色相显露真如实相。所以观心也就是去妄归真的意思。机趣:即妙趣。惭忸:惭愧、羞愧的意思。忸,本指不好意思或不大方。【评析】

观心是禅宗的一种主要修持法门,宋明时期为一些儒家学者所吸收,发展成为心学,于是习禅观心之法时盛行于士大夫之间,及至近代,此风不减。在今天,我们不提倡也无法要求所有的人个个去从事这种宗教实践,但适时反察自身,总结下自己一天一月一年的是非得失,或者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独坐月下,抛_开白日的喧嚣和杂事的干扰,使自己静静心,以调整自己的心境和生活态度,应该说还是有意义的。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忙于各种事务,无暇顾及自己的内心感受,所以经常听到有人抱怨,不知自己整天忙些什么。这种现象长此以往,在个人将无益于身心,在社会将陷入无序状态。

一〇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头;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注释】

恩:恩惠,恩宠。由来:从来,往往。快意快乐,得意。回头:意指抽身、退身。【评析】

老子说:“祸者福所倚,福者祸所伏。”爱迪生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都揭示了祸与福、成与败的辩证关系。一个人在春风得意时,切不可骄而忘形,而应及早抽身,激流勇退;在失意或失败时,则应坚定信心不气馁,相信成功即将来临。懂得并能运用恩与害、成与败的依存关系,就能善始善终过好 生。

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卑膝奴颜。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P7-8

序言

明代万历年间,出现了一本奇书,其名《菜根谭》。此书在本土中国,很长时期内湮灭不闻,而在东土日本,却影响至深至广。据不完全统计,从明治四十年(1907)到大正四年(1916)的9年问,此书就出版了25次之多,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菜根谭》热。日本企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菜根谭》一书所阐发的人生哲理,对企业管理、用人制度、业务营销、市场开拓及企业员工的自身修养等方面,都能起警策的作用。这股热潮返及中国,也引起了中国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

那么这样一本四百多年前的书,究竟“奇”在何处?又为何引起人们如此的重视呢?下面我们通过对此书的作者情况、思想内容略作分析后,或可得出一二。

《菜根谭》是用明代习见的格言体写成的一部清言集。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

关于洪应明其人其事,《明史》及明清各类传记资料均无录载。《雅尚斋遵生八笺》所收之《菜根谭》前刊有三峰主人于孔兼的题词,亦未述及其生平事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二十八·子部·小说家存目中,收录洪应明的另一部著作《仙佛奇踪》,但谈及作者亦只寥寥数语:“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其里贯未详。”可见洪应明其名在当时不彰于世。不过《仙佛奇踪》卷首分别冠有了凡道人袁黄的《消摇墟弓I》(仙引)和真实居士冯梦祯的《寂光境引》(佛引),两人在文中虽未述及洪氏行状,但对其人其书褒奖有加,说明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于孔兼、袁了凡、冯梦祯在其时皆有文名,其中于孔兼《明史》有传,系江苏金坛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授九江推官,因王家屏、赵南星事数度触怒神宗,贬官后投牒归里,遂家居二十年,闭门读书。袁了凡《明史》无传,然《明史·艺文志》著录其著作多种,系浙江嘉善人,早年入仕,后逃儒归释,有《了凡四训》享誉于世。冯梦祯事迹,据钱谦益《南京国子监祭酒冯公墓志铭》载,其祖籍高邮,明初移居浙江秀水,万历五年(1577)会元,历任翰林院庶士、同修、南京国子监司业,后以祭酒致仕,归隐后筑庐于故里秀水,栖心禅寂。从于、袁、冯三人皆耽心禅悦的情况看,洪应明极可能是一位隐逸之士,其名不彰,或是官名和文名不显达,或是立志不求闻达,否则,按古人作序题词的习惯,必会多少提及其生平行状的。

关于《菜根谭》(又作《菜根谈》)一名的由来,历来有多种说法。有以为典出“性定菜根香”,所谓“夫菜根,弃物也,而其香非性定者莫知”(三山通理达天语);有以为得自宋代儒者汪信民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于孔兼在《题词》中则称:“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凡此种种,可谓各有其理,而考诸是书内容,又似皆不违作者本意。如书中云:“膿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前集第7则)表达的就是“性定菜根香”般的平和心态。再如:“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前集第11则)其意与汪信民语大致不二,皆谓识得日常素朴生活,便可悟得人生真趣。又如:“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则身心交益,不受其锻炼,则身心交损。”(前集127则)则与于氏之说如出一辙。如此说来,作者冠名的真意虽不可闻,但大意如此。

《菜根谭》一书篇幅虽小,但内容极为丰富,“其间有仁语义语、持身涉世、隐逸显达、迁善介节、禅机旨趣、学道见道等语”(重刊《菜根谭》序),盖凡涉及人生根本问题和日常之道者,如生死观、灵肉关系、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居官持家、向学之道、品调揽胜等等,无不论及。而贯彻始终的,则是儒家的中庸守则、道家的修身独善和佛家的劝善去恶的思想。  中国传统思潮发展的脉络,概而言之是儒释道三家互为颉颃的历史。而经由千年的纷争交融,至宋明之际,蔚然而成“三教合流”之势,其标识则为陆王“心学”之诞生。“心学”,尤其是“王学”,在形式上虽以儒学为宗,但糅合了释道之学,特别是禅宗的“心性”之论,倡导“心即理”、“心外无物”的思想,并据以提出“致良知”的道德修养学说和“知行合一”的生活实践论。这些思想虽裹以“玄学”的外衣,但有着强烈的民本主义色彩。如所谓的“致良知”,就是强调个人的道德意识,主张“圣愚皆同”;所谓的“知行合一”,就是强调生活实践的意义,反对重知轻行的本本主义和崇古情结。所有这些,对其时占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无疑是一大冲击,而对挽回世道人心更显切当实用,自然受到士大夫的广泛欢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菜根谭(图文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洪应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91527
开本 16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7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5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7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2: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