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阎锡山日记全编
内容
编辑推荐

剖析人情事理,记载民国风云!

《阎锡山日记》最全备之出版物,阎锡山内心世界之独白!

揭秘诸多民国史问题不可或缺的参考史料,走近国共政争与近代中国命运去向的历史真实。阎锡山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如何“以治国之策治山西”,在西北筹建自己的王朝,最终成为民国风云人物“山西王”?阎锡山是国民革命军内战的焦点人物之一。阎锡山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如何处理他与其他军阀之间的关系?在抗日战争时期,阎锡山曾积极促成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他如何处理与国民党、共产党和日本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内容推荐

《阎锡山日记全编》:阎锡山所记录的日记可从侧面印证和探究当时国共两党在面临国家命运和民族兴亡的重大历史瞬间所作抉择的有力辅证史料,一般想了解民国历史的读者,可从中得到自己想了解的人与事。

《阎锡山日记全编》——剖析人情事理,记载民国风云!

目录

民国二十年(1931年)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

民国三十年(1941年)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

一九五○年

试读章节

太原提早革命与全局关系:废清宣统三年,九月初八日,光复太原时,我在被选为山西都督的大会上说:今虽不崇朝而据有太原,大家不可认为成功。革命如割疮,我们已过等于医学校的学生,今天我们才是临床的大夫,亦可以说今天才是革命工作的开始。原与孙中山先生约定河南陕西动后山西再动,今不得已而早动,早动我们的困难甚多,但对全局的关系甚大。愿与诸同志,本革命的精神,与清军作战,先求固守。

燕晋联军与吴禄贞:太原光复,吴禄贞将军愿联合晋省革命军,截断石庄堵袁世凯进京,并愿先会面于石庄。余欲往,众恐受骗,阻之。余曰:革命党人,岂有骗人之吴绶青乎(绶青为吴将军之字)。众坚阻,咸主先请其来,以观真象。余遂即电话约吴在娘子关会面,吴绶青慨允而来。初见面,吴先云:君不崇朝而据有太原,可谓雄矣,但今日之革命,不在山西一隅,而在阻袁入京。盖袁人京,无论忠清与自谋,均不利于革命,愿晋军出石家庄,合组燕晋联军,君正我副,时已迫矣,请将军速决之。余曰:君谋极佩,机不可失,即开晋军全部到石,合组联军,君正我副。遂决定吴为燕晋联军大都督余副之。临别,吴问君何时开动。余曰:第一列军车,随君车之后即发,惜吴将军返抵石家庄旋即被刺而计划未果(吴禄贞清军第六镇统制)。

祁县渠晓洲资助革命军:辛亥秋,太原光复之后,军饷无着,众议向富户百家捐银百万两。余曰:光复之初,人心未定,与其找百家,莫如找一家,向祁县渠晓洲一户借银四十万两,指定委员三人往借。临行,余曰:须言词恳切,晓以大义,动以利害,事必须成功,切不可过伤人情。委员归复命,以初难,经再三说明之后,慨然应允。

光复包头,重光太原:太原光复,清军第三镇曹锟率全镇破娘子关,晋军决定分向南北退守。我与诸同志言:初七晚(农历九月初八日即国历十月二十九日)决定起义之深夜,即得悉武汉大智门被清军克复之讯,恐影响义军之情绪,始终未与诸将士言。我敢断定,失政之清帝已为国人所厌弃,绝无再挽回人心之法。今后革命军必随全国人心而蜂起,最后之胜利,必属于我们。革命工作是以小敌大,以寡胜众,考之历史无不是经百败而后才能成功的,我们的同志,必须百折不回,向国家的敌人奋斗到底。今日之分退南北,即建将来合攻之基,愿共勉之。乘马出太原北门之后,与总参议赵次陇说,如释重负之语今始知之,四十五日之未脱衣、未就床,亦未感其苦痛,今则感到身轻,随马颠之势,跃跃欲飞也。

到包头城外十五里地时,包头清守军欲以供给军饷为条件,希望不人包头城。我令总司令孔庚答以,限两小时腾出包头,否则即攻。其实实力不如包头清守军远甚,而包头守军,即在两小时内,撤退包头。晋军人包城后,继攻归绥,中途折将,前敌总指挥王伯轩阵亡,士气颇馁,夜聚诸将,均言绥远守军为第一镇,乃清帝近卫军之次要部队,且有绥远为清帝退路之说,进攻恐全军覆没。我曰:胜败之机,不在敌人,在我们,转败为胜,正为好机。诸将散后,赵公次陇说,观诸将之志气,进攻恐难有利,将如何?我曰:回攻太原,绥远是我们的副目标,最后的目标是进攻太原,我亦知攻绥不利,绥远人多向绥远,但不愿先告诸将,以防今夜即遭不测甚至回军时被敌追击。遂即下令进攻归绥,前进五里后停止待命。后向东走五里转向南进,到山西神池县时,天主教外人言,已宣布共和,诸将兴奋。我曰:共和既已宣布,回太原尚须奋斗,不宣布共和我不悲观,宣布了共和,我们倒不敢乐观,更要整饬军纪,争取民心。阴历除夕,赶至忻县,翌日,即接到段祺瑞电,请在忻县小住,勿攻太原,将令山西巡抚让防,和平接收太原。我于民国元年二月十七日即阳历四月四日二次光复太原。

二月十八日

军国主义谭:民国二年进京,晚赴梁士诒宴,梁日。总统决定打日本,我负财政之责,现在军事委员会正计划中。至军事委员会,见主任唐质夫(名在礼),乃问以袁计划打日本事。唐日,有,但在二年以后。我日,日本之军国主义,经过中日战争、日俄战争鼓励之下,已成一不可解之祸国祸世界疯狂而不可自拔之团力,以我新造之民国,何堪与之挑衅。唐曰:我们内部人不好进言,希望你们外间的大员建议。我晋见曾力言日本不可轻视,袁命详呈之,回晋后作《军事问答》万余言,亦名《军国主义谭》,呈之,阐说日本武力已成为政治性的侵略武力,待之犹恐不抵,攻之必不可犯。

揽权跋扈与任劳任怨:梁士诒说,在我是任劳任怨,大家攻击我是揽权跋扈,如何是好。答曰:揽权跋扈和任劳任怨,是说居心,从外边看是一样,周公尚有流言之惧,只要得到自谅,不难求得人谅。

无理谩骂可资警诫:太原大国民日报,每日对晋政指责,甚至于谩骂。一日书一《袁世凯阎锡山厥罪维均》的标题诋毁之。袁阅后,由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函嘱将该报馆封闭。我答曰:革命初成,旧去新来,性未收敛,行未入轨,正当的批评固好,无理的谩骂亦可以资警诫,若只骂总统,我必封之,连我并骂,则可留之,留之有利于晋,封之有碍于总统之大量。袁乃许之。

二月十九日

良药苦口利于病:孔庚为晋军总司令,病、不服药。我晚睡于床,审其药方,翌日告之曰:此药可治汝病,应服之。孔曰:服之太苦。答曰:你向来和我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今可告你,良药苦口利于病。孔笑而服之。

为六政三事答徐世昌:山西兴办六政三事(水利、蚕桑、种树、禁烟、天足、剪发,谓之六政,种棉、造林、牧畜,谓之三事)。晋之老者惧致乱,进京告徐世昌。徐乃派高级顾问田应璜持函到并传谕,政尚无为,应人民所求,来一事处理一事可耳;中国之吏役多不良之徒,与人民接触等于蛇蝎,多一次人民受害多一次,举办各种兴利除弊的事,利难见而害易生,力言勿多事,为为政之常道。答曰:总统长久从政之经验指示后辈,自应加以审慎。但我国自与世界交通以来,民智、民力、国家、财用、相形见绌,每战必败,割地赔款,几无存在之余地,爱国之士是提倡改革;总统所言,如同服工者器不利,利器可耳,不能因器而废工。且施政应适合人民之要求,舆论之希责,国识之指导,立国之需要,请令山西试试看,我当谨防流弊,健全吏役,谨慎为之。

田曰:总统力主之将如何?

答曰:我想总统不会力主,况今日维新为国家之要求,国外之同情。后果誉晋为模范省、为我授勋。

鸣谦是吉鸣豫是凶:前对一般县长指示,以兑卦说服争取,以艮卦戒始求深大无功。并曰:鸣谦是吉,鸣豫是凶,做官必须鸣谦。况清末政疲多年,贪污成风,人民以为无官不贪,无吏不污,今日吾人应当鸣谦,向人民公开宣布勤苦廉洁,如属吏诈索贪污者举发必究,对富庶县份多戒奢励勤,对贫瘠县份以勤劳利生活,多下乡,少用文告。P2-4

序言

阎锡山(1883年-1960年),字伯川,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人。他早年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山西太原任清军八十六标标统。1911年武昌起义后,率军在山西推翻清廷统治,首任都督,统治山西达三十八年之久。一九四九年,退居台湾,著述自保,直至去世。

阎锡山是整个民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举凡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三年内战,他都在核心圈中扮演过特别的角色。因此,阎锡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不能忽视,不能回避的人物。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尘封了五十馀年的《阎锡山日记》在大陆面向普通读者公开出版,不仅是进一步认识阎锡山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民国史的重要文献。

阎锡山的日记,始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17日,止于1950年,前后近30年。1938年之前,基本为逐日记述,之后则时断时续。他曾自述其记述经过,“其时余适居大连,二十一年(1932年)春,余出任晋绥事,事繁而日记未停。多于晨起盥洗时间为之。抗战军兴,作战、训练、穿衣、吃饭等事之策筹,已使人精疲力竭,故其日记亦不能按日记载。”其记述方式,则是口授,由秘书抄成正副二本。其正本由阎氏带到台湾,之后断续再记,止于1950年。他去世后,由阎氏纪念会整理,并于1997年正式出版,此为本社出版所据之本。

《阎锡山日记》副本现存太原,1986年,由曾经随侍阎锡山的李蓼源先生主持整理。1991年10月26日,曾与阎锡山长期打交道的薄一波同志给整理日记的山西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来信说:“总的印象,它不是历史资料,而是在每一个历史阶段表达他的思想,可一读。阎已是历史人物,看看他的日记,不难想到他的为人。”2007年,山西文史月刊杂志社,将《阎锡山日记》以内部出版形式出版,仅印刷500部。2010年,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及山西省档案馆联合影印出版了《阎锡山日记》,也用的是副本,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惜印数极少。

2010年9月,三晋出版社社长张继红先生赴台参加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台北拜会了曾任阎锡山侍从秘书的原馥庭先生等,原先生持日记相赠,并慨允可在大陆公开出版。后又经原先生商请在美国居住的阎锡山之子阎志惠先生,取得先生书面授权。为此,对阎志惠先生谨表感谢!并感谢原馥庭先生及台北山西同乡会的先生们,以及在美国居住的另一位阎锡山的侍从秘书郝振笃先生。还要特别感谢李蓼源先生提供的指导与引荐。

《阎锡山日记》的特点,正如薄一波同志所言,“是在每一个历史阶段表达他的思想”,用阎自己的话说,“不记事而记事之理”,“记事是主观的,记理是客观的;记事是为自己留痕迹,记理是给人类贡献作准绳”;“余不愿为自己留痕迹,愿对人类有贡献,故记理不记事”。所以,他的日记以总结事物之理见长。了解山西历史乃至整个民国史的读者,或者可从其所记之理的背后,看出相关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看出阎氏对这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评价。

《阎锡山日记》的台湾印本,由“阎锡山先生纪念会”编,原作《阎锡山先生感想录》,是《阎锡山日记》最全之编本。其中1949年以后内容记录了阎锡山在台湾的行踪与思想,为大陆刊本所无,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由于大陆本中阎锡山为父亲庐墓期间与赵戴文之通信,非日记体裁,台湾本日记出版时,已抽出另出单行本,故本次出版,未收这部分内容。台湾本与大陆本在行文顺序、内容多寡方面微有不同,不予一一对照统一,惟民国三十年七月后日记及民国三十一年、三十二年、三十三年日记为台湾本所无,此次出版,予以编入,并按其时间顺序重新排列,故此本可称《阎锡山日记》迄今为止之全编。由于台湾本是繁体竖排,且在标点整理方面有不尽统一处,此次整理出版统一为简体横排,以方便大陆读者阅读。又台湾本对原文中提到的人物与事件偶有简注,在此一并保留。对于在整理中的不周及错讹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整理者

2011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阎锡山日记全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阎锡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703740
开本 32开
页数 5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9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2
丛书名
印张 18.6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40
170
3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