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红学学术意识形态/中青年红学论丛 |
| 内容 | 内容推荐 《红学学术意识形态》收入作者陈维昭近25年来的红学论文,内容包括红学史讨论、索隐与探佚的红学个案研究以及关于《红楼梦》的艺术研究。其中很多论文都具有高屋建瓴的学术意义,除了对《红楼梦》作品结构、文本解读的研究外,作者在多篇论文中还探讨了“红学”的边界与当下《红楼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很多争议论题从更广阔的层面进行了分析。 作者简介 陈维昭 ◆1960年11月出生,广东省汕头市人,1987年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于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先后执教于华南师范大学、汕头大学、复旦大学。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清代稀见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从事中国古代科举文献研究、小说史与戏曲史研究。 ◆出版有专著《红学通史》《红学与二十世纪学术思想》《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戏曲卷)》。 目录 总 序 导言 综论 红学史诸论题的主要症结 《红楼梦》的现代性与红学的解释性 论红学的边界·性 红学史论 论“新红学”的知识谱系 周汝昌:新红学的巅峰 余英时红学观点的意义及其负面影响 “曹雪芹祖籍问题”阈限及其移步换形 论“主流红学 “红学”何以为“学 索隐与探佚 索隐红学发展史通观 “红学探佚学”与结构论 索隐红学、探佚红学与文学创作 蔡元培《石头记索隐》与清史叙事 索隐、考证与“新红学”的本质 红楼艺术论 《红楼梦》的叙事结构 《红楼梦》的悲剧构成 红楼梦·脂砚斋·中国文章学 “钗黛合一”与“意淫”:主体性的消解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红学学术意识形态/中青年红学论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陈维昭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辽宁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509420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0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82 |
| 出版时间 | 2019-01-01 |
| 首版时间 | 2019-01-01 |
| 印刷时间 | 2019-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08 |
| CIP核字 | 2018217926 |
| 中图分类号 | I207.41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0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辽宁 |
| 长 | 229 |
| 宽 | 155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