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鲁滨孙漂流记(精)
内容
内容推荐
丹尼尔·笛福著的《鲁滨孙漂流记(精)》主人公鲁滨孙出身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他瞒着父亲出海,次航行就遇到大风浪,船只沉没,他好不容易才逃出保住性命。可是他依然痴心不改,渴望航海生活。后来在一次出海中,船只遭遇暴风雨,同伴全部遇难,只有他一人漂流到大海中的一座孤岛上。这里没有人烟、没有屋舍、没有基本的生活用品……滨孙凭借着从废船上收集的一些食物、工具和弹药,开始了荒岛生活。他不断地从生存中汲取教训、积累经验,并寻找乐趣。鲁滨孙凭着坚定的毅力,在一个生存环境非常恶劣的孤岛上生活了几十年,儿经辗转终于回到英国。
目录
第一章 告诫
第二章 风暴
第三章 海盗
第四章 逃脱奴役
第五章 巴西
第六章 遇难
第七章 唯一的幸存者
第八章 最初的日子
第九章 日记:食物和住所
第十章 日记:天灾
第十一章 日记:生病
第十二章 日记:康复
第十三章 日记:岛上探险
第十四章 日记:陶罐和独木舟
第十五章 日记:反省
第十六章 无可逃脱
第十七章 进一步改良
第十八章 一个脚印
第十九章 骸骨
第二十章 恐惧与隔离
第二十一章 失事的船
第二十二章 遭遇野人
第二十三章 对星期五的观察
第二十四章 对星期五的教导
第二十五章 新的计划
第二十六章 野人归来
第二十七章 解救俘虏
第二十八章 暴动者
第二十九章 重获海船
第三十章 回到英格兰
第三十一章 与星期五一起历险
第三十二章 再回海岛
序言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文学史乃至欧洲文学史上第
一部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它是那个伟大时代的产物,从
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那个时代的记录和反映。17、18世纪
的英国正处在工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代表着新兴的生产
力和社会进步力量正在发展壮大,他们反对贵族王权的专
制,反对神权和旧的宗教体制,开拓进取,积极扩大市场
和生产规模,促进贸易的发展。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
是一个充满朝气和创造性的伟大阶级,而《鲁滨孙漂流记
》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就是这样一个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典
型形象,一个被理想化和英雄化了的资产阶级人物。
《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1660—1731)
是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对英国小说的发展起
过很大的作用。他出身于清教徒的小商人家庭,自己也是
商人,在商海中几起几落,曾把生意做到很大,后因讽刺
当政的托利党的宗教政策被捕入狱,以致破产。1688年政
变时,他积极支持新政权,参加政治活动,发表有关政治
、经济、宗教等方面的政论文。出狱后,又为历届内阁大
臣奔走,并编辑刊物。笛福一生扮演过多种人生角色——
商人、士兵、经济学家、政治家、旅行家、记者、小册子
作者、政论学家、小说家,甚至为政府干过秘密差事。多
种职业的磨炼使他深谙世情,足智多谋;他广阔的生活阅
历和记者生涯又为他的小说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
技巧,练就了他朴实简洁、平易晓畅、不事雕琢甚至是口
语化的大众化语言风格。他观察敏锐,注意细节,同时又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写景状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读
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讲故事,能够绘声绘色、娓娓动听。
在59岁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出版,让他获得很大的
成功,其实,在他来说这已是水到渠成的事。在《鲁滨孙
漂流记》之后,他又写出《摩尔‘弗兰德斯》和《罗克珊
娜》等作品。
笛福是新兴资产阶级中的一员,也是他们的代言人。
他们这一代人富于民主精神,讲求实际,不服从国教,具
有清教徒的宗教信仰和一种人的责任感,具有不屈不挠的
意志和充沛的精力,又富于不畏艰难的冒险精神和强烈的
事业心,笛福以身为他们中的一员为荣,多次撰文歌颂中
产阶级商人的伟大,高呼“自由和财产”的口号。笛福主
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特别是贸易;主张扩充殖民地,
反对专制体制、等级制度,为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和社
会地位。他的这些思想在《鲁滨孙漂流记》中都有直接或
间接的反映。
《鲁滨孙漂流记》(1719)的主要情节是有事实根据的
:1704年至1709年,一个名叫赛尔柯克的英国水手,曾长
期孤居于一个远洋荒岛。这样的事有一时的新闻价值,但
不易写好,因为荒岛生活一开始也许显得新鲜,时间长了
就容易缺少变化而显得单调、沉闷。
笛福的本领却在于他不仅把这个故事写得生动有趣,
而且赋予它对几乎所有的人——一般读者,一般市民,严
肃的思想家如卢梭,文学家如柯尔律治,甚至是创建新学
说的政治经济学家如马克思——都有启发性的重大社会意
义。这意义的中心点——也是本书最有趣又最使人深思的
一点——就是如何处理好同大自然的关系,使自己不仅能
维持生命,而且日子越过越好。靠敏锐的头脑和能干的双
手,鲁滨孙做到了这一点。在鲁滨孙经过几次实验上的失
败,最后终于用陶土烧出能煮肉的砂锅的时候,鲁滨孙发
出这样的感慨:
就是对这样子难看的东西,"-3我发现它们经得住火烤
时,我的快乐和喜悦也是无可比拟的。我几乎等不及让它
们完全冷却下来,就把其中的一个倒上水,重新放到火上
去煮肉,效果非常好。用一块小山羊肉,我炖出了一锅很
好喝的汤,要是我再有燕麦片和别的必要的作料,我的羊
汤定会是美羹佳肴。
这里有一个自己能动手改善生活的人的骄傲和安慰;
其他任何人处于同样境地也会有同样的心情,但是只有笛
福能写得这样实际、具体、细节分明,而最后作料的一笔
不仅增加了真实感,还道出笛福是如何富于人生经验,又
如何日子好了还想更好。这也就透露出了笛福的社会地位
:商人。在这海外贸易越来越频繁、英国工商业越来越发
达的历史时刻,只有商人才不怕艰险困苦,远涉重洋,取
得远处的资源,并在所到之处开辟市场;只有商人才能如
此勤奋、足智多谋,在最不利的环境里站稳脚跟,不仅站
稳,而且乘机扩充。鲁滨孙后来搭救了一个另一个岛上的
黑人,把他训练成服侍自己的奴隶。荒岛上的情况开始复
杂起来,有了人际关系,有了社会,一个小小的殖民地出
现了。
对财产的积累与保护和个性的张扬是资本主义发展的
两块基石,在《鲁滨孙漂流记》中这两点都得到了淋漓尽
致的体现。财产问题一直是鲁滨孙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他在巴西建立种植园是为了积累财富,而且的确也赚到
了大量的财富,在荒岛上他实际上也积累起不少的财富:
开垦的土地,驯养的羊群,建设的房屋。他筹集起来的劳
动力,有男人,有女人,最终有了其财产可以延续的后代
,说到底,这一切都是通过他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
力和辛勤的劳动所创造出来的财富。但是,鲁滨孙并没有
凭此去剥削和压榨岛上的人,他只保留了他对这个海岛的
名义上的财产权,他鼓励他们在岛上创建他们自己的幸福
生活,并无私地给他们提供各种必要的帮助。作者通过鲁
滨孙这个人物告诉我们,要想对社会、对别人有所帮助,
我们就必须自己首先强大,自己有财富的积累。这样,鲁
滨孙的形象就一下子在我们眼前变得高大起来,具有了更
多的社会意义,他想要走的似乎是一条人类共同富裕的道
路。关于个性的张扬,明眼的读者都能看出,自进入荒岛
开始,鲁滨孙的生活经历实际上就是一部个性张扬的开创
史。
在作品中,作者着重赞扬和表现了人的几种美德:诚
实善良,讲信誉,还有感恩的情怀。这三种品质在他与他
的两个朋友——一个是伦敦的那位寡妇,一个是在里斯本
的西班牙老船长——之间的交往中,得以充分展现,使我
们深切地感受到这样的品质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有多么重要

说到感恩,我想到了我的母亲,她教书育人几十载,
刚刚逝世不久,她含辛茹苦养大了我们六个子女,她希望
我们成才,希望我们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之人。在《鲁滨孙
漂流记》中有许多鲁滨孙对上帝的祈祷,或者是与上帝的
对话,从中主要体现出的就是对上帝的感恩,或是对天意(
机遇)的感恩,我愿把这部译作献给我在天堂里的母亲,让
她知道她的儿子没有忘记她,会永远对她感恩。告诉她,
她的儿子会更加勤奋地工作,翻译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来报
答读者。
王晋华
于中北大学外语系
导语
《鲁滨孙漂流记(精)》是18世纪英国四大著名小说家之一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笛福文学创作的里程碑,同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1部现实主义小说。这部小说一问世即风靡英国,至今仍是雅俗共赏的世界名著。小说从初版至今,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的文字。据说,《鲁滨孙漂流记(精)》是出版很多的一本书。
精彩页
我于一六三二年出生在英格兰约克市的一户富裕人家里。我家并不是本地人,父亲来自德国不来梅地区,刚到英国时他住在英格兰东部的赫尔城,在经商挣得一份可观的财产后,就停了生意,定居到了约克市。在这里他娶了我母亲,我母亲的娘家姓鲁滨孙,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我因此被称作鲁滨孙·克罗伊兹奈尔;由于英国人一说“克罗伊兹奈尔”这个德国姓就走调,于是我们被叫成了“克鲁索”,家人之间我们也这么称呼,书写姓名时也这么写,我的朋友们也总是这么叫我。
我有两个哥哥,大哥曾是驻扎在佛兰德斯①的英国步兵中的一名中校,声名远播的洛克哈特上校曾经指挥过他们团,他在敦刻尔克②附近与西班牙人作战时,死在了战场上;至于我的二哥,我至今都没有他的下落,就像我的父母亲对我后来的情况一无所知一样。
作为家中的小儿子,我没有学着做过任何的行当,从很小的时候起,我的头脑里就充满了一些不着边际的幻想。我父亲是个很传统的人,他让我受良好的教育,让我上寄宿学校,后来又进了乡村里的免费学校,一心想着让我将来学法律;可当时的我只想着出海,什么也不愿意做;我的这一癖好不仅叫我开始强烈地抵制父亲的意愿,违抗他的命令,而且对母亲和朋友们的恳求和劝说,也完全置之不顾。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在我天生的脾性里似乎就隐伏着某种致命的东西,它直接导致了后来降临到我身上的种种灾难。
头脑睿智、行事慎重的父亲事先察觉了我的想法,他严肃地开导我,给了我不少有益的教诲。一天早晨,他把我叫到他的房间(他得了痛风病,行动不太方便),就这个问题对我进行了诚恳的劝诫。他问我,除了想要出去闯荡,我还有什么理由非要离开家乡和自己父亲的家,在这里我本可以得到很好的推举,有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过上闲适、愉快、富裕的生活。他跟我说,想要外出冒险的人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穷困潦倒者,另一种是雄心勃勃、家财万贯者,这两种人都是想凭借从事非同一般的事业发迹,或是出人头地,而这两种情况,一种是远远超出了我的能力,另一种则是我不应该去俯就的。我的境况是在这两者之间,或者说是平民阶级中的上层。依据父亲多年的人生经历,他认为这是世界上最为理想的一种生存状态,最适宜于人的幸福,既不必像人类中的劳力者那样拼力干活、遭受苦难艰辛,又能免遭权贵者由于高傲、奢侈、贪婪和猜忌倾轧所造成的恶果。他告诉我,通过下面的这一事例我就可以判断出我生活得有多么幸福了,那就是人人都会羡慕我的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国王们不得不忙于国家大事,他们常常抱怨由此带来的种种不幸,希望他们自己能活得既不卑贱,也不伟大;智者祈祷时,总是希望不要受穷,也不要太富有,这说明他们也把我现在的生活看成真正幸福的那一种。
父亲说,只要我用心观察便总是可以发现,处于社会上层或是下层的人往往多灾多难,而社会中间阶层的人则最少祸殃,不必像前两者那样饱受人间沧桑;不但如此,他们在身心两方面都较少受到病痛和不安的折磨,他们既不像那些生活腐化、荒淫无度的无耻之辈,也不同于那些整天累死累活却还吃不饱穿不暖的贫民,这两种一高一低的生活方式自然会给他们带来疾病缠身的后果。他说唯有中层阶级的人才能陶冶出种种美德,享受世界上种种美好,生活在安宁和富足中间;节制,中庸,恬静,身心的健康,人际的交往,一切悦人的娱乐,美好的心情,都是这一生活方式会带来的福祉;只有这样生活,人们才能安适、泰然地度过此生,舒适地走完自己人生的旅程,不必为了糊口而整日奔波、出卖苦力,也不必为繁杂的世事所困,被搞得心力交瘁;也只有这种安居乐业的生活才能够让人们摆脱忌妒等激烈情感的纠缠,熄灭勃勃野心暗暗烧起的欲火,让人们能够没有痛苦,尽情体味生活的甜蜜,而且时间越长,他们对这种生活所能带来的幸福,会体验得越深。
随后,他万般慈爱、诚挚地告诫我,不要耍小孩子脾气,不要自讨苦吃,因为我的父母和我所生活的环境本可以叫我远离苦难,不必为衣食担忧。他会竭尽全力帮我,会尽最大努力使我过上他刚才向我推荐的那种生活;如果我日后过得不幸福、不安逸,那一定是因为我天生的命不好,或是我走错了路所造成的,已经和他没有任何相干,因为意识到我的打算会给我带来的伤害,他已尽了他作为父亲的责任,给我提出了忠告。总而言之,如果像他所说的,我能安心地留在家里,他会为我做好一切事情。相反,他绝不会对我的离家出走,给予任何的鼓励,免得助成我日后的不幸。最后,他提醒我要以我的大哥为鉴,他曾非常恳切地劝说大哥不要去佛兰德斯打仗,可未能奏效,我的大哥还是凭着年轻气盛,跑到了部队,死在了战场上。他还说,虽然他一直会为我祈祷,可是只要我迈出这愚蠢的一步,他敢说连上帝也不会保佑我,在将来陷入危难、呼救无门时。我定会为当时没有听从他的劝告而后悔不已。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鲁滨孙漂流记(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丹尼尔·笛福
译者 译者:王晋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9227550
开本 32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45
出版时间 2019-01-01
首版时间 2019-01-01
印刷时间 201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44
CIP核字 2018203001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10
147
2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0: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