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五至十一世纪敦煌文学研究
内容
目录
第一章 敦煌文学的特质新议
第一节 独特的文人作家群体
第二节 异域文体的独特风貌
一 崭新文体不断涌现
二 作品文体界限模糊
三 文体种类丰富繁多
第三节 中原正统文学与敦煌本土文学的雅俗交锋
一 中原正统文学与敦煌本土文学的互动交流
二 敦煌本土文学的雅俗兼胜
第四节 与时俯仰 彰显特色
第二章 西凉李暠文学集团与中原文脉
第一节 西凉王李暠与群僚的文学创作活动
一 靖恭堂、嘉纳堂的文学雅集
二 迁都酒泉与酒泉刻铭
三 西凉《槐树赋》活动与魏晋文学
四 李暠曲水赋诗与晋代文学风会
第二节 李暠向东晋朝廷的上表及其辞赋创作
一 李暠政权与中原文脉
二 李暠向东晋朝廷的上表
三 李暠《述志赋》创作与中原地区“述志”感怀的传统
第三节 李暠的蜀汉情结及其诫子书
一 李暠的刘备、诸葛亮情结
二 李暠《诫子书》与刘备、诸葛亮《诫子书》之比较
第四节 李暠妻尹氏与魏晋贤媛风范
一 尹氏的晋室情结
二 尹氏的谏子书
三 尹氏与东晋名媛谢道韫
第五节 名士与国师的风采:刘晒行迹与著述考论
一 “快婿”刘晒与“东床”王羲之
二 刘昞的仕宦和著述
三 刘昞从事著述的时间考论
四 刘昞的《人物志注》
五 刘昞的教育功绩
第六节 宋繇其人及张显、汜称的谏疏
一 宋繇其人与晋宋世风
二 张显、汜称谏疏与忠义悲歌
第七节 李暠政权的余响与魅力
一 李暠政权的民间余韵
二 李暠政权的文化遗响
三 李暠的人格魅力与陇西李氏及大唐宗室的关系
第三章 北朝至唐代中期的敦煌文学走势与中原政治格局
第一节 北朝、隋朝、唐代前期的敦煌文学
一 北魏的人口内徙与敦煌文学的停滞
二 唐代前期敦煌文学与中原文化
第二节 敦煌遗书P.2555陷蕃组诗与唐代开元盛世的边疆格局及唐、蕃关系
一 陷蕃组诗作者的初步推测与落蕃的大唐使团
二 陷蕃组诗创作背景与唐代开元后期西北边疆格局及民族关系
三 陷蕃组诗作者身份的再探讨与唐、蕃外交关系
第三节《为肃州刺史刘臣璧答南蕃书》疏证——兼论唐代中期的唐、蕃关系及书信创作时间
一 《为肃州刺史刘臣璧答南蕃书》疏证
二 从《为肃州刺史刘臣璧答南蕃书》看唐代中期的唐、蕃关系及书信创作时间
第四节 《李陵变文》与中晚唐内外政局
一 变文的说唱本色及其中心主题
二 从《史记》《汉书》到变文:李陵形象的嬗变与比较
三 唐代歌诗的咏叹及变文的流行与中晚唐内外政局
第五节 《王昭君变文》与唐蕃长庆会盟——《王昭君变文》作年考
一 变文说唱词“八百余年”与变文创作时间的大致推断
二 变文中的唐蕃和平景象与长庆会盟的主旋律
三 变文歌咏公主的和亲贡献与长庆会盟碑铭
四 变文中的赞普形象与长庆会盟的时代气息
五 变文中的“四至”与长庆会盟的疆域议定
六 变文中的戎俗与长庆会盟前的吐蕃习俗
第四章 中晚唐敦煌政治风云与悟真诗文集原貌探微
第一节 伯3770悟真文集与悟真早期成长
一 悟真早期生活经历
二 伯3770悟真文集与悟真早期成长
三 悟真的两次入京奏事
第二节 伯3720悟真诗文集与大唐政治荣光
一 告身文书与政治荣光
二 酬答、碑记与社会荣光
第三节 伯3886、斯4654悟真酬答诗集与归义军朝贡之路
一 酬答诗的三件抄本
二 S.4654《赠沙州僧法和悟真辄成韵句》与酬答组诗中的不和谐音符
三 从酬答诗看光复后的敦煌与大唐中央政权的微妙关系
第四节 伯4640碑铭专集与悟真及归义军李明振家族执政之关系
一 悟真对前代及师友碑铭作品的研习
二 悟真《乾宁碑》创作与归义军李明振家族执政始末
三 悟真升任都僧统后的碑铭文集整理
第五节 伯4660邈真赞专集与悟真的都僧统之路
一 敦煌陷蕃作品与悟真早期成长
二 早期悟真与张球的文学切磋
三 追忆师友与《禅和尚赞》
四 佚名邈真赞与都僧统悟真的密切关系
第六节 伯3963、伯3259悟真纪念文集与张承奉、曹议金政权——兼论曹议金为粟特后裔说
一 两件纪念悟真文集伯3963、伯P3259的文本比较
二 悟真纪念文集与张承奉、曹议金政权之关系
三 悟真衣钵传承之争与曹议金政权建设
第七节 结语
第五章 敦煌作家作品的后世影响
第一节 民间通俗文学样式的影响
第二节 敦煌文学作品文体的后世演变与影响
第三节 作家作品的直接影响
后记
导语
钟书林著的《五至十一世纪敦煌文学研究》对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家作品进行横纵比较,为我们全景式地展现了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宋时期的文学风貌。不仅如此,作者通过探讨敦煌文学与中原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原文学是如何影响敦煌本土作家及其作品创作的,敦煌边疆地域文学又是如何与中原文学进行联系与交流的。这样的研究,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不仅是局部的,也是整体的,对于我们全面认识中华文学的总体风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钟书林著的《五至十一世纪敦煌文学研究》以敦煌本土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从若干专题入手,系统考察了公元五至十一世纪这五六百年间敦煌作家生平创作情况,并对李孟西凉文学与中原文脉、P.2555陷蕃组诗研究与唐代开元盛世的边疆格局、从《为肃州刺史刘臣璧答南蕃书》看唐代中期的唐蕃关系、《李陵变文》与中晚唐内外政局、《王昭君变文》与唐蕃长庆会盟的政治关系、中晚唐敦煌政治风云与悟真诗文集原貌探微、悟真与京城两街诸寺高僧及诸朝官的诗歌酬唱,以及敦煌遗书P.3963、P.3259悟真纪念文集与张承奉、曹议金政权关系等多方面深入探讨,充分彰显出五至十一世纪敦煌文学的总体风貌和独特气质,可以视为当代敦煌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全书文史互证,考论结合,启人深思,可谓预流之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五至十一世纪敦煌文学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钟书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90647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7
出版时间 2018-09-01
首版时间 2018-09-01
印刷时间 201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36
CIP核字 2016241700
中图分类号 I206.22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