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图解正见(走出人生困局的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为何有烦恼?为何不成功?也许从一开始你的见地就是错的!

因果、四圣谛、四法印,佛陀证悟的所有秘密都在这里。只是你一直看不见!

本书将佛教最核心的见地融入日常生活、揭示让心灵更加聪慧、自由、快乐的个修心法门。

内容推荐

正见是关于宇宙人生的真理,可以引导我们走向更智慧的人生境界。2500年前,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因一次出游有感于人世的生老病死,毅然出家,寻求解脱之路,并最终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发现了宇宙人生的绝对真理: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诸行无常);世间一切中找不到一个永恒存在的“我”(诸法无我);人生的本质是苦(有漏皆苦)就此,佛陀为世人指出了解脱痛苦的唯一道路——八正道,沿着这条道路,人们最终将会抵达解脱一切痛苦的境界(涅槃寂静)。这些便是佛陀亲证的真理,亦即八正道中首要的一道——正见。

在佛教中,正见是八正道的根本和基础,是修行的摄导。唯有接受正见,才能抛弃所有障碍修行的怀疑、误解或成见,准确定位方向,确保在修行的道路上步步为营。在生活中,正见可以纠正我们人生每一个层面中所固有的错误观点或看法,引导人们走出迷茫、困惑、痛苦的泥淖,时刻安住予一个舒展、开放、富饶的心灵世界。

本书以正觅为核心,将佛陀证悟的真理与匿常生活的每一个层面相融合,并加以深入浅出的解析,揭示生活中处处存在的正确见地。此外,本书还配以简单明了、清新隽永的手绘插画和图表,图文对照,相得益彰,令您的阅读体验更加轻松愉悦。

目录

正见的开示者与守护者——佛陀与八大菩萨

正见:佛陀证悟的真知灼见

编者序:看!佛陀的秘密都在这里

本书阅读导航

第一章 佛陀用一生实践的真理:正见

 1.正见是什么:佛陀证悟的真知灼见

 2.目睹老、病、死的感悟:人生原来是无常

 3.对快乐的追索:远离痛苦,唯有觉知

 4.摧毁魔王魔罗:战胜“心魔”

 5.菩提树下的证悟:从攀缘执著中解脱

 6.远离苦乐两边:践行中道的觉悟者

 7.三转法轮:将空性指给人看

 8.佛陀涅槃:解脱痛苦的寂静境界

 9.践行佛陀的道路:由正见而开悟的圣者

第二章 由正见开始的快乐之旅:八正道

 1.八正道:通往终极快乐的必由之路

 2.正见:快乐之旅的随身指南

 3.正思维:在放弃、慈爱和悲悯中释然

 4.正语:体验和谐中的快乐

 5.正业:符合道德原则的快乐

 6.正命.利已利他的双重快乐

 7.正精进:在持续发力中积累快乐

 8.正念:活在当下的每一刻

 9.正定:在禅定中看到实相

第三章 了解与改变:四圣谛

 1.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用四圣谛度化五比丘

 2.初转法轮讲四谛:佛法一以贯之的核心

 3.痛苦无处不在:苦谛

 4.苦的分类:三苦与八苦

 5.苦谛运行的四种相状:苦谛四行相

 6.探寻苦的原因:集谛

 7.产生苦的根本原因:渴爱

 8.苦因运行的四种相状:集谛四行相

 9.观察苦谛:断除苦因就不会有苦果

 10.断除苦的境界:灭谛

 11.灭苦的状态:涅槃境界

 12.灭谛运行的四种相状:灭谛四行相

 13.通向涅槃的阶梯:道谛

 14.直逼佛陀果位:见道后的圣人之路

 15.道谛运行的四种相状:道谛四行相

 16.从了解到改变:发起出离心

 17.生命轮回的模式:十二因缘

 18.环环相扣:十二因缘与四圣谛

第四章 总会留下痕迹的:因果

 1.如影相随的种子:业因

 2.果实成熟了:业的果报

 3.如何看待它:善恶的标准

 4.别以为没人知道:死后的善恶大审判

 5.不同的去处:业因种子决定来生方向

 6.我们与圣人的差距:众生畏果,菩萨畏因

 7.现世利益:把握因果,随缘自适

第五章 佛法的印证:四法印

 1.认识四法印:验证佛法是否符合真理的标准

 2.没有永恒的实体:眼前一切皆无常

 3.没有恒常的主宰者:“我“也是无常变化的

 4.没有恒久的快乐:世间一切皆苦

 5.“我”是什么:肉体和精神和合的临时产物

 6.有“我”还是“无我”:缘起与性空

 7.没有什么好执著:一切都是空性

 8.每一天都可以解脱:涅檗境界

 9.涵盖一切佛法:四法印缺一不可

第六章 正见的对立面:错误的见地

 1.修行证悟途中的障碍:见惑与思惑

 2.对身体的执著:身见

 3.执于一端,偏离中道:边见

 4.否定因果:邪见

 5.迷信错误的戒禁:戒禁取见

 6.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见取见

 7.无限膨胀的欲望:贪婪

 8.按捺不住的火气:嗔怒

 9.浑浑噩噩地生活:愚痴

 10.执著于放大镜中的自我:骄慢

 11.缺乏虔诚的信念:疑惑

第七章 浩瀚经海,不离正见:佛经对正见的精彩阐释

 1.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对空的阐释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金刚经》对空的阐释

 3.观天地,念非常:《四十二章经》中的无常观

 4.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遗教经》对四圣谛的阐释

 5.舍此两边,有取中道:《阿含经》中的中道观

 6.非垢行,非净行,是菩萨行:《维摩诘经》对菩萨行的阐释

 7.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对万物本质的认识

 8.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楞严经》对轮回的认识

 9.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阿含经》对十二因缘的阐释

 10.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涅檗经》的生死观

附录

 《杂阿含经》中的正见

试读章节

正见是什么

  佛陀证悟的真知灼见

正见是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的正确知见

智慧第一人

佛陀是世界上智慧第一的人。他的名字叫悉达多,原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29岁时,他有感于人间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毅然抛弃王族生活,在菩提树下苦修六年,终于彻悟。他了悟到一切事物无法恒常存在,了悟到“我执”制造了一切痛苦,了悟到任何事物都没有真实存在的自性等宇宙人生真谛,这些真谛就是佛陀的大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佛陀并非是一个人名,而是心的一种状态。佛陀是觉醒者,是净化了一切杂染并证得解脱的成就者。

佛陀的证悟

佛陀亲自证悟并用一生来实践的宇宙人生真理,被称为“正见”,即如观察事物所体证到的见地。当我们的理智,直接面对真理,体验得明明白白时,就是正确的见地。而在佛法领域,正见是对苦、集、灭、道四谛的深彻见地,是佛法修学中八正道(八条通往佛教最高境地的捷径)的主导者。佛陀在《大念处经》中这样解释:“正见就是知苦、知苦之集、知苦之灭、知导致苦灭之道的知见。”正见就是了解世间一切皆苦(苦谛)、苦是有原因可循的(集谛),苦因即渴爱、苦是可以被消灭的(灭谛),当修行成熟时,就会抵达涅粱境界,灭除诸苦。灭苦是有方法可循的(道谛),这个方法即是指八正道。

解脱道的领航者

佛法的修学,以解脱为最终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要经历闻慧、思慧、修慧三个阶段,经过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八条修炼途径。而正见居首,由闻慧开始,即对因果、事理、四谛、四法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檠寂静)等,从听闻佛陀的正法而得到正确深切的信解;进而再进一步理解佛法,并最终以佛法作为自己的见地。

从这个意义上说,正见是修道的先驱,是八正道其他道支的引导。打个比喻,假使一个对线路不熟悉的游人驾车出游,他首先要熟悉整体方向及目标,这样才会避免走冤枉路。佛法的修学也是这个道理。正见作为妙明的智慧,是修行的指南,如同行路需要眼目,航海需要罗盘一样。

目睹老、病、死的感悟

人生原来是无常

佛陀用亲身经历,为执迷于世间一切幻象的人们指点迷津——世间一切皆无常。

出游的感悟

曾经身为太子的佛陀,享有世间最优裕的生活,然而这一切并不能使他的心平静下来。一日出城游玩,他亲眼见到人类的衰老、疾病和死亡等痛苦,而深感震撼。由此,他感悟到人生的本质是“苦”。这一点后来发展为四圣谛之一的“苦谛”,以下是佛陀切身感悟到的三种苦。

生命衰老

太子在城东门感悟到生命衰老的痛苦。在那里,他见一须发全白,弯腰驼背,步履蹒跚的老人。宫殿里魁梧的侍卫、健康的侍女和眼前风烛残年、龙钟潦倒的老人,强烈的反差使太子触景生情:“生命如此脆弱,衰老谁都逃避不了,人的一生从襁褓中的婴儿,到精力充沛的成年,但到了晚年,只能在衰老的痛苦中艰难度日。”

疾病缠身

太子在城南门体悟到疾病给人带来的痛苦根本无法预料。在那里,他见一满身生疮的病人。于是想道:“疾病不可避免。人一生要经历的疾病痛苦是难以预计的。”

死亡降临

感悟到衰老和疾病给人带来的痛苦,太子心情更加沉重了。在城西门他又目睹了死亡的巨大痛苦。在那里,他见两人抬着一死人迎面走来,随行亲属失声恸哭。他感叹:“谁都难免一死,死亡给人带来的恐惧太可怕!给亲人带来的是莫大的悲痛!”

人生本来是无常

最后,太子在城北门立下出家修道的宏愿。在那里,他见一个托钵沙门,觉得那才是人生离苦得乐的境界,于是毅然出家。这位太子便是后来的佛陀。太子是凡人,又是圣者,他从恒常的幻象中觉醒:不仅人生无常,世间一切皆无常,都会经历由生到灭的过程。只有明了一切无常,才不会被种种假设和幻象所奴役;才不会身陷某种情境或消极的心态模式中无法逃脱才不会一再攀缘执著。心中时刻记住这点,我们还会有绝望的理由吗?从这个层面上说,无常确实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对快乐的追索

远离痛苦,唯有觉知

一行禅师说:“在觉知的当下,虽然那条河流仍然奔流不息,我们却感到能够自主。”

觉知“情绪”是苦

一直以来,人类在追求快乐,摆脱痛苦的追索中,穷尽了方法和工具,却依旧沉陷在痛苦的深渊中无法解脱。究竟何故?

当年,悉达多太子也试图根除痛苦,但高明的是,他以一个开放的心灵探索痛苦,了悟到导致众生痛苦的是人的情绪。一切痛苦的产生都是执著于自我的结果。比如当你的利益或状态被他人打破时,相应的情绪就会生起,于是让你陷入痛苦的当下,紧接着便失去了觉知的力量和清明的本心,于是你“成功地”被自己“鼓动了”。佛陀在2500年前就发现了解除痛苦的方法——觉知。遗憾的是却少有人问津,也难怪众生会长久以来深陷痛苦而不能自拔了。

觉知“欲”是苦

一般人不了解多欲是苦,总认为快乐幸福就是拥有很多财富、很高的社会地位。岂知追求财富、名利的背后招来了更多的尘劳和痛苦。这就是人为何无法真正摆脱痛苦,快乐自在的根源。古云:“壁立干仞,无欲则刚。”山因无欲而有千仞的高度;人也如此,希望快乐幸福,最好的方法就是觉知“欲”是苦,进而远离欲望。不但不贪爱外在的境界,也不再贪爱、执著于“我”,就能远离一切痛苦,得大自在。

感受觉知的快乐

再打个比喻,人们会称加了颜料的水是红色或黑色等,实际上,水是没有颜色的,将这些不是水的东西去掉,自然就看到水了。这就是觉知。

觉知可以使意识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而进入一种纯意识的状态,如同得到了重生,仿佛刚来到世间的婴儿;觉知可以使你过去多年以来积聚的焦虑不安的状态,消失得无影无踪;觉知让你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尽享一种深深的宁静和极乐的状态。那么,当下你完全可以静静地体悟那股宁静的潜流带给你的快乐。

最后,请记住:谁发现了觉知,谁就可以终结痛苦,获得快乐。

……

P22-26

序言

看!佛陀的秘密都在这里

佛陀——一位伟大的心灵导师,其感化心灵的言语足以吸引全世界成千上万的朝圣者从中国的西藏一路跪拜到印度的菩提迦叶。他究竟说了什么?他的话为何能够触碰到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他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他能够引导我们走出困惑、迷茫和痛苦的藩篱吗?相信这是每一个时刻关注心灵成长的人所热切期待的,而本书的每一个方面都暗含着这种对心灵关爱与呵护的细腻笔触。

——题记

2500年前,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因一次出游,有感于人世的生老病死,毅然出家,寻求解脱之路,并最终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发现了宇宙人生的绝对真理。这就是佛陀的正见,具体来说,正见的内容包括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有漏皆苦、涅槃脱这四法印和四圣谛、因果法则等内容。世间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主宰者,即诸法无我;一切事物都会改变,因而世间一切是无常变化的,即诸行无常;佛陀进一步发现由无常变化而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即有漏皆苦。人要经历生老病死苦,喜欢的人或事总要经历别离的苦、希望永远摆脱生死,然而疾病、衰老或死亡却又总是如影相随,总之人生的本质是苦。然而,佛陀在体悟到人生的本质是苦后,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继续思维苦,并且不断探索解脱一切痛苦的方法途径——八正道,沿着这条道路,人们最终将会抵达解脱一切痛苦的涅檠境界。

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涅槃寂静)、四圣谛(苦、集、灭、道)、因果等,这些便是佛陀证悟的全部秘密——正见。他的一切教法、教义,都无非是为了方便度化众生而演化的法门,其根本都不能脱离这些最基本的见地。佛陀并不自私,他很乐于将这个秘密与众生分享——事实上,佛陀放弃王子身份,寻求离苦得乐的解脱大道的唯一动力,就是众生。佛陀四处奔走,将他的秘密告诉每一个人。然而2500年过去了,佛法犹在,但多数人还是生活在烦恼痛苦之中,无法体验真正的快乐。哪里出了问题?不是佛陀欺骗了我们,而是我们根本看不见。说到底,离苦得乐的智慧就来自于拥有“正见”的心。人们总以为自己不是佛教徒,因此也就不需要了解正见。事实上,一个人并不一定要成为一名佛教徒,才需要了解正见,正见也并不只对佛教徒有用。正确的见地从一开始便决定了一个人的动机和行为。为什么我们总是烦恼?为什么我们总不成功?也许从一开始我们的见地就是错的。

在佛陀为众生指出的解脱大道——八正道中,正见处于关键性的第一步,拥有了正见,就像在开始一场旅行前得到了一张详细的指引地图。佛陀微笑着邀请世人:“过来,看看吧!”本书的要旨也正是带领大家去看:佛陀由证悟前的痛苦彷徨到最后解脱,都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做示范,不仅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从社会环境清洁的维护,人际关系的健康交往,职业生涯的规划选择,到每一小时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的心理调适……佛陀——这位伟大的心灵导师都将引领着我们带着正确的知见,放下一切执著心,追寻本应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快乐,从而完成一次艰苦卓绝的心灵成长历程。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佛陀堪称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心理学家。

《图解正见》全书以正见为核心,将佛陀证悟的真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之中,并加以深入浅出的解析,揭示生活中处处存在的佛理。此外,本书延续了修心坊系列丛书的特点,配以简单明了、清新隽永的手绘插画和图表,图文对照,相得益彰,贴近现代人的思考方式,令你的阅读体验更加轻松愉悦。

希望本书能够带给你真正的启悟。当你持有正确的见地去处事、生活时,也许会发现人生的局面就此打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图解正见(走出人生困局的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蓝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478765
开本 16开
页数 3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7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84-4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2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