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当教育遇上电影
内容
内容推荐
在光与影的不断变幻中,教育被雕琢成一尊尊永恒的嘲像,时刻提示着我们,人类在成长之路上的努力。凝视着这些个性丰满的雕塑,作者路文彬播撒下文字,汇集成《当教育遇上电影》,只是为了表达他自己深深的敬意与感激。
作者简介
路文彬,作家、学者、译者;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有长篇小说《流萤》《天香》《你好,教授》,随笔《阅读爱情》《是谁伤害了我们的爱》《被背叛的生活》,论著《历史想象的现实诉求》《视觉时代的听觉细语》《视觉文化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失聪》,儿童文学作品《一月的宠物》,以及译著《迷失的男孩》《我母亲的自传》《安琪拉的灰烬》《女性与恶》《鸟儿街上的岛屿》《动物英雄》等。
目录
01 《乡村女教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02 《热泪心声》:奇迹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03 《鲁冰花》:孩子,我拿什么来佑护你?
04 《死亡诗社》:“哦,船长!我的船长!”
05 《凤凰琴》:因为深情,所以坚持
06 《霍兰德先生的作品》:梦想唁哑而爱依然可以欢歌
07 《心灵捕手》:你失去的只是过去,不是未来
08 《蒙娜丽莎的微笑》:折断亚当的肋骨
09 《放牛班的春天》:失败者的作为
10 《卡特教练》:别拿体育不当教育
11 《自由作家》:爱永远比仇恨更正确
12 《地球上的星星》:给孩子一个慢悠悠的童年
13 《叫我第一名》:请接受有点不一样的我
14 《三个白痴》:学习是存在,不是占有
15 《王者人生》:棋盘上的拯救
16 《垫底辣妹》:目标从不阻碍挺进者的道路
后记
导语
路文彬著的《当教育遇上电影》精选《乡村女教师》《凤凰琴》《鲁冰花》《心灵捕手》《放牛班春天》《霍兰德先生的作品》《死亡诗社》等十六部中外学校教育主题电影,对每部电影传导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理想等加以解读,分享给读者真正的信仰之力和教育之美。
后记
这本书的写作纯属偶然,它缘于今年年初和安
徽教育出版社一位编辑朋友的一个电话。在电话里
他问我:可不可以写本教育电影方面的随笔?甚至
连书名都想好了,就叫《当教育遇上电影》。我丝
毫没有犹豫,便接受了他的建议。无须多言,我能
理解他的初衷,也明白他为何要找我写这本书。
我同这位编辑朋友合作多年,他是最值得我信
赖的一位编辑,彼此有着共同的学术追求和教育情
怀。除了学术,我们平时交流最多的就是有关中国
教育的痛切问题。我们都认为,批评中国教育的声
音已然足够嘈杂,而那些正面积极的典范力量似乎
因此被我们忽略了。所以,我们更需要听到的其实
是具有引领性的教育典范的声音。
于是,《当教育遇上电影》这本书的基调便自
然定下了。放下电话,我即开始了选材工作,并在
签订合同之前进入了写作状态。
相关的电影确有很多,不可能穷尽,也没必要
穷尽,我在遴选时的标准除了大致照顾到时代和国
家的多元性,主要依据的就是师生关系以及电影本
身的艺术感染力。我想通过这些有限却不乏分量的
影片让人们知道:一个优秀的师者究竟应该具备哪
些品质?教育真谛的崇高性是如何被这些师者承担
起来的?当然,有时候这师者不必然是职业意义上
的,他或她也可能是父母,还有可能是学生甚或是
其他什么人。总之,优秀的师者就是那个可以让你
从其身上收获某些启悟性教益的人。
我所认同的教育必须是以爱与自由的理念为基
础的,因此,像《爆裂鼓手》这样的影片虽然颇有
影响力,但在教育理念上是同我格格不入的。在我
看来,教育一定不是为了成功而进行的自我折磨。
如果我们把人生目标的实现演绎成了卧薪尝胆的复
仇过程,那么我们所能学会的注定就只会是屠戮和
掠夺,而这恰恰是对教育的毁灭。
本书的写作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师者所
存在的不足。对于一个真正的师者而言,其所拥有
的智慧里必须包含着同情、理解、耐心、坚定,以
及正义、勇气和谦逊等诸多你可能压根未曾意识到
的品质。那么,仅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或许
还是远远不够的吧。
在光与影的不断变幻中,教育被雕琢成一尊尊
永恒的塑像,时刻提示着我们,人类在成长之路上
的努力。凝视着这些个性丰满的雕塑,我播撒下文
字,只是为了表达自己深深的敬意与感激。
路文彬
2018年6月11日于北京格尔斋
精彩页
初识《乡村女教师》的我尚是个孩子,零星地只记住了其中几个黑白色的镜头,有些模糊,也有些懵懂,但始终是不曾忘掉的。
这是属于母亲那一代人的影片,深深影响了母亲人生道路的抉择:做一名教师,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后来,母亲果真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一度,这也曾是我的理想,去遥远的边疆,把自己学到的全部知识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孩子。只是走着走着,便渐渐远离了边疆的梦幻,我来到高等学府,成为一名大学教师。不过,在正式走上讲台之前,我还是特意重温了这部影片,夺眶而出的泪水告诉我。理想并未过时,它仍需我去坚持,即便那是一条孤独而又崎岖的无尽荒路……
说到孤独,其实,孤独总是召唤着孤独,所以,孤独永远不会让人绝望。正像主人公瓦尔瓦拉的革命者恋人马尔蒂诺夫所说的那样:“坚决地为人类服务,我们是绝不会孤独的。”形单影只的瓦尔瓦拉绝不孤独,茕茕孑立的马尔蒂诺夫也绝不孤独。或许,孤独仅仅是理想本身所需要的一种形式吧,在理想者的内心,时刻有大地、阳光和明天的陪伴。当然。还有爱情的陪伴。虽说瓦尔瓦拉和马尔蒂诺夫聚少离多,但彼此之间深深的爱恋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他们。
与我们这个时代迥然不同的是,瓦尔瓦拉的理想是为他人,而我们的理想则多是为自己。得知瓦尔瓦拉中学毕业后要去西伯利亚的小乡村教书,马尔蒂诺夫说她的志愿是崇高的。的确,这就是那个时代理想的可贵之处。所谓崇高,即意味着自我牺牲、奉献以及爱的痛苦。不是瓦尔瓦拉不追求幸福,是她懂得幸福只有通过爱的给予才可能获得。幸福是存在,不是占有,占有只会使幸福失去。
于是,循着爱的方向,瓦尔瓦拉选择了教育,选择了西伯利亚。她对马尔蒂诺夫说:“那里非常需要教师,可是没有人愿意去。我的理想是教孩子们,我这样想,假如我们真心诚意、耐心地用教育来感化他们成为好人,即使是一个最坏的人也会变的,可是我们一定要出于真心诚意去教。”
真诚和耐心,这便是瓦尔瓦拉朴素的教育信念。怀揣着这一信念,瓦尔瓦拉上路了,千里迢迢来到这块蛮荒之地。前来迎接她的叶高尔听说瓦尔瓦拉来此为的是教孩子们念书,大为不解,因为孩子们都要去做工,填饱肚子还是个问题,父母又怎会允许他们有什么念书的奢望?然而,瓦尔瓦拉并不理会这些,她的理想就是用来坚持的,不是用来放弃的。她的教育是要给孩子们创造幸福的,谁也没有理由剥夺孩子们获得幸福的权利。
可事实也正像叶高尔所说的那样,她的到来并没有受到村民的欢迎,人们只是用好奇和怀疑的目光打量着这位来自大都市的美丽少女。她手捧地球仪,在众目睽睽和窃窃私语中旁若无人地走过。向来只知道吃和穿的村民很是不解,教育这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呢?
教室里只有叶高尔一个人,他根本不相信会有学生来,所以觉得实在没有生火的必要了,而瓦尔瓦拉坚定地告诉他:“每天早上,你得把炉子火生着,只有在三种情形之下,你可以不用生火:柴没有了,或者是春天来了,要么就是天不保佑,学校给火烧了。”
这时,窗外传来女人歇斯底里的哭喊,那个力大无穷的矿工又在当众殴打自己的老婆,却无人敢管。娇小的瓦尔瓦拉不顾一切地冲了出去:“住手!住手!”这不是在教室里,但身为教师的瓦尔瓦拉依然拥有教育的责任感:用文明教育野蛮。她的举动触动了施暴者,也触动了所有的围观者。
教育的力量即爱的力量,而爱则是勇气的源泉。瓦尔瓦拉知道自己不是那矿工的对手,但爱可以赋予她无畏的勇气;尽管事后,面对他的挑衅,瓦尔瓦拉被吓得像个孩子似的趴在床上哭泣。
P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当教育遇上电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路文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676131
开本 32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8-09-01
首版时间 2018-09-01
印刷时间 201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314
CIP核字 2018199101
中图分类号 J905.1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185
131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