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清代词学思想流变 |
内容 | 作者简介 陈水云 1964年生,湖北武穴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为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东亚系访问学者(2008.2—2009.2)、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2013.8—2014.1)、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2013.1—2015.12)。任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湖北省古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明清文学与文论研究,出版有《清代诗学》(合著)、《清代词学发展史论》、《明清词研究史》、《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传播与接受》、《中国古典诗学的还原与阐释》等10余部,在《文献》、《光明日报》、《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民族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台大中文学报》、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日本《风絮》等报刊发表论文150余篇。成果先后多次荣获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大学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奖、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韵文学会夏承焘词学奖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武汉大学211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清词中兴与词籍出版 第二节 清代词学的文献形态 第三节 清代词学的学术品格 第二章 清初词学的三大议题 第一节 清初词学话语建设及其局限 第二节 清初词派的思想分歧与论争 第三节 清初词选的编纂动因与宗旨 第三章 浙派词学思想在清代的传衍 第一节 朱彝尊思想在清初的反响 第二节 雍乾时期浙派词学的再出发 第三节 “后吴中七子”及新浙派词学 第四章 常州派词学思想在后代的影响 第一节 常州派的思想传衍与地域辐射 第二节 谭献“柔厚”说及其近代传承 第三节 陈廷焯“沉郁”说及其现代反响 第五章 清代郡邑词人群体的词学思想 第一节 清初豫东词人群的词学思想 第二节 清初山左词人群的观念流变 第三节 晚清淮海词人群的审美追求 第四节 晚清临桂词人群的思想流变 第六章 清代著名词学家的词学思想 第一节 纳兰性德词学思想与文学传统 第二节 汪森与浙派:一个家族的词学史 第三节 刘熙载“三品”说及其生成背景 第四节 谢章铤的词学主张及其创作追求 第五节 陈廷焯对浙派思想的“承”与“变” 参考文献 附录 忆王达津先生 后记 内容推荐 陈水云著的《清代词学思想流变》以流派为纲,描述了清代词学思想的主要面貌和发展历程,再现了清代词学思想对于近代词学观念形成的重要影响,并对清代词学史上几位词学家进行了客观的历史呈现,对于清代词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清代词学思想流变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水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3062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73 |
出版时间 | 2018-10-01 |
首版时间 | 2018-10-01 |
印刷时间 | 2018-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60 |
CIP核字 | 2018155113 |
中图分类号 | I207.23 |
丛书名 | |
印张 | 2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3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