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早期中国的月令与政治时间
内容
目录
序论
第一章 月令文本的形成
第一节 观象察时与揆时施教
一、上古中国的时节意识
二、《左传》中的“时”与“不时
三、《国语》中的“先王之教
第二节 早期中国的月令文本
第二章 战国秦汉月令文献整合
第一节 “五音”配置所见齐、楚月令源流
一、“五音”配置及其原理
二、同源异流:楚月令与齐月令
第二节 《吕纪》成篇与“齐月令”的胜利
一、五行系统
二、月政时禁
三、灾异与嘉祥
四、物候变“化
第三节 《月令》入《礼》
第三章 层累的“明堂
第一节 周公故事中的“明堂
一、“周公朝诸侯于明堂
二、“宗祀文王于明堂
第二节 《考工记》“周人明堂”形制复原
第三节 “明堂月令”与两汉明堂礼
一、汶上明堂
二、长安明堂
三、洛阳明堂
第四节 从太庙听朔到明堂授时
一、《礼记·玉藻》“听朔于南门之外”考辨
二、秦汉授时礼仪空间变迁
第四章 从“迎四时”到“五郊迎气
第一节 月令文献中的“迎四时
一、《月令》“迎四时
二、《轻重己》与银雀山汉简《迎四时》
第二节 汉代的迎气礼
一、王莽的迎气礼创制
二、从《月令》与“元始故事”再出发:东汉的五郊迎气
第五章 两汉“行县”“行春”考
第一节 行县·行春·班春
一、“行县”“行春”举类
二、西汉末年的“班春
第二节 “行春”与东汉地方统治
一、行春劝农,富之教之
二、帝国威仪的展示与体认
三、授民以时
第三节 “行春”的理论渊源
一、《月令》与“行春”的成立
二、“行春”的名与实
第六章 东汉的行刑时间
第一节 秦与西汉的行刑时间
第二节 东汉“元和改律
一、“始改用冬初十月而已
二、“元和改律”的序曲
第三节 礼乐兴则刑罚中:“元和改律”前后的制礼作乐
一、四分历颁行与受命改制理想
二、复兴礼乐与政治新起点
第四节 “永元改律”始末
一、“麦秋”案薄刑
二、论者的驳异
结语
附录:早期中国的纪时法与时间大一统
一、从纪“日”到“年月日”的确立:殷周纪时法变迁
二、“四时”的出现与大事纪岁
三、万里一朔:秦汉帝国的时间大一统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薛梦潇著的《早期中国的月令与政治时间》讲述:历史源自时间,但人类时间观念的产生与演变,却极易为学者所忽略,而且时间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不仅是记录人类历史的坐标,也具有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薛梦潇博士的研究正是从这一点切入,探讨了甲骨文、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及传世文献中关于年、月、日、月相等方面的材料,归纳总结了商周秦汉时期的计时法,说明计时法由简到繁的变化过程,并探讨了商周时期计时法方面的诸多问题,最后介绍了秦统一后,秦的计时法通行全国,覆盖六国原有计时法,建立统一的“帝国时间”,最后形成规范化的“年+月+月朔+日干支”的计时格式,最终在汉代形成了年号纪年,而汉廷纪年冠于王国纪年之前也说明了诸侯国“时间”正逐渐被统摄入“帝国时间”。计时法的演变虽然更多地被视为古代科学进步的表现,但从社会史角度观察,它也是古代中国统一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对统一国家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早期中国的月令与政治时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梦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589319
开本 16开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5
出版时间 2018-11-01
首版时间 2018-11-01
印刷时间 201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340
CIP核字 2018146962
中图分类号 K230.7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7
152
1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