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黄帝内经通俗讲话 |
内容 | 内容推荐 《黄帝内经通俗讲话》系作者翟双庆二十余年研读《内经》的心得体会。全书收载作者关于《内经》理论阐释及临证发挥等文章30余篇,内容涉及《内经》的成书年代、理论渊源、教学体会、难点阐释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较好地展现作者研读《内经》的有关理论及临床心悟,使读者够将《内经》思维与实践结合运用,对中医药工作者学习中医经典及指导临床有一定启发。 目录 第一讲 《黄帝内经》学术源流大要 一、成书流传 二、流派划分 三、注家注本 四、学术体系 五、学术特征 六、临证之源 七、学术影响 第二讲 《黄帝内经》认识问题方法钩玄 一、取象比类 二、天地之道 三、阳升阴降 四、阳实阴虚 五、神机气立 六、标本逆从 七、亢害承制 八、五运六气 第三讲 《黄帝内经》论藏象何如 一、脏腑相使 二、脏藏腑泻 三、奇恒之腑 四、形脏形腑 五、脏腑数目 六、脏腑配属 七、五脏气机 八、脏窍对应 九、脏腑与目 十、脏腑时令 十一、十二经脉 十二、奇经八脉 十三、是动所生 十四、经脉时辰 十五、五输五变 十六、胸中宗气 十七、营卫生会 十八、二十八脉 十九、神之含义 二十、五脏藏神 二十一、脏腑与神 二十二、认知过程 二十三、七情内伤 二十四、脾胃转枢 二十五、梦之产生 二十六、梦之解析 第四讲 《黄帝内经》论百病始生 一、正邪交争 二、五胜为病 三、九气为病 四、过则为灾 五、审察病机 六、谨守病机 七、咳证分析 八、头痛分析 九、腰痛分析 十、胸痛分析 十一、痿证分析 十二、痹证分析 十三、水肿分析 十四、厥证分析 十五、积聚分析 十六、汗证分析 十七、偏枯分析 第五讲 《黄帝内经》论诊治之法 一、望而知之 二、诊脉方法 三、气口成寸 四、论诊络脉 五、治病求本 六、凡刺之真 七、化不可代 八、三因制宜 九、因势利导 十、标本缓急 十一、正治反治 十二、苦欲补泻 十三、壮火少火 十四、五郁之治 十五、针刺灸螨 第六讲 《黄帝内经》论养生之道 一、四气调神 二、谨和五味 三、精神内守 四、和于术数 五、法于阴阳 六、七损八益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黄帝内经通俗讲话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翟双庆 |
译者 | |
编者 | 翟双庆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726572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8 |
出版时间 | 2018-10-01 |
首版时间 | 2018-10-01 |
印刷时间 | 2018-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02 |
CIP核字 | 2018167298 |
中图分类号 | R221.09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66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