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华为没有秘密(2华为如何用常识塑造伟大)(精)
内容
内容推荐
2018年8月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华为首次超过苹果居全球第二。
华为资深管理顾问,亲历华为成长23年。
精选30余万字研究成果精华,解读华为经营哲学与成长逻辑。
企业成长不需要秘密,要的是探索、敬畏、遵从和坚守常识。
这本《华为没有秘密(2华为如何用常识塑造伟大)(精)》是近两年吴春波教授对华为深度思考的笔记。主要内容聚焦于华为30年的成长与发展历程及其间的重大关键事件回顾、华为的内在成长驱动机制探究、华为的核心价值主张解析及对任正非的近距离观察等四部分,试图为读者展示一个没有秘密的真实的华为。仍然是一部“不说教、不搬弄、不卖弄、不预设前提、不讨巧、不數衍、不绕道"的诚意之作,期待可以带给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一点启发和思索。
作者简介
吴春波,山东莱州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95年起任华为公司高级管理顾问至今。
目录
序 跟着走的旁观者
一 发展历程:苦难与辉煌
1.身份的证明:从华为的四年企业形象广告所看到的
2.华为的最伟大之处:等得及!
3.华为以过冬的心态活在春天里
4.以奋斗者为本:解读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
5.华为诤言:大机会时代下千万不要机会主义
二 不忘初心:坚守与聚焦
1.华为组织驱动力模型:开放、自我批判和持续对标
2.庇护华为成长的七个基本常识
3.华为战略有特色没秘诀
4.华为的压强原则
5.华为是如何将一帮草莽英雄打造成正义铁军的?
6.任正非:别妄谈工业4.0,工业自动化的堡垒还没攻破
7.2016年任正非说了什么?
三 砥砺前行:悲壮与激昂
1.1996年市场部大辞职
2.2007年华为的集体大辞职
3.《天道酬勤》一文写作始末
4.华为的床垫文化
5.华为是如何自我批判的(上)
6.华为是如何自我批判的(下)
7.华为是如何开大会的
8.华为是如何发奖的
四 梦的力量:守望与信仰
1.华为的核心价值主张是如何演变的
2.华为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
3.华为的蓬与麻
4.分享岂止唯利益
5.激励断思
6.华为的集体宣誓
7.华为的小费文化
8.华为的“八条要求”与“十六条军规”
五 见微知著:孤独与血性
1.“我鼓励你们奋斗,我自己也会践行”
2.教育:任正非与柳传志的一次碰面
3.任正非日本考察札记
4.任正非的首次美国之行
5.任正非:建筑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
6.钥匙中的管理哲学
7.两张“网红”照片背后的故事
8.华为都在学什么
9.任正非与韦慧晓
10.“他姓任,故任性”
11.华为人的吃饭文化
12.华为的咖啡文化
13.任正非脑中的四条船
六 编外补拾:往事如云
1.参与修订《基本法》
2.我为华为上课的日子
3.只言片语话华为
后记
序言
跟着走的旁观者
这本书是我对华为的观察记录,汇集的是我对
这家企业的观察、记录、心得、感悟、思考与体验

1995年12月,我第一次以咨询者的身份与华为
结缘,转眼已经是22个年头。当年的华为,有1200
名员工,销售额只有15亿人民币,是一个为活下来
而苦苦挣扎的小公司,与那些声名显赫的大公司相
比,华为如同一棵弱小的小草。
第一次进入华为,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两点:
其一是老板非常有个性,与深圳的那些老板不一样
;其二是华为的员工年轻,公司像个大学校园。回
首往事,一个教书匠能够与一个世界级的中国高科
技公司有交集,或许是命中注定,或许是运气好,
这种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因为华为,我改变了人
生,改变了人生的道路,人生只为一件大事来!
在早期,我作为管理顾问,在华为还颇有指点
江山或者说指手画脚的感觉,毕竟当年华为的管理
处于“乱中求治”的建构阶段,没有能力也没有觉
悟进行系统的管理体系的建设;随着公司的高速发
展,华为在“治中求乱”中构建了经营与管理的均
衡体系,我当年的良好感觉也逐渐变为失落。曾在
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说的是毛毛问父亲邓小平:“
长征时你干什么了?”邓小平用浓重的四川话回答
:“跟着走。”复问:“光走吗?”回答:“有时
候也骑牲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自称为“
旁观者”,其自传亦以此为名。对于伟人和管理大
师,我难以望其项背,不敢与其齐肩。在华为的二
十几年,个人角色定位,其实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
“跟着走”的“旁观者”。与华为一路同行,边走
边看,边看边思,有点心得,有点感悟,记录下来
,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感谢命运的垂青,感谢任正非先生的认可,感
谢华为的平台,使我能够零距离地与一个公司一同
走过20余年,能够近距离地观察一个公司由弱小到
壮大的痛苦的成长过程。作为亲历者,我见证了华
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风风雨雨;作为
亲历者,我也目睹了华为成长路上的那些里程碑式
的大事件:市场部大辞职,《华为公司基本法》(
简称《基本法》),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世
界级管理体系的引进,NVQ(英国国家职业资格体系
),IPD(集成产品开发),ISC(集成供应链)、
IFC(国际金融中心),与思科之争,“从泥坑中爬
起来的是圣人”,集体降薪,自主创业,七千人集
体辞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太平洋”,轮值
CEO(首席执行官),美国国会调查,呼唤炮火,等
等;也经历过“华为的冬天”,感受过“北国之春
”,目睹过“一江春水向东流”,忧思过“华为的
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华为从小到大,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
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经营哲学和成长逻
辑,经过30年的努力,成为在改变世界经济格局中
的中国力量,引起世人的关注是很正常的。大量的
学者及出版物都在执着地从不同的角度探索研究华
为及任正非成功的秘密、基因、密码、秘诀、秘籍
、真经和关键要素。在早期,我也怀有如此目的。
很遗憾,我至今并没有找到所谓华为成功的秘密,
或许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说,在华为有什么重大
发现的话,那就是“常识”,对企业成长和经营管
理常识的探索,对常识的遵从,对常识的敬畏,对
常识的坚守。据此,这本小册的书名定为《华为没
有秘密2》。如此书名,可能不合时宜,或许会让读
者失望,但作为一个长期近距离的旁观者和零距离
的参与者,我看到和感受到的是一个没有秘密的华
为,华为真的没有秘密!
经历过华为由一棵弱不禁风的小草,成长为企
业丛林中的一棵大树,是一种幸运。如果不能记录
这棵大树的成长年轮,则是暴殄天物式的浪费。哲
人言: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依靠在华为
的大树下,作为一个蹩脚的画工,忙里偷闲地鼓捣
点灰色的理论,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
我是文科生,不懂技术,至今对华为的高深的通信
技术一窍不通,所谓的管理学专业也是半路出家,
似懂非懂。因此,我的观察与思考聚焦于企业的成
长、企业中的人和对人的管理。具体讲,在华为,
我关注的重点是企业成长战略与路径、企业成长中
的人与组织、机制与制度、管理之道与之术,同时
也关注华为点点滴滴的改进与进步,当然更关注作
为华为领袖的任正非先生。
我这些文章是原汁原味的记录和点滴零碎的思
考。如本人的微博所言:“写作本书,犹如窑工。
把华为的思想与实践材料掰开了,揉碎了,去粗取
精,串联并合,勾画描述,怀以工匠的职守、敬畏
、虔诚、平静、理性的心态,经制坯、阴干、素烧
、上釉,烧制而成。此器物,属民窑。而非汝、官
、哥、定、钧五大官窑,非御制,亦非官监民制。
”“不说教,不搬弄,不卖弄,不媚俗,不江湖,
不扒粪,不预设前提,不讨巧,不剪刀,不糨糊,
不敷衍,不放弃,不绕道。”如果这些思考,能够
给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带来一点启发,或者带来
一点思考的线索,就足够了。
本书是近两年新写作的。主要内容聚焦于华为
30年的成长与发展历程、华为的内在成长驱动机制
、华为成长过程中的重大关键事件回顾、华为的核
心价值主张解析及对任正非的近距离观察等五部分
,试图为读者展示一个没有秘密的真实的华为。书
中必有谬误、偏见、错误与不妥之处,敬请任正非
先生及华为宽容、包涵与指正!敬请读者谅解与指
正!
是为序。
2018年2月13日
于求是楼
导语
2018年8月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华为首次超过苹果居全球第二。华为从默默无闻的国产品牌成长为正在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中国力量,华为成功的“秘密”是所有人都迫切了解的。《华为没有秘密(2华为如何用常识塑造伟大)(精)》聚焦于华为30年的成长与发展历程及其间的重大关键事件回顾、华为的内在成长驱动机制探究、华为的核心价值主张解析及对任正非的近距离观察等四部分,试图为读者展示一个没有秘密的真实的华为。
吴春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95年起任华为公司高级管理顾问至今,与华为共同成长23年,拥有大量研究华为的一手材料。这本书精选了30余万字研究成果精华,“不说教、不搬弄、不卖弄、不预设前提、不讨巧、不數衍、不绕道”,期待可以带给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一点启发和思索。
后记
2013年10月,中信出版社出版了《华为没有秘
密》。
2015年10月,应出版社要求,对本书调整修订
,出版了《华为没有秘密(珍藏版)》。
2015年10月之后,我又写了一些小文章,想再
出个集子。但书名叫什么,颇费周章,最后决定还
是取巧一下,沿用过去的书名。
这些文章依旧聚焦于“没有秘密”的华为,“
没有密码”的任正非。
本书所有文章都是在近两年写的,也都是我一
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没有使用剪刀与糨糊,绝少
复制与粘贴。
有人发微博讲,当下中国能够拿出去的只有高
铁和华为,不敢妄评。巧合的是,书中写华为的文
章,大部分是在高铁上写作或构思的。
依然是诚惶诚恐:数十篇小文能否清晰地揭示
“华为没有秘密”的主题?能否把没有秘密的华为
的管理哲学、成长逻辑、动力机制、管理体系等阐
释清楚?能否对华为这个特殊的案例做出准确的解
析?限于笔者的视野和能力,这或许是一项不可能
完成的课题,只能留待以后更深入地研究。
本书只想提出并验证“华为没有秘密”这个命
题,至于读者对华为及任正非是否认同,会得出什
么样的结论,作者唯有诚惶诚恐!
考虑到《华为没有秘密》及随后出版的珍藏版
有些文章是重复的,故将本书定名为《华为没有秘
密2》,至于“1”到底是哪一本,就不深究了,至
于会否有“3”,现在不好说,看看再说。
首先感谢任正非先生,感谢您对本人的开放、
宽容和灰度;感谢华为人,感谢华为的高层领导们
,感谢华为,感谢的内容恕不一一列出;感谢五位
人称为“君子”的彭剑锋教授、包政教授、黄卫伟
教授、杨杜教授、孙健敏教授;感谢田涛先生、牛
文文先生;感谢中信出版社的沈家乐女士、李玫女
士。真诚地感谢!
我的邮箱地址:wchunbo@ruc.edu.cn.
2017年8月13日
于求是楼
书评(媒体评论)
吴春波教授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走出象牙塔的学
者,以二十三年之久追随一家企业从弱小到国际化
的成长历程,可以想见,其对华为的透视之深。这
本专著即是其结晶之作。
——田涛 华为公司高级顾问,《下一个倒下
的会不会是华为》作者之一
吴春波教授是“人大六君子”中跟踪服务华为
时间最长的人,他对华为成长史的记录和解读,有
道有术,骨肉丰满,是华为成长不可多得的真实档
案。这本书会成为企业界学习华为之经典读本。
——牛文文 创业黑马创始人、董事长
二十三年的坚守,值得称道;二十三年的研究
,值得推荐。
——彭剑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
精彩页
11.华为人的吃饭文化
11.1 吃是一种文化
最近朋友的90后女儿想求职华为,问其原因,是被朋友圈疯传的华为美食所吸引,看来饭勺子真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最近网络上有一片图文并茂的文章,介绍的是华为南京研究所的吃,题目为《南京华为食堂曝光!看完我泪流满面!》,不就是几盘菜吗?作者居然“泪流满面”,看来,天下吃货真的很多,真不懂吃货的心!
华为的吃是很厉害的,吃文化、搬家文化和床垫文化,合称华为三大家居文化。
在华为早期,任正非就非常重视吃的问题。虽然有时员工拿到手的工资是白条,但在吃的方面绝不缺斤短两、将就应付。
华为搬到哪里,餐馆老板们就如影随形,华为人凭工卡还能打八折,让其他公司的人心生不平:华为的工资那么高,为什么吃饭还打折?但由于华为对餐馆的要求高,外部的餐馆基本是火一个就倒一个。
想当年,新进华为的员工,大都先被公司食堂丰盛的菜式弄得眼花缭乱,川、粤、湘、鲁、淮扬各大菜系花样翻新,另加各色面食糕点,洋洋大观,不管你是什么口味,保管吃得称心如意。“吃”在华为受到高度重视,被提到安定团结、上下沟通的高度上。从开始时家庭式的小食堂到记账式的“大锅饭”再到今天无纸化先进管理的大餐厅,华为不断改进的管理方式辅以不断更新换代的餐饮设施,令员工可以大饱口福。
吃文化是华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制定的第一版的《华为员工守则》里就有专门一条:“公司提倡‘吃文化’,上下级和同事之间互相请客吃饭、吃面条,在饭桌上沟通思想、交流工作。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有两个以上华为员工,也就形成了沟通的机会。生产协调委员会及其分会为兴趣相投的员工打开了又一扇沟通之门。”
华为的干部们大多是吃文化的倡导者,不仅自己吃出了个中深味,而且不断进行总结和推广,影响下属也用心去“吃”,一边吃一边沟通交流。员工们心领神会,大面积的推广和实践自然就开始了,干部和员工都大获裨益。
11.2 吃是为了工作
在正式和非正式的场合,任正非多次提到要继续发扬光大华为吃文化:“你感觉自己进步了,就自己请自己撮一顿;你要当好领导吗,那么,多请部下吃几盘炒粉吧,在轻松自由的氛围里,很轻易就做到了上下沟通,协同工作,部门的效率也就提高了;你想做大秘书,也要多请客,你的工作经过沟通开放了,大家帮助你,互相又了解,你就能成为‘大秘’;搞管理的,更要经常这样在一起聚餐。”(引自《边谈边吃》,作者石文金)
在2008年的一次讲话中,任正非鼓励干部请下属吃饭:“记得当年在北京,我请三个小青年吃饭。我开了个玩笑说,你们年底盘算,谁请客付钱*多,他一定是老大,十几年过去了,事实证明,他们三个人的差别,是上百倍的差别。老大吃亏了吗,那饭能吃多少钱,你说中午,大家几个人跑到凯宾斯基,吃饭喝酒,有什么不好的。”
任正非是军人出身,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后勤服务一直是任正非关注的焦点。很多第一次在公司见任正非的人,都觉得他像个大师傅。某老员工回忆:“我第一次见任正非就是在食堂里。当时我们正在排队打饭,就看到一个微胖的中年人站在队伍旁边,一边看大家打饭,一边大声地叫着:‘我看谁打肉多,谁就是新来的。’那个人头发乱乱的,脸上胡子拉碴,身上穿的衣服皱巴巴的,我以为他是食堂做饭的师傅,所以也没怎么理会。过两天开会,才知道这个人是任正非,华为的老板。”
为了让员工吃好,任正非还多次组织食堂大比武,并担任评委。
为了鼓励研发人员晚上攻关,任正非曾亲自送夜宵,慰问一线将士。如果问任正非*喜欢的饭什么,答案是:“也门饭。”
10年前在《上甘岭是不会自然产生将军的,但将军都曾经是英雄》一文中,任正非讲道:“也门饭这么好吃,任何一个用服兄弟从前方回来,我们就欢迎他,吃顿也门饭,他激动得不行,其实是我们馋了想吃。也门饭代表不怕艰苦,但也要想想,人人都馋的,至少我是个馋人,不给我吃,以后我就不来苏丹了。我至今还怀念‘也门饭’,它也许是我吃过的世界上*好吃的饭。不知什么时候还有机会再吃一次。”
10年后,任正非再次提到了也门饭。
P321-32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华为没有秘密(2华为如何用常识塑造伟大)(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春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93378
开本 32开
页数 41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33
出版时间 2018-11-01
首版时间 2018-11-01
印刷时间 201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608
CIP核字 2018182339
中图分类号 F632.765.3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7
152
2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7: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