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灵智之犬(精)
内容
内容推荐
大约一万年前,狼被我们的先民驯化成了狗,此后经过了数千年的驯养和繁育,狗如今已演变出多个品种,并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此也被人亲切地称为“汪星人”。犬吠如豹,戌狗旺财。民间有言,灵犬八德—忠、义、勇、信(勤)、智(猛)、美、善、劳。号称有“八德”的犬又是如何从凶恶的狼演变成兼具灵智的犬?在人类历史上又曾扮演过哪些重要的角色?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薛晓源主编的这本《灵智之犬》可以告诉你这些问题的答案。
《灵智之犬》一书通过四个章节,梳理了犬的起源历史,描绘了犬在人类文化、礼仪、民俗、狩猎以及战争中的形象和作用,介绍了目前世界上主要犬种的驯养历史,并且为读者呈现出了历史上中外名人和狗有关的典故。本书主编和编者通过生动翔实的文字资料和图片,为我们展示了狗这种伴侣动物的演化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兼具科普和人文,相信读后能让你对狗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作者简介
薛晓源,博士,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博士后导师、中央编译局期刊出版管理中心主任、中央编译局学术委员会委员、副巡视员。现任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郑州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商务印书馆艺术与博物学总顾问、商务印书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博物学评论》主编,中国版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中国书画》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
目录
一 灵犬
犬之八德
犬与文化
犬与礼仪
犬与民俗
犬与狩猎、战争
二 犬的起源
狼、人、犬
犬的演化
犬与野犬
豺为何物,
三 世界名犬
斗牛犬:囚斗牛而生
牛头梗:曾经的斗牛士
斑点犬:马车的护卫
腊肠犬:热狗的原型
吉娃娃:一茶匙的新生儿
玩具贵宾犬:卷毛的泰迪熊
松狮犬:囿字写在脸上
沙皮狗:全身裙皱的斗犬
西藏猎犬:寺庙里的信徒
雪橇犬:不仅仅是雪地司机
秋田犬:忠犬八公的原型
牧羊犬:军犬、警犬中的翘楚
藏獒:来自东方的神犬
善犬:助人为乐
博美犬:泰坦尼克号的幸存者
四 名人与犬
《诗经》中的犬
杨贵妃猧子乱局
义犬报恩:从干宝到蒲松龄
黄犬识东坡
康熙父子的爱犬
鲁迅眼中的“狗相”
英国皇室的爱犬:从查理王到维多利亚
莫泊桑与契诃夫:所有的狗都应当叫
屠格涅夫与《猎人笔记》
狗之赞:从拜伦到叶赛宁
狄更斯的牛哏儿
杰克·伦敦呼唤野性
参考文献
导语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更是人类忠实的动物朋友之一。在漫长的历史中,狗狗到底是怎么从狼逐渐变成了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又是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国家又有哪些代表性的犬种?中外名人和名作中又有哪些和狗有关的奇闻趣事?且听《灵智之犬(精)》编者薛晓源给你娓娓道来。
精彩页
犬与文化
中国文化中的犬
在中国文化中,犬得到赞誉的同时,也受尽了诽谤。正所谓,“谤满天下,誉满天下。知我春秋,罪我春秋”。一方面它是忠诚、善良和报恩的象征;另一方面,它又是残忍、野蛮和奸诈的化身。人们极尽想象之能事,罗列各种词汇来表达厌恶之情。文化中关于狗的成语和谚语可谓汗牛充栋,几乎都是贬义词,各种史料及工具书中的记载更是不胜枚举。
狗对主人的忠诚可谓家喻户晓。然而,物极必反,由于狗对人类的过度忠诚,也使其背上了摇尾乞怜、卑贱低下的骂名。狗和奴才的职责很相似,都是为自己的主人卖命,以主人安危为己任,所以许多词中,便把狗和人连在了一起,如“狗奴才”“狗腿子”“狗仗人势”等。狗对人忠诚,可是不用的时候,就会被抛弃。如果对于坏人的忠诚形成一种依附,成为有钱有势者为非作歹的帮凶,就骂其“狗胆包天”“蝇营狗苟”“行若狗彘”。对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并不高明的人,就称之为“狗头军师”。
中国人讲究气节,孟子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而狗对主人过度依赖,显然和孟子的理念不符,在古人的心中成为苟且偷生、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于是就出现了许多鄙视、贬损狗的词语,比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狗仗人势,雪仗风势”。狗虽能仗人势逞威一时,但一旦失去依赖则夹着尾巴灰溜溜的,所以就有了“如丧家之犬”。
狗的习性也是其背负骂名的一个重要原因。狗看家的同时,也会咬人,与孔子所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不符。狗除了对自己主人忠诚外,对外人的态度很凶,甚至会咬人,这就给人造成凶恶的印象。狗离开人后,没有独立生存的本领,于是产生了“傫如丧狗”的说法,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颓丧,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累累若丧家之狗。”
外形上狗和狼比较相近,不仅外表很像狼,血缘上也与狼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狼由于时常危害人畜安全,在中国文化中,也很少得到好脸色。于是,人们把对狼的憎恨转移到狗的身上。作为狗自然“近墨者黑”,和狼并称为“狼心狗肺”。此外,人们认为狗具狼性,狡诈奸猾。旧时一些江湖骗子常假造狗皮的膏药来骗钱,后来“狗皮膏药”就被用来比喻骗人的货色。
还有一些说法和狗的关系不大,仅仅是演绎而已。比如“白衣苍狗”,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以“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又如“人面狗心”,《晋书·苻朗载记》:“朗日: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后以“人面狗心”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学低下的人。
日本文化中的犬
受中国文化影响极大的日本,对狗推崇备至。日语吸收了汉字的精髓,借用了“犬”字而摒弃了“狗”字,故日语中只有“犬”。早在1.2万年前的绳文时代,日本人就开始了驯化和饲养狗,在宫城县前浜贝塚等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狗遗骨可以证实。和其他国家一样,日本早期驯化狗的目的主要是狩猎。进入8世纪以后,日本出现了由本民族人编纂的历史、文学以及地方志书籍。在以民间传承为主要内容的《播磨国风土记》“话贺郡”条中记载,应神天皇的猎犬在与野猪的搏斗中死亡。
在日本传统文化中,白犬更有灵性与人性,传说它是人的化身或转世。在日本民俗中,白色被视为神圣、幸运、善良的象征,黑色则意味着污秽、不幸、罪恶,所以白犬往往被赋予一种善的形象。日本的《因果物语》(1661年)中就有一个白犬变成人的故事:临济宗关山派寺长老养了一只白犬,死后托生为其弟子。在日本,人犬互为依存的关系衍生出许多怪诞的传说,比如人犬结婚。传说中阿伊努人的女人是女神的血统,男人是犬的子孙。在日本文化中犬代表忠勇。日本俗信认为,“犬恋人,猫恋家。犬养一日则三年不忘其恩,而猫养三年则一日就忘其恩”,这是对犬之忠诚的赞许。在日本文化中,犬是祥瑞之兆,日本人认为有狗跑上门来是吉兆,野犬在屋檐下产崽意味着家兴,要做红米饭庆祝。日本民间故事《开花爷爷》中讲述:来历神奇的犬利用其神奇的嗅觉寻宝、使枯木复苏、扬善惩恶,同时也是回报养育之恩。扬善惩恶也好,报恩也好,其最为核心的部分是暗示犬能够给好心人带来财富和幸福。
P9-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灵智之犬(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晓源
译者
编者 薛晓源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64467
开本 32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8-09-01
首版时间 2018-09-01
印刷时间 201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家庭家居-宠物
图书小类
重量 504
CIP核字 2018173834
中图分类号 S829.2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7
158
2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5: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