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改革提高了垄断行业的绩效吗(对我国电信电力民航铁路业的实证考察)
内容
编辑推荐

改革,提高了我国垄断行业的绩效了吗?本书详细分析和实证研究了我国一些传统垄断行业的绩效演变、管制与政策效应。并有助于垄断行业的运营部门科学制定更有效的经营与竞争决策,并提供一定的决策借鉴。

内容推荐

研究我国垄断行业结构的特异性、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果和市场规律、解释产业变化和绩效演变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很有意义的。电信、电力、民航、铁路等垄断行业的改革比较引人注目。上述行业本身具有原始自然垄断、基于网络平台运营、存在自由化交易障碍和缺乏有效竞争的共同特征,初期受到较为严格的管制。而对行业太多或太少的管制会影响经济财富的分配和企业的运营绩效。  本书详细分析和实证研究了我国电信、电力、民航和铁路等传统垄断行业建国以来特剐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阶段的绩效演变、管制与政策效应。

目录

1  导论/1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1

1.2 前人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情况/3

1.3 本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4

1.3.1 意义和研究结构/4

1.3.2 研究内容/5

1.3.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7

2  文献综述/9

2.1本章引言/9

2.2 自然垄断行业管制结构与研究现状/9

2.3电信业改革绩效研究动向/11

2.4电力的管制研究和改革绩效研究/13

2.4.1 国外管制、绩效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14

2.4.2 国内研究现状/18

2.5民航业改革绩效的相关文献/19

2.5.1 国外情况/19

2.5.2 国内情况/21

2.6中国铁路改革与绩效综述/22

2.6.1 关于中国铁路改革思路的讨论/22

2.6.2 铁路改革中重大问题的讨论与研究/24

2.6.3 关于铁路改革措施和成效的讨论/28

2.6.4深化铁路改革讨论的问题/30

2.7本章小结/33

3  国内外电信业改革的历史演变/36

3.1 本章引言/36

3.2 国外电信业改革的历史演变/36

3.2.1 国外电信业改革的主要内容/36

3.2.2 美国电信业改革历程及管制/38

3.2.3 英国电信改革/44

3.2.4 其他:法德、拉美及发展中国家/47

3.3 中国电信业改革的历史过程/52

3.3.1 改革开放以前——计划经济下的政府直接控制/52

3.3.2 第一次制度变革——政府扶持与垄断经营/53

3.3.3 第二次制度变革——破除垄断、引入竞争/55

3.3.4 第三次制度变革——政企分开、邮电分营/57

3.3.5 第四次制度变革——构建竞争性市场结构/59

3.4 中国电信业的政策变迁/62

3.4.1 市场结构政策/62

3.4.2 资费政策/65

3.4.3 服务质量/67

3.4.4 电信管制政策/70

3.5 本章小结/78

4  其他垄断行业改革与发展分析/80

4.1 本章引言/80

4.2 电力业/80

4.2.1 国外电力业改革进程与反垄断措施/80

4.2.2 中国电力业发展阶段与管制成效分析/88

4.2.3 本节小结/103

4.3 民航业/103

4.3.1 美、英、加三国的改革历程/103

4.3.2 中国民航业的改革历程与政策演变/106

4.3.3 本节小结/116

4.4.铁路业/116

4.4.1 国外铁路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措施/116

4.4.2 中铁路政策的演变历程/121

4.4.3 本节小结/125

4.5 本章小结/126

5  运营、管制与改革的绩效指标体系/128

5.1 本章引言/128

5.2 各行业指标选择原则/--/128

5.3 电信/130

5.3.1 全行业/131

5.3.2 分地区改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133

5.3.3 主要业务改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133

5.4 电力/140

5.4.1 全行业/140

5.4.2 分地区、分环节的指标体系/143

5.5 民航/144

5.5.1 国外民航业的绩效评价指标及其解释/144

5.5.2 国内民航业的绩效评价指标及其解释/146

5.6 铁路/147

5.6.1 铁路的综合指标体系/147

5.6.2 铁路运营及经济技术指标体系/148

5.7 财务指标/150

6  中国电信业发展与改革绩效分析/151

6.1 本章引言/151

6.2 电信业总体发展状况/151

6.2.1 经济效益完成状况/152

6.2.2 通信能力与技术水平/154

6.2.3 服务水平/158

6.3 市场分析/160

6.3.1 业务市场发展/.160

6.3.2 市场竞争格局/164

6.3.3 市场竞争特点/168

6.4 重组后主要运营商发展状况比较/170

6.4.1 固定运营商比较/170

6.4.2 移动运营商比较/174

6.5 行业绩效分析/178

6.5.1 资费变动/178

6.5.2 服务质量/182

6.5.3 生产率/185

6.6 本章小结/187

7  电信行业绩效的经济计量分析/189

7.1 本章引言/189

7.2 电信生产率的计量/189

7.2.1 电信综合生产率(TFP)的计量/190

7.2.2 对电信业务增长的计量分析/193

7.3 电信产品综合平均资费的计量方法研究/194

7.3.1 电信产品资费特征/195

7.3.2 资费变动计量方法的确定/195

7.3.3 计量方法的应用与检测/198

7.4 使用DEA评价/200

7.4.1 DEA方法使用背景/200

7.4.2 评价结果/200

7.5 电信市场发展受政策调整的影响分析/202

7.5.1 移动市场的个案分析/203

7.5.2 综合平均资费与电信业务的计量经济分析/205

7.6 电信管制的影响效应/208

7.6.1 政策归类与样本期间选择/208

7.6.2 检测方法/210

7.6.3 检测结果/211

7.7 对信息产业(IT)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分析/213

7.7.1 对IT产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评价/213

7.7.2 对IT产业上市公司偿债能力评价/214

7.7.3 对IT产业上市公司营运能力评价/215

7.7.4 对IT产业上市公司成长能力评价/215

7.7.5 对IT产业上市公司股本扩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215

7.8 本章小结/216

8  电力行业运营效率的评价与分析/217

8.1 本章引言/217

8.2 电力改革的C2R模型评价/217

8.2.1 电力指标运用与评价结果/217

8.2.2 对C2R评价结果的分析/219

8.3 DEA分析的C2GS2模型/221

8.3.1 C2GS2模型使用背景/221

8.3.2 C2GS2模型评价结果/221

8.3.3 对C2GS2评价结果的分析/222

8.4 本章小结/223

9  民航业绩效研究/224

9.1 本章引言/224

9.2 民航业运营效率的评价结果与分析/224

9.3 中国民航业的市场与改革效应分析/227

9.3.1 中国民航市场分析/227

9.3.2 中国民航业价格政策效应分析/234

9.3.3 中国民航重组前后的效应分析/236

9.4 我国民航直属企业的财务评价/239

9.5 中国航空业上市公司情况及政策影响/243

9.5.1 中国航空业上市公司基本情况/243

9.5.2 中国航空业上市公司相关政策效应分析/244

9.6 本章小结/246

10 铁路业运营绩效评价/248

10.1 本章引言/248

10.2 国内对铁路运营绩效研究的方法及内容/248

10.3 中国铁路运营效率的DEA评价/250

10.3.1 改革开放前(1952—1978年)/251

10.3.2 改革开放后第一阶段(1978—1992年)/254

10.3.3 改革开放后第二阶段(1992—2002年)/256

10.4 本章小结/258

11 对策与建议/259

11.1 四大行业研究结果与主要结论/259

11.1.1 电信业/259

11.1.2 电力业/260

11.1.3 民航业/261

11.1.4 铁路业/263

11.2 提高四大行业改革绩效的政策建议/263

11.2.1 重要观点/263

11.2.2 政策建议/265

参考文献/279

试读章节

我国基础设施性行业——电信、电力、民航和铁路行业,多年来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这些行业最为人知晓的特征就是它们的自然垄断性。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的开放型经济的建立,我国市场经济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改革正向纵深发展,我国这些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政策和取得的运营绩效举世瞩目。  作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电信业近年来一直保持了3倍于GDP的增长速度——24%以上的较高水平,成为整个国民经济中最为耀眼的亮点。和国际电信巨头利润大幅下滑的窘境相比,我国电信行业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发展局面。截至2001年底,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总数已达1.8亿户,居世界第二位;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近1.5亿户,居世界第一位;寻呼用户达8500万户,居世界第一位;局用电话交换机年增2200万门,达到1.9亿门,成为世界第二大网;GSM移动交换机年增5000万门,达1.6亿门,成为世界GSM第一大网。全年共完成通信业务收入3669亿元,同比增长24%,电信服务正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在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继续扩大基础业务并发展新业务的同时,电信服务正在向城市低收人群体和广大农村消费者延伸,服务质量明显改善,服务范围不断扩展,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  作为我国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电力、民航和铁路业,近年来也取得了巨大的改革成就。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对电力生产关系的调整,摆脱了持续几十年的电力严重短缺状况,发电量和总装机容量跃上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位水平。从铁路行业来看,中国铁路承载着70%的城际货物周转量,运量已经基本接近运能;铁路平均运距超过800公里;每百万人口路长815公里,国际排名第27位:总的发展规模达到有史以来的高峰。  相对于电信、电力以及其他垄断性产业而言,民航运输业是较早实施企业化改革和开放竞争的领域。民航其实并不具备垄断的基础,目前的垄断局面可能主要是政府政策造成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先后放开或放松了对航空业的管制,航空业的竞争非常激烈。20世纪90年代以来,依托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中国民航市场迅速繁荣起来,民航运输业高速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7%,运输飞机由1990年的204架增加到2001年的566架,且主力运输机型均为现代化的喷气客机。1990年,中国民航开辟的航线有437条,2001年达到1143条。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各缔约国的排名从1980年的第35位上升到2001年的第6位。  然而,我国这些垄断行业虽然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但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大多数自然垄断产业组织中依然存在。从电信业来看,我们发现,我国电信业的发展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电信增长速度的减缓,是否意味着以前那种高速度已经不能再保持?我国电信业的发展潜力和后劲有多大?我国的电信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特别是,我国不断出台的管制政策和改革措施对行业发展和经营业绩有多大影响?  从反垄断和改革路径来看,我国电信的垄断局面基本被打破,已经形成“5+1”的竞争格局,即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加中国卫通。截至2002年6月底,各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所占业务收入的市场份额分别是:中国移动居首位,占37.4%;中国电信占31.1%;中国网通16.6%;中国联通13.4%;中国卫星和中国铁通为1%,没有一家处于绝对地位。然而,改革的步伐与世界经济的变化相比仍然显得不够快。  从外部环境来看,受全球经济增长趋缓的影响,我国电信运营商的海外融资渠道和能力受到重挫,已经上市的公司市值下滑很多。对于海外资本市场来说,在全球电信投资缺乏亮点的时候,我国电信运营市场的投资风险比以前有所增加。  加入wTO后,我国电信业虽然不会马上受到跨国电信公司的直接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现有电信企业有足够的竞争能力可以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在电信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许多大型电信公司纷纷走出国门,建立国际电信战略联盟。与我国电信企业相比,这些电信公司和联盟实力相当强大,竞争优势相当明显。可以预料,一旦我国开放电信业务,这些国际巨头必将纷纷抢滩我国这一最大的、最具潜力的电信业务市场,这对我国电信企业的主导地位构成很大威胁。  对电力业而言,我国电力业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大。虽然我国的发电量为全世界第二,但人均电量在世界的排名还在百名之外,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4;发达国家单机平均容量在30万~60万千瓦左右,而目前我国的单机平均容量在5.4万千瓦左右,仅相当于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水平。主要经济指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很大,单位发电量煤耗高出30%,线损率高出25%,比条件相当的美国高出42%,电力工业的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10。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电力市场垄断结构没有打破,电力资源没有优化。实际上我国电力的绩效改善到底如何,一直没有经过系统评价和检验;另外,对于电价的结构及形成机制,乃至于电价的计量和确定,均存在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我国民航业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在行业的发展规模、运输效率(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员工生产率等)、管理成本、空中资源利用率、乘客需求,以及在政府管制政策和方式上,都存在着绩效改善和挖掘潜力的空间。  从铁路运营业看,运能的不足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虽然我国铁路历经了“八五”“九五”的大力发展,有了很大改观,但对经济发展仍然有一定的制约。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①路网数量不足,密度小,结构不合理;②干线负荷过重,客座利用率居高不下;③技术装备水平低,影响运输质量提高;④应变能力差。几乎没有能力储备,到春运、暑运时更是捉襟见肘。  因此,中国的电信、电力、民航、铁路等传统垄断行业面临着加速改革的迫切性。分析电信业以及其他垄断行业不同改革阶段政策实施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现我国垄断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立足于电信、电力、民航、铁路四大行业,试图评价和分析这些传统垄断行业的运营绩效、不同改革阶段政策实施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体制演变、管制效力等问题。分析思路和改革的对策研究也可适用于如邮政、天然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的垄断行业,并为它们提供借鉴。

序言

研究我国垄断行业结构的特异性、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果和市场规律、解释产业变化和绩效演变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很有意义的。

电信、电力、民航、铁路等垄断行业的改革比较引人注目。上述行业本身具有原始自然垄断、基于网络平台运营、存在自由化交易障碍和缺乏有效竞争的共同特征,初期受到较为严格的管制。而对行业太多或太少的管制会影响经济财富的分配和企业的运营绩效。

本书详细分析和实证研究了我国电信、电力、民航和铁路等传统垄断行业建国以来,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阶段的绩效演变、管制与政策效应。

首先,对世界各国垄断行业改革过程、管制变化、适用环境、条件及绩效演变进行总结;其次,建立我国电信、电力、民航和铁路四大垄断行业经济、财务、运营等方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根据四大行业市场结构变化、生产率变动、管制、过程演变等进行绩效计量分析,考察经济改革、制度变迁、政策效应等引致的产业绩效、结构的变化规律;最后,在实证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提高四大行业改革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比较国内研究垄断行业的其他著作,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对垄断行业绩效研究的前沿性。国内对垄断行业绩效研究的著作较为缺乏。从国际上看,随着垄断行业管制、放松管制、再管制的政策演变,对政策、法律效应和管制效力,以及由此引发的行业绩效改善的系统研究也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

(2)多行业性。本书详细分析了我国电信、电力、民航和铁路四大垄断行业的改革历程、政策演变,并分行业、分阶段评价和计量相应的绩效变化。

(3)实证性。本书针对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过程、绩效变化程度等进行的实证计量分析,有别于其他规范式研究。因而在此基础上取得的结果及所得的结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提出的观点和建议更有实用性。

本书适合于关心我国垄断行业改革前途与发展的读者阅读。绩效计量的结果和所得结论,有助于上述四大行业的运营部门科学制定更有效率的经营与竞争决策,并提供一定的决策借鉴。改革绩效的评价和得出的相关政策建议,可以作为政府管理人员制定相关政策的参考。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张利、楼旭明、魏明分别承担了铁路、电力、民航相关章节的研究与撰写工作,赵会娟承担了部分电信方面的研究与撰写工作。

由于研究问题复杂、数据获取困难等原因,本书对四大垄断行业改革绩效的理论研究与实证考察,具有一定的尝试性。加之研究水平和条件有限,书中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诚挚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改革提高了垄断行业的绩效吗(对我国电信电力民航铁路业的实证考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贵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040624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2
出版时间 2005-01-01
首版时间 2005-01-01
印刷时间 200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1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1
16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9:5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