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乡间一抹云
内容
试读章节

飞鸽

费玉鸽家又来人了。媒人是她爸的远房妹妹,玉鸽称她小姑。小姑这次提的是三河北的,离这块一百出头,男的是水泥厂工人,挺不错的。他爸很高兴,工人老大哥嘛,一口答应闺女相亲,还选了良辰吉日。

小姑领着玉鸽,坐一段汽车,下了公路,左拐右插,来到一个新拔宅子的庄上。没走多远,耳边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玉鸽的一身倦气被炸得一干二净。她的眼睛闪出光芒,向四周扫视了一下。在她的视野里,有木鸡似的望着的,有探头探脑看着的,还有指手画脚的。她觉得自己像只兔子,跑进了猎手的伏击圈,心儿跳了起来,怯懦懦地跟着小姑,走到放鞭炮的门口。恍惚中,她看到草房儿矮小破旧,但也顾不上细看,不由自主地顺着人群裂开的缝儿,踏进了屋,长凳上屁股还没落稳,一个个陌生人鱼贯而入,把个小屋子挤得满满的,旮旯里还叽叽喳喳:

“哎呀,多美!”

“啧啧,真好看!”

“乖乖,都像仙女了。”

费玉鸽心里热热的,乱乱的,两只眼睛盯着脚尖儿,不敢旁视。小姑心领神会,知道这水灵灵的花儿吃不住太阳晒,便拉着玉鸽的胳膊,提脚进了房。玉鸽心里真的安稳了不少,静静地落在柳皮椅里,徐徐地抬起双目。房间儿不大,装扮得还时新。大衣橱、五斗橱、高架床、梳头桌,一式的咖啡色,油光烁亮,还有簇新的自行车、缝纫机、大座钟、收音机,三转一响齐备,她感到满足,觉得这儿是一个甜美的安乐窝儿,未来的生活像神话里的仙境,在她眼前飘荡。她的眼睛瞟了一会儿,盯住那床头一对双鱼儿不动了。这木头鱼儿很有灵性,头靠头,尾靠尾,难舍难分。她不由得头脑里一闪:我的那个伴鱼儿是谁呢?

“小万啦,来!”小姑真不愧是老媒婆,斗大的字不识一升,心理学倒学得不错。

万学好进来了,恭恭敬敬地给小姑递上一支长二分的小白棍,又抽出一支,想递给玉鸽,膀子又伸不直。“她不抽。”还是小姑解了尴尬。

小姑拍拍板凳,小万紧挨着她坐下。费玉鸽明白,这就是她心目中的好伴鱼儿,一身的蓝涤卡中山装,套在那偏瘦的骨架上倒也服帖,脚上还穿着一双擦得乌亮亮的皮鞋。这颈子向下的一段看上去还可以,再细看上面的一段,有点不大舒服,刀条脸、尖下巴、秤砣鼻子翘嘴唇,浅眉下两张小眼皮儿坠坠的,像是躲着她的视线,又像是萎靡不振,只是在看她的那一瞬间,才露出一点光彩。他动了动嘴唇想说什么,又讲不出来,玉鸽也默不作声,两人相对无语。

“工作证呢?小万啦!”小姑要他充分展示他的“高”。

小万从上衣袋里摸出一个有塑料皮的白色厚纸小方块,经过小姑的二传手,到了玉鸽怀里。玉鸽没见过工作证是什么玩意儿,这东西就像戏台上八路军膀子上的那白片儿,她端详着。她识字不多,但那上面“水泥厂”三个字还认得。

小姑咪咪地笑:“小万端的是铁饭碗呢!”

玉鸽仍是一声不吭,瞳仁凝止了转动,充满迷惘。

P3-4

目录

冷暖人间 小说篇

 飞鸽

 连心桥

 牙坠传奇

 华佗膏

 红马奔腾

 田彩云

 补上一课

 吃槟榔

 借妻

 “芳”波

 提高

 喝

 听话

 石头往山上背

 不笑人

 望子成龙

 炮兵连的

 金不换

山水与我 散文篇

 美哉洪泽湖

 恩深似海——我的母亲

 恩重如山——我的父亲

 春游老子山

 月塘传奇

 永不消逝的砖闸

 我爱洪泽湖文化广场

 回家看看

 蓝图

 艰难求学勤奋写书——赵廷香读书写书纪实

 我和我的小苹果

序言

岁月看好了你

(代序)

洪泽虽是人口小县,但洪泽人却有着有别于大都市人的精神胜利法,每晚从广场、小区、乡村的载歌载舞人群中,你就会在流畅的音乐旋律陪伴下,感受到洪泽人独特的精、气、神。

前几年,社会上流行以幸福指数来说事。我认为,那条如同体温表中水银柱一样用来衡量幸福的指数,是条虚高的线,也是某个特定范围内伸缩性极大的狭小空间,而洪泽人实实在在的幸福指数,应该就是他们对岁月的认知,对生活的追求,以及在认知和追求中勃发出的灿烂心情。

结识赵廷香同志的时间虽然不算长,可从他的身上,我一下就感受到了洪泽人特有的那种幸福指数气质。打开他的人生阅历档案,在各种各样的表格里,我最看中的还是他在“业余爱好”一栏中填写的“文学”。尽管这一爱好直到他临近退休时才敢端端正正、大大方方地填上去,也许是出于某种“避嫌”考虑吧,怕被人议论为不务正业。在从政的年代,“业余爱好”虽然在表格中一直被隐瞒,可赵廷香在心中却是填了大半辈子,因为他毕业于名校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的种子一直储存在那儿,只是芽儿没有合适的机会勃发。走出校门后,组织上分配给他的工作专业并不对口,成了一个地球修理工,整天与粗笨的农活打交道。尽管如此,他的文学梦依然没有泯灭。后来,他与我相识,这不是说他与我气味相投,才具备了共同的语言,或者说随便来了个简单合并同类项,而是我真的被他这种对文学的执着精神所折服。

洪泽坊间流行着这样一句口头禅:八十岁学吹鼓手。意思是不要因为年龄超出了黄金季节,而畏惧那些属于年轻人才能去追求的事情。吹鼓手,指的是吹吹的,这是洪泽土话,其实说的就是唢呐。吹它需要充足的底气,气自丹田,腹需鼓挺,上了年纪的人,尤其是年近耄耋之人,十有八九是运不足气、鼓挺不起腹腔的,这样就成不了一个合格的吹鼓手。然而,洪泽又有一句俗语给人们带来了佐证:没有金刚钻,照揽瓷器活。此话显示的是一个人的勇气、胆略和拗劲。在赵廷香的身上,实实在在地印证了这句话。

从政后,他在科级领导岗位上一干就是一辈子,对他来说,依然没有养成十足的官气,使我很钦佩。更值得我钦佩的是,赵廷香同志在借鉴其他领导的爱好特点中,认准了文学之路,并将此当成自己退休后普度晚年的乐子,实在是意义非凡,也彰显了他用文学来装扮晚年的美好意愿和圆梦之行。

落后的年代,水稻产量也很不争气,在以水稻为主要农业生产区域的水乡洪泽,作为一个乡分管农业的副乡长,赵廷香凭着增产心切的激情,曾带领一帮人远赴海南岛进行水稻育种,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以蜕掉一身皮的代价,换来了源源不断的高产水稻种运送回家乡,更让他收获到了长篇小说的孕育萌芽。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即将从岗位上退休的他,借助退居二线的机会,以去海南培育水稻种为体裁,轻而易举地挥洒出了《南繁记》,用三十多万字的洋洋洒洒与读者见面,一下震动得本地如同发射了卫星,还摘取了中国乡土文学奖。继而,他又创作出了另一部长篇作品《龙潭辉煌》。

当我们摆脱了贫困,走过了温饱,从小康奔向富裕时,总会觉得过去的日子不堪回首。其实,对文学爱好者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创作财富,只有生活过得跌宕起伏,才能笔下有滋有味,作品也才会有真实感人的内容。我在免费(两部长篇都是他赠送给我的)阅读了赵廷香的长篇后的15年间基本没有见到他。并非他同我玩起了潜水或是蛰伏,而是由于工作关系,很难有见面的机会,所以,给我的误导是,他真的搁笔赋闲了。去年,县作协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他从外地赶回来,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要拜托我一件事。我被他的话给说懵了。后来才理清,他是想让我给他的这本集子写个序。当时,真的好为难,主要是收录集中的作品我从未见过,只有通读了,才能有资格讲话。那时,我的手头正在创作一部和淮安市文联签约的长篇报告文学。很担心中间插一杠子,会影响我的思路,就没有答应。今年初,在作协学习《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时,他又向我提出了写序的要求,自然是无法再推脱了,于是,放下手头报告文学《悬湖浮雕》的创作,对着电脑屏幕,认认真真地阅读起他发给我的电子稿。

我读书有个怪癖,速度很慢,就像校对那样一字一字地读,所以,直至春节过了,才把他的所有作品读完。

这本集子捧读在手,最大的感觉就是贴近现实,格调高昂。这不是一般的生活实录,而是凝聚了作者精心的艺术提炼。面对纷繁的现实,作者俯下身子,扑向他熟悉的大地,胸膛贴近质朴的泥土,捕捉真真切切的感受,传达各种各样的感慨或见解。

小说部分,记载了种种人间的正气华章,同时也揭露某些丑恶现象,给人以启迪。例如:《飞鸽》中,作者以曲折的情节、动人的故事、简练通达的语言,绘声绘色塑造了一个典型鲜明的现代女性形象,同时也点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飞鸽》在这本集子中的位置应该是名列前茅的,无论是选题与内容到文笔的运用,都能让人有一种过瘾的感觉;《连心桥》中和《红马奔腾》中,作者塑造了一心为民的好干部形象,给人以启示和鼓舞;《牙坠》中,塑造了一个悲剧人物形象:牙坠有力气、有头脑,又颇具正义感,本应是造福于乡里,却只能流落他乡,最后惨遭不幸,令读者深省;《华佗膏》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那些勤劳又有开拓精神的农民,在正确改革的指引下,发家致富,而一些不肯进取的人,对此又有红眼病,让读者更加明确了新时代的正确价值观;《补上一课》通过一桩不般配却很感人的恋爱故事,深刻揭示了旧的习惯势力给人民带来的伤害。据他讲,《借妻》是他第一个杜撰出来的故事,可我却惊艳于小说中的流畅描写,误以为是真人真事,可见,他对小说的驾驭能力是多么的谙熟自如;《石头往山上背》、《望子成龙》的叙事风格都沿袭我们本地坊间的通俗口语,名字虽然土得掉渣,内容和语言却让人如享美餐,那种大快朵颐的感觉妙不可言。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提高》中男主人公大明不愿过“妻管严”的生活,认为家庭大权应由他主宰,而妻子则认为家庭的统治者应该是她。两人你争我吵,各不相让。大明一气之下,断然与妻子离婚而走,从此过起了自由快乐单身汉的生活。一年后,他衣锦还乡,拜望高堂老父。一到家,他愣神了,万万没有想到,前妻竟成了父亲的老婆,岂不荒唐!他有什么办法呢?从此还得叫一声“妈”,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他本想摆脱“妻管严”的魔咒,却多了一个紧箍咒。他终于输给了小萍。她倒赢得这个家庭的统治大权。这固然是一出荒唐的滑稽剧,但在荒唐背后,又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样的思考呢?读者从离奇中体会到新颖,并由此浮想联翩,彰显出一个老头仍然还拥有年轻人那充满睿智的灵活脑袋。

散文部分,作者以满蘸深情的彩笔,描绘了农村的巨变,描绘出多姿的山水画卷,让读者同作者一道神游湖光山色,领略美丽的风物,观赏名胜古迹,宛如身临其境。特别是在《春游老子山》一文中,写老子山的美,以洪泽湖的美作衬,强调了湖美山更美,突出其主体描写对象,布局得法。写山,以树以花、以雀以蜂为衬,则显山之壮、水之秀。写山,以帝阁庙宇、古之传说为衬,更显山之威、地之灵。写湖光山色,尽染壮美灵秀,更显老子山之风采!仙人洞、凤凰墩、大王庙、洪泽湖,皆为游之胜地,极显山之高处不胜寒。《我的母亲》《永恒的母爱》等篇,虽然没有什么华丽辞藻的装饰和与众不同的内容,却能在寻常的文字里,把儿子对母亲的挚爱与忏悔书写得淋漓尽致。这本集子收录的两种体裁并未有拼凑之嫌,体现了形散神合的妙处。

生活既是漏斗又是聚宝盆,是漏是聚由各人自己掌控。人生是短暂的,又是漫长的,很多人几十年岁月,不知不觉地就在稀里糊涂中过去了。赵廷香同志没有浑浑噩噩地放过,而是在几十年的人生岁月中,留下了生活的印记,就像日记那样,把血肉丰满的原型展示出来。这不只是他对岁月的看好,也是岁月看好他的结果。

基于这样的原因,我为他写下上述简略的文字,在交差的同时,亦是为序也。

高锦潮

洪泽县作家协会主席

内容推荐

赵廷香所著的《乡间一抹云》是一本贴近生活,文字极接地气儿,散发着浓浓苏北乡土味道的故事随笔集。炙热的文字为读者展现了艰苦年代人们尝遍的酸甜苦辣,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新风新尚。既有乡村故事,也有城市新语,展现了各色人物面对时代变迁、命运捉弄的艰苦抉择与内心挣扎。

编辑推荐

赵廷香所著的《乡间一抹云》收录了作者多年于次曾创作的短篇小说和随笔故事,语言切近生活,接地气儿,散发着浓浓的苏北乡土气,为读者展示了艰苦年代的酸甜苦辣、改革开放带来的新风新尚。故事既涉及乡村,也波及城市,展现了各种人物面对时代变迁、命运捉弄的艰苦抉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乡间一抹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廷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012953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6-04-01
首版时间 2016-04-01
印刷时间 201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2016066494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6:11